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 富民强市—辛仲文.doc_第1页
科学发展 富民强市—辛仲文.doc_第2页
科学发展 富民强市—辛仲文.doc_第3页
科学发展 富民强市—辛仲文.doc_第4页
科学发展 富民强市—辛仲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发展 富民强市中共新余市委2011年工作纪实辛仲文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里,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我市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共新余市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运筹帷幄,沉着应对,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作出一系列促进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重要决策,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在科学发展路上铸就新的辉煌2011年,新余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多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人均GDP突破了1万美元。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而此时,全球经济复苏前景扑朔迷离,悲观情绪持续蔓延。国内经济面临增速放缓和通胀加剧的双重压力。就新余来讲,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面对这种复杂的环境,要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极大考验着市委决策者的智慧。找准方位,才能把握航向;沉着清醒,方能坚定前行。在市委2011年第一次常委会会议上,市委书记李安泽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思路、狠抓落实,以更大的力度、更扎实的措施,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更大的发展,为“十二五”时期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与人民同心,才能汲取到永不枯竭的智慧;与人民同行,方能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力量。从企业、村庄到社区、学校,从村组到乡镇到县区一年里,李安泽等市委领导同志经常深入基层考察调研,就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党的建设等课题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总揽全局,才能趋利避害;集思广益,方能形成卓识一系列立足当前、谋划新余长远的决策部署陆续推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成就。这是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的一年。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项目争取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结构调整迈出可喜步伐,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城乡统筹形成新格局,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79.21亿元,增长13.3%,人均GDP达到10552美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11.27亿元,增长38.9%;固定资产投资626.38亿元,增长28.2%,评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先进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8亿元,增长18.2%。这是以实现人均期望寿命80岁为主线,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年各级财政民生事业支出达38亿元,增长26.7%。全面或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93项民生指标、市政府确定的100项民生工程和10件实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19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8812元,增长17.9。这是建设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的一年万元GDP能耗下降3%,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减排工作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启动了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52.6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17.39平方米,城区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仙女湖、孔目江两个主要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水质稳定在国家地表水类标准。被评为全省首批“生态园林城市”。这是社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一年社会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和创新。建立了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制度、群众工作特派员制度、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组织2.3万名党员干部联系了26万户群众,选派了72名干部到各乡镇(街道)担任群众工作特派员,实现了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全覆盖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常态化管理。社会治安进一步加强,刑事案件立案率同比下降19.59%,公众安全感测评满意率连续四年上升,社会保持了和谐稳定。这是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一年宣传思想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隆重热烈开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系列活动,蒋国珍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人大、政协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市、县、乡、村四级换届工作圆满完成,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直接选拔乡镇党政副职和向非公企业派驻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党组织负责人制度,得到了中组部李源潮部长的充分肯定。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先锋创绩”经验在全省推广,盛德社区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成效。科学决策,才能化危为机;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一年过去,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委领导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各项事业全面推进。被评为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第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咬定发展不放松,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尽管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经济总量偏小、核心竞争力不强仍然是制约我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带领我市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是市委的中心工作。2011年新年伊始,市委书记李安泽就率我市党政代表团奔赴天津学习考察。天津市超前的理念、超常的速度、宏伟的气魄、务实的作风,让我市党政代表团深感震撼、深受启发。“此次赴天津学习考察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发展的水平决定一个地区的地位,决定一个地区百姓的生活状况。给我们最深刻的警示是,在发展问题上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松懈。要快进,就必须在解放思想上不停步,在工作效率上大提速”。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发展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期盼,发展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追求。2011年上半年,全市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势头,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然而,市场风云变幻,发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进入下半年以来,受欧债危机影响,我市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工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暂时性困难,李安泽等市领导多次深入新钢、赛维、瑞晶、吉阳、升阳、江锂等企业进行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为企业排忧解难,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主动服务企业意识,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根据这一理念,我市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从强化信贷支持、创新融资手段、解决担保困难、拓宽采购渠道、收储光伏产品、引导积极参展、加大税费支持、缓缴相关费用、专项财政补贴、降低融资成本等十个方面给予企业大力支持。没有科技的领先,产业就没有生命力;没有人才的支撑,产业难以实现长远发展。一年来,市委带领全市人民大力实施科技创新“543211”工程和人才引进培养“十百千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通过以人才引领产业,以产业聚集人才,聘请市政府院士顾问13人,8人被评为“赣鄱英才555工程“,赛维LDK成为全省首个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抓住项目不放手,为科学发展夯基础增后劲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2011年,是我市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历史性突破的一年。2011年1月1日,新年的第一天。凛冽的寒风挡不住新余人民加快发展的火一般热情。这一天,2011年新余市首批六个重大项目集体开工仪式隆重举行,市委书记李安泽宣布新余国际商城、新余市文化中心、新余市环城南路、万商红国际商贸物流中心等六大项目集体开工,再一次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坚定以大项目促大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在许多大会小会上,这句话一直挂在李安泽嘴边。“要着力提高产业项目在所有项目中的比重,着力提高高新技术项目在产业项目中的比重”,项目建设的质量也是李安泽强调的重要内容。2011年,我市继续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摆在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取得了丰硕战果。通过不懈努力,我市被列为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国家财政性资金的大力支持,将极大地促进项目、产业和要素集聚,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跨越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途经我市的岳吉铁路将开建设,将进一步奠定我市赣西地区交通枢纽地位。