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书法1.ppt_第1页
魏晋书法1.ppt_第2页
魏晋书法1.ppt_第3页
魏晋书法1.ppt_第4页
魏晋书法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他是东方艺术中时间最悠久 空间最辽阔 内涵最丰富 影响最深远的一种 是东方文化的瑰宝 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书法艺术发展历程也呈现出各时代的文化意蕴和审美特征 秦汉尚势 魏晋尚韵 唐代尚法 宋代尚意 元代尚态 近代尚艺 充分体现了 艺事之体随时代而异 的规律 一 形成背景二 形成的条件三 儒道佛玄思想对魏晋书法风格的影响四 承前之风五 魏晋书法理论六 代表人物七 对后世影响 从东汉政权崩溃到南朝灭亡 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书法史上的魏晋南北朝则要上溯到东汉末年时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 大动荡 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的时期 也是思想大解放 文化大发展的时代 这就为书法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多样的发展的可能性第一 长期分裂割据 政权频繁更变 社会动荡不安 是这时期历史最突出的特点 在近四百年的时间里大部分处于分裂动荡之中 由于国家分裂 政权不稳定 因而战争连年不断 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社会其他各阶层也深受战乱之苦 形成背景 第二 寒门与士族矛盾尖锐 知识分子极端压抑 是这一时期历史的另外一个特点 门阀制度的腐朽性在当时显而易见 它不辨贤愚 优略 凭血缘和门第来确定地位 授官用人 世族大姓都过着清高悠闲 富贵尊荣 骄奢淫逸 腐化堕落的生活 而贫寒之士则拒之门外 虽有旷世之才也得不到重用 他们穷愁潦倒 饱受冷落 内心凄凉 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三 与社会的长期混战 政权的频繁变更相应 这时期的思想领域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是适应汉代封建统一帝国的需要而确立的文化统治思想 魏晋南北朝是继战国百家争鸣思想解放之后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时代 老庄思想在这一时期最为流行 并在此基础上汇融 周易 形成了玄学 形成背景 汉字字体的发展到魏晋时期发生了质的变化 各种字体都已出现 已由古文字过渡到今文字阶段 汉字摆脱了象形 更加符号化了 各种字体满足了汉字的实用需求 推动汉字发展的内在动力转化为对汉字本身的造型功能和审美潜质的挖掘 人们以文字应用为手段 去实现自己的审美追求 以及通过这种美去寄托个性 品格和情感 汉字字体的多样化为书法家的书法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且不论甲骨文 钟鼎金文等上古文字 仅以真 行 草 隶 小 篆而言 它们不同笔法的互相渗透 结构造型的不同特点 同一字体中风格的差异以及一些边缘字体 如章草 古隶 隶楷 等为书法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 使得书法创作语言极为丰富 特别是草书 虽也产生于应用之求 但由于与正体文字距离较远 不易识读 渐为书家专用 书法的赏评和鉴藏渐成社会习尚 表明书法家的艺术价值渐得社会承认 书家个体意识觉醒的同时 书法艺术的欣赏者也以艺术的眼光审视作品 而不仅仅着眼于文字应用了 一系列书法理论著作的产生及其审美意识的强化成为书法走向自觉的标志 而书写材料 书写工具的发明与改进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形成的条件 儒释道玄融汇结合 汉代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社会安定 国家繁荣昌盛 汉代艺术也沉雄气厚 反映了朝气蓬勃的大一统气象 书法风格上则是隶书对法度的强化和对沉厚飞动之势的追求 隶书在汉代达到鼎盛 隶书的规整 平正 开阔 雍容且整体风格统一 正代表着儒家理智 严谨 平实 中和的典型风貌 书法美学思想的发展受儒学中庸思想的支配 强调政治功利性 讲究形式上的法度 气势和组织的和谐 魏晋书风及书法美学思想千百年来始终为我们所景仰 它在艺术精神的自觉 自由 特别是在表现主体生命体验上受到老庄道家式思维的影响极深 艺术思维中儒家的束缚相对减少 使此期已经完全成熟的书法艺术朝着表现主体真情实感方向迅速发展 于是钟繇书不事雕琢 自然天成 造像 墓碑 摩崖更是因时因地因事而自然变化的境界和主体生命意识为旨 钟繇说 用笔者天也 流美者地也 从天地来讲书法艺术的创造 其中包含强调 天然 的意思 整个书法莫不以体现 道 从形神观来看 形是艺术形象 神是形表现的微妙难言的审美精神文化境界 形与神是 相与为化 浑为一体 的关系 佛教将人的精神活动与人的肉体割裂开来 予以神秘主义的解释 提出 形尽神不灭 