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题.docx_第1页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题.docx_第2页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题.docx_第3页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题.docx_第4页
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存瑞中学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检高一语文试题一、语言基础(共27题,每题2分,共5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橘子洲(j) 湘江(xin) 漫江(mn) 百舸()B惆怅(chn) 寥廓(lio) 苍茫(cn) 携来(xi)C百侣(l) 峥嵘(zn) 茂盛(mo) 遒劲(qi)D阻止(z) 遏制() 竞争(jn) 沉浮(chn)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指点 书生义气 挥诉方遒 风华正茂B苍茫 鱼翔浅底 浪遏飞洲 峥嵘岁月C霜天 百舸争流 独立寒秋 激扬文字D廖廓 橘子州头 漫江碧透 层林尽染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愆期(qin) 垝垣(hun) 孔疚(ji) 尔尔筮(sh)B涉淇(q) 俨狁(xin) 咎言(ji) 自我徂尔(c)C不遑(hung) 象弭(m) 归聘(pn) 雨雪霏霏(y)D桑葚(shn) 悼念(do) 嗟叹(ji) 咥其笑矣(zh)4下列各组词语中,对加点的词在本课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挥斥方遒(强劲) 指点(指责) 漫(满)江B浪遏(阻止)飞舟 主(主宰)沉浮 携来(到来)C恰(正值)同学少年 激扬(激浊扬清) 万户侯(此指大军阀、大官僚)D峥嵘(不平凡) 岁月稠(多) 粪土(浇粪的土)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6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层林尽染:用拟人手法,活化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使用了借代,用“江山”代“国家”。C粪土当年万户侯: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大军阀、大官僚比喻为万户侯。D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设问,下阕回答了上阕的问题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_,_。_;_,_。历史如潮,橘子洲上的江风吹落了多少春华秋实当毛泽东临江作赋、踌躇满志的时候物换星移,血雨腥风的史篇早已离我们远去眼前只见欲一睹领袖风采的游人如织谁会相信中国的命运就掌握在这个书生意气的青年手中ABCD8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9下列有关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B.词的平仄和押韵稍异于诗歌,须服从乐律的需要。词牌(曲谱名称)不同,则平仄和押韵的规定不同。C.每一词牌都对该词的字数、句数、段数、用韵有明确的规定。D.沁园春水调歌头念奴娇一剪梅山坡羊天净沙等都是词牌名。10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1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_。_,_。_,_。_。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诗经是按风雅颂三部分编辑的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ABCD1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堍垣,以望复关B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C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日归日归,岁亦莫止13对下列诗句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的,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无法自拔。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通过今昔对比,更突出眼前的悲凉。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是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14下列关于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维常之华 君子之车 秋以为期 以尔车来A与意思相同,与意思相同 B与意思相同,与意思不相同C与意思不相同,与意思相同 D与意思不相同,与意思不相同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者各抒己见,二三其德,讨论得甚是热烈。B三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初稿。C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说,在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我们一定要白头偕老。D在这场球赛中,啦啦队员们在旁边不停地呐喊助威,信誓旦旦,场面十分热闹。16下列句子中,没有借代用法的一项是()A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B淇水汤汤,渐车帷裳C披坚执锐,以挡来敌 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17下列文学常识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诗经原称诗,它是“五经”之一,“五经”是指易书诗礼乐。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又称“十五国风”,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都是周代贵族的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都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赋、比、兴为诗经最主要的表现手法。