联合试运转方案.doc_第1页
联合试运转方案.doc_第2页
联合试运转方案.doc_第3页
联合试运转方案.doc_第4页
联合试运转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蓥市老岩湾煤业有限公司老岩湾煤矿(整合)技改工程建设项目联合试运转方案华蓥市老岩湾煤业有限公司二00二年四月华蓥市老岩湾煤业有限公司老岩湾煤矿(整合)技改工程建设项目联合试运转方案华蓥市老岩湾煤业有限公司二00二年四月目 录笫一章 建设项目概况6笫一节 设计概况6一、行政审批6二、矿井设计能力7三、矿井服务年限8四、开拓方式9五、水平划分10六、移交采区及工作面10笫二节 矿井建设情况11第二章 生产系统11一、矿井开拓设计及建设情况111、设计112、建设情况12二、矿井采掘系统系设计及建设情况121、矿井采掘系统设计122、建设情况13三、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141、矿井通风系统设计142、建设情况16四、矿井提升、运输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181、矿井提升、运输系统设计182、建设情况19五、排水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201、排水系统设计202、建设情况21六、矿井防尘、防灭火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211、矿井防尘系统设计212、防灭火系统设计223、建设情况22七、矿井供电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231、矿井供电系统设计232、建设情况24八、其他安全设施设计及建设情次261、矿井安全监控系统262、通信联络系统系统273、压风自救系统284、人员定位系统设计305、紧急避险系统设计30笫三章 联合试运转组织机构31一、成立矿井生产系统联合试运转领导小组31二、人员配备及管理制度311、人员配备312、矿山救护323、领导机构及各组职责33笫四章 联合试运转系统、范围及期限35一、联合试运转系统范围36笫五章 联合试运转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机构和人员36一、采掘系统测试参数及方法36二、通风系统测试参数及方法39三、提升运输系统测试参数及方法40四、排水系统测试参数及方法41五、供电系统测试参数及方法42六、瓦斯监控系统测试参数及方法43笫六章 联合试运转的预期目标和效果44一、联合试运转的预期目标44二、联合试运转的预期效果44笫七章 联合试运转期间45笫八章 应急援预案与安全技术措施46笫一节 应急援预案46一、急救援指挥系统46二、应急报告程序48三、应急救援队伍49笫二节 安全技术措施495图 纸 目 录序号名 称图 号比 例1地形及井上下对照图C08006-1031:20002大连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采用1:20003四连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采用1:20004六连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采用1:20005开拓方式平面图C08006-1091:20006大连煤层开拓方式平面图C08006-109-11:20007四连煤层开拓方式平面图C08006-109-21:20008六连煤层开拓方式平面图C08006-109-31:20009开拓方式剖面图C08006-109-41:200010采区布置剖面图C08006-1131:200011201采区巷道布置剖面图C08006-113-11:200012大连煤层开拓方式立面图C08006-109-51:200013四连煤层开拓方式立面图C08006-109-61:200014六连煤层开拓方式立面图C08006-109-71:200015容易期通风系统及网络图C08006-171-1示意16困难期通风系统及网络图C08006-171-2示意17避灾路线图(通风容易时期)C08006-175-1示意18避灾路线图(通风困难时期)C08006-175-2示意19地面配电系统图C08006-201-1示意20井下供电系统图C08006-201-2示意21主要巷道断面图C08006-1221:5022井下综合管路及隔爆设施布置图C08006-851-1示意23大连采煤方法图C08006-157-11:20024四连采煤方法图C08006-157-21:20025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示意图C08006-174-1示意26安全监测系统传感器布置图(投产时期)C08006-174-2示意27轨道运输系统示意图C08006-124示意28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设备配备图C08006-1631:200029井上下通信系统图C08006-262示意30井下压风管道系统示意图C08006-152示意31工业广场平面布置图C08006-4101:2000笫一章 建设项目概况笫一节 设计概况 华蓥市老岩湾煤业有限公司(老岩湾煤矿)整合技改工程,是经省政府批准与华蓥市新源煤矿整合矿井,整合后的生产能力为9万t/a,(现生产能力为4万t/a)。