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设计考试.docx_第1页
会计制度设计考试.docx_第2页
会计制度设计考试.docx_第3页
会计制度设计考试.docx_第4页
会计制度设计考试.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考题:【会计理论、会计制度、会计工作之间联系?(见笔记纸)】什么是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制度设计就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原则并结合实际, 运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对全部会计事务、会计处理手续、会计机构以及会计人员的职责进行系统规划的工作, 它是会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科学的程序, 对各项会计制度的具体规划, 就是会计制度设计的具体内容。会计制度设计是进行会计工作的前提。制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今后的会计实务工作。过去由于实行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 使得我国不少会计人员经常把会计制度设计工作看成是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事, 认为在基层单位里, 无需进行会计制度设计工作; 在会计教学中, 则往往满足对财政部门所颁布的会计制度进行解释, 而对于建立这些制度的依据和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则很少作理论上的探讨, 以致教材成了“制度加说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健全, 迫切需要加强基层单位会计制度自行设计工作。一、会计制度设计的性质会计制度设计是会计范畴里一项实务性、方法性较强的工作, 但设计过程必须考虑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生产关系对会计制度的要求, 设计的结果即会计制度本身则属于上层建筑, 因而这一工作又必然体现生产资料占有者的意志和要求。可见, 会计制度设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 和一切经济管理工作一样, 具有双重性。1. 会计制度设计和生产力。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生产力是生产得以进行的决定性因素。一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会计制度设计的产生和发展, 归根到底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所决定的。生产力的运动过程, 是会计制度设计的物质内容; 生产力运动的规律, 决定着会计制度设计工作的主要方面。生产力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会计制度设计涉及生产力方面的内容, 如簿记技术, 无论是和自然生产力还是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它不受社会制度的影响, 都具有自然属性。因而会计制度设计具有历史发展的继承性和不同社会制度下可以借鉴的技术性。2. 会计制度设计和生产关系。一切社会的生产, 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因此, 任何社会的会计制度设计工作, 都必定同生产关系相联系, 从而使会计制度设计具有社会属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所实行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 会计制度设计必须要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的要求, 以维护国有财产的安全和完整性, 并通过设计工作,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协调好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3. 会计制度设计和上层建筑。在会计制度设计工作中, 从上层建筑方面来理解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会计制度的设计工作, 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会计规章制度,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令、制度、计划和会计准则, 以便维护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二是会计制度设计的结果是会计制度, 本身则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因此, 会计制度设计从上层建筑方面来分析, 必然具有社会的属性。二、会计制度设计的对象和任务1. 会计制度设计的对象。会计制度设计是为进行会计工作制订出准则和规范。为此, 就必须针对现实的或将发生的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的原则或办法, 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 作为日常会计工作的依据。所以, 会计制度设计作为一种实践活动, 其具体对象是会计工作过程。会计工作过程就是特定主体通过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运用会计方法对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正因为如此, 会计制度设计可以理解为特定会计主体以国家统一会计规范, 依据为研究会计事务处理办法、会计核算体系和会计监督工作程序的一项行为设计活动。设计会计制度时, 要根据特定主体的性质、业务的范围、分支机构和人员的多少, 以及管理的需要等多种因素, 研究适用的项目, 使设计的会计制度能成为最简明有效的管理办法。一般来说, 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应包括特定主体基本管理原则、业务处理和组织、财务会计制度设计(财务报表和财务评价指标设计、会计科目设计、会计凭证设计、会计帐簿设计、帐务处理程序设计和财务会计事务程序设计)、成本管理会计制度设计(采购成本会计制度设计、制造和作业成本会计制度设计、销售成本会计制度设计、标准和目标成本会计制度设计、物流成本管理会计制度设计、责任会计制度设计和质量会计制度设计) 和会计工作设计(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设置、会计制度的实施) 等。2. 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与监督, 这也就是会计工作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些任务, 特定主体就需要建立起一定的会计机构, 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 并在此基础上, 再设计一套科学的会计指标体系, 建立一套严密的会计信息系统和有效的会计控制系统, 作为日常进行会计工作的依据。