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模拟卷.docx_第1页
高三模拟卷.docx_第2页
高三模拟卷.docx_第3页
高三模拟卷.docx_第4页
高三模拟卷.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模拟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4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 ) A、马厩/既往不咎 针灸/残羹冷炙 烧灼/真知灼见B、起锚/苗而不秀 少壮/少不更事 苗圃/哺乳动物C、湖泊/淡泊明志 悄悄/悄无声息 抢白/呼天抢地D、躯壳/金蝉脱壳 狡黠/闻名遐迩 感触/触景生情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B.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品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和文化课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竞争关系,而是休戚相关的共赢关系。 C.“富贵不还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 D. 曾几何时,清明祭祖被人们称为迷信;结婚坐花轿被斥之为“落后”;民间年画被认为是“老土”,还有许许多多独具特色的民俗被国人以移风易俗的名义所抛弃、遗忘。3、关于高中毕业后个人发展趋向,我们从某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中随机各抽了两个班100名学生作了调查,其结果是:读大学读高职经商参军出国打工其他高一83103112高二71127343高三65169433从高一到高三,读大学、读高职、经商等6项调查,其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4、一位心理学教授在课堂上对他的学生们说:“今天我们讨论谎言。关于谎言,我不想多讲,因为我已经在我的专著谎言论中详细作了阐述,只需要大家看一看就可以了。现在我想问的是,在座诸君有谁读过这本书?”学生们都举起了手,异口同声地说:“我读过!”教授笑来了,因为谎言论的书稿昨天才刚送到出版社。请你为这位教授设计几句话,要求既幽默又能委婉地批评学生们是在说谎。(40字以内)(4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太学生何蕃传 韩愈太学生何蕃,入太学者廿余年矣。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相与言于助教、博士,助教、博士以状申于司业、祭酒,司业、祭酒撰次蕃之群行焯焯者数十余事,以之升于礼部,而以闻于天子。京师诸生以荐蕃名文说者,不可迭纪。公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莫为礼部;为礼部者,率蕃所不合者,以是无成功。蕃,淮南人,父母具全。初入太学,岁率一归,父母止之。其后间一二岁乃一归,又止之,不归者五岁矣。蕃,纯孝人也,闵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诸生归养于和州,诸生不能止,乃闭蕃空舍中。于是太学六馆之士百余人,又以蕃之义行,言于司业阳先生城,请谕留蕃。于是太学阙祭酒,会阳先生出道州,不果留。欧阳詹生言曰:“蕃,仁勇人也。”或者曰:“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惠之大小,必以力复,斯其所谓仁欤!蕃之力不任其体,其貌不任其心,吾不知其勇也。”欧阳詹生曰:“朱泚之乱,太学诸生举将从之,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六官之士不从乱,兹非其勇欤!”惜乎!蕃之居下,其可以施于人者不流也。譬之水,其为泽,不为川乎?川者高,泽者卑,高者流,卑者止。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行诸太学,积者多,施者不遐也。天将雨,水气上,无择于川泽涧溪之高下,然则泽之道,其亦有施乎!抑有待于彼者欤!故凡贫贱之士,必有待然后能有所立,独何蕃欤!吾是以言之,无使其无传焉。注(1)助教、博士:太学教师;(2)司业、祭酒:太学官员;(3)朱泚之乱:唐德宗建中四年,泾原军朱泚反唐。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 齿:并列 B、初入太学,岁率一归 率:全都C、蕃之力不任其体 任:承受D抑有待于彼者欤 抑:压制6下列几组句子,能表现何蕃既仁且孝的一组是(3分) ( )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蕃,纯孝人也岁率一归,父母止之蕃之力不任其体,其貌不任其心,吾不知其勇也。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蕃求学二十多年,每年参加进士考试。学业有成,品行高尚,太学生纷纷向朝廷推荐他。B何番仕途未获成功,源于了解者未在实位,在实位者与之不和。C、何蕃是个孝子,决定回家奉养父母。太学生们想方设法阻拦他,向司业阳城求助。结果因阳城外调,事情没有成功。D、何番的仁义,充实于内心,行之于太学,尽管积累很多,却无法施用8把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蕃,纯孝人也,闵亲之老不自克(3分)译:_(2)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4分)译:_(3)故凡贫贱之士,必有待然后能有所立,独何蕃欤!(3分)译:_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郊行 宋刘克庄一雨饯残热,忻然思杖藜。