煤矿整合技改工程,自2010年1月全面开工建设以来,至2012年4月底目前我矿改扩建工程已基本完成,矿井生产、通风、运输、提升、供电、排水、瓦斯监控、压风、通信等系统已经形成。 2012年5月进行各生产系统联合试运转,并制定如下方案:一、行政审批1、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办函200728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广安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2、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川经煤炭函20081066号,关于华蓥市老岩湾煤业有限公司老岩湾煤矿整合工程初步设计(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3、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川煤监函2008213号,关于华蓥市老岩湾煤业有限公司(老岩湾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3、广安市经济委员广经2009302号,关于华蓥市老岩湾煤业有限公司老岩湾煤矿(整合)技改工程开工备案的批复。4、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川经信煤炭函201142号,关于同意广安区小井沟煤矿等四户煤矿延长建设工期的批复。批准老岩湾煤矿 延长工期11个月。 、广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经信煤炭(2011)59号,关于华蓥市老岩湾煤业有限公司整老岩湾煤矿整合技改工程初步建设工期有关问题的批复 ,批准延长工期1个月。6、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川煤监审批2012122号,关于华蓥市老岩湾煤业有限公司变更安全专篇部分内客的批复。7、广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经信煤炭20125号,关于华蓥市老岩湾煤业有限公司整老岩湾煤矿整合工程初步设计修改内容的批复 。8、华蓥市煤炭管理a局华煤管2011146号关于对华蓥市老岩湾煤业有限公司老岩湾煤矿(整合)技改工程建设工期备案的批复 。备案期为3个月。煤矿整合技改工程,自2010年10月1日全面开工建设以来,至2012年4月底二、矿井设计能力整合前办证能力为40Kt/a,整合后矿井设计能力 为90kt/a。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90kt/a2、日产原煤 273t/d3、达产时井巷工程量 4889m(修改后)4、全员工效 1.24 t/工5、工程总投资 1519.09万元6、吨煤投资 253.18元/吨7、矿井扩建工程建设工期 25个月三、矿井服务年限1、矿井地质资源量根据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探队提交的四川省华蓥市老岩湾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的评审意见(川评审2008 089号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备案表(川国土资矿开备20082591号),截止到2008年3月,矿山累计查明资源储量2472 kt,其中动用资源储量547kt,矿山保有资源储量为2195kt,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786k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348kt,次边际经济资源储量(2S22):61kt。 2、矿井工业储量由于本次矿井储量核实划分为3个储量级别: 122b、333、2S22,按照矿井储量管理和行业规范,矿井地质构造较简单、煤层赋存基本稳定,对333级储量的可信系数取0.8,老岩湾煤矿工业资源储量=786+(13480.8) =1864.4kt。矿井服务年限按下式进行计算 =10.8 (a) 式中: Zk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经计算Zk为1266.2kt); A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0kt/a); K储量备用系数(取K=1.3)。经计算,矿井服务年限为10.8a,符合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的规定。四、开拓方式设计开拓方式斜井+平硐开拓方式。主斜井标高+350m, 座标X= 3367228、Y36385781、Z+350;北回风平硐标高+360m, 座标X= 3367967、Y36386373、Z+360;南回风平硐标高+350m, 座标X=3366438、Y36385165、Z+350。主要巷道的参数详见主要井巷特征表1-2所示。