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号: 常 州 大 学学 年 论文(2012级) 题 目 学 生 学 院 史良法学院 专 业 班 级 法学 指导老师 专业技术职务 二一四年六月我国社区矫正制度探析 摘 要:社区矫正制度是我国刑罚的一个进步标志,它致力于改造犯罪人并且回归社会。它体现了我国的法治进步,而且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尽管社区矫正制度我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不成熟,存在着很多问题,而社区矫正手段尤为如此。我国社区矫正主要手段有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开展引导式教育、进行技能培训帮助就业、采取报告制或走访制;而国外先进的社区矫正经验可以供我国借鉴。美国的主要矫正手段有日报告中心、家庭拘禁,社会公益劳动,间歇拘禁;日本的主要矫正手段有个别处遇、集体处遇、中途之家。通过国内外的社区矫正手段的比较,我国的社区矫正手段在社会公益劳动、思想教育、管理方式、监管能力四个方面存在不足,并且针对这四个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明确社会公益劳动性质、坚持思想文化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实施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矫正、提高过程监管监测能力的完善建议;同时对于社区矫正工作者的队伍也进行了建设,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最后,强调了重视公众参与,包括开展多种形式组织公众参与、建立多项制度保障公众监督等。关键词:社区矫正;主要手段;不足;完善建议Analysis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System -Perspective correction means communityAbstract:Community Correction System is a symbol of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of the penalty is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way of the execution of punishment , the offender and the transformation will generate significant social return . It s not only the economic , political, and reflect the progress of our country to carry out the rule of law , but also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Community Correction System in China since the trial has yielded fruitful results, but not mature,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Among them, the community correction means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The main means of Community Corrections have participated in social welfare work, conduct guided education, employment skills training to help take the system reporting system or visit;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led foreign community correction has advanced experience for our reference. The main means of correcting a Japanese American Reporting Center, home detention, community volunteer labor, intermittent custody; major correction means Japan has individual at the event, at the collective case, a halfway house.By comparing the means of community corrections and abroad, Chinas community correction means in social welfare work, ideological education, management, regulatory capacity deficiencies in four areas, and for the lack of these four aspects of labor made clear the nature of social welfare, adhere to th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education and skills training combin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munity inmates classified correction,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regulatory process monitoring capacity;Team building while strengthening community corrections workers, including the strengthening of infrastructure, increase efforts to train professionals; Finally,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cluding participation in various forms of public organization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umber of systems to protect public supervision.Key words:Community correction; The main means; The shortag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摘要 目次 一、引言1 二、我国社区矫正制度概述1(一)中外社区矫正概念比较1(二)社区矫正手段的含义2 三、国外社区矫正的主要手段2(一)美国社区矫正的主要手段2 1.日报告中心2 2.家庭拘禁2 3.社会公益劳动2 4.间歇拘禁2(二)日本社区矫正的主要手段3 1.个别处遇3 2.集体处遇3 3.