建立这些制度, 以保证会计工作任务的完成, 这就是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1) 明确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职责。会计工作要求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为保证独立地行使会计基本职能, 不受其他业务部门的干扰, 会计机构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此前提下, 根据特定主体的经济经营规模、内部管理体制及业务量的多少等, 确定会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置及其内部的分工。(2) 设计一套科学的会计指标体系。会计指标是会计制度设计的“牛鼻子”, 是确定会计报告的种类和项目、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帐户、进行会计分析的依据。设计的会计指标应当包括三方面: 一是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服务的综合性指标, 以便国家根据国民经济细胞的汇总综合信息, 决定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二是为特定主体的所有者、贷款者、供应者、潜在的投资者和信贷者、职工、财务分析和咨询人员、经纪人、证券承揽人、律师、证券交易所、经济师、财经报刊、同业协会及社会民众提供服务的指标, 以向其外部利害关系人提供有关投资和信贷决策、估量现金流量前景, 以及关于特定主体资财、资财上的权利和它们变动情况的信息。三是为特定主体管理当局决策提供服务的指标, 以帮助特定主体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效益, 实现其目标。(3) 建立一套严密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 由会计指标、会计科目、原始记录、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告等形式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存储、传输等一系列程序所组成。信息组织形式必须严密, 信息处理程序必须合理, 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保证及时、正确地提供会计信息。(4) 确定一套有效的会计控制系统。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 是会计法规定并受到会计法保护的。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之一, 就是规划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明确规定所有经办人员在业务分工处理上和凭证手续上的岗位责任, 使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既便于履行法律责任, 又能使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受到法律的保障, 同时也利于会计行为的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 保护资财的安全完整, 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真实性。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会计制度设计是会计管理的一项基本建设, 其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会计功能的发挥, 因此, 在设计会计制度时, 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设计的质量。笔者以为, 我国会计制度设计的指导思想应该是: 在不断总结我国会计工作的基础上, 充分研究和借鉴国际会计惯例, 设计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有利于转换政府职能, 加快市场体系培育, 利于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会计制度。笔者认为, 我国会计制度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会计制度的基本要求。(1) 要求设计的会计制度能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市场经济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 决定了生产目的和经济管理的要求有所不同, 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制度所反映的管理内容、所要达到的目的, 以及反应用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等也有所差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 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要求, 以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保护国有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为此, 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对国民经济运行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进行宏观决策, 依据市场规律要求合理运用国家宏观调控, 必然赋予会计制度满足国家宏观调控需要的特征, 即通过会计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宏观调控所必需的会计信息。(2) 要求设计的会计制度能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特定主体财务状况、理财过程和工作成果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 而市场实际上是一种关系, 是各种商品生产者之间的资金、物资、劳务、技术等契约和交换关系。建立和处理这些关系的直接前提是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而相互了解和信任的主要依据和手段之一就是会计信息。供货者必须了解购货方的财务状况是否良好, 财务活动是否有效率, 从而确定赊销风险,并据以作出销售决策; 金融部门在办理贷款业务时, 必须掌握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及其资信水平, 以作出信贷决策; 投资人在进行投资业务时, 必须掌握受资人的财务状况和获利能力水平, 以作出投资决策, 等等。