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 2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概述1 定义吸附 利用多孔性固体使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分浓集在固体表面从而分离的过程 吸附质 能被吸附的物质 吸附剂 能吸附吸附质的物质 1 适于处理低浓度废气 并可回收有用组分 流程短 净化效率高 设备简单 2 吸附容量较小 设备体积大 2 特点 3 主要内容 7 2 1吸附过程与吸附剂 7 2 2吸附理论 7 2 3吸附设备 7 2 4固定床吸附器的计算 7 2 1吸附过程与吸附剂 一 吸附过程 内表面积大 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吸附容量大 吸附容量 在一定温度和一定的吸附质浓度下 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吸附剂所能吸附的最大吸附质质量 足够的机械强度 化学和热稳定性 来源广泛 造价低廉等 二 吸附剂 1 对工业吸附剂的要求 2 常用工业吸附剂 1 活性炭按形状分 粒炭和粉炭非极性吸附剂 具有疏水性和亲有机物性 可吸附 苯类 恶臭物质 醛酮类等 2 活性氧化铝根据晶格构造分 型和 型极性吸附剂 对水的吸附容量很大 用于 气体的干燥 脱硫及含氟废气净化等 3 硅胶分子式 SiO2 nH2O极性吸附剂 亲水性强 孔径均一 常用作干燥剂 也可作催化剂载体 4 沸石分子筛 M2 M2 O Al2O3 nSiO2 mH2O其中 M2 一价金属 M2 二价金属 n 硅铝比 m 结晶水摩尔数 特点 孔径均一 吸附容量大 吸附选择性强 可净化 SO2 NOX等 5 白土分为 漂白土和酸性白土 主要成分 硅铝酸盐 用途 油类脱色 除臭 三 影响气体吸附的因素1 操作条件 1 温度物理吸附 T 有利 化学吸附 T 有利 2 压力P 则PA 有利 P 能耗 一般常压操作 2 吸附剂性质的影响 1 极性 3 气体流速v v 则 P 不利 v 则 P 有利 v A 设备费 不利 非极性吸附剂 极性吸附剂 2 表面积 式中 吸附剂的比表面积 m2 g f 单位体积气体铺成单分子层时所占面积 m2 ml Vm 吸附剂表面被单层分子铺满时的气体体积 ml W 吸附剂的重量 g 式中 N0 阿佛加德罗常数 6 02 1023 A 一个吸附质分子的横截面积 m2 a 比表面积 3 吸附质性质和浓度的影响 1 性质临界直径 见表7 13 沸点 分子量 饱和性等 2 浓度C0 吸附量 C0 较早达饱和 吸附剂用量大 再生频繁 b 有效表面积定义 吸附质分子能进入的表面积 微孔 微孔孔径 分子临界直径 分子所能进入的最小孔径 4 吸附器设计的影响 1 对吸附器的要求 有足够的气流流通面积和停留时间 气流分布均匀 有效控制和调节吸附操作温度 易于更换吸附剂 2 对工艺的要求 预先除去杂质 防止吸附器污染 对高浓度气体进行一级处理 将吸附作为二级处理 以减轻吸附系统负荷 7 2 2吸附理论 一 吸附平衡1 平衡关系的表示某时刻 吸附速度 脱附速度 动态吸附平衡此时 吸附质在气相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 p 吸附质在固相中的浓度称为平衡吸附量 XT XT为吸附剂吸附量的极限值 亦称静活性 对于一定的吸附剂 XT f T p 固定温度T 则XT f p 等温吸附方程 2 吸附等温线描述一定温度下 被吸附剂吸附的物质的最大量 平衡吸附量 与气相中吸附质平衡分压之间关系的曲线 P279 280 图7 15 7 16 NH3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 上图中 相对压力为 p pv p 气相中吸附质分压 pv 一定温度下 吸附质的饱和蒸气压 3 吸附等温线方程 1 Freundlich方程 适用于 型等温线中压部分 将上式两边取对数 则 k n 经验常数 通常n 1 由实验测定 2 Langmuir方程 单分子层吸附 适用于 型等温线 式中 A 饱和吸附量 V 气体分压为p时被吸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Vm 吸附剂被覆盖满一层时被吸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A B 常数 3 BET方程 多分子层吸附 适用于 型等温线 p p0 0 05 0 35 式中 V 吸附达平衡的气体吸附量 ml Vm 固体表面盖满单分子层所吸附的气体体积 