A B C D18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A(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 B(1)与(2)意思相同,(3)与(4)意思相同C(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相同 D(1)与(2)意思不相同,(3)与(4)意思不相同19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A B C D20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愆:延误 B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遂:于是,就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差错 D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贸:买,交易,交换21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体无咎言 踟蹰 嗜草 夙兴夜寐 B糜室劳矣 矛戟 泣涕 乘彼垝垣C自我徂尔 狁 采薇 于嗟鸠兮 D泣涕涟涟 送子 涉骐 渐车帏裳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愆:拖延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涉:渡过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垝:高大的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耽搁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陨:落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徂:往D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渐:溅湿,浸湿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爽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靡:没有23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渐车帷裳 裳:布幔 B王事靡盬 盬:休止C士也罔极 极:尽头 D忧心孔疚 疚:痛苦24下列加点字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A其黄而陨 B二三其德 C夙兴夜寐 D雨雪霏霏25下面各句中,加线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君子所依,小人所腓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26下列加点字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A其黄而陨 B二三其德 C夙兴夜寐 D雨雪霏霏27下列诗句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围墙,遥望那复关(来的人)。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如在早晨,没想到你会变心。二、现代诗歌阅读(共8题,每题2分,共16分)阅读诗歌,完成各题。卜算子 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28下面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游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梅花独自开放无人欣赏,黄昏来临又被风吹雨打的遭遇,通过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寂寞、苦闷、凄清的氛围。B毛泽东词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C毛泽东词中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 预示“春天”就要到来,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D. 这两首词都赞美了“梅”的凌寒傲雪、报春却不争春的优秀品质。阅读下面一首毛泽东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虞美人 枕上毛泽东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29关于虞美人 枕上一词的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阕的“愁”,既有夫妻离别的相思之愁,更有对革命前途的忧虑。B“数寒星”三字有奇趣,透出作者寂寞、孤独的处境和情怀。C下阕末两句,作者触景生情,一钩残月更是增添了别离之苦。D这首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毛泽东的感情世界,革命者也有自己的离愁别绪。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贺新郎毛泽东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注)这首词是毛泽东1923年告别杨开慧时所作。3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把跟爱妻离别时那种难舍难分、无限依恋的场面表现的淋漓尽致,凄切动人。借用古典诗词诉说离别的不得已之情。B“人有病,天知否?”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焦虑,诗人对爱妻的愧疚,诗人为天下人谋幸福而舍弃个人小家庭的儿女私情。C词的下阕又回到离别的场景,东门外遍地白霜,头顶上半天残月,横塘四周一派肃杀悲凉的景色,衬托出一对青年夫妻的离情别绪。D这首词从离别写起,上阕及下阕开头数句,写离别的情意绵长,如泣如诉,一改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全词一派婉约之风。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注释)娄山关,又名太平关,位于遵义市北娄山脉中段,是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上的关口,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为了继续长征,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昌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毛泽东果断地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跨越娄山关。3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前两句,词人通过感觉、听觉、视觉勾勒出清晨凄清的场景,其用词造境,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中“碎”的意思是“凌乱”,生动地表现了马蹄踏在结了霜冻的岩石上发出的细碎、杂乱的声音。