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热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热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热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热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热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热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礼起源于先民的习俗仪式,重在敬神。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又创作舞乐、史诗,激发人们的认同感。这一变化反映出A. 儒家学派始于周公旦B.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重视“礼”C. 周礼重心从神转为人D. 礼乐制度重在维护社会等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周公把“重在敬神”的礼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这说明周礼的重心由神转移到人,故C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B项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信息。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规模较小,几百乘战车几千人参加的战争已经算是大战争。可是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动辄用兵十万甚至数十万,战争规模越来越大,烈度越来越高。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是A. 诸侯国数量的增加B. 郡县制的逐渐推行C. 各国对统一的渴望D. 科技发展武器改进【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郡县制。春秋到战国诸侯间的战争只能使诸侯国数量越来越少,故A项错误;由所学可知春秋时是争霸战争,战国时是兼并战争,大的诸侯吞并小的诸侯就在那里设县,所以使有的诸侯国实力越来越大,所以战争规模也越来越大,故B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出各国对统一的渴望,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未使用科技武器,故D项错误。3.民国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这说明A. 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印刷发展B. 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C. 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D. 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术革新【答案】B【解析】据材料“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俗浅陋之书和佛经适应了民众的需要故先出现雕版,这说明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故B选项正确;儒学复兴与雕版印刷发展之间不是完全排斥的关系,故A选项错误;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过于片面,故C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雕版技术革新,故D选项错误。故选B。4.有学者指出:明朝完整的科举考试共有三场,不仅包括四书五经的记诵,还包括诏诰、表、判和策问等内容,八股文只占第一场中的一小部分。假如只知道有第一场,那么这个所谓科举,只不过是其全部内容的1/4甚至1/5而已。这材料旨在说明A. 科举考试存在复杂程序B. 应该全面评判科举制度C. 八股文不利于人才选拔D. 应辩证评价八股文考试【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八股文在明朝科举中只占一部分,并不能完全代表科举的取士方向,故要全面地看待明朝的科举制度,不能因为八股文的存在就完全否定其历史意义。但辩证看待八股文的说法是错误的,故B项正确,D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八股文只占科举考试的一小部分,而非强调程序复杂,排除A。八股文束缚了士人思想,不利于人才选拔,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5.观察下面的江南制造局支出(18671894年)表,从中可知江南制造局注:根据魏之荣江南制造局记卷四的有关材料计算编制A. 管理上以洋为师B. 对外商依赖严重C. 积极参与市场竞争D. 经营上入不敷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旨在考查洋务运动。 “洋工匠”“购买机器”“订购物料及预付各洋行定银”“译书”等支出项目,表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对外商依赖严重,故B项正确。江南制造局是封建政府官办的军事工业,管理上没有“以洋为师”,故A项错误;军事工业的产品不会“投向市场”,故C项错误;材料只有“支出项目”,未涉及“入不敷出”,故D项错误。6.1916年2月,胡适与陈独秀通信,表示有“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之意。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这场文学革命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 改变了民国政府教育的旧体制B. 清除了封建主义的文化残余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 促成了白话语体的广泛应用【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不符合史实,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和旧文学,并未对整个教育体制产生影响,排除。