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江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邻、间、对甲基苯甲酰氯及对苯二甲酰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安徽江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邻、间、对甲基苯甲酰氯及对苯二甲酰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安徽江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邻、间、对甲基苯甲酰氯及对苯二甲酰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安徽江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邻、间、对甲基苯甲酰氯及对苯二甲酰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安徽江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邻、间、对甲基苯甲酰氯及对苯二甲酰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1、前言11.1项目由来11.2评价工作过程21.3项目特点31.4 分析判定项目情况31.5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141.6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结论142、总则152.1编制依据152.2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192.3评价原则和评价重点262.4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272.5环境保护目标调查32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363.1现有企业概况363.2扩建项目概况783.2工程分析933.3污染源分析1073.4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1143.5扩建项目建成后全厂“三本账”115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174.1自然环境概况1174.2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23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455.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455.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1665.3声环境影响分析1745.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1775.5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795.6环境风险评价2006、污染防治措施分析2536.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536.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566.2废水处理措施分析2646.3固废处理措施分析2736.4噪声处理措施分析2776.5地下水和土壤处理措施分析2786.6污染防治措施清单2826.7环境保护措施及项目竣工环保验收“三同时”一览表283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2867.1经济效益分析2867.2社会效益分析2867.3环境效益分析286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2888.1环境管理要求2888.2污染物排放基本情况2908.3环境监测计划2958.4排污口规范化2999、结论与建议3019.1建设项目概况3019.2环境质量现状3019.3污染物排放情况3029.4主要环境影响3039.5公众意见采纳情况3069.6环境保护措施3079.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3089.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3089.9评价总结论308III附件:附件1 委托书附件2 淮北市发展改革委项目备案表附件3 标准确认函附件4 环评委托书附件5 规划环评审查意见附件6 环境质量监测报告附件7 原环评批文 1、前言1.1项目由来安徽江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江泰)是一家以精细化工生产为主的化工科、工、贸一体的实体性企业。在江苏泰州的原公司曾与南京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多家科、学、研单位配合,获得了多项生产专利技术,已经掌握了成熟的氧化方法,已经使用该技术在江苏省泰州市多年成功生产了邻、间、对甲基苯甲酸和邻、间、对甲基苯甲酰氯,年均产量达10000多吨/年,产品质量已经稳定达到99%以上,主要销往欧美等地。目前安徽江泰已审批过“17000吨/年甲基苯甲酸系列及其衍生物N,N-二乙基间甲基苯甲酰胺项目”,产品包括“邻甲基苯甲酸3000吨/年、对甲基苯甲酸3000吨/年、间甲基苯甲酸5000吨/年、N,N-二乙基间甲基苯甲酰胺2000吨/年、3-甲基-2-硝基苯甲酸2400吨/年、3-甲基-4-硝基苯甲酸800吨/年和3-甲基-6-硝基苯甲酸800吨/年”,在项目审批后由于市场原因,企业拟淘汰“间甲基苯甲酸2500t/a,N,N-二乙基间甲基苯甲酰胺1333t/a”两个产品。目前已审批项目正在建设中。为进一步扩大安徽江泰的生产能力,推动公司的快速发展,以满足酰氯系列产品生产市场稳步上升的需求。安徽江泰拟投资10040.56万元,利用现有二车间建设,并新建各类配套辅助设施,建成年产1500吨/年邻甲基苯甲酰氯、1500吨/年间甲基苯甲酰氯、1500吨/年对甲基苯甲酰氯、1500吨/年对苯二甲酰氯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的有关规定,安徽江泰委托安徽睿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为此,环评单位的技术人员对项目所在地进行了现场踏勘,调查、收集了该项目的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及有关技术导则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提交给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供决策使用。1.2评价工作过程在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后,评价单位首先研究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划,确定评价文件类型。其次开展初步的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确定评价重点,制定工作方案,安排进一步环境现状详查及环境现状监测,在资料收集完成后,进行各专题分析,提出环保措施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最终形成环评文件。本次评价技术路线见图1.2-1。图1.2-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2271.3项目特点扩建项目设置安徽江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现有企业内,各产品生产装置、设备及公用辅助工程均依托现有工程。