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_环境质量评价概述1_第1页
环境管理_环境质量评价概述1_第2页
环境管理_环境质量评价概述1_第3页
环境管理_环境质量评价概述1_第4页
环境管理_环境质量评价概述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节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一 环境质量的概念 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惯性大小的表示 即环境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 其变化难易程度的表示 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的表示 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 是能够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环境质量的表征 环境质量指标体系 2 二 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 环境质量评价是认识和研究环境的一种科学方法 是对环境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给予定性和定量的说明与描述 环境质量评价的核心问题 研究环境质量的好坏 判别标准 目前以是否适合于人类生存和发展为判别标准 3 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 为制订城市环境规划 城市建设规划和区域环境规划提供依据为制订区域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和环境法规等提供依据为比较各地区所受污染的程度和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为搞好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4 三 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 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预测 影响 评价 回顾评价 依据一个地区历年积累的环境资料对于这一区域过去一段时间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现状评价 根据近期的环境资料对某一区域现在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预测 影响 评价 根据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或一个项目的建设规模 对某一区域未来的环境质量进行预测和评价 或者对某一个建设项目对所在区域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按时间来划分 5 按研究问题的空间范围划分 局地环境质量评价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流域环境质量评价 全球环境质量评价 按环境要素划分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水体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噪声环境质量评价等 按评价规模划分 单个基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区域性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6 四 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 污染源的调查和评价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环境质量的功能评价 7 五 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是根据人群健康 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结构 状态的要求 在综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 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 对环境要素间的配比 布局和各环境要素的组成所规定的技术规范 环境标准是政策 法规的具体体现 是评价环境状况和其他环境保护工作的法定依据 8 1 环境标准的分类 按内容 性质分 9 2 环境标准的作用 环境标准是环境质量评价的依据 它既是环境保护和有关工作的目标 又是环境保护的手段 也是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的重要依据 环境标准是判断环境质量和衡量环境保护工作优劣的准绳 环境标准是执法的依据 环境标准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条件 环境标准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10 3 常用的主要环境标准 水质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 海水质量标准 GB3097 8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 85 渔业水质标准 GB11607 89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 92 景观娱乐水水质标准GB 12941 91 污水排放标准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6 行业污水排放标准 11 大气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96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137 88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271 91 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4284 84 城市垃圾农用控制标准 GB8172 87 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GB5085 85 12 噪声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 93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 90 住宅隔声标准 GBJ11 82 放射性防护标准 放射性废物分类标准 GB9133 88 核电厂环境辐射技术规定 GB6249 86 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一般规定 GB11215 89 13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一 污染源评价 二 评价参数确定 三 环境质量指数评价 四 环境质量分级 14 一 污染源评价 任务 通过确定三个特征数 找出评价区域内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三个特征数等标污染指数等标污染负荷污染负荷比 15 1 等标污染指数 Nij 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指数 Nij C0i Cij Cij 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mg m3 C0i 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mg m3 是指所排放的某种污染物超过该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的倍数 也称污染物的超标倍数 16 2 等标污染负荷 17 Nij C0i Cij Qij Nij Qij 第j个污染源含有n种污染物 则该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 i 若该地区有m个污染源 那么某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i 对一个地区的所有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总等标负荷 18 污染负荷比是指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的等标污染负荷中所占的比重 是确定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对环境污染贡献顺序的特征量 第j个污染源中 第i种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为 3 污染负荷比 19 一个地区中某个污染源的污染负荷比为 一个地区中某种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为 20 某河边有A B C三个工厂 它们向河流中排放废水量分别是36 24和28万吨 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和相对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如下 计算各厂对该地区水体环境质量分担率 21 22 二 评价参数的选择 23 三 环境质量指数评价 1 单因子评价 Ii 第i种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指数 Ci 第i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 Si 第i种污染物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24 2 多因子评价 1 均值型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 2 计权型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 加权平均 关键是权重Wi的确定 25 突出最大值型的环境质量指数 Ii最大参与评价的最大的单因子指数Iij平均参与评价的单因子指数的均值 3 几何型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 26 4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 均权型 计权型 27 四 环境质量分级 1 积分值法 M值法 首先根据当地的污染特征适当选取评价因子 通常5 10个 对环境质量设级 并定出每一级的标准分数 根据评价因子的浓度规定其等级标准 这种标准采用国际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 给各评价因子的各级定积分值 设参与评价的因子为n个 则各级的积分值为 一级 100 n 二级 80 n 三级 60 n 四级 40 n 五级 20 n 不够五级者计为0分 将参加评价的各因子的积分相加的整体评价得分 然后参照积分值法环境分级标准 得出环境质量等级 28 2 W值法 将环境质量标准作为评分标准 凡符合一级标准的得10分 符合二级标准得8分 以下依次为三级6分 四级4分 五级得2分 不能满足环境质量标准的得0分 然后根据得分建立下列模型 SN10nN8nN6nN4nN2nN0n S 参与评价的因子总数 n 对应的因子数 N10n 得10分的因子数 例如 参与评价的因子总数数10个 得10分的1个 得8分的2个 得6分的2个 得4分的2个 得2分的1个 得0分的2个 则记为 10N101N82N62N42N21N02 29 W 最低的两项评分值求和 突出主要污染物的作用 30 3 环境质量的模糊聚类 聚类多元统计分析 31 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一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程序 二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 三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 34 一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程序 35 一 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 二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 二 环境污染物监测项目的确定 三 监测网点的布设 四 获得环境污染数据 五 建立环境质量指数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六 人体健康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确定 七 建立环境污染的数学模型 对污染趋势进行预测 八 提出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建议 36 三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 一 大气质量评价 二 水体质量评价 三 土壤质量评价 四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37 一 大气质量评价 白勃考大气污染综合指数 PINDEX PINDEX PM SO2 NOx CO O3 38 首先要有该5项污染物的实测浓度数据 然后除以该5项污染物的相对应的评价标准 求得各分指数 叠加后得大气污染综合指数 二 水环境质量评价 1 布朗水质模型 简单加权型 WQI WaterQualityIndex 参数指标选择 DO BOD5 pH值 浑浊度 总固体 硝酸盐 磷酸盐 温度 大肠菌数 杀虫剂 有毒元素等 39 2 ROSS水质模型 先分级评分 然后加权求综合指数 参数指标选择 DO BOD5 悬浮固体和氨氮 40 ROSS规定的权重分别为 DO的饱和度和浓度各为1 BOD5为3 悬浮固体为2和氨氮为3 Wi 10 依此来分级 41 3 黄浦江水质模型 42 三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1 评价参数选择 评价参数 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无机物质 汞 镉 铬 铅 铜 镍 砷 氟 氰等 有机有毒物质 酚 DDT 六六六 石油 3 4 苯并芘 三氯乙醛 多氯联苯等 酸毒 全氮 全磷 附加参数 土壤有机质 质地 碱度 氧化 还原电位 43 2 评价标准的选择 分类 44 3 评价方法 1 生物法 植物反应 残毒量 杀菌度 45 2 毒理法 3 指数法 46 4 根据土壤和作物中污染物积累的相关数量计算污染指数 确定污染等级的浓度边界值 计算污染指数并确定污染等级 47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 一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二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三 环境影响评价类型 四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五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48 一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测和评估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1969年美国颁布的 国家环境政策法 中首先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后来 瑞典 澳大利亚 法国 新西兰 加拿大等国也相继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1979年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 49 1994年发布行业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002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