中途之家3 四、我国社区矫正的基本现状以及我国社区矫正手段的不足3(一)我国社区矫正的基本现状3(二)我国社区矫正的主要手段4 1.参加社会公益劳动4 2.开展引导式教育4 3.进行技能培训帮助就业4 4.采取报告制或走访制4(三)我国社区矫正手段的不足4 1.严刑峻法的观念长期盛行4 2.缺乏统一的立法5 3.手段上的不完善5 4.矫正过程监管监测能力有待提高6 (四)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不足6 五、我国社区矫正手段的完善6(一)及时更新刑罚执行观念6(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立法7(三)社区矫正手段的完善建议 7 1.明确社会公益劳动性质7 2.坚持思想文化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7 3.实施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矫正8 4.提高过程监管监测能力8(四)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建设8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8 2.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8(五)重视公众参与9 1.开展多种形式组织公众参与9 2.利用多种载体拓展参与渠道9 六、结论9 参考文献11 VI常州大学本科生学年论文一、 引言 “黄某,男,1984年出生,案发时是某技术师范学院的大四在读学生。他因为伙同他人实施抢劫被送进监狱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通过分析他父亲长期患病,母亲无业的家庭背景,认为该矫正对象心理负担较重,对生活缺乏信心。学校此时也因为他的犯罪行为而准备开除其学籍。在这时候,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首先是跟学校领导沟通不开除他的学籍,给其一个改过自新继续学习的机会;然后帮他心理矫正,了解他的生活学习状况;同时通过给予他物质帮助,缓解黄某的生活压力;推荐他勤工俭学,给他工作的机会,同时参加公益劳动,并且与厂方沟通,引导黄某就业。2008年7月,黄某从大学正式毕业,在司法所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单位,顺利的回归社会,回报社会。”1由此看来,社区矫正的作用体现了出来。 社区矫正制度是我国刑罚的一个进步标志,它致力于改造犯罪人并且回归社会。它体现了我国的法治进步,而且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尽管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不成熟,存在着很多问题。 要把社区矫正创制成为一个成熟稳定的制度,还需要观念和立法上的补充。“国外实践经验的引入也好,其他工作领域、学科理论方法的介入也罢,都需要在实践的考验下实现本土化、专业化。” 2所以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审视和总结,来应对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试行阶段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二、我国社区矫正制度概述(一)中外社区矫正概念比较我国社区矫正是指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或裁定规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意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根据这一定性,社区矫正是对非监禁刑罚或者监禁刑罚的非监禁制裁措施的执行活动的总称,是一种与监禁刑罚同样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 美国的社区矫正是指为了预防日常犯罪与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而实施的一系列相互促进互相补充的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宗旨是社区服刑人员改过自新,向他们提供适当的机会,让他们不再危害公共秩序和安全。“建设诸如一些中途住所(Halfway houses)、日报告中心(Day Reporting Centers)、半归家(Halfback houses)等社区矫正的环境设施(facilities),这些设施可以针对有着不同需求的罪犯,进行多种形式的劝导和建议(counseling)。”3 “日本社区服刑人员的处遇制度是矫正处遇和社会内处遇。”4矫正处遇,始自开始行刑时,终于释放。而社会内处遇是指不收容社区服刑人员也不采取其他行动措施,让其在社会上一边工作,一边接受指导、援助等教育办法。社会内处遇已经算一种广义上的社区矫正制度。 与美日两国相比较来看,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其实是一种刑罚执行活动。刑罚执行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根据做出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或裁定,将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这一刑事司法活动过程就被称为刑罚执行。它既包括对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执行,又包括对附加刑(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等)的执行;既包括实刑的执行,也包括缓刑的执行;既包括本体内容的执行,也包括与刑罚有关的制度执行,如监外执行、假释等。刑罚执行活动还具有三个固有属性,分别是执行主体的特定性、执行依据的法定性以及执行方式的强制性。社区矫正与刑罚执行活动属性的契合,决定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性质,也就是作为非监禁性的刑罚执行活动。(2) 社区矫正手段的含义社区矫正的手段是指对矫正对象进行行为规制、思想教化、心理矫治和生活帮扶时所采取的各种手段、步骤和措施的总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应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不同情况,坚持个别化和多样化相统一的原则,遵循因人而异的策略,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措施进行个别矫正。3、 国外社区矫正的主要手段 发达国家的社区矫正经验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以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社区矫正手段现在正被许多国家直接或者间接的使用。(一)美国社区矫正的主要手段“美国的社区矫正包括审前转处、缓刑、居住方案、重归社会方案、假释以及强调惩罚与社区保护并重的中间性惩罚,如社区服役、赔偿、复合刑罚、家庭拘禁和间歇监禁等。”5主要手段有以下几种。1.