显然, 描述特定主体财务状况、理财过程和工作成果的会计信息, 其表达和传输已成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基础。基于这种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所设计的会计制度能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特定主体财务状况、理财过程和工作成果的需要。(3) 要求设计的会计制度能满足特定主体内部管理的需要。上面已经提及,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行为自主化, 还原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的独立的主体地位。这里至少包括两层涵义: 一是国家给企业应有的自主权, 各项法规、政策都不能阻碍企业自主权的发挥, 不能束缚企业的手脚。这就是要求会计制度应当给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各个主体在市场中的地位应是平等的, 即企业作为一个主体, 其内涵应当确定, 机会和义务应当均等。这就是要求会计制度的设计应从企业会计主体出发, 本着明确产权关系的基本思想, 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传递管理信息等提供起码的会计环境, 以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2. 合规性原则。合规性是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它要求会计制度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现到会计制度中去。合规性原则在会计制度设计工作时,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设计的会计制度, 必须符合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准则等会计法规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 是居于最高层次的会计规范, 是我们办理会计事务依据的基本法。会计法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等作了规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国家财政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 为规范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的会计基础工作而制定的会计法规。规范共六章一百零一条, 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等会计基础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会计准则是特定主体制定会计核算制度和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基本规范, 是会计工作自由度和统一度相平衡的标准。就我国而言, 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基本准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 它主要规定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要求, 包括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报告准则; 具体准则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规范, 它以基本准则为依据,对具体会计信息业务和报告事项作出具体规定。二是所设计的会计制度, 必须与国家有关法规相协调。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组织的管理和调控,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改以往的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将主要通过法律的、经济的手段来进行间接管理。其中包括通过统一汇总的会计资料, 作为管理经济的基础和依据。这就要求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 必须使特定主体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符合经济、财务、税收等国家法规。如进行有关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设计时, 必须遵守财务通则和行业财务制度的规定; 进行有关货币资金的收支、保管、结算和核算规定设计时, 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结算制度方面的金融法规。又如为加强对罚款的会计监督, 在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 可根据国家经济合同法和行政诉讼法的有关罚款开支范围规定, 应设计出相对应的会计科目对罚款支出进行专项跟踪。3. 成本效益原则。会计制度设计的目的是规范会计工作, 但不能因规范会计工作不讲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 而应该在满足会计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使会计制度设计简洁明了, 可操作性强。会计制度作为加强管理、保护资财安全的办事规程, 在设计时固然不能简化, 失去其加强管理、保护资财安全的作用; 但如果会计制度过于繁琐, 在实施时消耗的制度成本大于其运行所能得到的会计制度效应, 则说明会计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因此, 会计制度设计必须考虑制度成本与效益的关系, 以尽量少的制度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会计制度效应, 达到成本效益的最优组合。会计制度设计的成本效益原则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设计会计制度时要尽可能地节省设计费用; 二是在设计指标、凭证、帐簿、报表格式以及各类业务处理规程时, 应以尽量少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会计制度效应, 以实现成本效益的最优组合。4. 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内部控制是特定主体为加强岗位责任, 保护资本安全, 确保会计记录正确可靠, 及时提供财务信息, 避免无意地面临风险, 预防或查明错误和不正常现象, 保证授权职责履行, 在内部组织分工、业务处理、凭证手续和程序等方面所规定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因此, 在会计制度设计中, 必须对会计机构、会计工作程序设置必要的内部控制。因为内部控制具有预防和自动补偿功能。