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蓄电瓶收购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旧蓄电瓶收购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旧蓄电瓶收购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旧蓄电瓶收购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旧蓄电瓶收购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目录 一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 二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13 三 环境质量现状 20 四 评价适用标准 25 五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28 六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37 七 环境影响分析 38 八 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79 九 结论与建议 80 附图 页前照 场地及周边现状照片 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 2 项目敏感点分布图 附图 3 项目平面布置图 附图 4 项目在桂林生态保护红线中的位置 附件 附件 1 委托书 附件 2 营业执照 附件 3 租赁合同 附件 4 监测报告 附件 5 评审报告 附件 6 确认书 附件 7 建设项目环评基础信息表 1 一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一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全州县森全废旧蓄电瓶收购项目 建设单位建设单位 全州县森全废旧电瓶收购部 法人代表法人代表 蒋硕联系人联系人蒋硕 通讯地址通讯地址 全州县绍水镇绍兰村委老肖家 联系电话联系电邮政编码邮政编码 541501 建设地点建设地点全州县绍水镇松川芳草地 立项审批部门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建设性质新建 新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行业类别及代码G5990 其他仓储业 占地面积占地面积 m m2 2 1500绿化面积绿化面积 m m2 2 总投资总投资 万元万元 300 其其中中 环环保保投投资资 万万元元 53 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7 8 评价经费评价经费 万元万元 预预期期投投产产日日期期2019 年 12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 一 项目由来项目由来 随着各种高科技的高速发展 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 且更新速度甚快 正如 我们所看到的或者亲身经历到的 科技的发展更新亦是一把双刃剑 电池满足了人 们生活的需要并作为一种便携式的能量储存器 被广泛用于各种科技产品中 任何 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消极性 电池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 废旧蓄电池的数量和种类也 随之猛增 由此给环境 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无时无刻不在 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环境 相关的危害性日趋严重 鉴于当前的发展速度 废旧蓄电 池的回收 循环利用和处理 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由全州县森全废旧电瓶 收购部投资 300 万元建设 项目位于全州县绍水镇松川芳草地 项目中心地理坐标 为东经 110 817945 北纬 25 846890 本项目总投资 300 万元 全州县森全废旧电瓶收购部租用全州县绍水镇松川芳草 地个人1500m2 约2 25 亩 的原有一套房屋 进行废旧蓄电池的收集 贮存及转运 本 2 项目不涉及对回收废旧蓄电池拆解 加工等工序 只涉及 废旧蓄电池的收集 贮存及转 运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682 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 国环境保护部令第 44 号 及生态环境部发布的 关于修改部分内容的决定 部令第 1 号 中的有关规定 本项目属于 交通 运输业 管道运输业和仓储业 中 仓储 不含油库 气库 煤炭储存 中 有 毒 有害及危险品的仓储 物流配送项目 对照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名录 生态环境部令第 1 号 2018 年 4 月 28 日起施行 本项目属于第四十九项 交通运输业 管道运输业和仓储业 第 180 小项 仓储 不含油库 气库 煤 炭储存 中的 有毒 有害及危险品的仓储 物流配送项目 应编制环境影响 报告表 因此 建设单位 全州县森全废旧电瓶收购部 委托我公司对该项目进行 环境影响评价 我公司接到委托后 在组织人员完成现场踏勘 收集资料与分析的 基础上 依据项目性质 污染特征和区域环境状况 并按照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 价技术导则总纲 HJ T2 1 2017 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编制了该项目的 环境影响报告表 以供建设单位上报审批 二 建设内容 规模及工程投资二 建设内容 规模及工程投资 1 1 项目内容及规模项目内容及规模 项目名称 全州县森全废旧蓄电池收购项目 建设地址 全州县绍水镇松川芳草地 建设单位 全州县森全废旧电瓶收购部 建设性质 新建 项目内容 回收分拣间 办公区 废品堆放间 贮存间等 项目规模 年回收中转废旧蓄电池能力为 3000t 