日报告中心日报告中心分两方面,一方面社区服刑人员每天必须到中心报到,并且书面写出当天的日程安排;另一方面中心工作人员会打电话或者亲自到社区服刑人员所在的地方核实。2.家庭拘禁家庭拘禁作为一种新式的社区非监禁刑,在全美正在被广泛使用,有很多形式,比如有时候要求社区服刑人员在一天中某个特定阶段留在家中,有时候则要求社区服刑人员整天不能离家。3.社会公益劳动在美国由法庭判决社区服刑人员到社区中进行一定时间无偿劳动的非监禁刑措施被称为社会公益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种类繁多,比如让社区服刑人员植树,捡垃圾,粉刷房屋,还可以帮助慈善机构和非赢利机构干活。4.间歇拘禁美国刑法规定罪犯在特定的时间里,一段时间被监禁,而另一段时间可享有自由。作为缓刑的一种替代措施,目前在美国正在被广泛适用。目前,“美国正在发展个性化社区项目“综合制裁中心”,用于特定罪犯的社区矫正服务,矫正项目更加具体细致,监控更为严密。”6美国的社区矫正工作由于起步早,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进步,具有了相当高的专业化水平。(二)日本社区矫正的主要手段 日本社区服刑人员的处遇制度是矫正处遇和社会内处遇,手段有个别处遇、集体处遇和中途之家等。1.个别处遇所谓个别处遇,就是针对矫正对象的所犯具体罪行、人身危险性及再社会化障碍,制定符合个人实际的矫正方案,根据不同类型的矫正对象开展矫正工作,帮助矫正对象重获新生。2.集体处遇集体处遇,为了让矫正处遇以及即将行刑时的指导具有效果,根据情况而将服刑人员编成集体进行处遇。它包括集体心理治疗和集体教育治疗。集体心理治疗是为了发现个人问题,利用集体力量的方法来为解决这一问题,并且现在,几乎所有的设施中均在使用这种疗法。集体教育指导是组建使集体生活成为产生改造愿望的契机的集体,并以该集体为单位进行积极的教育指导的方法。3.中途之家社区矫正“中途之家”是经日本法务大臣认可,由具有矫正保护法人资格的民间团体设立,在紧急矫正保护的框架下,为矫正对象提高食宿、生活指导等相关福利。近年来,日本正在发展以“中途之家”为主导的社区矫正制度系统,并将其不断完善,注重机构的福利帮教功能,积极培育民间矫正力量,为全世界的社区矫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四、我国社区矫正的基本现状及我国社区矫正手段的不足(一)我国社区矫正的基本现状“我国也在不断实践和探索非监禁自由刑的方式和途径,寻求在“狱外”或“不用监狱”来改造罪犯。但在过去的“重刑”思想的影响下,对非监禁刑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造成试行过程中很多问题。”7很多地方在处理社区矫正工作时片面注重监控,但是缺乏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工作。而现阶段社区矫正手段仅能基本控制社区服刑人员,同时由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还有待提高,阻碍了社区矫正更好的实施。刑罚执行机关与工作机关不统一,必然影响到刑罚执行的有效实行,也由于执行与分管机关的不同,很容易责权分离,在具体工作中会出现相互推诿、相互扯皮,无人负责的情形。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区矫正工作在不断的完善发展,法院在用刑上已经向宽松化发展,适用缓刑与假释的案例会越来越多。被判缓刑与管制刑的人口越多,假释力度的越大,就会产生许多的问题,居民也就越会缺乏安全感。由于社区服刑人员处在社区中,他们潜在的社会危险性会影响到社区居民安全感。如果不处理好社区中的人员关系,使社区居民对社区矫正产生抵触心理,这样会给社区矫正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造成很大困难。(二)我国社区矫正的主要手段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我国社区矫正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类:1.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社会公益劳动是我国社区矫正制度试行过程中一项被广泛采用了的手段。通过社会公益劳动,社区服刑人员逐渐拥有社会责任感,改掉之前不好的习惯,重新找回自己的人格,同时也增强了法律意识。2. 开展引导式教育 结合心理引导与行为引导,注重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启发诱导。不仅可以找他们单独谈话,一帮一结对帮教外,还要加强对他们心理引导和行为引导,这个可以凭借专家学者的力量,通过组织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3.进行技能培训帮助就业对于存在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可以对他们进行生活、就业、社交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来提高社区服刑人员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尽可能的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好让其顺利回归社会。4.采取报告制或走访制 参照美国和日本的社区矫正手段,针对不同对象需要采用合适的管理方法,一般可以采取报告制或走访制,即社区服刑人员定期向司法所报到,或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定期到其家中走访;也可以在其所在工作单位选择一个监督员进行监督;还可以与其家属签定监护协议,协助管理人员做好矫正工作。 通过与国外社区矫正手段的比较,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手段正在不断发展。与国外不同的是,我国从事这项工作的主要是政府工作人员,而国外则是经过培训的相关专业人员。“在矫正手段上欧美国家更偏向惩罚性,而我国的矫正手段更偏向于管理。”8在手段应用上,国内外都肯定了社会公益劳动在社区矫正中的积极作用,对社区服刑人员都会进行生活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就业,同时注重用心理辅导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端正心态重返社会。这里要看到不同的是,国外由于起步早,进行心理辅导的大多是有专业资格的心理专家,国内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所以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大多是志愿者。在管理方式的选择上都要注重及时高效准确。如今,通过更多的社区矫正手段的采用,社区矫正已然成为一个具有较强专业特色的工作领域。因此,专业矫正手段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成败。(三)我国社区矫正手段的不足1.严刑峻法的观念长期盛行传统的中国观念一直都认为受刑越痛苦似乎就越能接近刑罚的目的。严刑峻法的理念是长久以来形成的,而这种理念恰恰不利于指导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由于这种严刑峻法的观念长期盛行,导致司法工作人员利用社区对罪犯进行改造和教育存在阻碍,这样是无法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2.