B项夸大了文学革命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完全铲除封建文化残余,排除。文学革命中并没有直接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排除C项。文学革命对白话文的大力推广直接促成了白话语体的广泛应用,其影响主要在社会范围内的文学上,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解决本体注意题目要求“直接影响”,运用所学知识逐一排除选项即可。7.在192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兴国土地法中,把1928年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权所有”的内容,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下政府所有”。这一转变说明了A. 当时党内“左”倾思想的泛滥B. 共产党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C. 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尚未成熟D. 根据地的革命形势日趋严峻【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共开展土地革命的情况,符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期的国情,材料无法体现“左”倾思想开始泛滥,A错误;由“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权所有”到“归兴国上农兵代表会议下政府所有”体现了对共产党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故B正确;CD材料无法体现。8.从1931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鄂、豫、皖、赣、闽等地大力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想要A. 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B. 得到农民对抗战的支持C. 抵制中共农村革命的影响D. 把工作重心转入农村【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正处于国共对峙时期,国民党效仿共产党进行农村合作社建设,其意图是抵制中共农村土地革命的影响,C项正确。A项史实错误,国民政府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排除。题干没有涉及农民对支持的抗战的信息,排除B。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国民政府把工作重心转在农村,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9.公元前415年,雅典发生了毁坏神像案。报案者称,虽然没有目睹神像被毁过程,但以前经常看到阿西比德和他的同伴一起聚饮,其间诸多可疑言行,定为他们所为,结果身为雅典将军的阿西比德及其同伴均判有罪。材料表明在古代雅典城邦A. 私人生活空间不被尊重B. 直接民主容易导致集体暴政C. 人民有权参与管理城邦的管理D. 集会必须在规定的地点进行【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雅典仅凭报案者似是而非的控告便将身为将军的阿西比德定罪,这种荒谬的司法行为反映了古雅典根据私生活处罚公民,是对私人空间的不尊重,同时,不讲真凭实据便定罪,是一种司法落后的表现,A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到集体暴政,排除B。C项错误,是公民有权参与管理城邦的管理,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涉及集会必须在规定的地点进行,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10.“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A. 余粮收集制的废除B. 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 集体农庄自主权扩大【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出农民对集体农庄生产的不满,这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的体现,C项正确。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A项错误。题干中当时农业实行集体农庄生产,是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表现,不符合新经济政策,B项错误。私人土地仍然存在,说明还没有建立单一公有制,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11.据统计,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的人均收入差距,1850年为5:1;1900年为6:1;1960年为10:1;1970年为14:1。而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贫国与富国的悬殊是有限的。这反映了A. 落后国家无法赶超先进国家B. 工业化改变了世界面貌C. 东西方之间的发展差距不大D. 各国经济发展差距缩小【答案】B【解析】“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贫国与富国的悬殊是有限的”,进入工业化社会后(185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190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1960年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的人均收入差距逐步拉大,表明工业化改变了世界面貌,故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材料反映的是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的人均收入差距,没有涉及“东西方之间的发展差距”“各国经济发展差距”,排除CD。12.