本项目属于精细化工行业。项目具有如下特点:1、本项目属于精细化工下游行业,主要以邻、间、对甲基苯甲酸和对苯二甲酸为原料与氯化亚砜发生酰氯化反应生成邻、间、对甲基苯甲酰氯和对苯二甲酰氯,能满足国际国内市场对甲基苯甲酸衍生物及其下游产品的巨大市场需求;2、扩建项目涉及4大类产品,均为间歇生产过程。3、扩建项目配套有完善的污染防治设施,废气和废水均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废气方面,项目产生的SO2和HCl经二级水吸收和三级碱水吸收后收后,尾气可达标排放,并生成副产品盐酸溶液和亚硫酸钠;废水方面,各股难降解废水分别单独进行深度处理后,再进行生化处理后接管至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固废方面,扩建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4、扩建项目蒸汽供给以及污水的集中处理均需要依托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对苯二甲酰氯精馏过程热源依托现有工程的废气废液一体化焚烧炉。5、拟建项目采用的均为成熟可靠技术,建设单位具有运行该类项目的经验。1.4 分析判定项目情况1.4.1 产业政策相符性1、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符性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中的有关要求,本项目不属于规定中的鼓励、限制和淘汰类项目,因此,属于允许类项目。项目选址位于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为工业用地,不属于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中禁止和限制类用地项目,因此符合国家及地方的用地规划。2、与地方产业政策相符性对照安徽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本项目不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为允许类项目。项目申报后,取得淮北市发展改革委项目备案表(2019-340664-26-03-021072)。1.4.2 建设条件可行性分析1.4.2.1基础设施相符性建设项目厂址周边交通发达,厂区内部交通布设物流道,保证全厂道路环通。项目所在区域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公路运输条件较好,水运条件十分便利,为拟建项目的物料运输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供电:临涣片区,现状电厂一座,装机容量为2300MW,规划装机总容量为4300MW;现状110KV变电站一座,为焦化厂专用;现有220KV高压走廊2回,为电厂出线至淮北市区。 新城片区,现状220KV变电站一座,高压走廊2回,一回为杨柳变至淮北市区、另一回为杨柳变至蒙城。 供水:项目供水来自园区自来水厂,临涣工业园现有净水厂一座,生产规模8万吨/日,是工业园主要供水水源,供水干管为2DN1000+2DN400,其中2DN400为电厂软化用水;水厂用水取自临涣矿塌陷区。供热:项目供汽由临涣中利发电有限公司提供、目前临涣中利发电有限公司在基地内投资建设的二期工程,锅炉蒸发量为2*1112t/h,届时能够满足厂区供热需求。排水:扩建项目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预处理后达到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污水处理厂接管要求标准接管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综上所述,技改项目所在地供水、供电、供热、排水等基础设施齐全,能够满足项目需求。1.4.2.2与淮北市濉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相符性分析淮北市濉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城镇职能结构划分如下:1、中心城区为皖北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淮北都市区生态宜居城市、濉溪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临涣副中心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安徽省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淮北市南部副中心、未来皖北中部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增长极;3、新市镇是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县域核心型城镇,是临近都市区的卫星城镇和服务于周边乡镇、农村地区的中心城镇。其中:百善新市镇是淮北市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商贸物资集散中心,是淮北都市区南部的交通门户和近郊卫星城镇。 南坪新市镇为宿淮一体化发展的门户地区,县域南部以发展商贸、工业、居住为主的现代化综合型城镇;4、一般镇的职能分为农贸型、综合型、工贸服务型三大类型。其中铁佛和四铺为农贸型城镇,双堆集为综合型城镇、五沟为工贸型城镇。本项目位于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属于淮北市濉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中的临涣副中心的安徽省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符合淮北市濉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的要求。1.4.2.3与安徽淮北临涣工业园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相符性分析安徽淮北临涣工业园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规划环评,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原名即为安徽淮北临涣工业园)是由安徽省科学技术咨询中心编制的,安徽省环境保护厅以“皖环函20142338号”出具了审查意见函。1、与规划环评相符性分析产业定位构建煤化工产业、延伸深化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承接转移产业共同发展的综合化产业发展体系。煤产业首先,巩固上游基础煤炭产业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持煤炭采掘、运输、选煤、煤电等产业的传统优势。 其次,突出中游核心煤化工产业。突出煤焦化产业优势,煤焦化走苯化工和焦油加工工艺,焦炉气制甲醇向下游产品延伸。第三,积极拓展下游煤化工延伸产业,生产高附加值的有机化工产品,打造煤化工产业链集群。重点拓展精细化工等附加值较高、与核心煤化工关联度较高的产业方向,构建大循环经济体系。非煤产业结合本地传统加工制造业优势,重点发展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建材、纺织服装等加工工业。 临涣片区主要功能为产业功能,重点发展煤化工及建材等污染较重产业;新城片区主要功能为居住功能和服务功能,重点发展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纺织 服装等污染较轻的非煤产业,新城片区还承担吸纳濉溪县煤矿塌陷区搬迁人口、工人村搬迁人口及经济发展吸引的外来人口。相符性分析本项目不属于主导产业中的煤化工产业及煤化工延伸产业,属于精细化工项目,不属于园区限制发展的项目,属于允许发展行业,与规划环评基本相符。