缺乏统一的立法虽然2011年的刑法修正案(八)已经正式将社区矫正写入刑法,2012年国家正式颁布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同时社区矫正在刑事诉讼法以及监狱法中均有体现,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于2003年发布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两院两部”于2005年联合发布了关于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于2009年发布了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但是指导工作必须有专门具体的法律,社区矫正缺乏正式成文的立法。作为调整罪犯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社区矫正立法起码应当具有和监狱法同等的地位,应当制定出与监狱立法具有同等地位的社区矫正法。从未来的发展来看,应当将有关于社区矫正的法律以及其他相关内容加以整合,制定出一部统一的刑事执行法,使之成为与其他基本法律并行的法律。制定专门的社区矫正法和制定统一的刑事执行法典的方案都存在一定缺陷,建议通过广义的社区矫正概念,将社区矫正的对象扩展到劳动教养人员、未成年收容教养人员以及刑满解教安置帮教人员,以更充分地体现综合治理犯罪的思想和社区矫正的价值。3.手段上的不完善由于长期以来重刑主义的影响,同时立法上存在的缺失,执法人员在社区矫正的手段使用上还有很多的问题。而社区矫正手段应用得好与坏直接影响了社区矫正能否取得成功。具体手段的不足之处如下:(1)对社会公益劳动的认识存在不足社会公益劳动是我国社区矫正制度试行过程中一项被广泛采用了的手段。但是对社会公益劳动的认识还存在着模糊甚至错误,由此造成适用上的偏差和不当。社会公益劳动被视为单纯的教育和改造手段,在适用中缺乏社区服刑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没有把社会公益劳动的适用视为一种社区服刑的手段和过程,在实际适用中没有统一的适用标准和期限,并且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同时社区服刑人员本来就少,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的难度较大,再加上社会公益劳动的组织形式一般较为固定,尤其是时间安排上就很死板。对于现实中社会公益劳动的实际效果根据现在的评价体系不好判断。社会公益劳动完成情况与考核奖惩之间结合不够紧密,缺乏强有力的措施保证。(2)忽视思想文化教育在社区矫正试行过程中,未能给社区服刑人员做好思想、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在很多地区,监管机关只注重技能培训忽视了思想文化教育,并没有起到防止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的效果。还有些地区只注重思想教育,却忘了社区服刑人员需要重新融入社会,单纯防止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显然不是社区矫正制度建立的初衷。片面地监管阻碍了社区服刑人员重返社会和以后正常的生活。(3)未能进行分类管理很多地区没有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不同而进行分类管理,实践中,未成年人跟成年人一起管理,轻罪重罪一起管理,没有着眼于犯罪的不同身份不同类型,进行个别化矫正项目的选择和实施,尽管做了很多,却一直未能取得很大成果。同时老年人和女性这两个群体更加值得关注。女性与老年人由于其自身特点需要适当有效的管理方式,使其与一般社区服刑人员区分开来。但是在社区矫正实践中,对这几类人并没有形成规范的有区别的分类管理方法。4.矫正过程监管监测能力有待提高从实践上来看,国外实施社区矫正制度,都建立了一套较完备的监督管理体制。中国的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健全,现有的管理制度不能满足社区矫正对信息和监管的要求,社区服刑人员和政府管理部门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四)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不足社会工作者是社区矫正工作的执行者,在帮助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过上正常的生活上居功至伟。随着刑法修正案(八)的实施,将来会纳入更多的社区服刑的矫正人员,但是现在一没人、二没权、三没钱、四没社工的现状却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很多时候都是社会工作者一人身兼多职,工作繁重,很难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到社区矫正工作中,而且社会工作者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严重阻碍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帮困扶助这三项社区矫正工作核心内容中,监督管理属于刑罚执行性质的工作,现在只能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开展,而教育矫正和帮困扶助这两项工作基本上交由村(居)委会去做,但村(居)委会承担着社会治安、社会求助、计划生育等多项工作,根本无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司法所人员编制的严重不足,同时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未能组建,所以导致矫正工作只能最基本地做到“监控”,事实上只能管理而不能矫正,矫正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心理矫治的人才缺失。心理矫治是一种以人文本,体现人性化理念的新型的、独特的矫正手段,在现阶段社区矫正工作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这一手段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社区服刑人员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完善他们的人格,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没有再犯罪的可能。“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就是在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主持下,遵循平等和保密原则,针对罪犯自身特点,运用心理学原理,采用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心理测查,测评内心世界,并制定与其心理、生理情况相适应的矫正方案,帮助他们扫除心理障碍,走出犯罪的阴影,直面人生,重拾生活信心的心理治疗活动。”9心理矫治具有很多方面的优点,因此在各地区试点中都受到了较广泛的采用。