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时空的界限被打破,现实与非现实的东西交织在一起,神奇的描写与现实的反映达到一种奇妙的结合;在许多超现实主义的小说中,我们还能见到时间的分割、时间的变形等。这反映出A. 现代科学技术影响文学创作题材B. 现代文学风格在不断的推陈出新C. 超现实主义已成为当代文学主流D. 西方社会精神危机促进文学发展【答案】A【解析】“时间的分割、时间的变形”等均是需要现代科学技术,文学创作题材出现“时间的分割、时间的变形”也就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影响了文学创作题材,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超现实主义不是当代文学主流,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社会精神危机,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反映的是科学技术与文学创作题材的关系。第卷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从行外买进的商品,如果不通过行商此无法外销。因此,“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在广州作为唯一通商口岸后,粤海关的税收成为皇家的重要财源。康熙六十年(1721年),进入粤海关的船舶附加税为3%,雍正六年(1728年)增加到10%。“咸丰六年(1856年),亚罗船期事起,英军再攻广州,居民愤慨外人频年横暴,不问黑白,烧夷馆,洋行被殃及”,十三行的命运遂告终结。摘编自王询等清代广州通商及其十三行制度材料二 1602年,荷兰议会颁布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公司成立特许章程”。根据特许章程,东印度公司被授予从荷兰到好望角以东以及经由麦哲伦海峡的贸易垄断权。章程明确规定了工作分配,如造船、装备和运回货物的贩卖等。阿姆斯特丹商部负责一半,泽兰商部负责之一。这既是“业务份额”的划分,也是“股份”或权利比例的分配。行使公司管理权力的董事席位也大致按此比例分配。荷兰东印度公司可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一是从事海外贸易,攫取商业利润的时期,其途径是贱买贵卖;二是侵占殖民地实行赋税掠夺的时期,其方法是占据广大的领土,直接的掠夺。荷兰及其东印度公司的权威建立在商业霸权之上,但是以贸易为灵魂、脱离工业生产的荷兰成为工业革命浪潮中的落伍者,最终东印度公司一度拥有的繁华岁月消逝在历史的烟云中。据仲继银荷兰东印度公司等改编(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广洲十三行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主要职能,并加以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广州十三行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答案】(1)职能:十三行是清代官方设置的对外贸易特许商行,拥有对外贸易垄断的权利;管理对外贸易,承担监督与纳税的责任。荷兰东印度公司作为贸易垄断公司,垄断荷兰与东方的海外贸易,帮助政府扩张领土,代征赋税。评价:十三行被赋予行商垄断专权,经营对外贸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十三行、一口通商实质上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十三行的设置妨碍了海外市场的进一步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发展,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荷兰东印度公闭是对外殖民扩张的产物,通过垄断贸易进行商业资本积累,促进了荷兰世界商业霸权的确立;公司发展中形成的股份制度、董事管理等规则,奠定了现代公司制度的基础。(2)原因:广州十三行:海关苛税繁重;人民的反抗斗争波及皇室的纳贡,影响自身发展;南京条的与五口通商章程的签署意味着广州从此失去了时外贸易的垄断权,垄断贸易违背历史潮流;等等。荷兰东印度公司:过分重视商业资本,忽视工业生产,影响自身实力,与英殖民争霸战争失败,丧失了海上霸权和对航运业的垄断;工业革命兴起后,工业资本主义对其冲击加剧。【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主要职能:根据材料“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从行外买进的商品,如果不通过行商此无法外销”可归纳为是清代官方设置的对外贸易特许商行,拥有对外贸易垄断的权利;根据材料“在广州作为唯一通商口岸后,粤海关的税收成为皇家的重要财源”可归纳为,承担监督与纳税的责任。根据材料“根据特许章程,东印度公司被授予从荷兰到好望角以东以及经由麦哲伦海峡的贸易垄断权” 可归纳为荷兰东印度公司作为贸易垄断公司,垄断荷兰与东方的海外贸易;“一是从事海外贸易,攫取商业利润的时期,其途径是贱买贵卖;二是侵占殖民地实行赋税掠夺的时期,其方法是占据广大的领土,直接的掠夺” 可归纳为帮助政府扩张领土,代征赋税。第二小问评价:关于对广州十三行的评价,根据材料和联系所学知识可从其性质和影响两方面分析即可;关于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评价可从其性质和影响两方面分析即可。(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广州十三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根据材料“康熙六十年(1721年),进入粤海关的船舶附加税为3%,雍正六年(1728年)增加到10%。“咸丰六年(1856年),亚罗船期事起,英军再攻广州,居民愤慨外人频年横暴,不问黑白,烧夷馆,洋行被殃及”,十三行的命运遂告终结。”可从苛税繁重、人民的反抗斗争、列强侵略等角度分析原因;关于荷兰东印度公司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根据材料“荷兰及其东印度公司的权威建立在商业霸权之上,但是以贸易为灵魂、脱离工业生产的荷兰成为工业革命浪潮中的落伍者”和联系所学知识可从商业资本被工业资本取代、英荷殖民战争等方面分析原因即可。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从行外买进的商品,如果不通过行商此无法外销” “根据特许章程,东印度公司被授予从荷兰到好望角以东以及经由麦哲伦海峡的贸易垄断权”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教材中关于广州十三行、荷兰殖民扩张等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00-1840年中外历史人事年表(节选)世界中国16世纪,新航路开辟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1696年,巴黎出版中国近事报道(16871692),该书是法国耶酥会士李明在华期间写给法国要人的通信汇编,对康熙年间的中国作了详尽的介绍。