图1.4.2-1 园区规划图2、与规划环评审查意见相符性分析本项目建设与规划环评的审查意见相符性分析见表1.4.2-1,由表可知,本项目总体上符合安徽淮北临涣工业园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审查意见要求。表1.4.2-1 项目与规划环评审查意见符合性序号规划环评审查意见要求本项目情况符合性1进一步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和组团结构。充分考虑规划区内外居住区域的环境要求,进一步优化调整园区空间布局、组团结构,必要时设置生态隔离措施,减轻和避免各功能区域之间、项目之间相互影响。需要设置卫生防护距离的企业,应按有关规定严格设定。严格控制园区周边用地规划,加强对环境敏感点的保护。园区内现有天然水体应予以保留。扩建项目建成后仍维持原环评设置的300m环境防护距离,防护距离内无敏感点。符合2强化水资源管理,提高水重复利用率。制定并实施园区节水和中水利用规划,积极推进企业内水资源梯级利用和企业用水总量控制,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严禁建设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严格控制高耗水、高耗能、污水排放量大的项目建设;已建和拟入区建设项目应严格执行水环境保护相关标准和要求。园区内企业不得自行开采地下水用于工业生产。本项目用水不采用地下水,为市政管网供水;不属于国家国家明令禁止的、高耗水、高耗能和污水排放量大的建设项目;项目排水可达到园区污水厂接管标准,园区污水处理厂经深度处理后,达标后回用于其他用水水质要求不高的企业,不外排。符合3在规划确定的园区产业定位总体框架下,进一步优化发展重点,结合当地环境容量和资源情况,合理确定煤化工及相关产业规模,严格控制非主导产业项目入区。入区项目要采用先进的生产工业和装备,采用高水平的污染治理措施。清洁生产水平现阶段要按照国内先进水平要求,并逐步提高,最大限度控制园区内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化工类项目只能在临涣片区建设。本项目拟建地位于临涣片区,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装备,建设完善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事故防范系统,强化节能、节水等各项环保措施。项目工艺装备、安全生产、污染防治及清洁生产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符合4坚持环保优先原则,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内的污水应做到全收集、全处理。临涣片区污水经规划的临涣片区污水处理厂和中水厂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新城片区污水经规划的新城片区污水处理厂和中水处理厂处理后,60%回用。加快园区污水处理厂、中水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临涣片区污水处理厂和中水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在2015年底前形成处理能力,并投入运行;新城片区污水处理厂和中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应根据新城片区开发适度提前建设。在满足上述条件之前,园区不得新建排放水污染物的项目。落实各项水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地下水污染物防控,落实相关防渗措施,确保园区建设不降低地表水、地下水环境质量和水体功能。加快集中供热方案、燃气规划实施进度,全面落实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各项要求。禁止新建小型燃煤锅炉,限期淘汰现有小型燃煤锅炉。环境保护规划中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做好园区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本项目废水进行分类收集、分质处理,自建废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园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要求后,经专用明管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后,达标后回用于其他用水水质要求不高的企业,不外排。项目按照分区防渗原则进行地下水防治,对装置区和污水处理设施等进行重点防渗。本项目环境空气功能区划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本项目用热分两部分,一种为园区供应的蒸汽,另一种为对苯二甲酰氯精馏工段需要温度较高,需要使用焚烧炉加热导热油提供高温热源。符合5加强各类固体废物的收集和处理处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环保部门妥善处理;危险废物应按有关规定安全收集、暂存、处置。确定专人对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建立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台账和信息档案,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本项目运营后按园区要求进行危废的收集、贮存,需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规定要求建设,确定专人对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建立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台账和信息档案,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符合6建立健全园区环境监控体系。园区和入区企业要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开展日常环境监控工作,建设完善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系统,并与环保部门实现联网。本项目运营后按规划环评要求可委托相关机构进行开展环境监控工作,企业内部设置在线监控装置、视频监控系统及自控阀门。符合7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制定并落实园区综合环境风险防范、预警和应急体系,及时更新升级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做好应急软硬件建设和储备。建立环境风险单位信息库,入区企业要在园区环境风险应急处置框下,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在具体项目建设中细化落实。企业需按规定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符合8加强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和管理。入区建设项目应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要求,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新增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和重金属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应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相关要求。