但是,由于专业心理矫治人才的不足,还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和调配。因此,能够进行实质有效的心理矫治工作还很困难。因此心理矫治手段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应用的作用。五、我国社区矫正手段的完善(一)及时更新刑罚执行观念 在我国,重刑观念一直是个毋庸置疑的事实,但现实中这严重影响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意识决定行动,要想让社区矫正工作在我国得以顺利开展,那就应该及时更新人们的重刑观念。因此,当务之急就是确立平民百姓与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刑罚执行观念,让他们以一种更为健康、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和帮助犯罪人,让其最终顺利回归社会并正常生活。(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立法 为了解决我国社区矫正方面国家立法的缺失问题,可以在相关基本法律中作出与其相适应的规定;同时争取制定属于社区矫正自己的社区矫正法。明确刑罚执行主体,赋予其全面执行的权力和职责,让法律强有力地支撑矫正工作。(三)社区矫正手段的完善建议 1.明确社会公益劳动性质在国外,社会公益劳动要么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刑种,要么是作为一项具体的社区矫正项目,“其适用首先体现出一定的惩罚性,是惩罚、矫正和补偿的有机统一。”10因此要加强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不仅要充实基层司法所的力量,而且要建立一支适应社区矫正工作需要的社会志愿者队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志愿者的作用,协助司法所组织好社区服刑人员参加社会公益劳动。进一步明确社会公益劳动的目的,做到既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又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社会公益劳动的项目设置上,要根据各地实际,按照符合公共利益、注重可操作性、利于增强矫正效果、便于监督检查的原则进行设置。“目前的社会公益劳动项目仅限于打扫卫生、敬老助残、植树造林等几个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11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作用,调整思路,将社会公益劳动的项目设置扩充到非公益事业的部门,如机械维修等方面,把劳动果实奉献社会公益组织。社区矫正机构可通过向社区服刑人员公布社会公益劳动的项目,由社区服刑人员根据自己的身体、技能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社会公益劳动都应当有明确的适用条件和期限。并且社会公益劳动在适用的时间及对象上应该体现个别化原则,即在劳动的时间和强度上体现针对性和个别性,以实现社区服刑的惩罚和教育的双重目的。另外,对年龄较大,长期患有严重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社区服刑人员可酌情减免社会公益劳动时间。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了解社区矫正工作,深刻认识社区服刑人员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的目的,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这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社会评价的有效途径。”12可在社区居民中定期发放社会公益劳动测评表,对社区服刑人员的表现进行测评,对在测评中满意度达不到要求的社区服刑人员,可责令其改正或相应延长思想教育时间。还可广泛征求社区居民对社会公益劳动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更好的改进工作。2.坚持思想文化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思想教育主要是指通过道德和法制教育,以培养社区服刑人员正确的道德观、法制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来消除其犯罪的思想根源;文化教育主要针对文化程度较低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教育,来提高其文化知识水平、增加文化修养;技能培训主要是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生活、就业、社交等方面的技能培训,以提高社区服刑人员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根据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在接受矫正过程中心理、行为特点和需求变化的规律,可以将教育矫正全过程分为初始教育、常规教育和解矫前教育三个阶段。坚持教育管理与感化帮扶相结合。坚持普遍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坚持专门矫正机关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活动(公益劳动等)相结合。3.实施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矫正可以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年龄和案由进行分类,分为侵财犯罪类、暴力犯罪类、青少年犯罪类、涉毒犯罪类等。还可以将社区服刑人员分为初期矫正、分级矫正、期满前矫正三个阶段。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与行为具有易反复、矫正难度大但可塑性强的特点,针对这个特点,可以将25周岁以下的社区服刑人员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别。加强对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管理、常规教育、帮困解难、培养文化素养、心理矫正、跟踪评估,对其实施更加严格的、综合性的矫正措施,从而有效地降低社区矫正的风险。“由于个人身心状况、职业种类、家庭关系、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进入老年期的人在很多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因此在实践中要重视进行分类管理,同时发挥家庭作用,说服、动员、鼓励老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家庭成员配合政府部门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特别是要做好老年社区服刑人员的行为监督等工作”15。注重解决老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医疗卫生和心理关怀。