主要井巷特征表名 称单位+350m主斜井北回风平硐南回风平硐井口坐标Xm336722833679673366438Ym363858713638637336385165Zm+350+360+350坡度(倾角)度2500巷道长度m367440480巷道高度m2.72.42.4巷道宽度m3.22.42.4井巷断面净m28.595.145.14毛m211.298.138.13断面形状/半园拱半园拱半园拱支护材料/碹石/锚喷碹石/锚喷碹石/锚喷巷道特征/岩巷岩巷岩巷五、水平划分设计矿井划分为2个水平开拓,由于矿井主斜井落平标高为+202m,已形成生产水平,故将+350+200m划为第一个水平;+200m0m划为第二水平。六、移交采区及工作面矿井技改工程竣工投产时移交+200m水平北翼一个双翼采区,布置21101(大连煤层)、21201(四连煤层)共2个采煤工作面生产,布置3个掘进工作面,即+300m六连回风巷; +200m六连大巷; +200m集中岩石运输大巷。笫二节 矿井建设情况 我矿整合技改工程,自2009年1月全面开工建设以来,至2012年4月底,累计完成投资 万元。其中:矿建工程累计完4680 m,完成工程投资 万元;土建工程累计完成房屋面积 m2,堡坎、函洞工程m3, 完成工程投资 万元;安装设备 台件,完成投资 万元。目前我矿改扩建工程已基本完成,矿井生产、通风、运输、提升、供电、排水、瓦斯监控、压风、通信、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等系统巳安照初设(包括设计修改部分)要求完成任务,且“三量”达要求:开拓煤量: 万吨 ,可采期 31.5 年;准备煤量: 万吨 ,可采期 月;回采煤量 :万吨 , 可采期 月月。第二章 生产系统一、矿井开拓设计及建设情况1、设计利用老岩湾+350m主斜井作提升井、关闭报废回风平硐,向主斜井北侧掘进20m开始变坡,新掘一条暗斜井安装架空乘装置,实现机械运送人员出入井,利用原新源煤矿+360m主平硐作北风井,(后期利原老岩湾 +350m老井作南风井)。主斜井、暗斜井、老岩湾老井进风,形成中央分列式通风,利用老岩湾煤矿工业广场。2、建设情况矿井采用斜井-平硐开拓。三层煤联合布置,主要进、回巷道及运输巷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中。明斜井标高+350m,斜井在井底落平标高+200m,回风平硐标高+360m。全矿只有一个生产水平,即+200m +300m水平,矿井南翼为老生产区域,矿井北翼为技改区域。开拓系统建设按照初设及初设修改说明矿井技改主要在矿井+200北翼建设 。利用老岩湾+350m主斜井作提升井,主斜井落平高为+200m, 经井底车场石门长60m进入大连煤层底板, 布置+200m岩石运输大巷, 经石冂进入大连、四连、六连煤层,布煤层运输巷。+200水平经201轨道上山与煤层上山与+300m水采区各采煤回风相通经石门联结+300m集中回风巷 ,经回风上山与+360m回风平硐井筒相联, 构成开拓系统。二、矿井采掘系统系设计及建设情况 1、矿井采掘系统设计设计首采区201采区首采区位于主斜井井底车场北翼附近,开采标高+300m+200m,垂高100m,斜长105m,采首采区走向长740m。将采区划分为一个区段开采,在运输大巷留设20m保护煤柱,回风巷留设10m保护煤柱,工作面实际长度75m。 采掘系统:采区运输大巷、采区回风巷、采区回风上山、溜煤上山都沿煤层布置;采区内在六连煤层底布置采区轨道上山相连+300m水平相连,作为采区工作面、行人、运料、运矸用。采区回风石门连接贯通三层煤,与+300m岩石集中回风大巷相连,采区内各煤层回风通过该石门进入+300m岩石集中回风大巷到地面。溜煤上山沿煤层布置倾角72,采用园木箍盘支护。201首采区共布有两个采煤工作面三个掘进头:即大连煤层21101采煤工作面、四连煤层21201采煤工作面;3个掘进工作面,即+300m六连回风巷; +200m六连大巷; +200m集中岩石运输大巷。2、建设情况(1)、采区巷道布置:在建设采掘生产系统时,因首采区设计在煤层变薄带,在建设中又遇到了一条大断层,断层由+300m延伸至+200m水平, 断距5m, 倾角80 ,煤层向顶板方向推移了5m, 使煤层完全断失, 给采掘系系绕布置带来困难。采掘生产系统时建设时仍按照设计要求建设,大连煤层21101采煤工作面,布置时避开了煤层变薄带,四连煤层21201采煤工作面,布置断层附近。+300m水平布置一条岩石总回巷,再由一号总回风石门贯通大连煤层、四连煤层、六连煤层,并沿煤层走向布置各煤层回风巷;+200m水平布置有一条岩石运输巷,经石门连结大连煤层、四连煤层、六连煤层,并沿沿煤层走向布置各煤层运输大巷巷,其后用开切眼形成,21101、21201两个采煤工作面+200m水平大连煤层内, 布置有两条回风上山, 四连煤层一条回风上, 与+300m水平煤层回风巷相联, 作为掘进工作回风之用。六连煤层底布置采区轨道上山与+300m水平相连,作为采区工作面、行人、运料、运矸用。三、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1、矿井通风系统设计(1)通风方式:设计矿井初期采用中央分列式抽出式通风方法,后期采用两翼对角式抽出式通风方法。采煤工作面风流成“U”型流动,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作压入式通风。在矿井投产初期,即+200m水平开采201采区时,采用中央分列式抽出式通风方法,采用+350m主斜井作主要进风井,+350m安全平硐和南平硐辅助进风井,+360m北风井平硐回风。开采后期采用两翼对角式抽出式通风方法,即采用+350主斜井作主要进风井, +360m北风井平硐和+350m南平硐作为两翼回风井。