ml P 被吸附组分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 Pa P0 在吸附温度下该气体的饱和蒸汽压 Pa C 与吸附热有关的常数 吸附 二 吸附速率1 吸附过程及控制步骤1 吸附过程 2 控制步骤 外扩散 慢 内扩散 慢 吸附 物理 快 2 物理吸附速率公式 1 外扩散速率 式中 dMA dt时间内吸附质从气相扩散至固体表面的质量 kg m3剂 ky 外扩散吸附分系数 kg m2 s ap 单位体积吸附剂的吸附表面积 m2 m3 YA YAi 分别为A在气相主体及吸附剂外表面的浓度 质量分数 2 内扩散速率 式中 kx 内扩散吸附分系数 kg m2 s XA XAi 分别为A在固相中及吸附剂外表面的浓度 质量分数 3 总吸附速率方程式 式中 KY KX 分别为气相及吸附相吸附总系数 kg m2 s YA YA 分别为吸附平衡时A在气相及与A在吸附相浓度成平衡的气相浓度 质量分数 XA XA 分别为A在吸附相浓度及与A在气相浓度YA成平衡的吸附相浓度 质量分数 分吸附系数与总吸附系数的关系 m 吸附平衡曲线的斜率 3 活性炭吸附速率计算公式 巴厄姆 活性炭吸附SO2 甲苯 氨蒸气等 三 吸附剂解吸 脱附 方法1 升温等压下 吸附容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吸附剂吸附饱和时 XT PA 降低压力 则PA 平衡时XT 等温下 吸附容量随压力降低而减小 常用脱附剂 水蒸气 热空气 2 降压 吹扫脱附 4 溶剂萃取使吸附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能大于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能力 5 化学转化脱附化学反应 3 置换解吸采用与吸附剂结合能力更强的物质进行解吸 7 2 3吸附设备 一 固定床 吸附剂固定不动 结构简单 吸附截面积大 处理能力大 阻力小 处理气量大 h 0 5 1 0m 处理小气量 h 0 5 2 0m 特点 1 结构简单 制造容易 价格低廉 2 适于小气量 间歇性污染源治理 3 应用广泛 固定床吸附工艺 二 移动床 吸附剂移动 特点 1 吸附剂在吸附床中不断移动 2 处理气量大 吸附剂可循环使用 适用于稳定 连续 量大的气体净化 3 吸附和脱附连续完成 4 动力和热量消耗较大 吸附剂磨损较为严重 三 流化床 吸附剂运动 流化态 当空气自下而上地穿过固体颗粒随意填充状态的料层 而气流速度达到或超过颗粒的临界流化速度时 料层中颗粒呈上下翻腾 并有部分颗粒被气流夹带出料层的状态 床层的这种状态和液体相似称为流化床 特点 1 气体速度大 气固相均处于流化状态 强化了气固传质 2 处理能力大 适合于治理连续性 大气量的污染源 3 吸附器和吸附剂磨损严重 排出气体中带有吸附剂粉末 需增设除尘设备 吸附剂床层可分为三个区域 饱和区 所有吸附剂已达到饱和 吸附区 传质区 部分吸附剂还在吸附 未用区 所有吸附剂上均没有吸附质 7 2 4固定床吸附器的计算 一 固定床吸附器的吸附过程 1 吸附负荷曲线 吸附负荷 气体进入吸附器吸附一定时间后 吸附质在吸附剂上的浓度 吸附剂吸附量 x 吸附负荷曲线 某瞬间 吸附床层内吸附质浓度x随床层长度L变化的曲线 理想状态 设床层无阻力 吸附在瞬间达到平衡 则床层内所有断面上的吸附负荷均为一相同值 吸附负荷曲线为直角形的折线 实际操作床层中存在阻力 某一瞬间 床层内各截面上的吸附负荷会有差异 吸附波 吸附前沿 吸附负荷曲线被形象地称为吸附波 传质区 吸附区 高度一个吸附波所占据的床层高度称为传质区高度L0 吸附负荷曲线形状与阻力之间有联系 1 曲线平缓 则吸附速率慢 过程阻力大 2 曲线陡峭 则吸附速率快 过程阻力小 3 曲线为垂线 则吸附速率无穷大 阻力为0 传质区为一面 2 透过曲线表示床层流出物中吸附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Y 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 kg污染物 kg惰性气体 w 排出气体的量 kg惰性气体 m2 GS 通过床层的惰性气体流量 kg s m2 0 表示入口 下标B 表示床层被穿透 下标E 表示床层被饱和 1 床层穿透 流出床层气体中吸附质达到某一容许最大浓度时 称床层穿透 穿透时间 从气流通入床层开始至床层被穿透的时间 B 动活性 床层被穿透时 单位体积 质量 吸附剂所吸附的吸附质的量 2 床层饱和 流出床层气体中吸附质浓度与入口浓度相等时 称床层饱和 饱和时间 从气流通入到床层饱和的时间 E 静活性 床层饱和时 单位体积 质量 