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学重点_第1页
病害学重点_第2页
病害学重点_第3页
病害学重点_第4页
病害学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疾病就是动物机体与外界生活环境之间的平衡以及机体本身新陈代谢的平衡遭到破坏的表现。鱼类低温下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Na、Cl离子代谢失调,使血浆的渗透压下降,造成溶血。(2)间接影响:影响水中有机物的分解,进而影响水中溶氧量和水质。水温升高,有机物分解和水生生物呼吸加快。当气压突然下降,容易造成水体缺氧,引起翻塘。高温季节气压突然下降容易造成翻塘的主要原因:a、因水的对流造成全塘缺氧。b、鱼类在水温升高时,新陈代谢旺盛,耗氧率提高。c、有机物分解快,耗氧量大。d、其他生物呼吸作用快,耗氧增加。(3)对病原体的作用小瓜虫:最适繁殖水温2025 斜管虫:水温1218时易流行细菌性肠炎:水温20不发病;25左右容易暴发流行;30时不发病1、pH值pH59.5,鱼类容易死亡。长期56时,鳃丝受腐蚀,易感染细菌性疾病。生产上对 pH 值的要求(淡水鱼):a、苗种塘以7.68.6为宜,8.08.2之间最好。b、成鱼塘以7.07.2为宜。不同的养殖对象对pH的要求不尽相同:海水养殖的种类要求水的pH比淡水养殖略高。长期生活在pH6.3水体中时鳃和心脏淤血低pH的其他影响:pH低于6时,水质不好。酸性水环境影响水产动物的代谢和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水体的生产力下降。2、溶解氧长期缺氧对养殖鱼类至少有七个方面的影响: 氧稍不足,影响移动。 氧下降影响摄食能力和食欲。 缺氧时心博加快、血压升高、机体的能耗增大。 氧不足时,饲料系数高,增肉少。氧不足,抵抗力下降,疾病增多。 胚胎成活低、畸形增多。氧不足,水质恶化。造成缺氧的原因: 大量施肥投饵; 放养密度过大; 天气突然改变; 投喂腐烂变质饲料; 池塘淤泥过厚; 久旱无雨; 增氧机使用不当等。水产动物养殖的共性:溶氧量高,增重快,饵料系数低,病害少,效益高。氨对鱼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引起细菌性鳃病 引起血液中气体含量的变化 鳃受侵害:轻症时,鳃上皮肥大、增生。重症时,鳃小片融合。 肝组织损害。 受害严重时,肠粘膜坏死脱落。当水中缺氧(O2分降低)时,有机物的分解不完全,亚硝酸盐增多。由植物性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称传染性疾病。病毒 致病细菌 真菌 单胞藻类由动物性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称侵袭性疾病。致病细菌 类似腐生:指在一定条件营腐生生活,而在另一条件下又可营寄生生活的生活方式。腐生靠分解腐败的有机物维持生活的生活方式称之。寄生靠剥夺其他生物体营养作为自身营养来源的生活方式称之。 生化特性有变异。 不少种类有感染的特异性。对宿主和寄生部位有严格的选择性。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 目前所报道绝大多数都是G-菌危害淡水鱼皮肤的真菌种类的特点:A、均属腐生性物种;B、在生活史上,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C、流行季节长、流行区域广; D、对感染对象无严格的选择性;E、对盐度的改变较为敏感。(四)单细胞藻主要有:嗜酸性卵甲藻,打粉病。淡水鱼类。淀粉卵涡鞭虫病。海水鱼类。楔形藻,对虾幼体。1、概述 动物性病原体主要是寄生虫。营寄生生活的无脊椎动物叫寄生虫。危害水产动物的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两大类。原生动物含五个界:鞭毛虫、孢子虫、纤毛虫、肉足虫和毛管虫。原生动物对水产动物的危害比较:危害最大的是孢子虫。其次是纤毛虫。再次是鞭毛虫。 后生动物 蠕虫 节肢动物门的甲壳纲 软体动物(河蚌幼体)寄生虫的寄生方式:按寄生虫的寄生性质分:A、兼性寄生(亦称假寄生)。在通常条件下过着自由生活,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能转变为寄生生活。