(2)主要通风路线矿井在改建工程投产时期通风路线最短,通风阻力最小,此时为通风容易时期,布置2个采煤工作面和3个掘进工作面。通风容易时期(风容易时期通风系统图): 201采区21101采煤工作面:新鲜风流主斜井、安全平硐+200m水平井底车场+200m水平岩石集中运输大巷石门+200m大连运输巷21101采煤工作面+300m大连回风巷+300m水平1号总回风石门+300m水平岩石集中回风巷+300m水平岩石集中回风巷集中回风上山360总回风巷北风井平硐抽风机地面。 201采区21201采煤工作面:新鲜风流主斜井、安全平硐+200m水平井底车场+200m水平岩石集中运输大201采区2号运输石门+200m四连运输巷21201采煤工作面+300m四连回风巷+300m水平1号总回风石门+300m水平岩石集中回风巷集中回风上山360总回风巷北风井平硐抽风机地面。+200m六连大巷掘进工作面:新鲜风流主斜井、安全平硐+200m水平井底车场+200m水平岩石集中运输大巷22号运输石门局部通风机掘进工作面六连回风上山+300m水平1号总回风石门+300m水平岩石集中回风巷集中回风上山360总回风巷北风井平硐抽风机地面。+300m六连回风巷掘进工作面:新鲜风流主斜井、安全平硐+200m水平井底车场+200m水平岩石集中运输大巷22号运输石门局部通风机掘进工作面+300m水平2号总回风石门+300m水平岩石集中回风巷板+300m集中回风上山+360m总回风巷北风井平硐抽风机地面。+200m水平岩石集中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新鲜风流主斜井、安全平硐+200m水平井底车场+200m水平岩石集中运输大巷23号运输石门 局部通风机掘进工作面回风上山+300m水平岩石集中回风巷集中回风上山360总回风巷北风井平硐抽风机地面。(3)矿井风量分配矿井通风容易时期(投产时期):矿井布置2个采煤工作面,3个掘进工作面,根据用风地点的实际需要配风如下:采煤工作面各配风4.0m3/s,共计8.0 m3/s;掘进工作面各配风4.2m3/s,共计12.6m3/s;南平硐等其他巷道各配风1.0m3/s;共计9.8 m3/s;合计矿井总风量为30.4m3/s。(4) 通风设备根据以上参数及投产时期主要通风机的需要静风压和需要风量,经验算,初设通风容易时期(投产时期)所选用的FBCDZ-4-13A-230kW型矿用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二台,一台运转,一台备用符合相关要求,风机风量为4015m3/s,风压为7831815Pa,功率为230kW。 2、建设情况(1)通风方式:矿井通风方式仍按设计建设,矿井初期采用中央分列式抽出式通风方法,后期采用两翼对角式抽出式通风方法。矿井投产初期仍采用+350m主斜井作主要进风井,建设时为了减小通风阻对+350m主斜井进了喷浆支护。+350m南平硐辅助进风井,井简480m长, 建设时进了扩巷处理,采取了碹石支护和喷浆支护断面净高2.4m, 净宽2.4m。+360m北风井回风平硐,井简440m长,建设时进了扩巷处理,采取了碹石支护和喷浆支护断面净高2.4m, 净宽2.4m。目前北风井巳建成,安装有2台FBCDZ-4-13A-230kW型矿用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一台运转,一台备用。+350m南风井风机房尚未建成。实测矿井总进风量为 m3/min, 其中:+350m主斜进风 m3/min,+350m安全平硐进风 m3/min,+350m南平硐辅助进风 m3/min,+360m北风井总回风量为 /min。风量分配: 21101采煤工作面 m3/min, 21201采煤工作面 m3/min, +200m六连大巷掘进工作面 m3/min,+300m六连回风巷掘进工作面 m3/min,其他地点配风m3/min。(2)主要通风路线按照初设调整版,布置2个采煤工作面和3个掘进工作面。由于+200m六连大巷、+300m六连回风巷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工作位置作了调整,其通风路路线如下: 21101采煤工作面、21201采煤工作面通风路线与设一致没有发生变化(通风路线同上不再叙述)。+200m六连大巷掘进工作面:新鲜风流主斜井、安全平硐+200m水平井底车场+200m水平岩石集中运输大巷23号运输石门局部通风机掘进工作面六连回风上山+300m六连回风巷+300m水平2号总回风石门+300m水平岩石集中回风巷集中回风上山360总回风巷北风井平硐抽风机地面。+300m六连回风巷掘进工作面:新鲜风流主斜井、安全平硐+200m水平井底车场23号运输石门201采区材料上山局部通风机掘进工作面石冂+300m水平岩石集中回风巷集中回风上山360总回风巷北风井平硐抽风机地面。+200岩石集中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新鲜风流主斜井、安全平硐+200m水平井底车场+200m水平岩石集中运输大巷23号运输石门局部通风机掘进工作面回风上山300m水平六连煤层回风巷+300m水平2号总回风石门+300m水平岩石集中回风巷(六连底板)集中回风上山360总回风巷北风井平硐抽风机地面。四、矿井提升、运输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1、矿井提升、运输系统设计提升方式:设计利用+350m主斜井作为提升井.主斜井至+200m水平(倾角25),铺设双轨, 轨距600mm, 轨型22Kg/m,落平点标高+202m.