吸附剂所吸附的吸附质的量 小结 1 随着吸附过程的进行 吸附波以一定的速度不断向前移动 绿色曲线 饱和区逐渐变长 未用区逐渐缩短 传质区基本保持不变 2 床层穿透时 吸附波到达床层出口端 蓝色曲线 未用区消失 3 床层饱和时 吸附波完全移出吸附床 紫色曲线 饱和区占据整个床层 5 吸附波越平缓 则传质区越长 吸附剂利用率越低 吸附波越陡峭 则传质区越短 吸附剂利用率越高 吸附波为一垂线 则传质区长度为0 吸附剂利用率最高 4 对于理想吸附操作 床层穿透时间和饱和时间相等 静活性和动活性相等 二 保护作用时间的确定定义 吸附操作开始至吸附床层被穿透所经历的时间 1 希洛夫公式假定1 保护作用时间 内 床层全部达饱和 2 气相中吸附质浓度很大 吸附等温线符合 型 物料衡算 理想状态 气体中吸附质的减少量 吸附剂吸附的吸附质的量 令 a 吸附剂的静活性 平衡吸附量 kg质 kg剂 L 吸附床长度 m v 气流流速 m s b 吸附剂的堆积密度 kg m3 Co 气体中吸附质浓度 kg m3 S 床层截面积 保护作用时间 s 则C0 S a b L S 令 式中 K 保护作用系数 s m 物理意义 吸附负荷曲线在吸附层中移动单位长度所需要的时间 1 K 吸附负荷曲线 吸附波 在吸附床层内的移动速度 m s 实际操作 床层存在阻力 令 0 0 保护作用时间损失 0将 7 11 代入上式有 K L 0 7 12 或 K L h 7 13 h 死层 吸附层中未被利用部分的长度 L实际曲线与理论曲线的比较1 理论线2实际曲线 2 经验计算 注意应用条件 公式一 K1v1 K2v2 常数B1 动力特性 式中 dp 吸附剂颗粒的直径 公式三 vn 常数 m 常数 对于活性炭 m n 1 3 间歇式吸附过程持续吸附时间的确定 设 Co 进入床层吸附质初始浓度 kg m3 C 离开吸附床的吸附质浓度 kg m3 G 吸附剂装填量 kg v 气流速度 m s a 吸附剂的初始活性 质量 a 吸附剂的残留活性 质量 在一个操作周期内做吸附质的物料衡算 气相吸附质减少量 吸附剂吸附量 Co C v S G a a 三 传质区高度的确定 迈克公式 计算式推导假定 等温吸附低浓度污染物吸附等温线为第三种类型吸附区长度为常数吸附床的长度大于传质区长度 令吸附区 波 在床层内移动距离L0所需的时间为 设 f 传质区形成时间 s f 穿透时 吸附剂仍具有的吸附能力与全部吸附能力之比 1 f 吸附区内吸附剂的饱和程度 剩余吸附能力分数 即 1 稳定操作时 吸附波形成后 其移动速度为一常数 f的确定 1 f 吸附区的饱和程度 f f 1 传质区内吸附剂完全饱和 传质区形成时间 f a f 1 f 0 传质区内吸附剂不含吸附质 传质区形成时间 f 0 所以 f 1 f a 2 将 2 式代入 1 式 a WE f通过透过曲线确定实际计算中f 0 4 0 6 若床层全部饱和 此时最大吸附量为a LS b 实际操作中 实际吸附量 饱和吸附量 传质区吸附量饱和区吸附量 a L L0 S b传质区吸附量 aLOS b 1 f 四 吸附床的饱和度 DBS 化简有 保护作用时间 五 床层压降 影响因素 吸附剂的形状 大小 床层厚度 气体流速等 标态下吸附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 20098-2025足部防护通用技术规范
- 养护安全培训简讯课件
- 农业机械本领大课件
- 化工公司储运安全培训课件
- 化工企业门卫安全培训课件
- 化工企业管理课件
- 兴趣班报班指导课件
- 初级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课件
- 兴宇安达安全培训中心课件
- 内部安全取证培训课件
- 《装饰艺术运动》课件
- 《公路工程量计算》课件
- 医院建筑综合设计与布局优化
- 阴道镜项目质量管理方案
- 边坡工程第3章 边坡工程地质勘察
- 索思医疗卓越产品系列穿戴式动态心电监测产品
- 全国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竞赛中药调剂员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中建基础设施公司“主要领导讲质量”
- 房屋交易诚意金合同范本模板
-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参考课件3
- GB/T 4706.95-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95部分:商用电动抽油烟机的特殊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