的思想 佛教的主张一个人要追求心的明净 超然物外 不迷恋 不追求 不产生狂妄荒诞的念头 运用自身具有的真如佛性 以般若智慧来审视观察一切 对一切事物现象不喜好贪求 也不厌恶舍弃 这就认识了自我本性 成就了佛道 也影响到魏晋时期的书法美学思想 玄学审美情趣在魏晋书法思想中得到充分体现 玄学思想着重于人的内在精神 表现在审美情趣上 则是以人的内在精神来品评人物 把一个人的才情 气质 格调 风貌 性格 能力等放在首要位置 不是人的外在的行为节操 而是人的内在精神性 亦即被看作是潜在的无限可能性 成了最高的标准和准则 完全适应着门阀士族们的贵族气派 讲求脱俗的风度神貌成了一代美的理想 玄学的这种以内在精神品评人物的美学思想弥漫于整个时代 形成了时代的审美风尚 儒释道玄融汇结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 继承了东汉书法遗风 隶书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 变隶书的波为撇 碟为捺 或横 或勾挑 圆转变为方折 笔画简便而趋于妍美 楷书遂成为主要书体 并且书体出现多样化 草书 行书相继出现 而今草书的出现又促进了行书 楷书的迅猛发展 东汉末年 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魏晋时 众多的书法家创造出风格多样的书法艺术 东汉开始 出现了专门的书法理论著作 书法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更加自觉地向前发展 这不仅是书法流行的重要原因 也是它流行的重要表现 第一步书法理论专著是东汉时代 草书势 该书讲了草书的起源与生命力 运用形象感受阐述了草书艺术的特色 东汉还出现了第一位书法理论家蔡邕 他著有 笔赋 笔论 篆势 九势 等 他从书法艺术角度论证了中国古代美学的共同精神 第一次提出了书法艺术的力度问题 大书法家钟繇的 贺克捷表 被人们誉为 正书之祖 在书法理论的指导下 人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审美理念 创作方法 风格流派 建构了以 书圣 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为代表的主流体系 承前之风 书法艺术得以在魏晋时期脱颖而出 又与书法理论建立有密切关系 当时人们发现书法并非一个简单的写字问题 而且是一种关系到个人的社会地位 人生价值的特殊技能时 便有了非常认真的讨论 这便是魏晋书法理论产生的基础 一是多力丰筋者圣 无力无筋者病 实际将筋 骨与人的智慧 精神 品格联系起来 以个人之力 来树立代表人格的筋与骨 让书法的线条贯穿和充溢内在的生命力 这是中国书法艺术造型最根本的内容 二是用笔者天也 流美者地也 这是说书法家创造书法美 有如天以其自然元气赋与万物 产生和创造了地上万物之美 这虽然是一种天然之美 却又不能不通过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人进行书法创作 正是越名教而任自然 书法作品出来了 自然风貌便也表现于其中 如果没有这样一种置身于天地自然的自由境界感觉 便不会产生具有艺术性的书法作品 重 意 的玄妙深微和 象 的自然美丽 是魏晋书论的重要特征 相对于汉末士人对书法的理解 魏晋书法理论更突出主体情感的表露 尤其突出个人在进行书法艺术作品创作与欣赏时的具体感受 三是每见万类 皆画象之 这既是讲学书法的艰苦 也是讲书法艺术内容的广博 既如坐如行 又如飞如动 既要有穿针引线的细致 又要有披坚执锐的力度 将人生体验集合于书法艺术创作 才能出现感人至深的作品 魏晋书法理论 代表人物 钟繇钟繇 you 字元常 颍川长社人 他是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 书法师从刘德升 又学习曹喜 蔡邕 yong 两位书家的笔法 形成自己特有的新体 楷书 其楷书用笔结字尚有隶书遗意 平画宽结 有别于同时代书家追踪张芝草书一脉 在行书方面 钟繇亦有创造 以瘦劲运之 不同于时人 钟繇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书法大家 他和东汉的张芝被人合称为 钟张 他又与东晋书圣王羲之被人并称为 钟王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 发展 流变都有重要作用 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 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 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陶宗仪 书史会要 云 钟王变体 始有古隶 今隶之分 夫以古法为隶 今法为楷可也 钟繇之后 许多书法家竞相学习钟体 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钟体临本 张旭 怀素 颜真卿 黄庭坚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 钟论之要 其用笔娴雅 字体风流 不乏古意 点画生动流转 饶有天趣 乃善书之绝妙 王之学钟 实为善学 失其拙厚朴质之意 得其精密秀逸之姿 乃古质今妍 