主斜井设计选用1台双滚筒矿用提升绞车,担负矿井提升煤、矸和下放材料任务。矿井主提升绞车选用2JTP1.20.8型双滚筒矿用提升绞车,电动机功率75kW,最大静张力30kN,最大静张力差20kN,滚筒直径1.2m,宽度0.8m,绳速2.5m/s。每次提升、暗斜井: 原+350m回风平硐20m处开口(回风平硐开口以里的巷道进行密闭),向主斜井北侧掘进20m开始变坡,倾角25,落平于+200m水车。布置在煤层顶板砂质泥岩、粗粒长石岩屑砂岩岩层中,暗斜井安装RJY30-25/500型煤矿固定抱索架空乘人装置,作为运送进出井人员、敷设管线、进风及安全出口之用。、水平运输巷运输本矿井为小型矿井,年生产能力90kt/a。+200m水平集中岩石运输大巷采用轨道运输方式,鉴于运距较远,人力推车运输难以满足生产需要,选用CTY5/6G型矿用安全型蓄电池电机车运输。牵引采用1t标准矿车,其设备检修和充电均设置在地面充电房内。+200水平岩石集中运输大巷坡度为4,铺设22kg/m钢轨。矿井设计使用混凝土轨枕和木轨枕,轨距为600mm。2、建设情况提升方式:+350m主斜井作是技改前老岩湾原有的提升系统,矿井主提升绞车为2JTP1.20.8型双滚筒矿用提升绞车,电动机功率75kW,本次技改建设对原有15kg/m双轨,更换成成22kg/m钢轨,并对井筒进了锚喷支护。提升方式为串车提升,每次提升重车3个。、暗斜井: 在地面主斜井附近+357m水平回风平硐开口新建,位于主斜井北侧 ,倾角25,落平于+200m水车。安装RJY30-25/500型煤矿固定抱索架空乘人装置,作为运送进出井人员、敷设管线、进风及安全出口之用。暗斜井断面上下车场长20m,断面规格净高3.2m, 净宽3.2m, ; 暗斜井长310m,断面规格净宽2.6m,净高2.8m,断面积, S净=6.68m,巷道坡度为250;工程量全长350m采用混凝土浇灌支护和喷浆支护,架空乘人装置(1台)架空乘人装置型号:RJY30-30-28/382,安装总长350m,最大输送效率192人/h ,运输速度0.8m/s ,巷道倾角25度,牵引力:27.9kN;吊椅间距:15米;驱动轮直径 1000mm,拉紧行程7米,钢丝绳 型号619s20-1770右交光面无油,直径 20mm ,配套电动机22KW。 、水平运输巷运输 +200m水平集中岩石运输大巷采用轨道运输方式, 技改建设, 对原有的11Kg/m钢轨, 更换为22Kg/m钢轨, 轨距600mm, 大部分为水泥轨枕。选用CTY5/6G、CTY2.5/6G型矿用安全型蓄电池电机各一台车运输,牵引采用1t标准U型固定矿车。现有矿车200辆。五、排水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1、排水系统设计矿井+200m水平正常涌水量为36.25m3/h,最大涌水量为86.95m3/h。水泵设计选用125D259型水泵,4台该型水泵电机功率为75kW,额定流量为101m3/h,额定扬程为193.5m,工况点效率77.5%。正常涌水时期1台水泵工作;最大涌水时期3台泵工作。排水管选用1465mm的热轧无缝钢管为排水管。主管路沿主斜井铺设3趟,为避免提升对其造成影响,设计排水管路埋地铺设。水仓在+200m水平下车场附近设主水仓和副水仓,当一个水仓清理时,另一个水仓能正常使用。主水仓和副水仓总容量700m3作为。泵房设置在暗斜井+200m水平底部。水泵房有三个出口,一个通到暗斜井,并应高出泵房底板7m以上,斜巷的坡度不大于30;另两个出口通到井底车场,泵房地面应高出井底车场巷道底板0.5m以上。泵房长20m, 宽4m, 高2.23.5m。2、建设情况水泵设仍计选用125D259型主排水泵,4台该型水泵电机功率为75kW。排水管选用1465mm的热轧无缝钢管为排水管。主管路沿主斜井铺设3趟,沿主斜井敷设出+350m出井口。水仓设右+350m主斜井下车场北侧,建有主水仓和副水仓各一个,水仓总长184m ,主水仓容量614m3, 副水仓容量533m3, 水仓总1043m3。泵房设置+350m主斜井下车场北侧。水泵房有三个出口,一个通到主斜井,高出泵房底板7m,斜巷的坡度30;另两个出口通到井底车场,泵房长21m, 宽4m, 高2.8m。六、矿井防尘、防灭火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1、矿井防尘系统设计,以静压方式向井下、地面供水。其水量能满足生产、消防用水的需要。井下消防、综合防尘洒水管路沿+350m安全平硐敷设至+300m与200m水平各采掘工作面 ,如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运输机转载点、煤仓上下口、装载硐室均配备洒水防尘装置进行喷雾洒水。主管铺设DN50无缝钢管 。支管铺设DN25无缝钢管。并且煤巷每50m, 其他巷进每100m, 设一个三通和阀法供下消防之用。隔爆措施。矿井所开采大连煤层有煤尘爆炸危险性,四连、六连煤层无煤尘爆炸性,本设计隔爆设施设计如下:矿井主要隔爆水棚布置共8处,辅助隔爆水棚共4处。2、防灭火系统设计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出具的鉴定报告,矿井所采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为级,属自燃煤层。井下采取综合防灭火技术,包括采取合理开拓开采布置、清理巷道浮煤、喷洒石灰或高分子材料、施工悬空密闭、合理通风等措施。在井下+200m水平主石门内设置有井下消防材料库,该材料库按规定配备有多种用于井下消防使用的消防材料,以满足井下火灾发生的防灭火需要。