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有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文件记录控制、实物保全控制、人员素质控制、业绩报告控制、目标计划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设计会计制度, 就要将上述各种内部控制方式恰当地设置在会计机构、会计工作程序中, 以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使会计制度真正成为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5. 管理权限相对集中, 保持制度的相对稳定性。会计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 应随着市场经济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改进。因而会计制度设计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但是, 如果变更过于频繁, 管理权限过于分散, 将给会计工作带来不利, 甚至会造成会计主体的财务混乱。因此, 在设计会计制度时,应将制度权限的管理集中于管理决策的最高层, 不宜分散; 同时应注意保持会计制度的相对稳定性,除非特殊情况, 一般在一个会计年度内不宜作较大的变动。为保证会计制度的相应稳定性, 在设计会计制度时, 对各项规定应当留有适当的余地, 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例如会计科目的分类编号, 应当留些空号, 当业务发展时可以增删, 而不必改变到整个编号系统。6. 与使用的核算工具相适应。会计使用的核算工具, 由手工作业到使用机械以至现在的电子计算机, 使用不同的核算工具, 一般是不因此改变会计工作的基本方法。例如, 在采用“借贷记帐法”的条件下, 登记总帐和明细帐, 无论采用何种核算工具, 都需要逐笔或汇总记入有关帐户的借方和贷方, 然后再结算余额。但是, 不同的核算工具记入帐簿的方法则有所不同。在采用EDP 的条件下, 记入帐簿的数据, 是使用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 并通过一定的介质才记入帐簿(即输入存储器) 等。其次, 由于EDP 计算速度快、存储量大等优点, 在手工作业下无法采用的核算方法或核算要求, 它都能采用, 如运用矩阵编制合并报表, 因而会计制度的内容就有所不同。所以, 设计的会计制度, 应与所采用的核算工具相适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社会经济生活的日益电子化, 会计制度设计应朝向适应计算机进行会计管理的要求迈进。因此, 会计制度设计当前急需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就是如何在会计实务中进行会计电算化制度设计, 具体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会计电算化制度的设计。笔者认为, 开展会计电算化制度设计, 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客观条件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例如: 可先进行帐务处理、报表编制、应收应付帐款核算、工资核算等简单业务的电算化制度设计; 然后, 进行固定资产、存货、成本、销售等单项业务的电算化制度设计; 再在此基础上, 开展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会计制度设计, 逐步实现会计信息管理网络化、会计工作电算管理智能化。企业应如何设计会计凭证的种类及其内容与格式?尽管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所碰到的会计凭证的种类很多,但是,从设计角度看,原始凭证设计中主要是自制原始凭证的设计;记账凭证的设计中主要是结合业务特点,对现有的记账凭证格式的选择。之所以说,原始凭证设计中主要是自制原始凭证的设计,是因为作为企业设计人员主要考虑本企业范围内的凭证,对外来的凭证无从干预;同时自制原始凭证包括内部原始凭证和对外原始凭证。一部分原始凭证在业务处理过程中要流出本企业,它们对本企业来说是自制凭证,而对接受凭证的企业来说,则是外来凭证,考虑自制凭证的设计,如设计的要求、内容、格式等,实际上也同时需要考虑外来凭证的设计要求。原始凭证的设计重点是要忠实地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过程,比如,必须反映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业务发生的关系单位或个人、时间、地点、内容、条件、经办人和负责人等。在设计原始凭证时,要注意考虑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方式,如凭证存根、连续编号和复写多联等方式。此外,还应考虑凭证的流转顺序、签字审核顺序,以达到凭证流转的每道环节相互控制和相互制约。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作到事半功倍。而记账凭证则是对原始凭证的加工整理记录,它可以有效连接原始凭证和账簿记录,设计重点是对经济业务分类确认和计量。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很多企业,并不存在设计记账凭证的问题。规范记账凭证的填制标准,以及根据企业规模、会计工作岗位、稽核要求与账务处理程序选用记账凭证,对他们来说这是最重要的。做好这项工作,既能够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性,也有利于会计监督,还有利于会计人员的内部牵制。所以,我们应该注意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账簿一体化对会计凭证一体化的要求账簿一体化必然要求凭证一体化,因为手工会计系统下的会计记账凭证信息不全,特别是缺失非货币化信息,无法对分类账、日记账和备查账的一体化提供信息支持。事实上,备查账簿信息直接来自于原始凭证所记载的非货币信息。因此,要想增强簿记系统信息功能,必须扩充记账凭证的非货币信息含量,并以此为基础,再把备查账簿信息纳入到正式的账簿体系之中。为此,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需要提升原始凭证的地位,扩充记账凭证信息含量,并且尽可能实现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一体化。(一)提升原始凭证的地位之所以提出要提升原始凭证的地位,目的是保全原始凭证的信息。既然凭证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那么就有必要对记账凭证的内涵进行扩展,即在把原始凭证转化为记账凭证的过程中,尽可能使原始凭证的所有信息得以保全,特别是要注意保全非货币性财务信息,以适应编制会计报表和后财务报表分析的需要。原在人工会计条件下,由于原始凭证不具备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需要借助于人工才能确认判断其载明的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应当归入的会计要素,原始凭证所载明的很多重要的非货币信息,在转换为记账凭证的过程中往往被有意识地舍弃了。