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每隔五年进行一次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规划修编应重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项目需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符合1.4.2.4与相关政策规划相符性对照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意见(皖发201821号)、关于促进我省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皖政办201257号)等相关政策要求,本项目的政策相符性分析汇总见表1.4.2-2。表1.4.2-2 项目实施的政策相符性分析一览表序号政策名称相关要求符合性分析分析结果1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12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限期达标工作,已达标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巩固,未达标城市要制定并实施分阶段达标计划。完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综合防治。实施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机动车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工程。推进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机动车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控制。本项目SO2排放总量指标需向淮北市生态环境局申请符合禁止在长江干流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四大家鱼”产卵场等管控重点区域新建工业类和污染类项目本项目选址不涉及长江干流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四大家鱼”产卵场等管控重点区域除在建项目外,严禁在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布局新建重化工园区,严控在中上游沿岸地区新建石油化工和煤化工项目。本项目厂区位于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距淮河约135公里。本项目不位于淮河及其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意见(皖发201821号文)相关要求严禁1公里范围内新建项目。2018年7月起,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除必须实施的防洪护岸、河道治理、供水、航道整治、港口码头及集疏运通道、道路和跨江桥梁、公共管理、生态环境治理、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等事关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建设项目,以及长江岸线规划确定的城市建成区内非工业项目外,不得新批建设项目,不得布局新的工业园本项目厂区位于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距淮河约135公里。本项目不位于淮河及其主要支流岸线15公里范围内。本项目建设符合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产业定位。符合严控5公里范围内新建项目。长江干流岸线5公里范围内,全面落实长江岸线功能定位要求,实施严格的化工项目市场准入制度,除提升安全、环保、节能水平,以及质量升级、结构调整的改扩建项目外,严格控制新建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等重污染、重化工项目。严禁新建布局重化工园区。合规化工园区内,严禁新批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或长期不能稳定运行的企业新建和扩建化工项目。长江干流岸线15公里范围内,新建工业项目原则上全部进园区,其中化工项目进化工园区或主导产业为化工的开发区。园区企业污水处理全覆盖。园区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必须全部纳入统一污水管网,实现统一管理,不留死角,企业工业污水在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之前,必须各自预处理达到园区污水处理厂统一接管标准。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一期日处理污水10000m3/d(生活污水6000m3/d和工业废水4000m3/d),目前污水厂正处于设备调试阶段。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及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VOC)综合整治,各类工业企业废气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2018年底前市建成区35t/h燃煤锅炉淘汰50%左右,2019年底前全部淘汰。本项目废气在采取相应污染防治措施后,可以达标排放;本项目不涉及燃煤锅炉。3关于促进我省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1)新建化工项目,原则上在省政府确定的基地和专业化工园布局。其中,基础原料项目原则上只在基地布局。严格执行规划环评,未进行环评的规划所包含的化工项目,其环评文件不予受理本项目属新建化工项目,布置在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内,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符 合(2)新建项目鼓励采用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严禁使用各类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推动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信息化建设,提升产品质量、环保、安全及信息化、自动化控制水平。本项目选用国内外先进设备与工艺,不属于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工产业2010第122号)目录中淘汰的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本项目产品均可达到国家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设备自动化程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4“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提高VOCs排放重点行业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重点地区要严格限制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高VOCs排放建设项目。新建涉VOCs排放的工业企业要入园区。安徽属于“方案”中确定的16个重点地区之一,本项目产生废气污染物均可达到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表5中特别排放限值。符 合严格涉VOCs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区域内VOCs排放等量或倍量削减替代,并将替代方案落实到企业排污许可证中,纳入环境执法管理。