3、建设情况矿井防尘系统统。在地面+375m标高处建设容量200m3的生产、消防水池一座,水源取自+390m报废井流出的地下水,供井下和地面生产、防尘用水。井下消防、综合防尘洒水管路沿+350m安全平硐敷设至+300m与200m水平各采掘工作面 。主管铺设DN50无缝钢管 。支管铺设DN25无缝钢管。并且煤巷每50m, 其他巷进每100m, 设一个三通和阀法供下消防之用。井下采掘工作面及产尘点, 井下三个掘进工作面均设有 洒水防尘装置进, 全井共设置防尘水幕8处。矿井主要隔爆水棚布置共6处,布置辅助隔爆水棚5组。防灭火系统设计。井下+200m水平井底车场附近北翼利用原有石门建了一个消防材料库, 长15m, 宽2.4m,2,6m, 并设有两个出口, 并进了喷浆支护。消防材料库内装备按规设置有: 泡沫灭火器、 细砂、小型水泵、泡沫灭火器、消防水龙带、铁工具箱等一系消防材料。七、矿井供电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1、矿井供电系统设计地面供电电源:矿井采用两回10kV的电源线路供电。一回电源来自于禄市变电所,线路长10km,采用一趟LGJ-3120型架空线路输送到井口变电所;另一回电源来自天池变电站,供电距离8km,采用一趟LGJ-335型架空线路输送到井口变电所。地面供配电:在距离井口50m的地面工业广场建变电站一座。10kV架空进线端装设跌落式熔断器和阀式避雷器两组。10kV电压入井,取消原供井下6kV的对应配电设备。变电站内高压开关选用KY-HRGC-Z矿用一般型高压真空开关柜,共12台,其中进线柜2台,出线柜2台,PT柜2台,馈出柜6台。12台柜成双列三通道布置。馈出电缆线沿电缆沟敷设。变电站内低压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低压控制设备选用KY-HRDZ-1开关柜,共9台,其中:2台进线柜,2台母联馈出柜,6台馈出柜(共馈出12回线路,其中2回备用)。1台母联馈出柜分别安设在地面主要通风机房。风机房配电:地面变电所低压配电柜内引两回低压电源至风机房配电点,作为主要通风机的两回路电源,控制设备选用1台KY-HRDZ-12型矿用一般型低压配电柜,做母联馈出柜使用。以满足矿井主要通风机的双回路供电。地面供电变压器:井口变电所安设2台S9-400/10/0.4型变压器。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作地面生产、生活的主要电源。井下变电所:设计为10KV入井,由地面变电所敷设2回MYJV22-8.7/10-350型煤矿用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电力电缆,自主平硐入井至+200m水平变电所,电缆全长500m。在+200m水平变电所安设2台KBSG-500/10/0.69型矿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供井下所有设备用电。另安设1台KBSG-50/10/0.69矿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做各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两回路的“三专”电源。+200m水平变电所和+200m水泵房主要排水设备满足双回路供电要求。详见井下供电系统图。井下供电等级:为660V和127V两个等级。2、建设情况地面配电:由于技改双回路电设备的增加,对老变电站进了加宽改造,加宽宽度为1.5m, 建筑面积93m2。 地面供电电源:煤矿原有一回电源来自于禄市变电所,线路长10km,采用一趟LGJ-3120型架空线路输送到井口变电所;新建另一回电源来自天池变电站,供电距离4km,采用一趟LGJ-370型架空线路输送到井口变电站。该工程已经华蓥市供电局验收并已送电。变电站内高压开关选用GG-!A(ZF)矿用高压真空开关柜,共12台,其中进线柜4台,出线柜2台,PT柜2台,补偿柜2台,联络柜2台。12台柜成双列三通道布置。馈出电缆线沿电缆沟敷设。变电站内低压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低压控制设备选用KY-HRDZ-1开关柜,共12台,其中:进线柜2台,补偿柜2台,出线柜7台,备用柜1台。1台母联馈出柜分别安设在地面主要通风机房。风机房配电:+360m北风井原有一趟电源, 来自于禄市变电所,线路长9km,设有一台S9-100/10/0.4型变压器,采用一趟LGJ-3120型架空线路输送到井口;另外从+350m变电站, 新架设了一趟低0.69KV低压线, 线路长1.0km, 选用3185+195普通电缆架空线路输送到+360m北风井, 形成双回路电。地面供电变压器:井口变电所安设1台S9-400/10/0.4,型变压器, 和1台S9-500/10/0.4,型变压器。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作地面生产、生活的主要电源。井下变电所:井下变电所建在暗斜井井底车场+200水平,变电所长22m, 宽5m, 高2.5m。由地面变电站10KV入井,由高压开关柜上出线,敷设2回MYJV22-8.7/10-350型煤矿用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电力电缆,自暗斜井入井至+200m水平变电所,电缆全长500m。