C“雄关漫道真如铁”中,“雄关”指雄伟险要的关口,即娄山关,“漫道”指道路漫长,“真如铁”指真像钢铁铸成的那样牢不可破。D“而今迈步从头越”中,“从头越”表面是说红军从山头上越过,深层含义是革命遭受挫折,要重新开始跨越艰险,夺取胜利。阅读郭沫若的诗歌炉中煤,回答下列问题。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鲁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32理解诗歌的内容 对这首诗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采用拟人的手法,用“炉中煤”的口吻向“心爱的人儿”祖国倾诉衷肠,抒发了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表达了甘愿为祖国献身的愿望。B诗人把祖国比喻成“年青的女郎”,把自己比喻成年青女郎燃烧的“炉中煤”。通过“炉中煤”对年青女郎倾诉衷情,表达出诗人对祖国的眷恋深情。C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独特想象,以煤自况,表明诗人虽然地位和人格卑贱,但愿意积极进取、以身许国,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自我觉醒。D“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和“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等诗句,很生动地写出了“炉中煤”的忠贞形象,贴切地表达出诗人眷恋祖国的真挚、热烈的思想感情。阅读天狗,完成下列小题。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我是月的光,我是日的光,我是一切星球的光,我是X光线的光,我是全宇宙的Energy的总量!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吸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33对这首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奇异的想象和超凡的象征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的“天狗”形象。以恢弘的气度和极度的夸张,突显了“天狗”气吞日月,雄视宇宙,顶天立地,光芒四射的雄奇造型,喷发出“五四”时期文学独具的澎湃激情和破旧迎新的主题。B第二节顺应第一节的气韵,写“天狗”获取无穷能量创造新宇宙、新人生。它吸收宇宙间一切的光源,融汇了“全宇宙的Energy的总量”,成为宇宙的主宰,大有扫荡一切、重建未来的气度。C第三、四节中,汇聚了“全宇宙的Energy的总量”的“天狗”终于暴烈地行动起来,它“飞奔”“狂叫”“燃烧”,并且无情地“剥”“食”“吸”“啮”自己的肉体,最后,“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表现出“天狗”终于舍弃一切,希冀在爆裂中求得自我毁灭的革新精神。D. 天狗是“五四”时期奏响的一曲惊心动魄的精神赞歌。它是“五四”时期人们第一次从诗歌中听到的勇猛咆哮的时代声音。“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迈气概,正是“五四”时期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革新精神的再现。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一句话闻一多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声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34下列对这首诗语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指的是“咱们的中国”,即“我们大家的中国”。B.“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揭示出在封建统治下,中国人民不能当家做主的现实。C.“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显示中国人民蓄积着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量。D.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流露出一个民主战士徘徊的心境。3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总结了中国的历史,预示了中国的未来,全诗蕴藏着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B.诗中巧妙地使用了一个反问句,用以增强缄默的火山爆发前的气势。C.最后两句,化用鲁迅“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诗句,来展示中国革命的前景。D.这首诗对孕育着革命的旧中国运用借喻的手法,从而增强了诗歌的磅礴气势。 三、古诗文阅读(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36下列各项对氓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氓描写一个被遗弃的妇女的不幸遭遇和她对负心人的强烈怨恨,反映了夫权桎梏下妇女的悲惨命运。诗中女主人是个敢爱敢恨、果断坚强的妇女。B氓第三章写女主人公对惑于爱情而不能自持的悔恨,运用了诗经六义中“赋”的手法,自然、贴切而又形象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少女的告诫。C氓的男主人公是一个卑鄙、无信的伪君子形象,他趁着卖布的机会,诱骗对她一见钟情的女主人公与之约定婚期,后又无情地把她抛弃。D氓这首诗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蕴含着强烈的感情,是带有自叙传性质的抒情长诗,也是我国浪漫主义抒情诗歌的源头。37下列氓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氓以一个女子之口吻,率真地述说其遭遇情变的经历和深切体验,塑造了一个痴情、勤劳、坚强的女子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B“于嗟女兮不可说也”是女主人公多年婚嫁生活中得出的痛苦经验和教训,更是对男女不平等社会现象的愤怒控诉。C氓三写琪水,三处均是比兴手法,所写淇水有实有虚,是女子那段以欢乐始、以悲苦终的婚恋生活的见证。D氓在婚前“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婚后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态度迥异, 对比鲜明,突出了氓寡情易变、虚伪丑恶的本质。