新、改、扩建涉VOCs排放项目,应从源头加强控制,使用低(无)VOCs含量的原辅材料,加强废气收集,安装高效治理设施。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涉及VOCs物料的储存、转运、投料、生产等各环节的无组织废气收集要求。在设计上合理布置生产布局,各工序中物料中转采用重力流,尽量减少在封闭式管道中通过机械泵转移;其次,反应釜使用浸入管给料,顶部添加液体采用导管贴壁给料,投料能采用密闭管道输送的均采用密闭管道输送,不能采用密闭管道输送的设置密闭区域,采用负压排气并收集至尾气处理系统处理;高位槽、滴加罐均进行了密闭,且高位槽置换废气经收集送至尾气处理系统。加大制药、农药、煤化工(含现代煤化工、炼焦、合成氨等)、日用化工等化工行业VOCs治理力度,逐步推广LDAR工作。加强无组织废气排放控制,含VOCs物料的储存、输送、投料、卸料,涉及VOCs物料的生产及含VOCs产品分装等过程应密闭操作。针对生产装置无组织废气,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对泵、压缩机、阀门、法兰等易发生泄漏的设备与管线组件,制定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计划,定期检测、及时修复,防止或减少跑、冒、滴、漏现象。5安徽省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积极推行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新、改、扩建钢铁、石化、化工、焦化、建材、有色等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满足区域、规划环评要求。本项目建设地位于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内,满足规划环评要求。符 合重点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安徽属于16个重点地区之一,本项目生产废气中SO2参照执行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表5中特别排放限值。6长三角地区2019-2020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全面加强含VOCs物料储存、转移和输送、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敞开液面逸散以及工艺过程等五类排放源VOCs管控。按照“应收尽收、分质收集”的原则,显著提高废气收集率。密封点数量大于等于2000个的,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本项目各物料的储存、转移和输送过程均采用隔膜泵输送。项目建成后企业需按照生态环境部门要求,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符 合1.4.3 “三线一单”控制要求相符性分析1、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位于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北路2号,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环境敏感对象,亦不属于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内。项目所在区域与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的位置关系见图1.4.3-1。项目所在地图2.5.4-1 项目所在区域与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的位置关系图2、环境质量底线大气环境根据2017年淮北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淮北市为不达标区,不达标区因子为PM2.5、PM10及O3。根据大气预测结果:在叠加本底值后SO2和HCl在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和网格点处可以达到相应标准限值的要求,不会降低评价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有功能级别。声环境根据现状监测数据:区域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标准,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地下水环境根据现状监测数据:地下水各监测指标均可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类标准,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良好。地表水环境根据现状监测数据:区域地表水体浍河、孟沟不能满足相应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项目废水经厂区内废水处理站预处理达标后,纳入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污水处理厂统一集中处理,处理后的水全部回用于园区企业生产用水,不外排。因此,项目的实施可维持项目周边地表水质量现状等级、不会引发恶化降级。土壤环境项目所在区域土壤满足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1中风险筛选值要求。3、资源利用上线拟建项目位于现有企业内,不新增用地。项目供水依托园区供水系统,园区供水系统富余能力完全满足本项目需求。园区规划以工业区110kV变通过35kV变电站供电,变压后以10kV向规划区供电,供电富余能力完全满足本项目需求,扩建项目供热采用园区集中供热和现有工程的废气废液焚烧炉导热油供热。因此,拟建项目资源利用均在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可承受范围内。(4)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根据安徽淮北临涣工业园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审查意见,园区规划的主导产业包括煤化工和精细化工。扩建项目属于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属于精细化工项目,不属于园区规划环评中提出的禁止发展项目等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之内的项目。1.5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需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如下:1、扩建项目主要为邻间对甲基苯甲酰氯和对苯二甲酰氯生产项目,装置多,为间歇生产,需重视有组织废气和废水的有效处理,以及无组织废气的有效控制、收集与处理;2、扩建项目各个装置产生的废气经二级水吸收+三级碱吸收后可达标排放,对苯二甲酸精馏过程需要依托依托现有焚烧炉导热油供热,需在废气废液一体化焚烧系统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确保其正常运行的保障措施,并在日后运行过程加强管理和检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置;3、扩建项目污水预处理工艺复杂,处理流程长,运行管理有难度,需重视废水处理设施的调试与日常管理,确保废水处理效率,做到达标排放;4、扩建项目使用的原辅料中氯化亚砜为低毒物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物料有发生泄漏的概率,需重视项目运营过程中的环境风险防范;5、拟建项目蒸汽供给以及污水的集中处理均需要依托园区的基础设施,需确保拟建项目投运前建设到位。