在+200m水平变电所安设2台KBSG-500/10/0.69型矿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供井下所有设备用电。另安设1台KBSG-200/10/0.69矿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做各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两回路的“三专”电源。+200m水平变电所和+200m水泵房主要排水设备满足双回路供电要求。详见井下供电系统图。井下供电等级:为660V和127V两个等级。八、其他安全设施设计及建设情次1、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1、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设计:煤矿技改是利用用原有的一套KJ90型升级换代为KJ90NB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主机2台,为矿井安全生产服务。没有新设计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全矿共安设各类传感器37台,KJ90F16分站2台,KJ90F8分站2台。2、建设情况:矿井安装一套KJ90N安全监控系统(主机2台),与县监控平台联网。机房设在办公室地面监控中心,根据相关规范,井下各采掘工作面适当的位置安设了KG9701甲烷传感器,在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安设风速、温度和一氧化炭传感器,局部通风机安装了开停传感器、风筒开停传感器,在机电硐室安设温度传感器,主要控制风门安设了开关传感器,同时,在总回风平硐安设了风速传感器、一氧化炭传感器,在+30m主扇风机引风道内安装了负压传感器。实行24小时连续监控。 安全监测设备各类传感器实际配置表序号称名数量(台)备注1甲烷传感器132风速传感器23压力传感器14风门开关传感器25开停传感器56风筒开停传感器37馈电开停传感器48一氧化炭传感器49温度传感器210KJ90F8分站211KJ90F16分站22、通信联络系统系统1、通信联络系统设计: 地面通信: 设计鉴于市话通信网已建立,故本设计不再另设行政交换机,供行政办公使用的电话就近接入通信网交接箱。在调度室设一部接入市话网的专用电话,与上级供电部门通信。生产调度通信设计按生产需要,在调度室设CR-95D848型(48门)矿用程控调度总机1台,作为生产调度。为预防停电而中断通讯,在调度室设UPS电源备用。地面变电所、主要通风机房、地面调度室、主斜井绞车房、运输调度室、地面空压机房和架空乘人装置室及有关科室,直通调度单机。矿井通信系统 、井下通信下井通讯线经安全栅。选用HUYAV-20(20.8 )型电缆2根,敷设于暗斜井两侧,在井下用联络电缆将两根电缆构成迂回通道,当任一电缆出现故障时,可迅速转接保证井下电话畅通。如通讯线与动力线在同一侧时,应在动力线之上,其距离应大于0.3m。井下电话机选用CB-2C11型本安电话,作为井下各采、掘工作面、工作面上下出口、各变电所、采区轨道上山绞车房、上下车场、回风巷、运输大巷、石门、201采区1号总回风石门等的固定通信。 2、建设情况:矿井安装了一台TC-432B型矿用程控调度总机,门数为32门,作为生产调度。分别与井下各采掘工作面、机电硐室、地面调度室、主扇风机房、炸药库、井口及办公室均安装了电话,井下采用HBZ(Z)-1本安型电话机,实现了井上下即时通讯。地面安装了四部无线座机,配备了多部手机,实现了矿内外通讯畅通。3、压风自救系统1、压风自救系统设计 设备选择:矿井压风机房设置在地面+350m井口附近, 选用两台EAS-150X-19.6/0.85型空气压缩机在地面压风机房向井下供风,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备用。EAS-150X-19.6/0.85型空气压缩机排气量19.6m3/min,排气压力0.85MPa,电机功率255Kw.输气管路敷设:均采用无缝钢管。矿井自地面压风机房沿主斜井、暗斜井敷设经+200m水平岩石集中运输大巷、各煤层+200m水平运输大巷至各煤层通风上山为主管,其余为分管路。主管为主干管选取1023.5mm, 采煤工作面支管为683mm, 掘进工作面733mm。压风自救系统:井下每条巷道均敷设压风管路,每100m安设一个出风口及减压装置,并与防尘供水管路错开,形成每50m有一个出水或出风口。结合矿井灾害防治,在压风管路各出风口设置一个压风自救硐室,压风自救硐室规格为长宽高不得小于3m2m2m。要求压风出口及减装置应设置在硐室内,见(矿井压风管路系统示意图)。2、建设情况设备选择:矿井压风机房设置在地面+350m井口附近, 安装,一台OGLC-160KW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排气量29.0m3/min,排气压力0.85MPa,电机功率160kW,作为工作机;利用矿现有的一台OGLC-110KW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排气量19.0m3/min,排气压力0.85MPa,电机功率110kW, 作为备用机。输气管路敷设:矿井自地面压风机房沿暗斜井敷设,经+200m水平岩石集中运输大巷、各煤层+200m水平运输大巷至各煤层通风上山为主管,其余为分管路。