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康复科面瘫临床路径.docx_第1页
2012康复科面瘫临床路径.docx_第2页
2012康复科面瘫临床路径.docx_第3页
2012康复科面瘫临床路径.docx_第4页
2012康复科面瘫临床路径.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 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又称为口眼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唔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手足阳明经均上头面部,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 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周围性面瘫:通常表现同侧表情肌(包括额肌)瘫痪。面神经受累水平不同,出现不同的伴发症状,如膝状神经节病变出现Hunt综合征,表现周围性面瘫,伴同侧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唾液和泪液分泌障碍,以及患侧乳突部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疱疹等。中枢性面瘫:表现病灶对侧眼裂以下的面瘫,常伴该侧中枢性舌瘫(皮质延髓束)和偏瘫(皮质脊髓束受损),见于脑血管病,肿瘤等。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 15 天以内。(2)恢复期:发病 16 天至 6 个月。(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1)风寒袭络证:常有突受风寒之邪史,急性起病,一侧面部板滞,眼不能合,流泪,口角歪斜;色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弦。(2)风热袭络证:常有患侧耳内耳后完骨及面颊部疼痛及发热,突发一侧面部板滞,闭眼不能,口角歪斜,口干或苦,小便赤,可伴恶风,头痛;舌质红,苔黄干或薄黄,脉浮数或弦数。(3)风痰阻络证:发病急骤,口眼斜,面肌麻木或抽搐,颜面作胀,泪溢痰涎,头晕目眩,纳少腹胀,舌淡苔薄,脉细弱或细滑。(4)气虚血瘀证:口眼斜,日久不愈面肌抽动频繁,或见神疲倦怠及面色萎黄无华,舌嫩淡紫,脉涩无力。(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治疗日为60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 lyme 病、 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 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神经系统检查(3)面肌电图(EMG)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 或 MRI)、神经兴奋性试验(NET)、最 大刺激试验(MST)、面神经电图(ENOG)、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八)治疗方案1针灸治疗 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针灸治疗。(1)风寒袭络证:祛风散寒,疏经活络,取合谷、风池、阳白、翳风、阳白、四白、地仓、颊车等穴,均用泻法。(2)风热袭络证: 散风清热,疏经活络,取合谷、曲池、翳风、阳白、四白、地仓、颊车等穴,均用泻法。(3)风痰阻络证:祛风化痰,通络止痉,取阳白、四白、地仓、颊车、合谷、丰隆、阴陵泉等穴,均用泻法。(4)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络止痉。取阳白、四白、地仓、颊车、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补泻兼施。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寒袭络证: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方用小续命汤加减。药用麻黄、防己、党参、黄芩、桂枝、白芍、川芎、杏仁、制附子、防风、生姜、甘草等。(2)风热袭络证:祛风清热,活血通络。大秦艽汤加减。药用秦艽、川芎、独活、当归、白芍、生石膏、羌活、防风、细辛、黄芩、生地、白术、僵蚕、全蝎、茯苓、甘草。 (3)风痰阻络证: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方用牵正散合涤汤加减。药用白附子、僵蚕、全蝎、半夏、胆南星、陈皮、茯苓、枳实、石菖蒲、竹茹、党参、生姜、甘草等。(4)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络止痉。方用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加减。药用黄芪、当归、川芎,赤芍、地龙、桃仁、红花、白附子、全蝎、僵蚕、蜈蚣等。3其他疗法。(1)电针:取面颊部穴位12对以疏密波通电810分钟,通电量以患者感到舒适,面部肌肉微见跳动位宜。(2)穴位注射:取面部穴位24穴,常用维生素Bl、维生素Bl2注射液行穴位注射。(3)拔罐:取面部常用穴,用皮肤针叩刺,使少量出血,叩刺后配用小口径火罐拔罐。(4)穴位敷贴:马钱子研成粉,用0.24g撒于膏药或胶布上,贴于患者下关、翳风穴。(5)按摩:用轻柔手法根据面部肌肉走向进行按摩。(6)理疗:如远红外线、感应电、腆离子导人、超短波等,可适当选择应用。(九)完成路径标准1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面肌功能障碍恢复或大部分恢复。2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 30以上。(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特殊治疗,退出本路径。2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5 二、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门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中医:面瘫(TCD 编码:BNV120 )西医: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 51.802)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时间 年 月 日(第 1 天) 年 月 日(第 2-15 天) 年 月 日(第 16-30 天) 年 月 日(第 31-45 天) 年 月 日(第 46-60 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中医四诊信息采 集中医辨证血常规、尿常规、 便常规神经系统检查面肌电图检查其他检查项目完成初步诊断确定治疗方法针灸治疗辨证 选择口 服中药汤剂其他疗法完成首次门诊记 录与患者或家属沟 通,交代病情及注 意事项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中医辨证根据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疗效评价完成复诊记录 中 医四诊 信息采集中医辨证 根 据病情 变 化 调 整治疗 方 案疗效评价 完 成复诊 记 录 中 医四诊 信息采集 中 医辨证 根 据 病情变 化 调整治疗方案疗效评价 完 成复诊 记 录中医四 诊信 息采集中医辨证根据病 情变 化调整治 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