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系统有能力解决记账凭证信息量扩展之后系统数据处理工作量成倍增长的问题,为记账凭证功能的增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二)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一体化在人工会计条件下,原始凭证只是记载经济业务的书面证明和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它除了可以作为明细账登记依据之外,基本被排除在登记总账的根据之外。还需要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之后,才能够作为登记总账的凭据,这一过程是将会计数据转化成会计信息的过程。但是,随着电子簿记系统数据处理能力的改善,规范化的原始凭证可以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所识别,并且可以作为登记总账的依据,甚至可以直接形成会计报表数据,为此,由于原始凭证应当容纳大量的非货币信息。会计电算化如何处理原始凭证 如果我要改用会计电算化工作,原始凭证怎么处理?就是按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时,原始凭证怎么办?到时找起来不是很麻烦吗?问题补充: 我是说在电算化里记了记账凭证的原始凭证怎么处理?最佳答案 下面主要介绍商品软件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二、记帐方法,程序的确定 记帐方法,曾经有借贷记帐法,增减记帐和收付记帐法在种。有的商品化软件可提供记帐方法的选择,有的只能适应某一种记帐方法。一个单位一般只采用一种记帐方法。目前,一般用借贷记帐法。目前手工核算方式,一般有记帐凭证记帐程序、日记帐记帐程序、科目汇总表记帐程序、汇总记帐凭证程序等几种形式。采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之后,业务量大小已不是主 要矛盾,因此计算机内没有必要沿用手工记帐程序记帐,没有必要对记帐凭证进行汇总或科目汇总等,依据记帐凭证直接登记明细帐、日记帐,然后总分类帐。目前一些单位的计算机记帐程序仍沿袭原单位手工记帐程序,就没有很好地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作用,影响处理效率的提高。 三、科目编码方案的确定 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一般都对会计科目编码作原则规定,并允许各单位根据自身要求进行设置。因此软件使用前需确定本单位会计科目体系及其编码。电算化条件下,会计科目设置既要符合会计制度规定,又要满足本单位会计核算和管理要求,同时要考虑该商品化软件对会计科目编码的规定要求。 四、凭证、帐簿的规范化 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中,一般都规定记帐凭证的种类和格式。不管怎样规定,都需对手工记帐凭证进行规范统一,以满足计算机输入需要。在会计核算软件使用前,要确定哪些明细帐为数量金额式,哪些为三栏式,或多栏式,如果软件不提供多种帐簿格式的选择,同时核算又需要多种格式,则或进行二次开发,或设立辅助明细帐以弥补软件功能不足。为了保证从手工方式到电算化方式的顺利转换,还必须核对帐目,保证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科目期末额必须整理,同时还应注意往来帐、银行帐的清理。 五、会计核算业务的规范化和方案确定 这里,会计核算业务主要指固定资产、材料、工资、成本、销售核算业务。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目前有三种,即综合折旧法,分类折旧和单台折旧法。目前国家规定,按分类折旧法计提折旧,使用计算机后完全可按单台计提折旧。因此若软件提供单台折旧方法,应尽量实现单台折旧。材料核算,一般电算化情况下,核算到大类或小类,个别种类核算到规格,比较合理可行。原先各单位工资核算的内容基本上是统一的,只是在工资项目上有所差别,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工资计算方法差别也越来越大,有计时、计件工资,有工效挂钩的效益工资,奖励浮动工资等。成本核算方法的确定,一要看企业生产特点,二要看企业管理要求。企业生产特点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特产和单件生产。手工核算方法,一般都已考虑生产特点,由于手工核算的局限性,其成本核算往往难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成本核算方法一般都从计算产品成本出发,而对于成本控制、部门责任成本的核算与考核目标成本的计算等很少考虑。随着企业逐步走向市场,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对于内部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成本计算除了满足产品成本计算外,还要在成本过程控制、责任成本、目标成本的考核方面发挥作用,因此在设计成本核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这些管理的需要。 三、会计电算化下填制凭证 在完成了科目设置、年初余额设置、银行帐初始化以及往来帐初始化等工作后,我们开始进行诸如填制凭证、复核凭证、登记银行、现金日记帐的工作,这几项工作统称为日常帐务工作。填制凭证是会计日常的主要工作,财务人员根据原始凭据做出凭证,然后录入到计算机中,这个过程就是填制凭证。在填制凭证时要根据软件,应考虑: (1)一张凭证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2)填制一张凭证的步骤有哪几步? (3)怎样填制一张带有外币或者数量核算的凭证? (4)怎样在填制凭证时增加一个科目? (5)怎样修改一张正在填制的凭证? (6)怎样修改一张已经填好的凭证? (7)怎样删除、查询打印一定条件的凭证? 为了保证凭证的正确性与合法性,我们要对填好的凭证进行复核,只有通过复核的凭证系统才应允许登帐。 银行日记帐与现金日记帐的登录功能也要具备。会计电算化分析简答题 浏览次数:641次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10-1-7 17:13 | 提问者:涛韩 会计电算化中的记帐凭证处理过程与手工的几点不同之处。分析软件中使用的输入数据校验方法。最佳答案 会计电算化中的记帐凭证处理过程与手工的几点不同之处:首先,电算化会计建立了一套新的会计资料档案。 传统会计档案包括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日记帐、明细帐、总帐以及报表。一个单位每个会计期间的会计档案都要按一定的要求排列,连同各种附件定期加具封面,装订成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查找十分不便,又易于毁坏。原来的老会计人员现在应该还记得每到月初报表出来以后,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装订凭证,虽然美其名曰:活动筋骨,但穿孔打眼,飞针走线,也够难为我们的会计人员了。等到年底,三大检查团来检查工作时,我们的会计人员还得在堆积如山的档案库中翻找凭证。现在,随着计算机在会计中的运用,这一切都成为历史,电算化会计档案都存放在软盘或硬盘等设备中,这些设备的存贮密度,是以往任何一种会计档案所不能比拟的,查询速度快、检索能力强,可以快速传递会计信息。