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 300 万元 选址及用地面积 项目选址于全州县绍水镇松川芳草地 总占地面积 1500m2 2 2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 本项目基本建设内容有 回收分拣间 办公区 废品堆放间 贮存间等 详见 附图 2 项目平面布置图 项目建设内容组成见表 1 1 3 表表 1 11 1 建设项目组成一览表建设项目组成一览表 项目工程项目工程工程名称工程名称数目数目内容内容备注备注 完好废品贮存处1 座占地面积 60m2 用于堆放完好废品 破损废品贮存处1 座占地面积 60m2 用于堆放破损铅酸蓄电池 回收分拣间1 座 占地面积 90m2 用于分拣出完好的铅酸蓄 电池 破损的铅酸蓄电池由叉车送入贮存 间 成品仓库1 座占地面积 90m2 成品暂存 主体工程 装卸场地1 间占地面积 50m2 作为废铅酸电池装卸场地 新建 办公区1 座占地面积 100m2 行政办公 砖混结构 已有 辅助工程 化粪池1 座占地面积 3m2新建 供配电系统 全州当地供电系统提供满足需求 供水系统 全州当地自来水供水系统提供满足需求公用工程 供暖 电采暖 噪声防治工程 基础减震新建 固废治理措施 厂内设置生活垃圾桶 经厂区内集中收集 后 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 其他危险 废物暂存于 20m2危废间中 并设危险废物 警示标志 有防雨 防逸散及防渗漏等环 境 暂存后送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新建 废气治理工程 负压吸气装置 酸雾处理塔 15m 高的排气筒新建 地下水防 渗措施 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废品堆放间 回收分拣 间 贮存间 危险废物暂存间地面 电解 液收集池 事故废水收集池内均要求进行 防渗和防腐蚀处理 防渗要求按照 危险 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 2001 防渗层为 1m 粘土铺底 上铺 15 20cm 的耐酸水泥进行硬化 渗透系数不高 于 10 10 cm s 的防渗性能 防腐采用混凝 土垫层上设置 2cm 环氧树脂砂浆层 环氧 树脂 水泥 石英砂混合 同时环氧树 脂砂浆在四周墙面涂抹高度为 20cm 新建 环保工程 废水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灌溉农田新建 环保工程风险防范措施 厂区内设置电解液收集池约 2m3 及 50m3 事故废水收集池 均采取防渗处理 防止事故 状态对周 边环境的 影响 新建 3 3 原辅材料及能源用量原辅材料及能源用量 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年用量见表 1 2 表表 1 21 2 项目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情况项目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情况 4 序序号号名名称称单单位位年年消消耗耗量量来来源源 水吨 90 全州当地供水系统提供 能源 电万度 8 全州当地供电系统提供 废旧铅酸蓄电池 t a3000 收购 主要来源于周边废旧收 购站收集 统一提供至本项目 暂存 碱液 m3 a1 5 外购 厂内不储存 浓度为 30 塑料框个 10 重复使用 原辅材 料 铁料框个 10 重复使用 铁料框铁料框塑料框塑料框 4 4 收集要求及接收单位收集要求及接收单位 1 收集要求 本项目在废铅酸蓄电池收集及运输过程中 由产生单位及收购单位委托具有资 质的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负责承运至本项目厂区内进行贮存 相关车辆配备专用防渗 容器 托盘及金属外框加固的塑料槽 由各产生点进行收集 运输至本厂区内卸 货备存 本项目要求收集过程中 相关操作人员首先检查废电池外观 并在电池上 张贴标签 注明来源 规格 完好情况等信息 完好的直接摆放在铁料框内装车 有破损的单独存放在密闭塑料框内再行装车 防止电解液泄漏 由于周边城市各地区废铅酸蓄电池产生点较多 回收过程不具备固定线路条件 要求危险货物承运路线需遵循下述原则 转运车辆运输途中应避开经过医院 学校 和居民区等人口密集区 避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 2 接收单位 本项目回收分拣好的铅酸蓄电池送往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接受单位进行 5 进一步进行铅酸蓄电池拆解 回收铅膏等有效成分 本项目需要与接受单位签订处 置协议 接受单位核准经营范围应包括废铅酸蓄电池的处置 如拆解 分类 再生 等 5 5 项目产品方案及分类项目产品方案及分类 本项目拟计划年回收中转废旧铅酸蓄电池 3000t 废铅酸蓄电池是在生产 生活 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 铅酸蓄电池 废旧铅酸蓄电池目前均是免维电瓶 即贫液电池 电瓶内无明显液体 形式存在 本项目回收 贮存的废铅酸蓄电池包括普通铅酸蓄电池 干荷铅蓄电池 及免维护蓄电池 废旧铅酸蓄电池数量 组成成份见表 1 3 表表 1 31 3 项目回收产品方案一览表项目回收产品方案一览表 废物代码废物代码名称名称种类种类数量数量结构组成结构组成 HW49 900 044 49 废旧铅酸蓄 电池 普通铅酸蓄 电池 干荷 铅蓄电池 免维护蓄电 池 3000t a 含铅 70 85 外壳 10 电 解液 5 10 铅酸蓄电池主要结构具体见表 1 4 所涉及的危险品理化性质见 1 5 表表 1 41 4 铅酸蓄电池主要结构铅酸蓄电池主要结构 主要构成主要构成简述简述 正负极板 由板栅和活性物质构成 板栅材料一般为铅锑合金 免维护电池采用铅钙合金 正极活性物质主要为氧化铅 负极相应为绒状铅 隔板由微孔橡胶 颜料 玻璃纤维等材料制成 电解液由浓硫酸和蒸馏水配制而成 含硫酸 40 蒸馏水 60 电池壳 盖 装正 负极板和电解液的容器 一般由塑料和橡胶材料制成 排气栓由塑料材料制成 表表 1 51 5 废铅酸蓄电池中主要有毒有害物质特性废铅酸蓄电池中主要有毒有害物质特性 序号序号名称名称理化性质理化性质危险性危险性毒性腐蚀性毒性腐蚀性 1 铅 Pb 207 2 纯品为灰白色质软的粉末 切 削面有光泽 延性弱 展性强 熔点 327C 沸点 1620 C 蒸气压 0 13 970 C 相对密度 11 34 20 C 水中嗔 觉阈浓度 水中铅浓度 2mg L 时 有金属 味 不溶于水 溶于硝酸 热浓硫酸 碱 液 不溶于稀盐酸 