暗斜井主管为管敷设1334mm, +200m水平运输大巷敷设1083.5mm, 支管敷设403mm。压风自救系统:全矿共建压风自救站7站,压风自救硐室一处。试生产中的三个掘进工作面,各设一个压风自救站,每个站配备ZYJ压风自救袋6个,二两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各设一个压风自救站,每个站配备ZYJ压风自救袋12个,+300m水平压风自救硐室, 配备ZYJ压风自救袋12个4、人员定位系统设计1、人员定位系统系统设计: 由于初设较早(2008年)未设计。2、建设情况:2011年10月经四川盛安安全技术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安装井下人员管理定位统统。KJ23型井下人员定位统统主机设在地面调度室,安装P4/3G/2G内存/320G型监控主机一台,19寸显示器一台, E5400型大屏控制主控制机一台, LED型 2m2大屏幕一台, 井下共安设KJ237-F型3台, KJ237-F-S型动态目标识别器15个, 人员标识卡100张。5、紧急避险系统设计1、紧急避险系统系统设计由于初设较早(2008年)未设计。2、建设情况:2012年2月经重庆同享源矿山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设计安。紧急避险硐室设在+200m水平集中岩石运输巷,201采区轨道上山附近, 硐室按30人永久性避险硐室设计。硐室长22m, 宽2.6m, 2.7m, 共57.2m2。紧急避险硐室内设有供气系统、监控系统、通信照明系统、生存保障系统。笫三章 联合试运转组织机构一、成立矿井生产系统联合试运转领导小组为保证矿井联合试运转工作能够安全、顺利进行,及时协调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经矿委令研究决定,成立联合试运转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 长:周远平(经理) 邓兴洪(法人)副组长:刘志文(矿长) 王永平(生产副矿长)、 付相瑞(安全副矿长) 孙可福(技术负责人)成 员:李长城 唐孝立 王 勇 高洪下设办公室在生产技术科,由唐孝立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二、人员配备及管理制度根据要煤矿成玄“五科五队” 如下:1、人员配备生产科:4人(孙可福、唐孝立、王勇、杨建平)通风科:3人(李兴城、蒋达胜安全科: 3人机电科:6王勇调度室:2人(杨胜全、朝西明)机电科生产科,通风科,机电科.安全科,调度室。采煤一、二队,掘进队一、二、三队,机运电队 ,通风维修队。机关管理部门设置有:下设采掘技术组 、地测技术组、通风技术管理组、标准化组、通风安全组、监控及通信组、机电运输组 调度室、后勤组、财务经营组、人矿办公室、工会。 煤矿目前共有在册员工210人,其中管理人员 人。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煤矿特殊岗位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的要求和煤矿生产需要, 对招聘的管理人员 、熟练工和员工委托安全培训机构进行了上岗前资格培训,特种作业人员 人,已取得特殊工种操作资格证。矿级领导配备5人。其中经理1人,矿长1人,安生副矿长1人,生产副矿长资1人,技术负责1人。矿级领导人。安全资格证和矿长资格证均合格有效。2、矿山救护煤矿与市矿山救护队签订了矿山救护协议,负责矿山事故的应急救援。企业培训辅助救护队员6人 负责职工一般事故的救护。3、领导机构及各组职责采掘技术组:组长 周远平 、副组长 刘志文,成员王永平。负责联合试运中采掘生产技术工作的布置、安排、协调等工作。负责联合试运转中防止瓦斯煤尘顶板水患火灾等事故预防措施的编制。负责采掘作业规程编制, 并组织职工学习。负责采掘工作面出现隐患,制定安全措施。通风通风技术管理组:组长孙可福 副组长李长城 、成员蒋达胜。负责联合试运转中“一通三防”技术工作。负责联合试运转中采掘工作面分量调配工作。保证井下各工作场所、井巷及硐室均有足够、有效、稳定、连续不断的新鲜风流,能将井下涌出的瓦斯及时排走,避免瓦斯积聚,使井下各工作场所的瓦斯浓度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在生产中,防止并及时处理局部瓦斯积聚, 防治瓦斯事故的发生。地测技术组:组长唐孝立 ,成员杨建平、。负责联合试运转中的地质、测量及防治水工作生产过程中老窑水的测量, 调查工作,按“有疑必探”的原则加强井下探放水,采取防、堵、截、疏、排等措施,保证矿井安全生产负责生产过程煤炭产量统计, 及储量管理。标准化组:组长周远平 、副组长孙可福, 成员唐孝立。负责标准化建设统筹协调工作。负责标准化资料建设, 建档规范全整。负责在联合试运转中,标准化达标验收, 通风专业达二级。安全组:组长付相瑞, 成员费彪林、郑维志、贺元礼负责试生产中的现场安全检查,并督促隐患整改。发现顶板隐患,矿安全主管人员和安全部门要立即强令停止冒险作业,将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视情况采取措施处理。采掘队要按照相关技术规程措施的规定对顶板进行正确的支护。、顶板管理的日常监督由安监员负责。各采掘队在施工作业中,负责本施工作业范围内的顶板隐患检查和处理,对暂时不能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