第二,数据处理程序具有新的特点。 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程序与传统会计不同。在传统会计中,针对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形成的特征,必须采用与之适应的不同的帐簿组织形式、记帐程序和记帐方法。而在电算化会计中,由于数据处理的精度高和速度快,可以采用一种统一的核算形式。而且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差错的概率小,没必要象传统会计那样,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进行各种核对,如帐帐核对、帐证核对、帐表核对。现在的会计人员应该有过这种体验:到了月底对帐时,为了几分钱的差额而必须翻遍所有的凭证、帐册。第三,记帐的含义不尽相同。 手工条件下,记帐指明细帐、日记帐、总帐由不同人员按?同的科目,分别在不同的帐册上加以记录。这种重复而繁琐的抄抄写写造成会计工作周期长,速度慢,效率低。电算化后,记帐仅是一个数据处理过程,通过记帐这一数据处理步骤,使被审核过的记帐凭证成为正式会计档案,从“凭证临时库”转移到“流水帐库”中存放,记帐后的凭证不再允许修改,记帐的同时,对科目的发生额进行汇总,更新“科目余额,发生额库”。而真正的帐册,只有在需要时临时从“流水帐库”中把有关科目的经济业务分离出来,在屏幕上显示或在打印机上打印。第四,会计信息的特点不尽相同。 相对于传统会计,电算化会计提供的信息具有速度快、质量高、针对性强的特点。(二)记账凭证的变化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记账凭证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编制的。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记账凭证既有会计人员通过键盘手工输入计算机中的,也有计算机自动产生的(即机制凭证)会计凭证的输入形式包括键盘输入、软盘转入和网络传输等多种。会计凭证输入计算机后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磁性介质中。(四)账簿和报表的变化账簿是指根据会计凭证排序时,分类记录经济业务的簿籍。按其性质和用途分类,可以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其中,序时账簿包括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分类账包括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备查账簿则用于上述账簿中末记录或记录不详的内容进行补充登记。在手工会计下,上述账簿属于数据存储。一张新的记账凭证产生以后,将其数据按会计科目的方向进行转抄、登记,从而形成相应的日记账或分类账。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账簿和报表都发生了变化。1纸张介质改变为光、电磁介质。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账簿的存储介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纸张介质。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账簿的存储介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光、电磁介质。2账簿输出万式的变更。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总账、明细账、日记账都是严格区分从并有其特定的格式输出。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类似手工的账簿种类、格式在计算中并不完全存在或并不永久存在,账簿中的数据以数据库文件的形式保存,数据库文件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当需要输出这些账簿时,计算机自动从数据库文件中依次按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挑选,然后按照财会人员需要的格式将这些账簿在屏幕上或从打印机输出。3账簿分类的变革。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财会人员只要给出一个会计科目,计算机就可将涉及到该科目的所有业务全部筛选出来,形成所谓的账簿,而不管这个科目是现金科目还是银行存款科目,是总账科目还是明细科日。而且只要对挑选的结果按日期进行排序或索引,所有的账都可表现为日记账的形式。我们认为,上述变化是会计数据处理上的-次革命,它突破了手工会计的局限性。在手工方式下,我们不能要求会计人员按登记日记账的要求去逐日、逐笔登记所有账簿,这是人工所无法胜任的。既然使用计算机以后改变了这种状况,已经没有必要继续沿用手工会计下关于账簿的一些概念和分类方式。因此,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将会计账簿分为日记账、总账及明细账的价值和必要性已经不大。4报表编制方法的变更。在手工条件下,报表中的数据,一部分由财会人员从账簿、其他报表上获取,然后手工填入报表:还有一部分是根据基本数据进行计算,然后将结果填入报表。当报表中的一个数据出错,整张报表都需重新计算,然后再填写。在手工条件下,编写报表是一件费时、费工、费力的事情。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编制报表的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会人员只要定义好报表格式、取数公式、输入基本数据,计算机便自动从账务核算系统或其他会计核算系统中采集数据。当会计期间发生变化时,系统自动根据定义的公式和获取数据的方法采集数据,生成所需的报表。因此,能够大大节省编制报表的时间,减少编制错误,省事又经济,把大量重复、复杂的劳动简单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征同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相比较,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具有如下明显的特征:(一)数据的准确性明显提高计算机具有高精度、高准确性、逻辑判断的特点,使得数据的准确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例如,在编制记账凭证的过程中,如果一张凭证不满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时,计算机立即给出错误提示,并不允许错误的凭证保存在计算机中;记账过程完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只要财会人员命令记账,计算机执行记账程序,自动、准确、快捷地完成记账工作。可见,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减少了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二)数据的处理速度明显提高计算机具有高速处理数据的能力。