1.6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要求,选址位于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内,选址符合区域总体发展规划;项目符合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要求,项目符合“三线一单”;项目采用了清洁的原料和先进的生产工艺,符合清洁生产要求;项目实施后,通过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各类废气、废水、噪声可以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不会降低评价区域大气、地表水和声环境质量原有功能级别;在公示期间未收到反对意见;采取相应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后,环境风险在可接受范围。评价认为,本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运行过程中,切实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及“三同时”制度的前提下,从环境影响角度,项目建设可行。2、总则2.1编制依据2.1.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8年8月31日颁布;(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施行);(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10月1日施行);(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年4月28日);(11)国务院令 国发201517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2015年4月2日;(12)国务院令 国发201135号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13)国务院令 国发201337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2013年9月10日;(14)国务院令 国发201631号土壤污染行动计划,2016年5月28日;(15)环境保护部 环发20127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2012年8月7日;(16)环境保护部 环发201298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的通知,2012年8月8日;(17)环境保护部 环发2013104号关于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2013年11月;(18)环境保护部 环发201430号关于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2014年3月;(19)环境保护部 环发2014197号关于印发的通知,2014年12月31日;(20)环境保护部 环发20154号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2015年1月;(21)环境保护部 环环评2016150号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2016年10月26日;(22)环境保护部 公告2017年第43号关于发布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的公告(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2017年9月1日;(23)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生态环境部令第3号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2018年5月3日发布,2018年8月1日起施行);(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发201822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2018年6月27日;(25)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部令第4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2019年1月1日实施;(26)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21号关于修改有关条款的决定,2013年5月1日起施行;(27)环保部令第31号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8)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点的通知,2019年2月27日;(29)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大气2017121号)。(30)生态环境部省政府等关于印发长三角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2.1.2安徽省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1)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告第六十六号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2018年1月1日施行;(2)安徽省环保局 环监200246号文关于进一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的若干意见;(3)安徽省环保局 环评2006113号文“印发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的规定(试行)的通知”;(4)安徽省环境保护厅 环发2010193号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社会稳定环境风险评估暂行办法;(5)安徽省环境保护厅 环察函2012699号关于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6)安徽省环保厅 皖环发201391号文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竣工验收公众参与工作的通知;(7)安徽省环保厅 皖环发20131533号安徽省环保厅转发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9)安徽省环境保护厅 皖环发20156号文关于印发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关于重大环境事项社会稳定环境风险评估暂行规定的通知,2015年2月;(10)中共安徽省委文件 皖发201821号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意见,2018年6月27日;(11)安徽省人民政府 皖政201389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2013年12月30日;(12)安徽省人民政府 皖政2015131号关于印发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2015年12月29日;(13)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 皖大气办20195号2019年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2019年2月28日;(14)安徽省人民政府 