引燃温度 790 粉 C 粉体受热 遇明火会引 起燃烧爆炸 LD5070 mg kg 大 鼠经静脉 致癌 2 硫酸H2SO4 98 08 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LD502140 mg kg 6 无臭 相对密度 水 1 1 83 空气 1 3 4 熔点 10 5 C 沸点 330 0 C 蒸气压 0 13 145 8 C 与水混溶 大鼠经口 LC50510 mg m3 2 小时 大鼠吸入 6 6 废旧蓄电池进场暂存的接收要求废旧蓄电池进场暂存的接收要求 本项目接收普通铅酸蓄电池 接受的废铅酸蓄电池规格见表 1 6 项目主要接受完好的铅酸蓄电池 部分破损的铅酸蓄电池要求运输过程中放置 于专用塑料框内 运输至厂区后不再对破损的铅酸蓄电池进行分拣 直接存放于破 损电池贮存区 对完好的铅酸蓄电池进行二次分拣 表表 1 61 6 项目回收 贮存废铅酸蓄电池规格要求项目回收 贮存废铅酸蓄电池规格要求 额定电压额定电压额定容量额定容量外形尺寸外形尺寸 mm mm 参考重量参考重量端子端子 V Ah 长宽高总高 kg 形式 611028112820320616 0F13 620032317822625630 6F17 128033217421323817 1210040717420823823 1212048317024124126 1218052224021924430 7 7 运输方式及运输要求运输方式及运输要求 根据 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 HJ2025 2012 中规定 危险 废物运输应由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按照其许可证的经营范围组织实施 承当危险废物运输的单位应获得交通运输部门颁发的危险货物运输资质 根据 电池废料贮运规范 GB T26493 2011 废铅酸电池采用公路或铁路运输 本项目收储的废旧蓄电池均为外单位运输至本仓储点 不包含在本次评价范围内 7 1 运输总则 7 1 1 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电池废料越境转移应遵从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 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的要求 国内转移应遵从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 5 号 及其有关规定 7 1 2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国家和地方制定的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 法对属于危险废物的批量废电池的流向进行有效控制 禁止在转移过程中将电池废 料丢弃在环境中 7 1 3 运输车辆在运输途中必须持有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其上应证明废物的来 7 源 性质 数量 运往地点 必要时应有单位人员负责押运工作 7 1 4 电池废料的运输包装必须定期检查 如出现破损 应及时更换 7 1 5 废铅酸蓄电池在运输过程中 应捆紧并码放好 防止容器滑动 7 1 6 运输人员须进行处理危险废物和应急救援方面的培训 包括防火 防泄漏 等 以及通过何种方式联络应急响应人员 7 1 7 运输容器 根据电池废料的形态不同 按照 GB12463 的规定采用不同的容器进行包装 具 体要求见表 7 1 7 表表 7 1 77 1 7 不同形态的电池废料的运输容器要求不同形态的电池废料的运输容器要求 废料形态容器封口形式标记代号 块状 无腐蚀性 全开口铁桶严密封口 1A3 块状 有腐蚀性 全开口塑料桶严密封口 1H3 片状塑料编制袋或全开口铁桶严密封口5H1 1A3 粉状 渣状塑料编织袋严密封口 5H1 液体状小开口塑料桶液密封口 3H1 示例 1A3 中 1 表示容器为桶 A 表示容器材质为铁 3 标志全开口 电池废料的运输方式可分为三种 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水路运输 铅酸废电 池采用公路或铁路运输 其他电池废料采用三种方式均可 本项目运输路线选择主要考虑环境敏感目标的避让 路线避让饮用水水源保护 区 自然保护区 尽量避开医院 学校和集中居民区 本项目在废旧蓄电池运输过 程建议使用防渗漏塑料桶 一般情况下从公司收集电池后直至运至接受单位的中途 不更换容器 特殊情况下容器出现破裂 需要及时更换 禁止在转移过程中擅自拆 解 破碎 丢弃废旧蓄电池 根据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的规定 办理危 险废物转移联单手续 8 8 主主要要设设备备一一览览表表 本项目所需设施设备见表 1 7 表表 1 71 7 主要生产设施一览表主要生产设施一览表 序号序号名称名称单位单位数量数量备注备注 8 1 叉车辆 1 室内运行 2 手推车台 5 3 铁料框个 10 长 1 26m 宽 1 26m 高 0 7m 4 塑料框只 10 长 0 8m 宽 0 6m 高 0 4m 5 负压吸气装置 酸雾处理塔台 1 用于废旧蓄电池泄漏后酸 雾处理 风量 2000m3 h 6 风机台 3 负压吸气装置配套 9 9 平平面面布布置置 根据项目平面布置图 厂区大门入口位于东北侧 东南侧与 322 国道相邻 项 目完好废品贮存处 破损废品贮存处高度均约 5m 占地面积分别为 60m2 60m2 分 别用于堆放完好和破损铅酸蓄电池 位于厂区北侧 成品仓库 1 位于厂区西北侧 占地面积分别为 90m2 用于产品暂存 回收分拣间位于厂区北侧中部 占地面积为 90m2 用于分拣出完好的铅酸蓄电池及破损的铅酸蓄电池 装卸场地位于回收分拣间 西北侧 占地面积为 50 m2 作为废铅酸电池装卸场地 电解液收集池位于厂区西侧 容积为 2m3 事故废水收集池位于厂区西南侧 容积为 50m3 办公区位于厂区东南侧 占地面积为 50m2 本项目严格按照 废铅酸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HJ519 2009 关于贮 存设施的相关要求进行改造 出入口设置移拉门 车间窗口户全部采用密闭不开启 窗 车间地面四周设置导流沟 采用耐酸 防渗材料 泄漏液经导流沟通过重力流 入厂区内的电解液收集池 本项目设置有效容积 2m3电解液池一座 有效容积 50m3 事故废水收集池一座 废品堆放间仅设置 1 个出入口 废旧蓄电池运至回收分拣间 人工分拣后存放于贮存间 考虑到搬卸过程中的外力撞击导致电池破损 和完整电 池存放区 