38下列对氓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个被遗弃女子的自诉,她叙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对负心的丈夫充满了怨愤,最后她从痛苦中醒悟过来,表示要坚决地同他一刀两断。B这首诗以“我”的口吻叙述,采用对比的写法。C这首诗大体按照事件发展顺序,采取概括叙述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把恨与悔的感情融于叙事、议论之中,较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展现了她坚强的性格。D.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桑叶由绿变黄,比喻女子的年老色衰,同时又引出下文的女子被遗弃,因此,从表现手法上看,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39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是氓中女主人公对不幸婚姻表达怨愤的句子是(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三岁为妇,靡室劳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A B C D40下列对氓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蚩蚩”二字,表现出那个年轻人忠厚的神态;从他“抱布贸丝”的举动,则透射出小伙子的忠厚中还带有狡黠的性格特征。B.“送子涉淇”“将子无怒”,表现出“氓”所追求的女性是位关心人、体谅人、有情义的姑娘。C.“乘彼垝垣载笑载言”,通过对“我”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表现了姑娘的纯情、热情、痴情。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使用了“比”的手法,用来比喻男子的变化无常、感情不专。41下列各句中,对氓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氓的女主人公讲述自己恋爱结婚、被虐和无端遭弃的婚恋悲剧,满腔愤懑。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是女主人公在三年婚嫁生活中得出的痛苦经验和教训。C.“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隐喻女子容颜的由美而衰。 D.氓恋爱时“信誓旦旦”,变心则为钱财已得,“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即可为证。42下列对氓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其原因是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与一男子私定终身。B此诗作为叙事诗,诗中赋、比、兴交替使用。桑叶沃若与黄陨的对比,既暗示女主人公的容貌由青春而至衰老,更是两人的爱情由盛到衰的象征。C氓这首诗同大多数的诗经中的四言诗一样,句式以四言为主,多采用回环跌宕的结构,注重重章叠句。D. 诗人以浓墨重彩,描写了女主人公深挚而复杂的感情,或喜或悲,或爱或恨,从而塑造出一位有血有肉、有鲜明个性的悲剧人物形象。43下列对氓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是省略句,“谋”后省略“婚事”。原句意思: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里来是和我商量婚事。B“既见复关,载笑载言”,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复关”比喻男子。“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誓”,诚实的誓言;“旦旦”,明白的样子。C这首诗是一个被遗弃女子的自诉,她叙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对负心的丈夫充满着怨愤,最后她从痛苦中醒悟过来,表示要坚决地同他一刀两断。D本诗大体按照事件发展顺序,采取概括叙述与细节描写相结合,把恨与悔的感情熔铸于叙事、议论之中,较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展现了她的坚强性格。44下列对氓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抱布贸丝”体现了先秦时期以物易物的经济特点。B男女双方可以自由见面,在“无良媒”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自由商定婚期,体现了先秦时期男女开放自由的恋爱观。C“尔卜尔筮”体现了当时占卜文化的特点:以小明大、以微见著,通过微观与宏观的联系为原理,用龟壳、铜钱、竹签、纸牌或占星等手段和征兆来推断未来的吉凶祸福。D“顿丘”和“复关”都是地名,在诗歌中实际上都是指卫国的两个不同的地方。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注释:选自诗经国风。伯:兄弟姐妹中年长者称伯,此处指丈夫。朅(qi):英武高大。桀:同“杰”。殳(sh):古兵器。杲(go):明亮的样子。谖(xun)草:萱草,忘忧草。痗(mi):忧思成病。4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伯兮与无衣的题材都与战争有关,而写作角度不同。伯兮是从思妇的角度来写,而无衣则从战士的角度来写。B伯兮的第一章通过“朅”“桀”“为王前驱”等内容,赞扬了“伯”的形象、才华与地位,表达了女子内心的骄傲与自豪之情。C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本诗中“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所用手法完全相同。D诗歌紧扣一个“思”字,边叙事,边抒情,塑造了一个温婉的女性形象有深深的思念与哀愁,但并没有过于激烈的怨愤。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诗经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4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聘:问候C行道迟迟 迟迟:很晚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 业业:高大的样子47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岁亦莫止/ 我戍未定 B忧心孔疚/ 我行不来C彼尔维何/ 彼路斯何 D象弭鱼服/ 小人所腓48下列有关诗经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 “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題.桃夭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夭夭:花朵怒放,茂盛美丽,生机勃勃的样子。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宜:和顺、亲善。