皖政201851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固体废物污染防控长效机制的意见,2018年7月2日;(15)安徽省环境保护厅文件 皖环发2017166号安徽省环保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监督管理的通知,2017年11月22日;(16)安徽省人民政府 皖政201883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2018年9月27日;(17)安徽省环保厅 皖环函201536号安徽省环保厅关于发布安徽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目录(2015年本)的通知,2015年7月29日;(18)安徽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19)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2016116号关于印发安徽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20)安徽省环境保护厅 皖环发201719号安徽省环保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新增大气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工作的通知,2017年3月28日;(21)安徽省环境保护厅 皖环函2017877号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三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的通知,2017年8月10日;(22)安徽省环境保护厅 皖环函20171341号安徽省重点控制区域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2017年11月10日;(23)安徽省人民政府 皖政秘2018120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2018年6月27日;(24)安徽省人民政府 皖政201313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新型化工基地发展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2013年2月20日;(25)安徽省环保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强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2013年2月4日;(26)淮北市人民政府 淮政201839号淮北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年11月5日。2.1.3产业政策文件(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版)。2.1.3有关技术文件(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18);(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8)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00-2010);(9)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34330-2017);(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 964-2018);(11)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2035-2013);(12)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13)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819-2017)(1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15)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2.1.4项目文件(1)项目委托书;(2)项目备案文件;(3)安徽江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邻、间、对甲基苯甲酰氯及对苯二甲酰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技术资料。2.2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2.2.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综合考虑拟建项目的性质、工程特点、实施阶段,识别出拟建项目可能对各环境要素产生的影响,其环境影响识别结果见表2.2.1-1。表2.2.1-1 拟建项目环境影响因子识别表 影响受体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声环境陆域生物水生生物渔业资源主要生态保护区域施工期施工废(污)水0-1S-1S-1S00000施工扬尘-1S00000000施工噪声0000-1S0000渣土垃圾000-1S0-1S000基坑开挖000-1S0-2S000运行期废水排放0-1L-1L00-1L-1L00废气排放-1L0000-1L000噪声排放0000-1L0000固体废物00-1L-1L0-1S000事故风险-1S-1S-1S-1S0-1S-1S-1S0服务期满后废水排放0-1S0000000废气排放-1S00000000固体废物00-1S-1S0-1S000事故风险000000000说明:“+”、“-”分别表示有利、不利影响;“L”、“S”分别表示长期、短期影响;“0”至“3”数值分别表示无影响、轻微影响、中等影响、重大影响。2.2.2评价因子确定根据对拟建项目工程分析和环境影响识别,确定拟建项目主要的评价因子见表2.2.2-1。表2.2.2-1 拟建项目主要评价因子一览表环境类别现状评价因子影响预测评价因子总量控制因子大气SO2、NO2、PM2.5、PM10、CO、O3和HClSO2和HClSO2地表水pH、DO、CODCr、BOD5、氨氮、TP、石油类CODCr、氨氮/地下水水位、pH、氨氮、铬(六价)、总硬度、悬浮物、挥发性酚类、耗氧量(CODMn法,以O2计)、硝酸盐、亚硝酸盐、氰化物、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CO32-、HCO3-、K+、Na+、Ca2+、Mg2+、汞、砷、铅、镉、铁、锰、二甲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耗氧量(CODMn法,以O2计)/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土壤环境铅、镉、汞、砷、镍、铬(六价)、铜、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苯胺、二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萘CODMn/2.2.3环境功能区划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区划详见表2.2-3。表2.2-3 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要素功能质量目标水环境浍河开发利用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孟沟开发利用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地下水环境/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