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doc_第1页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doc_第2页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doc_第3页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doc_第4页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迁徙,但大致都位于现在中国陕西的西安和咸阳附近。先后有十七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长安,总计建都时间超过1200年。它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列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同时也是与雅典、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长安还是武则天的年号以及各地方省的市镇或街道名称、著名的汽车品牌。世界历史名城鉴于长安对于中华文明、东亚文明及世界历史文化的极端重要性,本条目主要讲述古都长安, 其他意义上的“长安”,均为古都长安之派生,归并后置于本词条“其他意义上的长安”之下介绍。 长安(拼音:Chng n;英文:Changan;韦氏拼音:Chang-an;日语:)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中华文明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是许多外国人心怀景仰而来顶礼膜拜的伟大中国城市。 长安大雁塔,唐永徽三年(652年)建在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汉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古长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公元580年公元900年的两段时间里,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大约拥有超过百万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长安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唯一起点。唐代长安城下属有万年县和长安县取万年长安之意。 长安为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同时也是与雅典、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长安城”,在西周时称为“沣镐”。“沣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沣京和镐京的合称。“沣镐”所在地区称为“宗周”。秦时称“内史”,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西汉高祖5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长安县属地修筑新城立名”长安城,意即“长治久安”,改长安城所在地区为“京兆”,意为“京畿之地”。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隋文帝在“大兴县”营建新都(长安县东),命名为“大兴城”。唐朝时,以中轴线重新划分长安县与大兴县,并更名大兴县为万年县,取意“万年长安”,重新恢复“长安”之名。元代,“长安”丧失首都地位,“长安城”所在地“京兆府”易名为“奉元路”。明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由此而来。但“长安城”仍称“长安”,归长安县管辖,“长安”之名并未废除,一直保存至近代将“长安城”剥离“长安县”独立设立“西安市”为止,“长安”之名废止。 “西安市”:沣京(周)-镐京(周)-咸阳(秦)-长安(汉)-常安(新)-常安(南北朝)-大兴(隋)-长安(唐)-长安(后梁)-长安(后唐)-长安(宋)-奉元(元) -西安(明)-西安(清) -西安(中华民国)-西安市(中华人民共和国) “西安”:宗周(周)-内史(秦)-京兆(汉)-京兆(新)-京兆(南北朝)-京兆(隋)-京兆(唐)-大安(后梁)-京兆(后唐)-京兆(宋)-奉元(元)-西安(明)-西安(中华民国)-西安(中华人民共和国) 先秦长安地区很早就已经成为中国周朝的国都,最早纪录为西周的国都酆京、镐京(前1111年前770年)。 镐京又被称之为酆镐,酆、镐本是沿着酆河而修建的两座颇具规模的城市。沣水西称酆京,沣水东称镐京,史称“酆镐二京”,分别由周文王与周武王营建。不过,习惯上将这两座城市看成一个城市,因为分别承担了不同的作用。酆京在西周后期更多的承担了祭祀的带有宗教性的作用,而镐京则作为行政中心存在。 西汉秦末汉初,长安其地时为秦都咸阳的一个乡聚,是秦始皇的兄弟长安君的封地,因此被称为“长安”。 汉初,高祖刘邦下诏,相国萧何主持营造都城长安,开启了汉帝国的宏大基业。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高祖原本想建都洛阳,娄敬建议定都关中,但群臣大多是从东方而来,纷纷反对,认为洛阳更好。于是刘邦征询张良,张良说:“洛阳建都的东周虽然比秦晋两世好,但是城郭仅数百里,田地太薄,四面都是平地,容易遭受到攻击。反观关中有函谷关、陇蜀的沃野千里,南边有巴蜀的富庶,北边有胡人畜牧的便利,可以在三面防守,并向东方牵制诸侯,只要握住渭水通运京师,当东方有变,就可以顺流而下。正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娄敬说的没错。”于是刘邦决意定都长安,并拜娄敬为郎中,赐刘姓。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长安县,高帝七年,定都于此。刘邦开始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汉惠帝元年(前194年)至五年(前190年)建造城墙。