全年新开工项目49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4个,累计完成投资200.2亿元;工业项目66个,累计完成投资150.5亿元,占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的70.6%。100个重点项目97个在建,累计完成投资225亿元。市委常委会每季度专题听取市领导挂点重点项目情况汇报,实行了市政府每季、市重点工程领导小组每月、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旬一调度的督促机制,及时跟踪企业项目建设进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力推动了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2011年12月23日,我市举行“加快发展看变化”流动现场会,李安泽率市四套班子成员及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市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对部分当年新开工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现场考察。通过参观考察,大家一致认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工业化为主战略,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思路十分正确,所取得的各项成就令人瞩目,只要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建设和谐富裕文明新余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改善民生不松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人的寿命不断延长就是最大的民生”。这是市委书记李安泽关于民生工作的重要观点。时光回溯。2010年11月16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努力实现人均期望寿命80岁的决定,这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为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而作出的战略决策,对我市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1月召开的市七届人大八次会议通过了新余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为实现人均期望寿命80岁打下坚实基础”被明确写入了规划,并以此为主线,统领全市各项民生工作。一年来,围绕市委对民生工作的决策部署,我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均期望寿命80岁为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2011年,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幼儿进园、小学进镇、中学进城”工程,为13.02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为6948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了寄宿生活费。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2011年,我市出台了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实施意见,深入推进“招工、培训、就业”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48万人,城镇就业率达96.5%,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48万人,安置“4050”人员就业0.24万人,零家庭就业率达100%。建立健全养老保障制度、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2011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养老保险、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农村五保户对象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城镇“三无”人员供养标准都一定幅度提高;连续7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镇职工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标准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0元;启动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为4.85万城乡低收入群众发放了454.5万元物价补贴;基本完成2020套廉租住房建设,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65套。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2011年,我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100%覆盖了乡镇卫生院和政府创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72.35万人,参保率98.05%,同比提高1.63%,筹资标准由2010年的200元提高到240元;全市主要食品品种检测指标合格率达97.56%,没有发生一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为全市1.62万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补贴3000万元。优美的人居环境是人民群众享受幸福美好生活的基本条件。2011年,我市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城,深入开展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和百万树木进城入院工程,新增造林面积13.8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52.6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17.39平方米;城区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仙女湖、孔目江两个主要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水质稳定在国家地表水类标准,被评为全省首批“生态园林城市”。创新管理促和谐,破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保障民生是社会和谐之本,管理创新是社会和谐之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加快,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逐步显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日趋繁重。一年来,市委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牢牢把握“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总体要求,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2月,全市领导干部会议提出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3月,李安泽在听取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工作调研情况汇报后强调,要树立社会管理创新意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6月,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要切实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同月,市委常委会会议就建立群众工作机制,推动社会管理大创新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7月,李安泽走访挂点联系农户,强调要认真落实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制度,努力做好群众工作,将各种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0月,李安泽接待群众来访,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细致严谨的作风,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客观公正地处理各种信访事项。12月,李安泽调研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强调要积极探索有效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新路子、新办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为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主力军作用,我市以创新新时期群众工作载体为抓手,建立了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制度、群众工作特派员制度、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突出信访问题联动调处制度,市领导联系乡镇、街道,群众工作特派员活跃在田间地头、乡村社区,党员干部进村包户,实现了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全覆盖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常态化管理,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一年里,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市各地各部门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广泛开展“五送五帮”活动,确保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党建夯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市、县、乡三级换届之年。这一年,市委常委会注重强化市委领导核心作用,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着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推进全市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当前,我市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已进入了关键时刻,加强学习,解放思想,增强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不仅十分必要,而且至关重要。“解放思想、提速赶超”。这是2011年2月举办的全市第二期领导干部读书班的学习主题。每年春节后一上班,我市就举办领导干部学习班,邀请各方面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以此开阔全市领导干部视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和思想修养。2011年,按照市委制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方案,我市普及了中心组学习“五会”制度,开办了乡村理论学习大讲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全省理论工作会上作了经验交流。换届选举是政治大事。2011年,是我市的换届之年,认真做好换届选举工作,真正提拔重用优秀的、群众公认的好干部,是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平稳发展的关键。这一年,我市按照“年龄调轻、学历调高、班子调优、整体调强”的思路,以落实“发扬民主、推进改革、严肃纪律”三项关键措施为抓手,圆满完成了市县乡三级换届工作。通过换届,全市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以换届促进工作,以换届推动发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的治本之策。2011年,我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公开选拔了50名正县级后备干部和100名副县级后备干部,选拔了10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2名优秀大学生村官,选派了6名优秀党员干部到民营企业担任党组织书记。从基层干部选拔乡镇领导干部的工作得到了中组部的充分肯定。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