驰惊沿革 成千古之书圣 细读此帖 用笔温润 结体劲健 王羲之王羲之 303 361年 字逸少 出身贵族 官至右将军 人称王右军 于篆 隶 楷 行 草书无不精绝 早年从卫夫人学书 后渡江北游 得见李斯 曹喜等人书作 又在许下见到了钟繇书法 遂变初学而自成家法 一变汉魏以来质朴风格 形成妍美流便的新书风 王书历来为世人所重 虽与唐太宗的极力推举有关 但更主要是书法至王羲之时代 笔法 结体 章法都已达到近乎完美的境地 书风虽主妍美 但却摒绝了凡俗之气 下笔时 婉转中透着刚韧 用笔京华莫测 极耐人寻味 王兼善隶 草 楷 行各体 精研体势 其广采众长 备精诸体 冶于一炉 王羲之书法的风格摆脱了汉魏笔风 自成一家 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 笔势委婉含蓄 遒美健秀 世人常用曹植的 洛神赋 中 翩若惊鸿 婉若游龙 荣似秋菊 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兰亭序王羲之 兰亭序中共21个 之 字 各有不同书法书的体态及美感 无一雷同 都用了不同风格书写而成 字距 行距变化微妙 用笔轻重有致 魏晋书法在我国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它的成就 它的影响 被认为书史上第一座里程碑 这个时期 作为文字的意义 书法完成了隶向楷转化的关键一环 作为艺术的意义 书法在形象 情性与神采上 出现了本质的突破 书法由形体美的观照上升到意境美 神韵美的追求 这超越了政治伦理社会功用的 工具论 的范畴 而真正成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旨在 任情恣性 的审美方式 真正从记事转为任心 从象形变为表意 从书写变为书法 从实用变为审美的道路 即开始真正自觉地体现主体的生命意识 以钟 王为代表的魏晋书家以其丰富的实践和深刻的理论对后世产生整体效应 一方面以其新建的美学法则 规范后昆 一方面以其独创性初步勾勒出中国书法艺术精神的轮廓和框架 它的消长 体现了中国艺术创作 艺术观念对儒 道思想的价值取向 魏晋时期是书体演变的终结期 草行楷这几种新体以经过东汉以来的酝酿之后到魏晋已趋向成熟并脱去隶书时代的影响 到王羲之 王献之的出现使行 草 楷体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魏晋书法走向了完全的自觉阶段书法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成了普遍的欣赏对象文人开始有意识地追求书法美把其作为自觉的艺术实践活动随着新体的定型成熟文人流派书法不断更新这种沿革分别以钟繇 王羲之 王献之为代表 三个流派阶段深刻影响了后世书法的发展 这种师承祖述笔法而相沿成线成为后世历代书法艺术递进的基本轨迹 魏晋的玄学清淡对书法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书法形式 给文人书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书法从大众化走向贵族化在当时是一种进步 它所带来的艺术性飞跃 对 道 的自觉体悟和把握 使文人从狭隘的功利主义世界飞升到 大哉宇宙内 吾道常悠悠 的广阔天地 为减除文人精神内耗找到了自我调节和更新的最好方式 穷变态于毫端 合情调于纸上 的主客观关系给审美观照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感受 表现气出生动购生命境界成为惟一的目的 二王 完成了书法形神系统结构的有机构成 最重要的是完成了审美的艺术历程 使书法成为表达文化的心理结构的载体 超于工具技术职能之上 这种纸上舞蹈或视觉音乐 揭示出人的灵魂最深沉和最多样化的运动 对后世影响 促进 雅 的批评标准的形成 对形质的双重强调 追求 中和 之美的思想意识一直是儒 道结合的产物 恰如宇白华所说 中国艺术意境的构成 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 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 美学与意境 中国文人身上常有两种思想交替影响 对外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进取 对内的独善其身 不以物累的超脱 进退之间常难调整 同时 无论温润或旷达 皆须归于 雅 格 雅 格的确立标志着文人书法占领书坛成为主流 并把书法从实践到理论推向更高级阶段 对后世影响 促进 帖学 流派的形成 以 二王 为起点 追求笔帖之工的书派从朝廷漫向民间 并形成帖学流派与风格 王书风格多样 刚则铁画 媚则银钩 从形质到内涵皆足称道 要达到高妙之境 须赖书家的心身修养 否则易坠于平庸软媚一路 今日看来 钟 王之书已是一种文化传统 那巨大的母体传达着永不枯竭的生命信息 二王 书风历代都有一次规模巨大的回归运动 如以为百家法祖的智永 唐太宗和初唐四杰的全面继承和发展 元代强调 用笔千古不易 的赵子昴 明代主张古淡巧妙的董其昌 无不在魏晋书法的感召下登堂入室 并加以发展 对后世影响 作为汉字艺术主体的书法 表征着多层华夏民族审美心理和价值取向 附着丰厚 整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