项目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3 10 10 项目施工计划项目施工计划 本项目租用全州县绍水镇松川芳草地个人1500m2 约2 25 亩 的用地 本项目新 建的主体工程为废品堆房间 回收分拣间 贮存间等 施工期约 2 个月 11 11 公用工程公用工程 11 111 1 给排水工程给排水工程 1 给水 水源 本项目用水由全州当地供电系统提供 9 用水量估算 本项目用水主要为员工生活用水 项目建成后预计劳动定员 6 人 不在厂区食 宿 生活用水按 50 L d 人 日生活用水量为 0 3m3 d 每年按 300 个工作日计 算 年生活用水量 90m3 a 生活污水产生系数按 80 计算 产生量 0 24m3 d 72m3 a 2 排水 项目生活污水主要是职工日常饮用 盥洗用水 项目职工均为附近人员 不设 宿舍 食堂 淋浴室等生活设施 生活用水量很少 生活废水主要是职工盥洗废水 水质简单 其生活废水产生量为 0 24 m3 d 72m3 a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 灌溉农田 不外排 11 211 2 供电供电 本项目电源由全州当地供电系统提供 能够满足项目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11 311 3 供暖供暖 项目冬季采用电采暖方式 12 12 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 项目劳动定员 6 人 工作制度按年工作日 300 天 每天工作 8 小时 为 1 班工 作制 13 13 产业政策分析相符性产业政策分析相符性 本项目为废旧蓄电池收集 储存及转运 不涉及对回收废旧蓄电池拆解 加工等 工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40 号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 录 2011 年本 2013 年修订 本项目建设不属于鼓励类 限制类和淘汰类规 定的范围 视为允许类项目 因此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14 14 与与 广西壮族自治区废铅酸蓄电池收集和转移管理制度试点工作方案 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废铅酸蓄电池收集和转移管理制度试点工作方案 征求 意见稿 意见稿 符合性符合性 表表 1 81 8 拟建项目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废铅酸蓄电池贮存场所现场环保核查表符合性分拟建项目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废铅酸蓄电池贮存场所现场环保核查表符合性分 析析 序序 号号 考核考核 指标指标 合合格格标标准准拟拟建建项项目目情情况况 符合符合 情况情况 1 运输 工具 拥有具备防雨 防渗措施的运 输车辆 危险废物运输均委托有危险废物运输资 质的单位承担 符合 2 包装 工具 已破损的废铅酸蓄电池必须在专 用容器中运输 专用容器应不易 如发现废旧蓄电池破损 立即将破损的 废旧蓄电池装入专用耐酸容器密封处理 符合 10 破损 变形 其所用材抖能有效 地防止渗漏 扩散 并耐酸腐蚀 废旧蓄电池有电解液渗漏的 其 渗漏液应贮存在耐酸容器中 已 经拆装的铅材料应包装后收集 装有已破损的废铅酸蓄电池的容 器必须粘贴符合 GB18597 中附录 A 所要求的危险废物标签 然后单独贮存或清运 泄漏的废电解液 由导流沟进入电解液池 经收集后贮存 在耐酸容器中 对不易收集的少量废电 解液用干沙土进行吸附处理 废旧蓄电 池破损散落的铅泥直接利用工具收集 破损的废旧蓄电池及散落的铅泥 吸附 废电解液的沙土经耐酸容器密封好并粘 贴符合 GB18597 中附录 A 所要求的危险 废物标签后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安全 处置 必须具备独立的场地 具备足够 的贮存空间 1 暂贮点 占地面积原则上 不小于 50 m2 贮存量不大于 30 吨 贮存时间不超过 60 天 长 期贮存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1 年 暂存点 可以以销售单位库房 改造 收集站 鼓励建于已通 过规划环评审查的工业园区的工 业用地或仓储用地 2 贮存点应具有空气排气 液 体导流等收集系统 称重设备 防火装置 视频监控等设施 可 以以销售单位库房为暂存库 但 应配备防止破损废铅酸蓄电池污 染环境的必要防护设施 废铅酸 蓄电池贮存应同向有序堆放整齐 防止电池短路起火 并与产品电 池隔离 独立分区存放 禁止混 放 拟建项目属于收集站 建设地点位于全 州县绍水镇松川芳草地 占地面积 1500m2 废品堆放间只设一个入口 一 般情况下 关闭此入口 贮存间内废旧 蓄电池的最大贮存量为 400 吨 最长贮 存时间不超过 12 个月 项目贮存间的 破损区废气设置碱液吸收塔 处理后经 1 根 15 m 高排气筒排放 设置液体导 流等收集系统 称重设备 防火装置 视频监控等设施 废铅酸蓄电池贮存同 向有序堆放整齐 防止电池短路起火 独立分区存放 符合 贮存设施应为专门场所 符合法 律法规要求及当地环保部门的有 关规定 应设在易燃 易爆等危 险品仓库及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 域以外 3 中转 和临 时存 放设 施 按照 GB15562 设立危险废物警示 标志 只允许专门人员进入设施 贮存设施应为专门场所 项目周围无易 燃 易爆等危险品仓库 项目选址不在 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域内 电力设施保 护条例实施细则 第五条规定 按照 GB15562 设立危险废物警示标志 只允 许专门人员进入设施 符合 应具有保证危险废物经营安全 废铅酸蓄电池安全收集 集中 贮存 的规章制度 4 规章 制度 按照试点工作要求建立废铅酸蓄 电池回收台帐记录制度 拟建项目建立废铅酸蓄电池安全收集 集中贮存的规章制度 并按照试点工作 要求建立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台帐记录制 度 符合 地面作硬化处理和防腐处理 贮存设施应防雨 必须远离其他 水源和热源 5 污染 防治 措施 项目贮存间的破损区废气设置碱液吸收 塔 处理后经 1 根 15 m 高排气筒排放 本项目回收分拣间 完好废品贮存处 破损废品贮存处 备用仓库 1 备用仓 库 2 危废暂存间密闭防雨 电解液收 集池 事故水池设置在厂内 并远离其 他水源和热源 且回收分拣间 完好废 