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探究.docx_第1页
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探究.docx_第2页
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探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探究田元生(湘南学院 数学系,湖南 郴州 423000)摘要: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代数课程教学中,既能弥补教材中例题太少,理论联系实际不足的现象,又能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该课程的内容,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关键词:数学建模思想;高等代数;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O1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31X(2014)05-0076-02引入时,融入数学建模过程是完全可行的。如在导出n 级行列式的概念时,我们设计如下教学过程:实际 问题:(1)二级、三级行列式的展开式中各有多少项? 有多少项带正号?有多少项带负号?(2)展开式中每项是多少个元素的乘积?这些元素位于行列式的哪些 行?哪些列?(3)展开式中每项的符号如何确定?问题 提出后引导学生建立 n 级行列式模型。先看问题(1),二级行列式共有 2!项,三级行列式共有 3!项,且正、负项都是各占一半。由此推断 n 级行列式应有 n!项, 且正、负项各占一半,各为 n!/2 项。再看问题(2),二级行列式每项含有二个元素,三级行列式每项含有三个元素,且每项元素都位于行列式的不同行和不同 列。由此推断,n 级行列式每项是由位于不同行和不同列的 n 个元素的乘积构成的。再看问题(3),在二级、三级行列式的展开式中,把行码按自然排列,让 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可得,列码为偶排列的项带正号, 列码为奇排列的项带负号。由此推断,n 级行列式中如果行码按自然排列,则列码为偶排列的项带正号, 列码为奇排列的项带负号,从而抽象出 n 级行列式的概念。高等代数课程是大学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的最重要的 基础课程之 一。该课程的内容抽象程度高,逻辑性强,且现行教 材例题太少,理论联系实际不足,学生普遍反映难学。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代数课程教学中,既能 弥补教材中例题太少,理论联系实际不足的现象,又 能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该课程的内容,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的目的。一、概念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笔者认为高等代数课程难学的原因之一就是概念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如教师在讲解线性变换的值 域与核以及向量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等概念时,学生很难抓住概念本质,搞不清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教师在讲授这些概念时,应尽量向学生讲清楚 概念形成过程及应用,在实际问题中找到概念的原型。在高等代数课程概念教学中,每引入一个新概念,教师都应尽量做到讲解一个刺激学生学习欲的 实例,说明该内容的应用性,展现从实际问题中抽象 出数学概念的过程,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引入数学概念,从中也使学生体会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方法。事实上,高等代数课程很多概念的形成中本身就渗透着数学建模思想,因此,在这些概念的二、定理、公式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在高等代数定理和公式教学中,以往我们更多地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只要求学生背诵定收稿日期:2013-10-12基 金 项 目 : 湖 南 省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教 学 改 革 项 目 (湘 教 通(XJKO11CGD024)2011315 号), 湖 南 省 教 育 科 学 “ 十 二 五 ” 规 划 项 目作者简介:田元生(1962-),男,湖南郴州人,湘南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研究及应用微分方程研究。76,第 5 期2014 年田元生: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探究理和公式的结论,学生并没有真正熟练地掌握所学的定理和公式,只会盲目地机械地去套用。长此下 去,无论学生多么用功,但对数学问题根本不可能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因此,在定理、公式课的教学中,我们 不单是让学生知道和了解定理和公式本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定理、公式的探索、产生过程,以达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 析与解决问题的能 力。这就要求我们在高等代数定理和公式的中,注意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应尽量讲清楚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了解定理、公式在高等代数课程中的地 位和作用,深刻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例 如在讲解复系数和实系数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时,我们设计如下教学过程:实际问题:(1)为什么要研究 复系数和实系数多项式因式分解?(2)复系数和实系数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由它如 何推得到相应的定理?(3)复系数和实系数多项式因 式分解定理与多项式的根有什么关系?问题提出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复系数和实系数多项式 因式分解定理。看问题(1),我们知道了一般数域 P 上的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而复系数和实系数多项式 在实际应用中是最广泛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 复系数和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再看问题(2),复系数和实系数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的理论基础是代 数基本定理,代数基本定理实质是每个次数1 的复系数多项式,在复数域上一定有一个一次因式,而实 系数多项式虚根是成双出现的,从而可推得复系数 和实系数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再看问题(3),由复系数和实系数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我们有结论:n 次 多项式一定有个 n 复根,奇数次实系数多项式至少 有一实根。实例:某产家发出一批产品,涉及甲,乙,丙,丁四个代理商和 A,B,C 三款产品,三款产品的单价分 别为:产品 A:30 元 / 箱;产品 B:40 元 / 箱;产品 C:50 元 / 箱。