室:谓夫妻所居。家:谓一门之内。有蕡(fn):指桃实木大而多。蓁(zhn)蓁:叶子茂密的样子。衿:衣领。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宁(nng):岂,难道。嗣(y)音:寄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挑(tio)兮达(t)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也作“佻”。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49下列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都选自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部诗歌总集,它的内容分为风、雅、颂,表现手法为赋、比兴后人将之合称为诗经六义。B子衿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恋人的服饰借代恋人,自述怀人,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C子衿描写的是一个男子在等候他的恋人,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式,刻画了因恋人未到而调怅幽怨的心情。D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艺术形式.其作用是加深印象、深化主旨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这两首诗都采用了这种形式。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50诗经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河水清且涟猗C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51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反映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B这首诗每段的三、四句,是奴隶们对不劳而食的奴隶主发出的愤怒质问。C这首诗每段的末句,表现了奴隶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感叹,标志着奴隶们的初步觉醒。D这首诗采用了“赋”与“兴”相结合的手法,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贪”的主题。阅读诗经魏风硕鼠,完成下列小题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注:贯,侍奉;女,通“汝”,你;逝,通“誓”;爰,乃;直,通“值”,代价。)52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黍”“麦”“苗”,分别指粮食、成熟的庄稼和未成熟的幼苗。从中可看出奴隶主无所不贪的面貌。B“莫我肯顾”“莫我肯德”“莫我肯劳”,都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莫肯顾(德、劳)我”,顾,顾怜;德,感激;“劳”,劳作。C“逝将去女”,“女”是“汝”的通假字,“逝”是“誓”的通假字。D“谁之永号”意为“谁还(会)长久地哭泣呢”,其中,“永”解释为“长”,“号”解释为“哭”,“之”是助词。53对这首诗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奴隶们向“硕鼠”乞求,表现出奴隶们对“硕鼠”的敬畏。B三岁贯女,莫我肯德:奴隶们对“硕鼠”的为富不仁已忍无可忍,表现出清醒的认识。C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奴隶们觉醒后反抗意识萌生,表现出他们到达理想乐土的欢欣。D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奴隶们向往追求美好生活,表现出理想实现后悲泣全消的狂喜。5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前四句重在揭露和斥责奴隶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后四句重在表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B这首诗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重章复唱,每句四字,呈重章递进式咏唱。是诗经典型特色。C赋、比、兴是诗经常用手法,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手法。D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奴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表现了劳动者对剥削阶级的憎恶与鄙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夭夭:花朵怒放,茂盛美丽,生机勃勃的样子。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宜:和顺、亲善。室家:家庭。此指夫家,下文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有蕡(fn):蕡,果实硕大的样子。指桃子硕大的样子。蓁(zhn)蓁:树叶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5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桃夭是诗经中的一首诗,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首句“桃之夭夭”,让读者看到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B全诗语言精练优美,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C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做比兴手法。桃夭也使用了这种手法。D“灼灼其华”,是说桃花明艳到了极致,靓到能刺目的程度了。从比喻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上看,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开,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小题。君子于役 诗经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注)役:服役。埘(sh):在墙上凿涓修成的鸡窝。佸(hu):相会。桀:供鸡栖息的小木桩。括:至,到来。5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以重叠章句的手法来推进情感的抒发。