品贮存处 破损废品贮存处 危废暂存 间 电解液收集池 事故水池等重点防 渗区均采用防渗处理和防腐处理 防渗 层的防渗性能不低于渗透系数为 10 10 符合 11 cm s 的黏土层的防渗性能 新建危废 暂存间 建筑面积 20m2 新建电解液池 1 座 有效容积 2m3 新建事故水池 1 座 有效容积 50m3 铅酸蓄电池仓库建 设围堰和导流沟 并建设与电解液池及 事故水池连接的导排水系统 当铅酸蓄 电池发生破损 废电解液发生泄漏后能 自流进入电解液池及事故水池 避免其 外排造成对环境的恶劣影响 厂区设置 防火装置 安装视频监控等设施 制定具备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事 故应急管理计划 拟建项目制定具备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 事故应急管理计划 6 事故 应急 救援 措施 配备必要的事故应急物资 拟建项目拟配备灭火毯 手提式干粉灭 火器 消防沙 沙土等必要的事故应急 物资 符合 15 15 项目选址与项目选址与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 2001GB18597 2001 相符性分析 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收集的废旧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名录中 HW49900 044 49 类 属于危险废 物回收 贮存企业 危废贮存必须符合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 2001 中的要求 所有危险废物产生者和危险废物经营者应建造专用的危险废物贮 存设施 该标准中定义词条 集中贮存 符合本项目特征 备注 集中贮存 指 危险废物集中贮存中所附设的贮存设施和区域性集中贮存设施 需符合集中贮存设 施的选址要求 2013 年 6 月 8 日环保部发布了公告 2013 年第 36 号 关于发布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 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 2001 等 3 项国家污 染物控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 公告对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 2001 中选址距离 6 1 3 条进行了修正 本项目对照该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对本项 目选址的符合性分析见表 1 9 表表 1 91 9 项目选址标准符合性分析项目选址标准符合性分析 序号序号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选址条件选址条件 6 16 1 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的选址 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的选址 本项目符合性分析本项目符合性分析选址结论选址结论 1 地质结构稳定 地震烈度不超过 7 度的区域内稳定符合 2 设施底部必须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地勘资料揭露未见地下水符合 3 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 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人群的距离 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 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并可作为规划控制的依 据 在对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场址进行环境影响评 价时 应重点考虑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可能产生的 有害物质泄漏 大气污染物 含恶臭物质 的产生与 根据大气预测评价结果显 示 本项目厂界外不存在 超标点 符合 12 扩散以及可能的事故风险等因素 根据其所在地区的 环境功能区类别 综合评价其对周围环境 居住人群 的身体健康 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 确定危险 废物集中贮存设施与常住居民居住场所 农用地 地 表水体以及其他敏感对象之间合理的位置关系 4 应避免建在溶洞区或易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如洪水 滑 坡 泥石流 潮汐等影响的地区 项目所在地不是岩溶地 区 所在区域也不受洪水 灾害的影响 符合 5 应建在易燃 易爆等危险品仓库 高压输电线路防护 区域以外 项目周围无易燃 易爆等 危险品仓库 高压输电线 路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 施细则 第五条规定 符合 6 应位于居民中心区常年最大风频的下风向 下风向无居民居住点符合 16 16 选址合理性分析选址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位于全州县绍水镇松川芳草地 项目规模为年回收中转废旧蓄电池能力 3000t 不涉及对回收废旧蓄电池拆解 加工等工序 只涉及废旧蓄电池的收集 贮 存及转运 项目运营期废气 废水 噪声排放量较小 仅产生部分固体废物 在根 据环评提出的要求对固废 废气 废水 地下水等采取防渗 治理措施后 项目运 营期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 50m 距本项目最近的敏感点为西 南侧的卖马桥 395m 满足防护距离的要求 因此本项目选址合理 17 17 三线一单三线一单 符合性分析符合性分析 1 生态红线 经查生态保护红线图 项目位于全州县绍水镇松川芳草地个人用地 不涉及生 态管控区 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规划 具体见附图四 2 环境质量底线 根据全州县环境功能区划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执行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2012 