17、18世纪,欧洲思想启蒙运动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1765年,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1840年前后,机器制造代替手工劳动,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完成。1593年,番薯由吕宋(今菲律宾)引入中国。1602年,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1637年,宋应星完成天王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1688年,法国传教士张诚到,由葡萄牙人徐日升神甫引荐觐见康熙帝,与法国另一传教士白晋同在宫廷供职。689年,张诫和徐日升被委任充当中俄尼布楚边界谈判的译员。1663年,黄宗羲完成明夷待访录。1644年,清军入关。1729年,雍正设军机处。1736年,清朝祈谷于上帝,乾隆帝亲诣行礼,自是每年如之。建京师先蚕坛。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综合以上材料信息,从东西方关系的角度,自拟一个主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近代中外联系日益加强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粮食作物番薯传入中国,中外经济联系加强;传教士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西方工业革命后积极寻找国际市场,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示例二:明清时期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明清在农耕经济顶峰的康乾之际,西方工业文明出现巨大飞跃。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资产阶级代议制则在欧美各国确立并完善。明清出现了反传统、反教条的进步思想,但新思想受到压制,以理学为主体的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西方人文主义兴起,科学家、思想家为真理而献身。明清以实用性、总结性为特征的古典科技继续发展,西方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形成.(其他主题如“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对中国的影响加强”等,如果论证充分,也可得分)【解析】本题根据材料表格内容和所学知即可从中外对比的角度,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在上表中任选三组中外历史信息进行解读并拟定主题,例如:明清时期中西国力兴衰比较。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农耕经济对工业文明、君主专制对资产阶级代议制、理学为主体的儒家思想对人文主义、古典科技对近代科学等方面进行论证和分析。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所谓度田,就是清丈土地,包括核实户口。在王莽末年,广大农民通过战争的暴力手段,从地主手中夺得了大量的土地,不少人还挣脱了封建束缚而获得人身解放。刘秀在公元39年下令度田和检查户口度田不仅要度农民的土地,而且也要度豪强地主的土地,郡县官吏大多是豪强地主,他们当然不愿意如实丈量土地,呈报户口,损害自身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像河南、南阳等地区,度田官吏都知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的道理,根本不敢如实度田。那些既非“近臣”,又非“近亲”和豪强地主,也凭借财势和度田官吏勾结,大量隐瞒土地。同时,度田官吏还尽量把地主的租税负担转嫁到农民头上,不仅丈量他们的小块耕地,而且连住宅村落也丈量在内刘秀知道度田不实的情况后,对舞弊官吏进行严厉惩罚,大司徒欧阳歙、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皆下狱处死,并重申严格检查田亩和人口。这样,刘秀实行度田,引起两种性质不同的反抗。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刘秀实行度田的背景及目的。(2)材料中“两种不同性质的反抗”指什么?分析其反抗的原因。【答案】(1)背景:西汉末年战争使一部分农民获得土地和人身自由,豪强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目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保证徭役的征收。(2)农民反抗。原因:为了已获得土地和自由,反对地主转嫁负担;豪强地主反抗。原因:为了维护他们的既得经济利益。【解析】试题分析:(1)背景:题目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在王莽末年,广大农民通过战争的暴力手段,从地主手中夺取了大量的土地,不少人还挣脱了封建束缚而获得人身解放”和所学知识中西汉末年豪强地主不断兼并土地的史实可以归纳出其背景。目的可以从维护统治的角度思考,度田是为了清丈土地,这对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保证徭役的征收是有积极意义的。(2)根据材料中的“度田官吏还尽量把地主的租税负担转嫁到农民头上,不仅丈量农民的小块耕地,而且连住宅村落也丈量在内”可以推知一种反抗是农民反抗。原因:由“广大农民通过战争的暴力手段,从地主手中夺取了大量的土地,不少人还挣脱了封建束缚而获得人身解放”和材料中度田官吏的不法行为可以得出原因是为了已获得土地和自由,反对地主转嫁负担。根据材料中的“对舞弊官吏进行严厉惩罚,大司徒欧阳歙、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皆下狱处死”可知会引起豪强地主反抗。原因:可从豪强地主自身利益考虑。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光武帝刘秀的度田法度田的背景和结果(课标外)1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