B每章开头,都是男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C主人公带着叹息问出了“曷至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昵?D本诗抒发了思妇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反映了战争或劳役给家庭带来的痛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然则,关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衷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睢之义也。(据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卷一)注:汉代传诗有齐、鲁、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而毛诗则为古文。我们现在所见的诗经主要是毛诗。毛诗于每首诗题下都有一篇小序,简述诗的主旨、背景、作者等,而在诗经的第一篇关睢的小序之下有一段较长的文字,论述诗的性质、作用、体裁、创作方法等,历来称之为“大序”,又称“毛诗序”。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汉代学者郑玄认为是孔子弟子子夏所作。谲谏:含蓄地批评。南:指诗经中的周南召南篇。5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正:使端正B先王以是经夫妇经:经纬、治理C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刺:讽刺D是谓“四始”,诗之至也至:极至5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诗者,志之所之也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B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夫夷以近,则游者众C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D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59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毛诗序继承了先秦“诗言志”的观点,进一步阐述了诗歌抒情言志的特征,突出了情与志的统一性,认为“情”与“志”是二而一的东西。B这篇总序揭示了中国古代艺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表现形态,并认为所有艺术形态都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从抒情言志的角度论述三者在艺术上的统一性。C文中认为“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民困”,即论述了诗乐与社会政治状况的密切联系,而且还进一步指出社会政治、民情风俗的兴衰成败会直接影响到艺术创作。D毛诗序提到了诗经“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涉及到诗歌体裁上的分类和艺术表现手法的问题。并对“六义”进行了具体的展开和论述。60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B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C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D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四、名句名篇默写(共20分,每空1分)6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诗经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诗句是“_,_ _”。(2)在诗经氓中,写氓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诗句是“_,_”。(3)诗经氓中的“复关”借氓所居之地代氓本人,女主人公没有见到氓和见到氓之后的表现分别是“_”和“_”。 (4)诗经氓中表现男子曾经海誓山盟,如今却违背誓言的句子 、 。(5)氓中女主人公追叙自己早起晚睡、每日操劳的婚后生活的句子是“_,_”。(6)诗经氓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的句子是:_,_。(7)诗经氓中写男女主人公少年时期一起愉快玩耍,尽情说笑的句子是“_,_”。(8)氓中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是_,_。(9)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10)诗经氓中用“斑鸠”来作比,劝告女子不要迷恋爱情的两句是“_,_”。五、语言表达(共10分)6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沧浪诗话说:“诗有别裁,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诗歌之道,不在书,不在理,那在何处呢?_。真情所至,方有高格。钱穆谈中国诗歌,认为贵在自抒己情,以待知者知,是把人生写进了诗歌里。唐朝以后,写诗总不乏人,_,落入如沧浪诗话所批评的“以议论为诗”的歧途,_,却淡漠了生命情怀。也许,这正是唐之后诗歌渐衰的原因之一。63仿照下面诗歌另写一节诗。要求从“嘴巴”“耳朵”“友情”中任选一个对象,修辞手法相同,句式相近。 (4分)示例: 仿写: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又很苛刻, 容不得一粒沙尘。 【答案】1.D A项,“橘子洲”中“橘”应读“j”;B项,“寥廓”中“寥”应读“lio”;C项,“百侣”中“侣”应读“l”,“峥嵘”中“峥”应读“zhng”。故选D。2.C A项,“书生义气”中“义”应写作“意”,“挥诉方遒”中“诉”应写作“斥”;B项“浪遏飞洲”中“洲”应写作“舟”;D项,“廖廓”中“廖”应写作“寥”,“橘子州头”中“州”应写作“洲”。故选C。3.C A,“垣”应读“yun”,选项B,“咎”应读“ji”,“徂”应读“c”;选项D,“咥”应读“x”。故答案选C。4.C A项,指点:评论。B项,来:衬字,无义。D项,粪土:视如粪土。故选C。5.B B不是反问,是设问。6.C “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大军阀、大官僚比喻为万户侯”错误,这里使用了借代的手法,万户侯借指大军阀、大官僚。7.B 句回答毛主席诗句所提出的问题;是感慨历史兴亡的文字,感慨历史,紧承上文,感慨物换星移。注意标点符号。8.D9.D 天净沙是曲牌名.10.A A项,“心平浪静”对应“志远天高”,符合偶数位置对应字的声调平仄相对规则,“平”的声调为一声,恰好是平调,“远”三声属于仄;然后看“秋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