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失仆行迷路,逢樵负过溪。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注栖栖:形容忙碌不安的样子。(1)首句中的“饯”字有什么作用?(2分)(2)这首诗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怎样描绘的?(4分)(3)分析诗歌中诗人流露的情感。(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2)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3)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4)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5)但见悲鸟号古木, 。(李白蜀道难)(6)皇览揆余初度兮, 。(屈原离骚)(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8)世事洞明皆学问, 。 (曹雪芹红楼梦)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1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 题。 目 送(台湾)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1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11结合上下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含义。(4分)(1) 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2分) (2) 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直立着一只邮筒(2分)。 12、画线句子是如何抒写作者内心世界的? (5分) 13、“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在文中一字未改地出现了两次,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分)14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6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 17 题。文化的雅俗与精粗 邵燕祥 不是说文化也有雅俗之分么? 什么是雅文化?什么是俗文化? 形而上是雅文化、形而下是俗文化?风花雪月是雅文化、柴米油盐是俗文化?是不是可以说:雅文化是书本文化,识字者的文化;俗文化则指非书本文化,不识字者的文化? 我以为,雅俗之外,还有精粗之分。依照加工程度的粗细深浅,历史积累的多寡厚薄,而判为精文化与粗文化。 雅文化即等于精文化,俗文化即等于粗文化么? 不。它们之间互有交叉的关系。 拿琴棋书画来说,这历来是文化的象征。 伯牙的水仙操,嵇康的广陵散,自然都是雅文化中的瑰宝。司马相如一曲,即使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吧,毕竟打动了卓文君小姐的心,开后代无数“琴挑”之先河;后来人据此作凤求凰,大有俗文化的味道了,但因为本事中的司马相如是一代才子,雅人深致,此曲仍得算作学院派。既然如此,那儒林外史末回写当裁缝的荆元,弹起琴来,铿铿锵锵,声振林木,鸟雀们都栖息枝间窃听;弹了一会,忽作变徵之音,凄清宛转,令人凄然泪下。如此技艺,如此风格,恐怕也要归入雅文化之属,何况荆元还能写字,会做诗。至于其字其诗,是精是粗,另当别论。 古琴古筝,能演奏的和能欣赏的都愈来愈少了。两千年前它可能还是雅俗共赏,今天已成了不折不扣的雅文化。近百年来俗文化中也有琴,首推胡琴,京胡、板胡,是从戏曲的文场走向民间,一琴在手,足以抒情,或托清唱。除了京剧,南方的弹词、北方的京韵大鼓,颇有一些深入人心、传唱久远的曲目,算得上精文化的。俗不伤雅,是“提高指导下的普及”,例如“子弟书”唱词,没有点排律歌行的功底是写不出的,乃是俗文化中的精文化。 说到弈棋,一局相持,斧柯烂尽,这在历史上带着仙缘道气,“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何等执著。“闻道长安似弈棋”,谁人识得桔中秘”,又包含着哲学、数学,也有参透人生和政治的悟性。它的最高层次,既属雅文化,又是精文化。有高则有低,俗文化中也有份;马路边,路灯下,退休老人消闲解闷,画纸代枰,楚河汉界,也自出将入相,走马飞车,这是雅文化向俗文化的延伸,尽管棋艺难精,那聚精会神的情趣,观棋不语的境界,却都弥漫着文化的气氛,强似等而下之的呼卢喝雉、滥赌输赢的粗俗。 琴棋之外,特指的书画自然是雅文化。但在雅文化中就有着精粗之别。或匠气难除,或附庸风雅,够得上所谓“雅得那么俗”,甚至流于粗俗。倒是俗文化中,像杨柳青的年画,有童心的想象,有朴拙的笔趣,俗中透着雅,其中不乏精品;我宁取后者,不取前者。 饮茶,普遍于中土。陆羽总结出茶经,是“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晴窗细乳戏分茶”,无疑是雅文化中的精文化。品茗与品茗不同:“寒夜客来茶当酒”,未必讲究,但是雅文化;“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泡茶馆的士绅商贾,于茶叶、用水和茶具上虽然讲究,却是俗文化。溽暑天喝大碗茶,在茶文化中是末档了,但是实惠,粗文化中许多具有这个特点。同样入于口腹的如酒,酒文化源远流长;梁山好汉津津乐道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粗则粗矣,俗则俗矣,其实也最实惠。