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武传教学设计宜阳一高 李金霞教材分析:苏武传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仍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把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作为本课教学重点。教材篇幅较长,课下注释很详细,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的同时,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2、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3、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积累文中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教学难点: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音频等资料;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了解文章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汉书、班固等知识。教学过程:一、真情导入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设计意图】了解苏武牧羊的历史,感受苏武忠君爱国的光辉形象,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二、相关资料1、作者简介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2、关于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设计意图】积累相关文化常识,了解作者以及作品,提升文化涵养。三、理清脉络(请学生结合预习情况来复述文章内容,介绍每个自然段所叙述的内容。复述完后PPT展示以下内容)明确: 1、初使匈奴,单于受礼。 2、缑王谋反,祸及汉使。3、舍生取义,以死明志。 4、卫律劝降,威武不屈。 5、饮雪吞毡,矢志不渝。 6、李陵劝降,忠贞如一。 7、武帝驾崩,恸哭数月。 8、汉匈和亲,请还苏武。 9、历尽艰难,发白归汉。【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简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要求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可以为每个学生奠定深入学习的基础。调动起学习积极性,成就不同的成功感。四、知识总结(一)字词正音稍迁至栘中厩(ji)监; 数(shu)通使相窥(ku)观;以状语(y)武; 既至匈奴,置币遗(wi)单于;后随浞野侯没(m)胡中; 拥众数万,马畜(ch)弥山;故使陵来说(shu)足下; 武复穷厄()何以汝为(wi)见; 子卿尚复谁为(wi)乎。(二)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 毛织的毡毯。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6、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通“祀”,祭祀。 7、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8、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9、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10、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11、请毕今日之驩 驩: 通“欢”,欢宴。12、南乡号哭 乡:通“向”,面对。13、欧血 欧:通“呕”,呕血。14、径万里兮度沙幕 幕:通“漠” ,沙漠。 (三)古今异义词1、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相抵偿;今:副词,表程度。2、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提拔;今:业绩。3、兄弟亲近 古:亲近的侍臣;今:动词,靠近。4、我丈人行也 古:老人,长辈;今:岳父。5、 欲因此时降武 古:趁这时;今:相当于所以。6、且陛下春秋高 古:年纪;今: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7、武等实在 古:确实存在;今:诚实、老实。8、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9、卧起操持 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 理;筹划。(四)一词多义1、使(1)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2)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派;第二个:使者。2、语(1)以状语武 语:告诉。(2)如惠语以让匈奴 语:说的话。3、引(1)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2)引佩刀自刺 引:拔。4、食(1)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吃。(3)廪食不至 食:粮食。(4)给其衣食 食:食物。5、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打发。(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3)恐前语发 发:被揭发。(五)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2、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3、名词活用(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用车子抬。(6)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倒装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中心词定语者),正常语序“送留在汉匈奴”。(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6)信义安所见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信义所见安乎”3、被动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全家被杀)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活捉)【设计意图】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五、课时作业1、识记文言常识2、试着分析苏武形象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苏武以气节而光照千秋。两千多年来,他砥砺着无数仁人蹈死不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将不屈之信念、不朽之爱国精神大旗高高标举,猎猎作响于历史的时空。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体会苏武的铮铮铁骨、拳拳爱国心以及作者如何用高超的手法来体现他的这种精神气节。请大家合作探究,细心研习课文。【设计意图】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历史,直面人物,主动参与,挖掘探究,培养独立的鉴赏能力,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二、人物形象1、概括苏武的性格特征。