表 1 中的二级标准 地表水执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 中的 类水质标准 声环境执行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2008 2 类标准 项目建成后 项目废水 废气污染物经处理后均可以达标排放 对 外环境影响不大 项目南 西 北厂界噪声可满足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 准 GB12348 2008 2 类标准 东厂界可满足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 2008 4a 类标准 对周边环境影响不明显 满足环境质量底线要求 3 资源利用上线 本项目营运过程中将消耗一定量的资源 项目资源消耗相对区域资料利用总量 13 较少 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 4 环境负面清单 全州县引进的项目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禁止严重破坏生态 环境 危机劳动者生命安全和人民健康或国家 地方明令禁止 淘汰 限值的落后 生产企业 工艺和设备进入 本项目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属 产业结构指导 目录 2011 年本 2013 年修正 中允许类 不在负面清单中 与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与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 无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14 二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二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 地形 地貌 地质 气候 气象 水文 动植物等 自然环境简况 地形 地貌 地质 气候 气象 水文 动植物等 1 1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全州县位于广西桂林市东北部 地处湘江上游 湘桂走廊广西与湖南交界处 地 理座标 北纬 25 29 26 23 东经 110 37 111 29 全县南北纵长 99 23 千米 东西横宽 85 77 千米 总面积 4021 19 平方公里 全州县地理位置优越 县城距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 520 公里 距桂林市 125 公里 是广西的北大门 绍水镇隶属桂林市全州县 位于县境西南 镇政府驻地绍水 距县城 26 公里 绍 水镇北与才湾镇相连 南与凤凰 咸水乡交界 西与资源县接壤 湘桂铁路 桂黄公 路贯穿南北 交通便利 绍水镇历来就是全州县东南部的交通枢纽和物质集散地 项目位于全州县绍水镇松川芳草地 项目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 110 817945 北 纬 25 846890 具体位置见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 1 2 2 地形 地貌 地形 地貌 全州县地质发展可分为前泥盆纪地槽发展阶段 晚古生代地台发展阶段和中生代 的上迭盆地发展阶段 县境地处广西东北部 是著名的南岭山脉 又为 五岭 的一 部分 其南部 西北部及东南部高山环绕 地势较高 西南和东北部地势较平 中部 为丘陵地带 湘江由南西向北东流纵贯县境 湘江两岸呈狭长的丘陵 盆地 俗称 湘桂走廊 县境西北部的真宝顶 海拔 2123 4m 为广西第二高峰 屹立于才湾 乡境内 石塘镇等地 地势低平 岩溶地形发育呈峰林谷地 全州县境内地层分布从老到新出露较完整 出露的地层有元古代的板溪群及震旦 系 下古生代的寒武系 奥陶系 上古生代的泥盆系和中泥盆统 上泥盆统 石炭系 下石炭系 中生代的下白垩统 新生代的第四系等 出露最多的是古生代的寒武系和 泥盆系 根据国家地震局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2015 年 6 月 1 日实施 全州县 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六度 绍水镇地形东西长 南北短 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 镇西为越城岭山脉 东部为 丘陵 山区面积约占全镇的一半 境内有高峰岩 海拔 1461 3 米 有庙山 桐油 留塘 大渭洞等 4 个关隘 露出的地层主要有四系 白垩系 上古生代 中 晚期 下古生代 早期 元古代 在上古生代 中 晚期 的中上石灰岩统有小部分面积 15 分布于绍水镇 由白岩石组成 顶部夹有少量灰岩 灰岩中产蝌蚪化石 厚 392 米 地质情况在三次主要的地壳运动影响下 造成了境内较复杂的地质结构 绍水镇山岭 主要是越城岭 由加里东期花岗岩构成 山谷割切深 多断崖绝壁 山坡中 下地段 坡度变缓 形成丘陵地 土壤层疏松 植被发育 本项目区域构造主要为北北东 南南西构造 不明断裂是以南北走向为主 本评 价区域岩浆岩不发育 未见岩浆岩出露 不属于岩溶地区 不是受洪水影响的地区 3 3 气候 气象 气候 气象 全州县属于岭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区 其特点是 四季分明 夏季高温多雨 冬 季温和干燥 春季暖和湿润 阴雨连绵 时有倒春寒 秋季天高气爽 干旱明显 多 年平均气温 18 5 C 极端最高温度 40 4 C 极端最低温度 6 6 C 年无霜期 280d 年平均降雨量 1580 2 mm 最大月降雨量 516 4mm 年平均蒸发量 1544 0mm 年平均 日照时数 1396 7h 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夏季多为西南风 平均风速 2 7m s 4 4 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 1 地表水 全州县境内的河流均属长江流域湘江水系 境内 6 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123 条 其 中主流 1 条 一级支流 20 条 二级支流 55 条 三级支流 47 条 沿程曲长 