重视女性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状态,在矫正手段的选择适应下考虑到女性生理健康。4.提高过程监管监测能力社区矫正必须有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同时执法部门应当在全国逐步推广社区监测网的建设,尽快建立完善的社区矫正监测系统,消除社区服刑人员和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杜绝非法矫正手段。 在全国各地司法局的社区矫正管理办公室负责社区矫正工作以及下面的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的同时,相应的检察院应该认真做好监督工作,公安机关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依法处理。“政府必须提高管理能力,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有效管理,防止权利滥用等现象的出现,这是社区矫正制度实施的基础。”14 (四)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建设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社区心理矫治工作的专门机构,心理矫治人才资源得到统一的管理和整合,这可以保证心理矫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建立了矫正管理培训中心,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统一的法制教育、心理矫治和社会认知教育;对于符合“中途之家”的人员,为其提供一至三个月的食宿服务;最后,为有需求的两类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2.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因为社区矫正对象的特殊性,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直接的心理咨询;二是心理辅导;三是心理治疗。通过这三方面开展对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其消除不良心理,并对患有心理疾病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心理治疗,解决其心理问题,促进他们渐次培养起健康心理。对矫正对象进行心理矫治要遵循平等和保密原则。“要尊重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对象,在进行社区矫正心理矫治过程中要始终站在他们的心理角度,以与他们共同分析心理问题为出发点,制定心理矫治目标,心理矫治方案要获得他们的认可,而不能将心理矫治作为矫正对象的一项任务而强加实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负面效果。”15 同时在在治疗过程中必须遵守保密原则,这是职业道德,也是心理咨询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只有充分的保护社区矫正对象的隐私,才能消除矫正对象心理上的顾虑和不安,才能敞开心扉,毫无保留地向咨询师倾诉。同时要注重多渠道开展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工作,比如设立社区矫正心理辅导热线、设立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室等。(五)重视公众参与1.开展多种形式组织公众参与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从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社会工作者、普通志愿者、亲属家人,这些不同身份的人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到社区矫正中来,政府应该设立专门的财政拨款来保障公众参与;政府还可以聘请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一方面可以减轻基层司法所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就业,同时吸纳更多的志愿者进入社区矫正工作。2.利用多种载体拓展参与渠道社区可以建立社区矫正服务中心;由专门的部门来进行参与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社区服刑人员在服刑,不离开家庭,不离开工作、生活、学习的环境,将其置于社区内服刑,使其像普通人一样与社会保持联系,为其再社会化提供环境和条件。此外,社区服刑人员为社区提供的无薪服务,一方面可以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有利于社区服刑人员反思自己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培养其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使其自觉悔过,自我矫正;另一方面社区服刑人员所创造的劳动成果不仅可以补偿被害人,也可以使社区居民直接受益,有利于社区群众对服刑人员的接纳、认同,有利于重新回归社会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16 同时应建立多项制度保障公众监督以及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制度。包括对社区服刑人员的个人情况,犯罪情节,犯罪前后表现,性格特征,家庭背景,教育环境,社区环境,帮教条件八个方面的调查,便于分类,采用更加适合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手段。社区矫正保证制度。社区服刑人员提出保证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工智能伦理培训在2025年人工智能与人类共融的实证分析报告
- 母牛繁育障碍病防治课件
- 法制考试专项测试题附答案(一)
-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1)小学心理健康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贵州联网收费管理办法
- 网络银行管理暂行办法
- 考评结果公示管理办法
- 规划方案征集管理办法
- 考查课考核管理办法
- 人工智能在航空业的应用开发协议
- 考评员聘用协议书
- 初中学校学科竞赛策划工作计划
- 近代中国体育思想的嬗变轨迹与时代特征探寻
- DB31T 1373-2022 海三棱藨草种群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 《农业科技创新政策》课件
- 高危儿规范化健康管理专家共识
- 消防专职招聘笔试题及答案
- 第一单元 第二课 传感之古今未来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科技八年级上册
- 电压的测量课件
- 医美知识培训课件
- 超声科报告书写规范及审核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