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小农机 开创大事业.doc_第1页
驾驶小农机 开创大事业.doc_第2页
驾驶小农机 开创大事业.doc_第3页
驾驶小农机 开创大事业.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驾驶小农机 开创大事业记团风县富民农机耕作专业合作社社长 管龙通讯员 陈慧 郑睦卿团风县富民农机耕作专业合作社社长、今年35岁的管龙是马曹庙镇大路岗村一位普通的农民,他敢闯敢干,有胆有识,勇于追逐自己的梦想。十几年来,他驾驶农机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创业之路。高考后,管龙没能考上大学。看着同村的人纷纷南下打工,他困惑过,也迷失过。经过一番深思,管龙振奋精神,决心在家乡创业。通过观察,他发现由于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农业生产基本上由老人和妇女在家操办,农忙时要么是务工者千里迢迢往家赶,既花盘缠路费,又误工时;要么只好花钱请帮工。由于父辈从事农机生产,从小耳濡目染的管龙从此看到了一线商机。他想:家家户户一到农忙就请帮工是笔不小的花费,如果建立一个农业机械服务组织,专门为乡亲们提供农机服务,既能直接带动大伙儿增收,还能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在外挣钱。有需要就有市场,管龙认定小农机同样蕴藏着大事业。1992年,管龙驾驶一辆农用小四轮拖拉机满怀激情地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他开办了榨油房,买回了机耕船、耕整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运输车,准备大干一场。但是万事开头难。由于群众对农机认识不够,加上宣传不力,农机推广不是很顺利,管龙常常整日无事可做。从哪里能找到突破口呢?喜欢到处“闲逛”的管龙发现,税改前,由于农业税费过重,农村出现了大量抛荒田。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与本村及周边村组签定了100余亩水田承包合同。根据合同约定,管龙一年得上交村组承包费1万多元。拿着沉甸甸的合同,管龙有些忐忑。妻子和家人劝他别折腾:好不容易买个机械,如果赔本,血汗钱可就打了水漂!可是开弓哪有回头箭?管龙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和机械别闲着。他把时间都交给了这100亩水田,还请了不少帮工。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年底,收获了15万斤粮食以外,算算账,除去成本,还小赚了一笔。这可让管龙真正尝到了农机耕作的甜头。他热情增高了,胆子变大了,承包面积从100亩,不断发展到150亩、200亩、300亩、380亩,为后来成立农机耕作专业合作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马曹庙、上巴河一带有种莲藕的习惯,但要大面积发展莲藕种植,水田耕整却成了难题,采用传统的牛耕,人和牛都吃不消。经过多方调研并请教专家,管龙克服困难筹集资金买回了三条机耕船。亲戚不解地埋怨:“你有钱也该买汽车小车,到城里去做生意,买这些机耕船,整天泥耙水打地多辛苦啊!”管龙憨憨一笑,他说,我是靠农机发家致富的,离开了农村,也就脱离了根基。有了好品种、好产业,更要有好的农业机械装备,农机服务这个事,做得!果然。管龙的机耕船很受种藕户欢迎,市场也越来越大。有了机耕船打田,农民种莲子就不愁了。农忙时节,管龙的机耕船24小时不能停机,每台每天能打70多亩,收入1500多元,年收入3万多元。2003年,管龙借款筹资5万元,买回了全市农民第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仅这台收割机,当年就创收近4万元。2005年,管龙联合本村和临近的桥子畈村三个农机经营者,按照入伙自愿、退股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办法,建立了全县第一个民营农业机械合作组织团风县富民农机耕作专业合作社。2006年,县农机局推广新型机械插秧技术,管龙当即购回插秧机械,在各村迅速展开播种,当年插秧100多亩,耕种效果特别好,每亩平均增产120多斤,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管龙不再出去找活,光是乡亲们主动来请,农活都做不完。合作社从耕整、插秧、除虫、收割到运输等农业生产过程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农民朋友只要一个电话,社员们就能帮他们把稻谷收割完并运送到家。管龙的富民农机合作社当年被推荐为国家农业部农机经营合作组织的100家联合点,填补了黄冈市空白。2007年,合作社为农民耕整稻田1万多亩,插秧100多亩,收割400多亩,除虫1万多亩,实现农机作业收入41.9万元,获纯利23.8万元,每亩地可为农户节本增收200多元。去年底,管龙投资80万元,新购了1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2台插秧机,新建了800平方米的机库和办公区。饮水思源。自己富了该怎样回报社会?从单干到建合作社,管龙一直把扶贫帮困作为做人和立社的根本。近几年,合作社每年都为贫困户免收机作费三千多元。村里的五保户杨树华种了3亩田,家中却没有一个健全劳力,自管龙从事农机耕作以来,每年都为他家免费机耕。老杨去世后,管龙对他家的帮助一如既往。截至目前,团风县富民农机耕作专业合作社已发展为拥有各种股东7人、新型耕整机、插秧机、植保机械、割晒机、大中型联合收割机等现代农业机械装备30多台套的大型农机合作组织,吸收社员16人,采用土地入股和租种等方式网络种田大户92户,承包面积3200亩,作业面东抵武穴,西达新洲,南下鄂城,北到罗田,年创产值80万元。在2月2日的全省科技入户暨农资农机赶集大会上,管龙投资30万元购置了2台联合收割机。今后,他打算通过加强土地流转等方式,进一步把事业做大做强,带领合作社把当地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提高到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