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自动处理会计数据,数据处理速度大大提高,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增强了系统的及时性。例如,如果你需要查看某张凭证,只要告诉计算机有关该凭证的数据(凭证号、审核人、日期等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的组合),计算机就会迅速从数万张凭证中找出该凭证,并显示在屏幕上;如果你需要查看某本账,只需要将科目代码和日期告诉计算机,计算机就会迅速将该账簿显示在屏幕上;如果你需要任意期间的会计信息,只要告诉计算机日期,计算机便及时、准确,按年、季、月、日提供信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手工系统反映迟钝的弊病,同时便广大财会人员从繁杂的数据抄写和计算中解脱出来,大大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三)提供信息的系统性、全面性、共享性大大增强计算机的采用,扩大了信息的存贮量和存贮时间。当前,以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的建设、运作、管理和发展,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国际互联网作为正在日益扩大的世界最大网络,正成为联接未来信息化社会的桥梁。网络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实现了企业内部、同城市企业与企业之间,乃至海内外数据共享和信息的快速传递,极大的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全面性、系统性,增强了信息处理的深度,使其能够为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财政税务部门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四)各种管理模型和决策方法的引入,使系统增强了预测和决策能力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管理人员借助先进管理软件便可以将已有的管理模型在计算机中得以实现,如最优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等。同时又可以不断研制和建立新的计算机管理模型。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管理模型可以迅速地存储、传递以及取出大量会计核算信息和资料,并毫不费力地代替人脑进行各种复杂的数量分析、规划求解。因此,管理者可以相当准确地估计出各种可行的方案的结果,揭示出企业经济活动中深层次矛盾,挖掘企业内在潜力,提高管理、预测和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会计制度设计作业答案第1章会计制度设计综述作业一 什么是会计规范体系?它包括哪些内容?作业二 简述统一会计制度与单位内部会计制度的主要区别。作业三 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作业四 会计制度设计的程序有哪些?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作业五 会计制度设计有几种类型和方式,各适用于何种情况?第1章参考答案作业一:会计规范是指用来指导和约束会计实践工作和会计人员行为的各种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规章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由此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所组成的整体则为会计规范体系。由会计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两部分组成。会计法律制度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制度等作业二: 统一会计制度单位内部会计制度制定机构财政部企事业单位财会机构适用范围普遍指导意义特定指导意义施行要求强制性、无条件执行相对灵活、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选择把握调整对象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各方面的会计关系调整制定主体经济活动中的会计关系作业三:由企业会计活动内容的繁简和企业内部管理要求的程度决定。包括:会计工作基本条件方面的制度: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说明;总分类科目及明细科目的名称、类别、编号、核算内容及使用方法。会计凭证格式、联次、用途、传递程序、填制要求及保管方法;、会计账簿的种类、格式及各账簿之间勾稽关系的规定;会计报表的设计会计组织方面的制度。包括:关于账务处理程序的规定;关于核算工作组织形式的规定;关于会计机构内部组织及人员分工的规定;关于会计档案管理和会计工作交接的规定。会计管理方面的制度。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内部结算制度(责任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制度;其他有关的制度。作业四:会计制度设计的程序包括:准备阶段、编写阶段和试运行与调整阶段。准备阶段的主要内容:确定会计制度的设计类型及具体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并搜集有关资料拟定工作提纲,提出设计的基本方案和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日程表。编写阶段的主要内容:会计科目设计、会计凭证与会计账表等的设计。试运行与调整阶段主要进行上述设计的实施实验与调整。作业五:会计制度设计的类型包括:全面性会计制度设计、局部性会计制度设计、修订性会计制度设计三类。设计方法包括:自行设计、委托设计与联合设计。它们的比较如下图所示:方法 优点缺点自行设计设计人员熟悉企业情况,容易得到支持配合,节省时间和费用,便于贯彻实施易受传统习惯影响,不利于借鉴新知识、新经验委托设计设计人员业务水平高,知识面宽,革新精神强,能促进企业会计工作不易得到企业内部配合,可能脱离企业实际,削弱指导作用联合设计以企业人员为基础,聘请外部专家作指导。综合以止两者的优点,克服各自缺点,取长补短。实务中经常采用。第2章会计工作组织制度的设计作业一:会计机构与财务机构分设与合设各有哪些优缺点?作业二:单位设置会计机构有哪些规定?作业三:如何确定会计人员编制?各层次人员应具备什么条件?作业四: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设计包括哪些内容?作业五:会计工作交接制度的设计包括哪些内容?