2182km 主要河流有湘江 灌江 地表水主要由降水形成 境内河网密集 水量丰富 地表径 流量 66 61 亿 m3 根据全州水文站的历年调查观测 全州水文站洪水的经验频率为 2 即 50 年一遇 水位为 153 18 m 20 年一遇的水位为 152 48 m 10 年一遇为 151 72 m 5 年一遇为 150 18m 湘江是境内最大的河流 发源于灵川县海洋山近峰岭 源地高程 899 m 境内控 制着总流域面积 6710 km2 县内流长 110 1 km 河面平均宽度约 180m 最大流量 6890 m s 多年平均流量 201m3 s 历史最枯流量为 10 2 m3 s 灌江是湘江的一级支流 发源于灌阳县海洋山系的猪婆岭 源地高程 1362 m 总流域面积 2285 7 km2 县境流域面积 412 7 km2 县内流长 32 4 km 多年平均流 量 58 9 m3 s 历史最枯流量为 7 1 m3 s 河床坡降 0 1 绍水镇境内溪河遍布 水源丰富 主要河流有湘江河 白沙河 湘江河在全州 县境内流域面积 3585 32 km2 县内流长 110 1km 河面平均宽度约 180 m 河床坡 降 0 5 河床底质为砂岩河砾 据湘江 全州水文站 资料 湘江多年径流量 63 41 亿 m3 多年平均流量 201m3 s 最枯流量为 185m3 s 最大流量为 6800 16 m3 s 最高水 152 58m 珠江基面 平均水位 144 40m 珠江基面 白沙河古名为桐 油关水 是湘江一级支流 发源于越城岭七巧界 源地高程在 1511 米 流域面积 154 1 平方公里 河长 30 5 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 5 9 立方米每秒 枯水流量 1 0 立 方米每秒 多年平均径流深 1215 毫米 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1 872 亿立方米 流经绍 水的沿河 下柳村至小江口注入湘江 本项目距湘江 2100m 不在全州县城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内 2 地下水 全州县地下水以松散岩类孔隙水 碳酸盐类裂隙溶洞水两大类为主 松散岩类孔 隙水主要分布在湘江 建江 灌江 万乡河 宜湘河一带 存在于河谷阶地砂砾石层 和冲积洪积含泥砂砾石孔隙中 碳酸盐类裂隙溶洞水主要分布在湘江东部的高山地区 及东南的两河 石塘 安和 朝南等地 地下水存于泥盆系 石炭系碳酸盐岩洞和裂 隙之中 3 水文地质 1 主要含水岩组特性 根据地质岩性组合特性 含水类型及富水性将分为二个含水岩组 各含水岩组的 主要特征分析如下 松散岩孔隙含水岩组 由砂砾石 亚粘土组成 厚度约 1 20 米不等 含孔隙潜 水 岩溶谷地中 弱透水 碳酸盐岩裂隙溶洞含水岩组 由二叠系 石炭系地层组成 岩性为灰岩 白云岩 地下水赋存于裂隙和岩溶溶洞中 2 地下水补 径 排条件及动态变化 区内不同类型的地下水补 径 排条件不同 松散岩孔隙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 雨补给 其径流特征主要为分散垂直下渗透 排泄特征主要是以分散渗流形成下渗补 给碳酸盐裂隙溶洞水 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雨补给 其埋藏分布运动规律主要是 裂隙类型 裂隙性质 裂隙发育程度及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 地形地貌等因素控制 地下水水位离地面大致 1 3 米不等 丰水期枯水期水位变化较大 一般在 3 至 5 米不 等 地下水总体由北往南排泄 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雨补给 该含水岩组成区内仅有西南 方向出现 分布较少 其埋藏分布运动规律主要受裂隙类型 裂隙性质 裂隙发育程 17 度等因素控制 地下水总体由北往南方向排泄 绍水镇境内地下水多以泉水及暗河形出露 由于境内基岩裸露有裂隙 易于渗流 也易造成干旱 晴天 水向河底渗流 大雨时 水溢出河床 地下水的补给 主要是 天然水补给和人工补给两类 天然水是大气降水 人工补给主要是渠道渗漏和灌溉回 归渗入 储藏深度丘陵平原地区为2 10米 石灰岩地区为5 30米之间 该项目评价区域内没有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 也没有抽取地下水作为农灌等使 用 本项目区周围的企业和居民均饮用自来水 5 5 土壤 土壤 全州县土壤类型有红 黄壤 黄棕壤 石灰土 紫色土 山地草甸土 冲积土 水稻土 8 个土类 17 个亚类 54 个属 137 个土种 自然土壤分山地 丘陵和河岸 滩涂 自然土均为河岸冲积土 6 6 植被 生物多样性 植被 生物多样性 全州县天然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针阔混交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常绿阔叶季 雨林 以百科 鸟毛蕨科 木兰科 山茶科 蔷薇科 柿树科 杜鹃科 金樱科 擒 木科 竹亚科 兰科 禾本科 沙覃科 四照花科 买麻藤科 黄杨科 松科等为多 树种以马尾松占绝对优势 荷木 枫香 大叶栋 稠木等组成阔叶林也占有一定比重 人工林则以杉木为主 油桐 桉树 苦楝树次之 灌木以桃金娘 扫枝群为主 油柑 子 野牡丹 水杨梅次之 草木以中生型的五节芒 铁芒萁群丛和旱生的野草 黄茅 草群为主 绍水镇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温和湿润 雨量充沛 土壤肥沃 自然条件优 越 植物资源丰富 主要有 林木类 分乔木 灌木两类 乔木类主要有樟树 杉树 马尾松 铁坚衫 木姜 桂花树 大叶柏 泡桐 油桐及属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红豆杉等 灌木类主要有杜鹃花 油茶 桑 月季花 野杨梅 花椒 四季青等 藤 类 主要有猕猴桃 罗汉果 葡萄 红藤 犁藤 一点红 广西雪胆 王瓜 单叶铁线莲 金银花等等 草 类 主要有益母草 打碗碗花 天葵 满天星 广西虎耳草 板蓝根 蒲公 英 百合 血水草 狗尾草 牵牛草等 竹 类 主要有凤尾竹 麻竹 毛竹 罗汉竹 紫竹 慈竹 水竹 箭竹 方竹 斑竹等 18 菌 类 有伞把菌 雷公菌 扫把菌 冻菌 松树菌 天鹅菌 木耳 蘑菇 凤 尾菇 香菇等 蕨 类 有凤尾蕨 贯仲 芒萁 狗脊 蕨等 7 7 动物资源 动物资源 全州县境内的动物以兽类 山禽 鱼类 爬虫 昆虫等种类居多 据现场调查访 问 评价区内无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植物 8 8 农业 