汉武帝设京兆尹治理长安,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并在城西扩充了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 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商道,长安城成为连接欧亚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起点,繁盛一时。全盛时期如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时,城中有8.8万户,24.6万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西汉末年王莽执政时期,长安城一度毁于战火。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长安改为西京。及至汉末,汉献帝曾迁都回长安。 汉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市区西北郊外,面积约36平方公里,大约是同时期罗马城的四倍。长安城有12座城门和8条主要街道,最长的街道长5500米。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等。其中未央宫是从汉惠帝开始的许多皇帝的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居民区分布在城北,划分为160个“闾里“。市场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称为“长安九市”。在城西有面积广大的上林苑,苑内主要有昆明池、建章宫等。在城南有一组王莽时期建造的礼制建筑。汉长安城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宫殿区集中在一座城市里,后世的都城都沿用了这一体系。 东汉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东汉建立时,国家残破,特别是长安所在的关中,大量的物资需要从外地运进来,为了减少人民物资运输之劳,所以没有建都长安,而是建都洛阳,因为洛阳位于天下之中,地理位置好,有利于物资的运输,而且社会生产没有受到特别破坏。 东汉以洛阳为首都,长安则为陪都,是仅次于洛阳的政治中心,历朝皇帝常常前往长安祭祀宗庙,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汉室势微,初平元年(190),西凉军阀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192年4月,董卓被王允、吕布刺杀,192年6月,董卓部将李傕等人又攻入长安,后又相互连兵攻杀。建安元年(196),献帝避难,东还洛阳。 长安在战乱时期作过6年东汉首都,但时间太短,一般在谈到东汉首都时不会顾及这一点。 三国 曹丕篡汉称帝,曹魏以洛阳为首都,长安为陪都,长安五都之一 西晋西晋末年,晋愍帝在长安短暂建都。 此后,关中长安地区几度成为战争频发地,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政权也都将首都设在长安。 隋唐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当时的汉长安历经长期战乱,年久失修,破败狭小,污染严重,于是隋文帝决定另建一座新城。 唐都长安城开皇二年(582年),文帝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塬南面选了一块“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隋书高祖纪)的地方建造新都,新都定名为“大兴城”。大兴城的面积达84平方公里,主要由建筑学家宇文恺主持规划建设,先造大兴宫城,后造皇城。开皇三年(583年)在城西侧开挖龙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引浐水、交水、潞水,直通宫城。第二年由大兴城东凿300余里至潼关,名为广通渠,引渭水注入渠中使漕运直通黄河。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同年,建通济渠运河,自大兴至江都(今扬州)。608年,又兴建永济渠运河。大业九年(613年)又动用10万余人修筑大兴城外郭城,大兴城的总体格局至此形成。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改大兴为长安,此后进一步修建和完善。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间先后增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宫殿。 唐长安城 唐长安城鸟瞰复原图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是现在西安城墙内面积的9.7倍,汉长安城的2.4倍,隋唐洛阳城的1.8倍,元大都的1.7倍,明南京城的1.9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公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巴格达的62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至盛唐,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 唐长安城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唐长安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3万人。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地区多达300个。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另外,西方文化通过唐长安城消化再创造后又辗转传至周边的日本、朝鲜、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唐长安成为世界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 唐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皇城3部分构成,总面积80多平方公里。