酒文化以谁为主体?是造酒的人,还是喝酒的人?在最高档的酒家,饮用最高级的酒水的人中,有不少也许不但是广义上最没文化的人,即于酒文化也是末流,酒囊饭袋,饕餮而已。出入筵宴而能成为美食家的,才是烹饪文化的内行,而真正的美食家光是知道哪儿有什么好菜是不够的,此所以北京人中的江泰,虽号称“爱吃,好吃,懂得吃”,毕竟还上不得美食家的台盘也。 一句话:雅文化中也有粗文化,俗文化中也有精文化。粗不见得不好,粗可以切磋琢磨而为精,加工不成的,才是粗粝、渣滓。 俗也不见得不如雅,俗文化中的精品可与雅文化中的精品并列而无愧,胜过了雅文化中的粗次劣货。心有所感,论证不足,也只能叫“粗论”了,请从身边实际生活中多方印证之。 (选自品读经典)15、文章以大量的问句开头,有什么作用?(6分)16、作者问什么要以琴棋书画为例来分析文化的雅俗与精粗?请联系全文内容进行简要分析。(6分)17、作者在文中旨在强调什么观点?(6分)七、作文(70 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台湾作家侯文咏在不乖中说到:“那时候我并不明白,不听话的人,长大一样会有前途差别只是,听话有听话的前途,不听话有不听话的前途。” 读了侯文咏的这句话,你有怎样的感想?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2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作文。 曼德拉曾被关押27年,受尽虐待。他就任总统时,邀请了三名曾虐待过他的看守到场。当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致敬时,在场的所有人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门槛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 习近平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要勿忘国耻,警钟长鸣。”这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哪?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2、请以“忘记与铭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答案1、D (Aji/ ji ji/zh zho/ zho B mo/mio sho/ sho p/b Cp/b qio/qio qing/qing Dqio/qio xi/ xi ch/ ch)2、C【A本指乐器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料,有不可名状的奇境。后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这里用来形容雨声,对象用错。B项“休戚相关:指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而例句中的几个对象不存在利害冲突,应改为“息息相关。3、答案:随着年级的增高,同学们对自己的情况更加了解,(2分)这样,部分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不再把读大学作为个人发展的唯一出路,而是选择读高职、经商、参军等。(2分)4、答案:看来大家对谎言的理解和运用比我高明的多,我真不该昨天才把书稿送到出版社。(4分)5 D抑:或者,还是。6 B (A表蕃“学成行尊”,表孝 表勇。表仁。7 D(不是“无法施用”,而是所施用的范围不够广远。)8、(1)何番,是个纯粹的孝子。怜悯双亲年事已高,无法克制自己(思归的心情)。(“纯”,倒装句各一分,句意通顺1分)(2)何蕃在太学,诸生不做不仁义的事,埋葬无家可归的死者,怜悯那些遗孤把他们养育起来。(“居”,倒装句,“字”、各1分,句意通顺1分)(3)所以凡是贫贱的士子,必须等待时机然后有所建树,哪里只是何蕃这样啊!(“立”,“独欤”各1分,句意通顺1分)9、(1)“饯”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形象的写出了雨后暑气消散的情景,活泼传神。(1分)(2)这首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郊野静谧旷远的画面。(1分)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栖息着点点沙鹳,参天古木的浓荫深处不时传来几声乌鸦的啼叫。(1分) 视听结合,以声衬静。(1分)“沙鹳立”是视觉描写,“庙鸦啼”是听觉描写。听到乌鸦的啼叫声更反衬出郊外的幽静。(1分)(3)诗人流露的情感:闲适恬淡。首联“忻然”道出了诗人因雨后清凉而产生的舒适之感。中间两联通过郊行所见所闻和自己的行踪,可以看出诗人对郊外美景的留恋和郊行时的闲散自得。(2分)对现实的不满。尾联写诗人独游,颇有自得之趣,不必栖栖遑遑的奔波,透露出诗人的避世之想。(2分)10、(1)箫鼓追随春社近 (2)艰难苦恨繁霜鬓 (3)甲光向日金鳞开 (4)歌窈窕之章 (5)雄飞雌从绕林间 (6)肇锡余以嘉名 (7)赢得仓皇北顾 (8)人情练达即文章11.(1)“交会”一词写出我对儿子的牵挂与儿子对我的依恋融合在一起的情形(1分),形象表现出母子间无法割舍的深情(1分)。(2)表面是写车子开走后,街面的空荡无人(1分),实际是抒写我只能目送儿子离开却不能进入儿子内心世界的失落、落寞的心情(1分)。12.(1)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作者以飘进长廊内的斜风细雨烘托自己内心惨痛别离的情绪;(2分)(2)叠词反复,增强了抒情效果。“深深、深深地凝望”作者连用两个“深深”将自己对父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