农业 全州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 全县有耕地面积 73 万亩 其中水田 54 6 万亩 旱地 18 4 万亩 全县农业生产逐步形成了粮食 水果 养殖业 蔬菜等四大农业产业支 柱 粮食 全州县素有 桂北粮仓 之美誉 粮食总产量 43 万吨 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 2 5 亿公斤以上 多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区粮食生产先进县 是全国第一 批 100 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 水果 全县有水果总面积 4 69 万公顷 年水果总产量 25 5 万吨 其中 柑橙类 197 万公顷 产量 15 万吨 银杏 1 03 万公顷 产量 0 55 万吨 预计到 2020 年年产 量 1 5 万吨以上 优质布郎李 0 25 万公顷 年产量 0 08 万吨 南方优质梨 0 17 万 公顷 年产量 0 77 万吨 葡萄 巨峰 提子 面积 0 3 万公顷 年产量 3 5 万吨 其它水果 柿 枣 桃 枇杷 板栗 杨梅等 面积 0 97 万公顷 年产量 5 6 万吨 全县水果生产已成为广西水果大县 水果产品物美价廉 畅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等地 养殖业 以牲猪饲养与稻田养鱼为主 年牲猪饲养量 120 万头 出栏肉猪 83 万头 稻田养鱼以全州传统的乌鲤禾花鱼为主 禾花鱼养殖面积 2 67 万公顷 年产量 7600 吨 乌鲤禾花鱼肉多刺少 蛋白质含量高 细嫩清甜可口 为桂林市名牌产品 早在 清朝乾隆年间就被列为 宫廷贡品 此外兼有肉牛 山羊 鸡 鸭 鹅等 蔬菜 改革开放以来 为满足群众生活和发展农村经济需要 蔬菜生产有了长足 发展 形成了我县第四大农业产业支柱 主要品种有全州三辣 红辣椒 3867 公顷 大蒜 1333 公顷 生姜 2000 公顷 筵席珍品 全州槟榔芋 1000 公顷 保健蔬菜 淮山 530 公顷 百合 330 公顷 葛根 270 公顷 食用菌 2000 公顷 反季节蔬菜 高山萝卜 1000 公顷 西红柿 530 公顷 其它蔬菜 紫长茄 640 公顷 瓜类 1900 公顷 豆类 1270 公顷 全州三辣为广西名特优产品 19 其它经济作物 有油菜籽 4 万公顷 年产量 4 1 万吨 红瓜子 1100 公顷 花生 2000 公顷 三木药材 杜仲 厚朴 黄柏 800 公顷 此外 县内农产品加工企业 有福润集团 年屠宰 加工生猪 83 万头 以大米为原料的湘山酒业公司 年可酿造 米酒 5 万吨 先后成立了全州县食用菌协会 全州县顺达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 102 个 其中 农民专业合作社 92 个 共发展会员 9876 个 带动农户 18679 户 涉及到全县 18 个乡镇 十大农业产业化基地 石塘的 1330 公顷生姜生产基地 安和 石塘 1400 公顷槟 榔芋 淮山生产基地 白宝 东山 两河的 2000 公顷红辣椒生产基地 枧塘 才湾 凤凰 1300 公顷大蒜生产基地 东山 才湾 蕉江 1400 公顷反季节西红柿 高山大萝 卜生产基地 龙水 才湾 大西江 凤凰 绍水为主的 2 7 万公顷乌鲤禾花鱼生产基 地 黄沙河 咸水 400 公顷百合生产基地 枧塘 黄沙河 永岁 全州镇 4000 公顷 金槐生产基地 绍水 才湾 凤凰 咸水 2000 公顷食用菌生产基地 四大水果生产带 以桂黄公路沿线咸水 绍水 才湾 永岁 黄沙河为主的优质 柑橙生产带 以全大公路线龙水 大西江为主的南方优质梨生产带 以全二线的枧塘 才湾 全州镇 绍水 永岁为主的葡萄生产带 以灌百公路沿线两河 石塘 凤凰 安和为主枣 梨 李 白果等生产带 全州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成效显著 二十世 纪九十年代以来 全县引进推广水稻旱育稀植 种子包衣 水稻抛秧 免耕栽培 测 土配方施肥 病虫无害化治理 地膜覆盖 水果套袋 高接换种 稻草氨化及无公害 生产等新技术 各项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 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绍水镇所在区属岭南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 阳光充足 雨量充沛 适宜发展 农业生产 近来 我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狠抓农业新品种 新技术推广 大力 实施各类农业项目 加大农民培训和劳务输出 使得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均呈现 良好发展态势 农业产业化进程也得到明显提速 2010年 我镇粮食生产稳中有增 粮食种植面积达8 97万亩 粮食总产量3 45万吨较去年略有增长 食用菌发展呈规模 产业化 打造了霖源钟家 乐家园等几个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 全镇食用菌种植面积 已突破320万平方米 种植农户达8500户 居全州县之首 食用菌生产已成为我镇农 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成绩突出 近年来 我镇通过 公 司 基地 农户 的形式 抓好示范带动 现有蘑菇种植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基地1个 种植面积5万平方米的基地6个 新建1个核心区面积达240亩连片的 稻 灯 鱼 菇 高效循环种植示范基地 规模化种养殖蓬勃发展 仅2010年一年时间全镇新建养羊基 20 地6个 新建年存栏200头以上的养猪基地18个 新建年出笼6000羽以上的三皇鸡养殖 场基地1个 新建年出笼10000羽的养鸡基地2个 新建年出笼5000羽以上的养鸭基地 12个 新建300亩以上连片种植的西瓜基地和500亩的毛竹基地各1个 9 9 经济社会概况 经济社会概况 行政区划及人口 绍水镇行政区域面积 250 平方公里 建成区总面积 1 5 平方公里 绍水镇辖 18 个行 政村 242 个自然村 2010 年总人口 5 38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 4 8 万人 乡镇建成 区居民总人口 含暂住 1 2 万人 人口出生率为 7 3 人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