外郭城平面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7米,周长36.7公里。每面有3座城门,除南面正门明德门为5个门道外,其余皆为3个门道。宫城位于廓城北部中央,平面长方形、南北1492米,东西2820米。中部为太极宫(隋大兴宫),正殿为太极殿(隋大兴殿)。东为皇太子东宫,西为宫人所居的掖庭宫。皇城接宫城之南,有东西街7条,南北街5条,左宗庙,右社稷,并设有中央衙署及附属机构。后来,唐太宗(李世民)为其父所修避暑的大明宫,唐玄宗(李隆基)又把自己当临淄王时的王府改扩建成了兴庆宫,三座宫殿合称“三内”。 大唐芙蓉园,2008,西安东城西城分别有东市和西市两座市场,集中了长安城的主要商业。城内有四条沟渠提供生活和环境用水。城东南角有一座人工园林芙蓉园,园中有曲江池。 唐长安城的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设的典范,在当时也影响了邻近国家的都城建设。 日本国的平城京和平安京、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都高度效仿了长安城的规划。 五代以后唐以后,长安不再是王朝的都城。后梁设大安府,后唐设京兆府,宋设陕西路、永兴军路,京兆府。元设安西路、奉元路等。 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并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修建了西安城墙,留存至今,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明朝建国之後,朱元璋对于南京作为国都不甚满意,一直心怀迁都之意,他和太子朱标最钟意的迁都之选正是长安。 西安城墙东南角,2008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监察御史胡子祺上书,提到“据百二河山之险,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形胜所在,莫如关中”。朱元璋顿时心动,但不形言表。经过仔细考虑后,他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并告谕天下:“天下山川,惟秦中号为险固,向命汝弟(指朱元璋第二子秦王)分封其地,已十余年,汝可一游,以省观风俗,慰劳秦民。”其实已经颇有迁都关中的打算。 太子朱标详细考察了西安和洛阳,比较两地地形,回来后向朱元璋献陕西地图。太子朱标个人也倾向于选择西安为国都,因为长安作为最为国人仰慕的汉唐国都,王者气派天下独步、无可匹敌。 然而世事难料,太子朱标返回南京後于第二年病逝,谥号“懿文太子”。 太子朱标壮年而逝,白发人送黑发人,年近七十的朱元璋受到沉重的打击,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事情。 朱元璋在当年底亲自撰写的一篇祀灶文中,表达了万般无奈的心情:“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就绪。维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劳民。且兴废有数,只得听天。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一副听天由命的可怜相,听起来真是异常凄凉。 此后不久,朱元璋也郁郁而终,皇位传于太子朱标的长子(皇太孙)朱允炆,史称建文帝。 建文帝即位后数年,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发动“靖难之变”,篡夺了皇位,并不顾南京城内多数臣民反对,强行将国都迁往自己的势力据点北平。 长安,也就失去了宝贵的重新成为中国国都的机会。明末,李自成率军攻破陕西,进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并从西安出师攻灭明朝。然而,吴三桂投靠清朝,以致清兵入关,攻灭大顺政权。明 钱谦益袁伯应南征吟小引:“今长安关河四塞,自古帝王之州,一旦为蚁贼残破,伯应(袁可立子)之忧愤视子美又何如?” 近代1900年,清廷利用义和团排外,并向十一国宣战,引发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离开北京,西狩长安,留驻长安约一个月之久。 在此前后,光绪帝与国内维新派人士都强烈主张放弃北京,迁都长安,变法强国,以与西方列强抗战到底。 民国之后,蒋介石在抗战爆发前的三十年代大力进行“剿共”,1936年(民国25年)蒋介石至西安督战时,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软禁蒋介石并逼迫蒋与共产党合作抗日,最后促成国共暂时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现当代长安是今之西安市,是西部地区重要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地处中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各地区的门户和交通枢纽。 西安现在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现辖9区4县,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3.49万人。最近西安市加快推进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进程,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编辑本段历代定都长安的王朝西周(前1112年前770年) 秦朝(前221前206年) 西汉(前206年9年) 新朝(9年23年)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前赵(318年329年) 前秦(351年385年) 后秦(386年417年) 西魏(534年557年) 北周(557年581年) 隋朝(581年618年) 唐朝(618年907年) 武周(690年705年) 大顺(李自成)(1644年1646年) 编辑本段长安诗词杜牧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卢照邻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翼,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1 编辑本段长安道情音乐长安道情音乐,包括唱腔音乐和伴奏音乐两部分。