三款产品的单箱重量分别为:产品 A:15 千克/ 箱;产品 B:20 千克 / 箱;产品 C:30 千克 / 箱。发往甲 代理商的产品及数量为:产品 A:30 箱,产品 B:15 箱,产品 C:40 箱;发往乙代理商的产品及数量为:产品 A:15 箱,产品 B:10 箱,产品 C:8 箱;发往丙代理商的 产品及数量为:产品 A:20 箱,产品 B:12 箱,产品 C:16箱;发往丁代理商的产品及数量为:产品 A:12 箱,产 品 B:25 箱,产品 C:18 箱。要计算发往各代理商的产 品总价和总重量。模型假设:假设严格按照单价和数量计算总价, 没有任何促销优惠措施,而且即使四家代理商的级别不同,同款产品也执行同样的单价。模型建立:根据已知数据,将每箱产品的价格和 重量分别为第一行和第二行作矩阵 X;将发往各代理商的各款产品的数量为列作矩阵 Y;将发往各代 理商的产品总价和总重量分别为第一行和第二行作矩阵 Z,我们有这里分别表示发往代理商甲、乙、丙、丁的产品总价(元)分别表示发往代理商甲、乙、丙、丁的产品总重量(千克)。模型求解:根据上述三个矩阵,我们可以得 到,矩阵 Z 中的元素 aij 可以用 A 的第 i 行的 3 个元素与 B 的 第 j 列的 3 个元素对应相乘并把所得 的积相加得到,这里 i=1,2,j=1,2,3,4,即从矩阵 Z 中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发往 代 理 商甲、乙、丙、丁的产品总价(元)和总重量(千克)。模型分析:上述算法可以推广到更一般的情 形,而且可以从中抽象出两个矩阵的乘积的 概念,三、例题讲解过程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高等代数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多数现行的高等代数教材实例太少,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学生普 遍觉得这门课程特别枯燥、难学且不知所学知识有何用途。为了弥补现行高等代数教材的不足,在教学 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补充一些例子,并且在讲解 这些例子的过程中注意融入数学建模思想。通过这些例子的讲解,用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观察问题特 点,并应用代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的相关知识, 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矩阵的乘积之前,我们可以补充下面实例:即 矩 阵与 矩 阵的 乘 积 是一个 sn 矩阵,它 的第 i 行,第 j 列处的元 素 是 用A 的 第 i 行 的 元 素 与 B 的第 j 列的元素对应相乘 并把所得的积相加得到的。四、结束语在实践教学中表明,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 等代数的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但需要指 出的是,高等代数课程毕竟不是专门的数学 建 模(下转第 87 页)77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Problems of Examination Question Setting i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On the Integr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Thought to HigherAlgebra Course第 5 期2014 年秦 虹,彭贵娟,胡敏予:高等院校考试命题的相关问题探析题的探索和研究,以提高考试命题的质量,提 高教学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30-31.2刘东梅,谭宏钢,喻建军,等.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探 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报,2010(3):39-41.3马春辉.医学院校考试命题的改革和探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9):1469-1470.参考文献:1王坚毅.考试的命题原则J.卫生职业教育,2005(22):QIN Hong, PENG Gui-juan, HU Min-yu(School of Public Health,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78)Abstract:Examin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select talents, check the studentslearning effect, and eval-uate the teachersteaching quality, in which question sett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essential point. The question sett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grip to the key points of check, enlarge the scale with varied question pat- terns, proper proportion, standard terms and proper names. It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effectiveness, dipartite degree and difficulty degree of the examination questions.Key words:examination question sett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责任编辑:胡 伟(上接第 77 页)课程,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按完整的数学建 模的过程进行教学,而应把重点应放在模型 假设,模型 建立和模型求解上,侧重于体现数 学建模的思想, 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及相关 理论的理解,从而达 到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提高高等代数课堂教学质量。2003.2刘来福,黄海样,曾文艺.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翟莹.师范院校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教学改革探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1):112-113. 4李大潜.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06(1):9-11.参考文献:1姜启源.数学模型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TIAN Yuan-sheng(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Xiangnan University, Chenzhou, Hunan 423000)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thought into Higher Algebra Course can solve the existingproblems by supplementation of examples, conne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