参考答案作业一:会计机构与财务机构分设与合设的优点与缺点有:设置办法分设合设机构名称会计科财务科财会科负责人会计科长财务科长财会科长组成人员记账、稽核、成本核算、工资、材料、报表编审出纳、资金管理、利润管理会计和财务部门全体人员主要工作内容资金运动过程及结果的确认、记录、计算、报告资金的筹集、调拨、使用、分配、归还和保护会计、财务的全部工作适应范围大型企事业单位中小型单位优点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防止重核算,轻管理现象便于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密切财务会计联系,便于协调会计记录及时、直接,减少信息传递,提高工作效率缺点信息传递慢,手续增多,协调相对困难;费用加大难免造成职责不清,内控减弱;忙于事务,忽视管理作业二:会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应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即:凡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事业单位都必须单独设置会计机构,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会计业务不多的小型单位经有关部门批准后,虽可以不单独会计机构,但必须配备专职的会计人员,或者委托经批准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国有的或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作业三:确定会计机构人员应根据精简机构、满负荷工作法来确定。各层次人员应符合以下条件:1、大型企事业单位、涉外经济单位、较高级别的行政单位,总会计师应具备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中型企业总会计师应具备高级会计师或会计师任职资格;小型企事业单位可不设总会计师,但应有精通财会知识的行政副职主管财会工作。2、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财会机构负责人,应由具备高级会计师或会计师任职资格的人担任,小型企事业单位财会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应由具备会计师任职资格或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助理会计师担任;3、财会机构内部各核算小组的负责人,应由具有助理会计师资格的人担任,其他岗位由具有会计从业资格人员担任。作业四: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包括:会计档案的立卷与归档制度设计、会计档案销毁制度、保管人员设立制度、保管方式、保管期限。作业五:会计工作交接制度的设计应包括:移交准备工作设计交接程序和内容的规定监交的规定等第3章会计科目的设计作业一:设计会计科目的步骤有哪些?作业二:会计科目编号的原则与编制方法?作业三:设计明细科目的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适用于哪些明细科目的设计?参考答案作业一:设计会计科目的步骤:明确与会计科目设计直接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全面了解本单位的经济业务内容:现有的和潜在的经济业务内容对经济业务进行科学分类,确定会计科目的名称如筹资、采购、生产、销售、利润计算与分配业务等,或涉及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经济业务。为会计科目编号编写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核算内容、经济用途、使用方法列示主要会计事项的分录。作业二:会计科目编号的原则包括:专一性原则、规律性原则、简明性原则、伸缩性原则。会计科目编号的方法有数字顺序法、数字分组法。作业三:按财产物资的种类、品名设置明细科目;如:“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工程物资”和“固定资产”等总账科目。按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明细科目;如反映债权、债务的总账科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等;按费用项目的名称设置明细科目;如: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等。第4章会计凭证的设计作业一:设计会计凭证必须遵循哪些原则?作业二:原始凭证设计的主要内容?作业三:记帐凭证的设计程序有哪些?参考答案作业一:要有利于提供完整、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要有利于进行各项核算、分析、检查,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要适应内部会计控制的需要,要充分发挥会计凭证是控制手段的作用。作业二:原始凭证的设计,主要包括确定凭证种类、规定凭证格式、设计具体内容、拟定流转程序和制订管理办法等内容。作业三:首先,确定所使用的记账凭证种类,一般来说,规模不大、经济业务量较小、核算力量较弱、核算形式较简单的单位,采用一种制复式通用的记账凭证较合适。规模较大、经济业务多、核算力量强、分工较细、常需汇总记账凭证的企业,宜采用多种制的记账凭证。其次,设计记帐凭证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内容;记账凭证的传递路线、登记和保管方法设计。第5章会计账簿的设计 作业一:会计账簿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作业二:明细账设计的有哪些内容?作业三:日记账种类设计的考虑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作业一:会计账簿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包括:1账簿的组织要与单位的规模和特点相适应 2账簿设计要适应单位管理的需要 3账簿格式要适应操作手段和满足信息量的需要 4账簿设计要与所采用的会计核算程序相适应 5账簿的设计应满足会计报表的信息需要6账簿设计应做到省时省力,简便易行,便于查阅、控制与保管。 作业二:明细分类账能提供详细具体的信息,它对总分类账户起着补充和详细说明的作用。明细分类账是根据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逐笔登记的。一般单位都应该设置材料、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生产成本、经营费用等明细分类账。明细分类账格式多种多样,单位应根据各项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来确定采用的格式: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和多栏式。 作业三:如果是新建单位,应首先考虑其全部经济业务的内容,分析要由几种日记账簿去进行序时反映。如果是老单位,就考虑已经有的或可能有的会计事项种类的多少。同时还要根据单位所采用的会计核算程序进行选择。如果采用根据日记账簿过总账的核算程序,即根据原始凭证记录日记账,然后根据日记账记入分类账,其日记账簿就起过账媒介作用,就必须要求设计完整、严密的日记账体系,序时地记录所有的经济业务,以取得完整的序时资料以便于过账。那么就要设转账日记账(普通日记账),或者是再另设购货日记账、销货日记账,设货币资金日记账,或者分别设置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若采用根据记账凭证过总账的核算程序,其日记账只起备查簿或明细账的作用,这样就不必考虑序时记录的完整性,只须根据对某种经济业务管理的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