唱腔音乐是在道教诵经念词的音调基础上,吸收关中民间流行的古老曲牌和民间小调衍变而成,属板腔、曲牌综合体的结构形式。具有板腔体因素的唱腔,是道情的主要喝腔,这类唱腔最早仅有慢板和二六板板式(慢板也叫正板)。随着道情音乐的发展变化,相继有飞板串板说道情(也叫亮板道情)、吟板出现。在各种板式起唱前,多有叫板,它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带腔叫板、无腔叫板、虚词带腔叫板、无腔虚词叫板。各种板式落腔时,则多联用各种嘛韵。嘛韵也称拉坡,即“帮腔”“帮唱”“接腔”,它是道情音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演唱形式,主要有耍孩儿韵皂罗袍韵大欢韵小欢韵墩句梅韵等,又因调式色彩的不同而分为“阴坡”和“阳坡”两类。慢板的旋律舒展平缓,节奏自由,没有严格的“一板三眼”式框格限制多用在唱腔的前半部,分阴坡、阳坡两类,与后部可接不同的“嘛韵”落腔,然后可直接转唱二六板。二六板通常为呼应式上下句式起、承、转合式乐段构成。唱时不伴奏,用嘛韵结束。曲调随语势和情绪变化,腔随字走,唱时不伴奏,间奏多为唱腔的部分模仿或重复,段尾句接嘛韵。串板,也叫串句子,用在唱腔中间,速度较快,是由一个音型在相近的高度上多次重复(或变化重复)而形成的垛句式的唱腔,起唱句不伴奏,乐队由第二句进入,段尾也可接唱“嘛韵”。说道情也叫亮板道情,随意而吟,词多为上下句的七字句式,唱时不伴奏,用嘛韵结束。据艺人相传长安道情中曲牌体唱腔有36大调、72小调,现仅收20余首,可分三类:一、与南北曲曲牌名同实异的;二、吸收融化了关中流行的明清间俗曲曲牌的;三、承袭了宗教音乐的。长安道情的伴奏乐器有:曲笛、板胡、二胡、渔鼓、简板、三才板等。有时还加入钟、鼓、镲、铙、磬、木鱼等打击乐器。后来三弦、月琴也相继被纳入乐队。 长安道情的器乐曲牌分前奏音乐和间奏音乐。前奏音乐用几个小曲牌联缀而成,但是多数情况下还是用慢板板头过门或二六板板头过门作为前奏。间奏过门简单,一般为23个小节,最短的一个四分音符,是从唱腔句尾旋律拖腔局部重复衍化而成。 编辑本段其他意义上的“长安”长安大学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由始建于二十世纪50年代初的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现有2 个主要教学区、1个实习基地,占地面积 2980亩。近60年来,长安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济、管理、人文多种学科协调发展,以培养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环境、建筑工程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学府,已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5万余人。 历史年号“长安”长安(701年十月704年十二月)是武则天的第十三个年号(最后一个年号),共计3年余。 武则天第十三个年号(即最后一个年号),共计使用四年(701705) 这时的晚年武则天大喜过望,淫暴无度,朝政昏暗。 文学意义上的“长安”西汉、隋、唐皆建都于长安,故唐以后常通称国都为长安。并不一定指真正的长安。如: 唐代李白金陵诗:“晋朝南渡日,此地旧长安。”晋朝南渡后以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为都,可是李白还是用“长安”来指代建康。 南宋辛弃疾菩萨蛮词:“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此“长安”指汴京,即今开封。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长安县。后,除王莽新朝、南北朝后秦曾更名为“常安”, 五代后梁曾更为“大安”外,历朝历代都置长安县,惟辖区多变。今之长安县辖区县是1914年在明、清长安县区划基础上将咸宁县并入,民国33年(1944年)将长安城(今西安城)内及四关划归西安市,1950年将原宁陕县秦岭以北180平方公里山区划入,1955年将长安县北部29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1958年又将县北部、东部部分地区划归西安市后确立的。 长安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在古都西安市南部,渭河平原南缘、秦岭北麓。东临蓝田县,南接宁陕、柞水县,西与钟馗故里刘海财神故里的西安市户县接壤,北和雁塔、灞桥区为邻,从东、南、西三面拱围西安。区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北跨度55公里,东西跨度52公里。地貌多样,山、川、塬皆俱。总面积1583平方公里,城区距西安市中心8.7公里。 西安市长安县位于东经10838至10914,北纬3347至3418。北邻西安市,东接蓝田县,南连柞水县,宁陕县,西毗户县、咸阳市。地势为东原、南山、西部川、最低海拔384.7米,最高海拔2886.7米,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55公里,总面积1583平方公里。1989年全县辖7区、9镇、35乡、372个村民委员会,12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821655人。县政府所在地韦曲镇距西安市中心钟楼仅仅8.7公里。 2002年9月撤县设区,成为西安城市新区,现辖5个乡镇,20个街办,671个行政村,21个居委会,总人口92.57万人。沐浴着撤县设区的东风,长安区政府也进行搬迁,新址在子午大道与西长安街交汇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