明确: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2、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个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明确: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3、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内容。该部分是文章的重头戏,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人物的个性华语言,并分析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感知苏武的人格魅力。明确: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他先是“威逼”苏武,用杀死虞常的行为企图“杀鸡儆猴“结果吓倒了张胜,却吓不倒苏武。接着他又用死亡来威胁苏武投降,谁知苏武毫无畏惧。卫律见”威逼“不行,于是就”利诱“,想用荣华富贵来打动苏武的心,谁知苏武不但不吃这一套,还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通敌叛国的可耻行径。卫律恼羞成怒,悻悻离去。 李陵: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李陵对苏武的劝说不像卫律那样威逼利诱,而是企图以情动人,用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他先是说汉武帝年高而昏庸,苏武的兄弟为国尽忠却枉死,苏武自己也已是妻离子散,而后他又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刚刚投降时的心情和调整过程。李陵企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但苏武却始终忠贞如一,不为所动。李陵见状,惭愧不已,更加自责于自己的背叛祖国的行为,痛哭而去。李陵从情感上是赞同甚至是崇拜苏武的宁死不屈,只可惜,他由于自己意志不坚已经投降了匈奴,铸成大错,所以他一直处在这种矛盾、痛苦的状态中。李陵的矛盾、痛苦在苏武归汉之际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他且饮且歌,且歌且舞,长歌当哭,泪如雨下,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的坚贞让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叛国变节的可耻卑劣,羞愧悲痛之情无以复加。这就是李陵,一个矛盾痛苦的悲剧人物。面对卫律的威逼利诱,死亡威胁,苏武无所畏惧,对卫律反唇相讥,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的卖国行径,用南越、大宛和朝鲜杀汉使而终遭汉朝惩罚的历史教训来警告卫律,多行不义必自毙,使得卫律的威风一下子就没了,灰溜溜地走掉了。在这场劝说的斗争中,苏武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面对李陵切中要害的真挚劝说,苏武的内心也一定翻腾着情感的浪花,亲人的惨死、妻离子散也一定让苏武倍受痛苦的煎熬,但为国效命的信念终于战胜了一切,苏武向李陵再一次表明自己忠君爱国至死不渝的信念,使得李陵羞愧而去。不管是威逼利诱,死的威胁,还是肺腑之言的劝说,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他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4、分析塑造人物的手法明确:(1)选取典型事件来突出人物性格。如卫律通降、北海牧羊,李陵劝降等一系列事件,有力地将人物性格展现出来。(2)通过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卫律举剑欲刺武,作者用“武不动”三字,就把苏武作为一个大国使节的威仪表现出来了。再如写苏武北海牧羊“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的细节,刻画苏武性格的坚定,十分传神。(3)苏武形象的塑造,也是在一系列人物的对比中完成的。如张胜的怕死,李陵的因个人恩怨而不顾大义,都反衬出苏武的视死如归,正气凛然。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苏武则是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 一身正气,光明磊落;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苏武则是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4)运用个性化的语言,生动体现了作为一个汉朝的使者,那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汉朝的自信。5、总结: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中华民族需要有理性包容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观,也需要属于各民族的民族英雄。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对比衬托手法,在探究文章取材特点的同时,让学生明确,叙事写人应围绕中心取舍材料、处理详略的写作技巧。三、思维拓展1、苏武在匈奴坚持民族气节十九年,靠的是什么?明确: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信念与意志。忠诚,对国家对民族忠诚。2、有人认为真正的忠诚应该是忠诚于国家、人民,而非忠诚于君主。换句话说,就是要忠诚于明君(因为明君善治国),而非昏君。而那些不分黑白,一味盲目服从君主,为君主作无谓的牺牲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愚忠”,那么你认为苏武的忠诚是愚忠吗? 明确:(1)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民族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下的国家。(2)苏武的忠诚里,还是有一些愚的成分的。比如: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但苏武却一味坚持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应该感激报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应该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皇帝对亲人的伤害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澄清的事实,该争取的权利也还是要争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不能苛求苏武,因为他毕竟是古代人,他的思想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如果他能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说不定也能像我们这样争取自己的应有的权利。【设计意图】开放课堂,让现代视角与历史视角融合。让学生在解读经典文本的同时,主动运用现代的意识,去创新,去思考。四、课堂总结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书:共同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及股权代持协议
- 章希与张伟婚姻解除协议书
- 离婚协议书范本:共同财产分割与债务分担
- 离婚协议书中车辆产权与使用权限明确约定
- 第21课 小圣施威降大圣 课时练01(含答案)
- 美术老师转岗培训
- 培训经理年终述职汇报大纲
- 监理单位安全培训
- 如何放松自己
- 边境管控工作课件
- 盘扣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
- 营养师在体重管理中的角色与实践考核试卷
-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学校级
- 新疆大学机械设计基础
- 消防材料分类明细表
- G20峰会场馆参观设计学习
- 家庭教育指导案例报告
- 2024年河北省高中会考试卷数学(附答案)
- 2型糖尿病科普讲座课件
- 变电站消防培训课件
- 《律师执业纪律与职业道德》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