这种寄生方式称之。B、真性寄生(亦称真寄生)。寄生虫的部分或全部生活过程从寄主取得营养,或更以寄主为自己的生活环境。这种寄生方式称之。真性寄生又可分为暂时性寄生和经常性寄生两大类型。a、暂时性寄生(亦称一时性寄生;指寄生虫寄生于寄主的时间甚短,仅在获取食物时才寄生。如鱼蛭吸食鱼的血液。b、经常性寄生(亦称驻留性寄生)寄生虫的一个、几个生活阶段或整个生活过程必须寄生于寄主。这种寄生方式称之。2、寄生虫的适应性(1)生态适应 更换宿主 有特殊的向性 对宿主种类和不同组织器官的选择。这种特殊向性,可能与宿主体内具有或缺乏某种物质有关。 对外界不利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生物必须与外界环境相适应。寄生虫的生活环境:第一生活环境是宿主,第二生活环境是水体环境。寄生虫在其生活过程中,对多种不利的环境因素都有较强的抵抗能力。(2)生理适应 能抵抗宿主的消化液。肠道寄生虫可分泌一种物质,可抵抗胃蛋白酶和胰酶对其体表的腐蚀。 行嫌气呼吸,通过分解体内的糖元得到能量。 生殖能力特别强如寄生在肠道内的九江头槽绦虫,其寄生适应性表现为:(1)头节有两个头槽一个顶吸盘。(2)体表有角质层,可吸收经宿主消化的营养及避免消化液腐蚀;(3)身体扁平、分节,可减少食物流动的阻力,且可维持寄生。(4)因寄居条件较稳定,故神经系统退化。(5)其卵有一层厚膜。三、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 1、生理性危害 毒物作用 如细菌可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寄生虫可分泌溶解蛋白质的酶等。造成代谢紊乱和组织分解。 夺取养料。2、机械性危害1)损伤2)栓塞3)压迫季节因素 疾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1)季节对病原体的影响。到了季节病原体就大量繁殖,毒性增强。原因分析:一是生物体的节律问题,即生物钟。二是与水温有关。这是疾病有地区差的原因之一。(2)与养殖阶段有关;4-6月为鱼苗培育期,此时鱼体生长速度最快,密度增加也快。9-10月为越冬前,这时的密度往往也较大。苗种阶段代谢旺盛,排泄物多,易使水质污染,这两个时期都是病原体大量繁殖的适温期,所以鱼类极易得病,也容易传染。人为因素1、放养密度不当或混养比例不合理2、饲养管理不当3、机械性损伤机体的内部因素一、机体的防御机能是否健全二、种的免疫 年龄 大小 种类问题:请应用所学过的知识提出一个预防九江头槽绦虫病的措施。轮养。病理过程有机体内由于疾病引起的一切变化称之。1、退化性过程(代谢障碍):萎缩、营养障碍、坏死。2、进化性过程:创伤愈合、再生、肥大与增生。3、炎症4、血液循环障碍。由于新陈代谢遭到破坏,组织或器官缩小,变性和破坏就叫退化性病理过程。萎缩:细胞或组织的体积缩小,机能变弱称为萎缩。造成原因:一是进入细胞的营养减少了。二是能量被大量地消耗。生理性萎缩(衰老; 病理性萎缩营养障碍(营养不良):营养:(1)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的物质。(2)供给能量的物质。(3)组织修补所需的物质。营养障碍机体或组织得不到所需的养就是营养障碍。 2、发生营养障碍的原因:1)供给不足。饥饿、饲料质量等2)机体不能利用。消化不良、代谢失调3)有害因素作用。惊吓、疾病。A、因营养供给不足引起。B、饲料质量导致消化吸收率低C、水质不好影响消化D、因疾病引起生产上常见的营养障碍如:蛋白质营养障碍(主要是浊肿)脂肪性营养障碍(如脂肪肝)等。3、营养障碍造成的后果。 细胞成分的变性: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各种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变性一般可逆,但严重时可转为坏死。坏死坏死:在生活的机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叫坏死。引起坏死的主要原因:(1)血液循环障碍:主要是缺氧,细胞的氧化磷酸化、ATP合成严重障碍,代谢废物积累,自毒性死亡。(2)生物因素引起(最为常见)(3)理化因素引起(4)神经损伤引起(5)营养因素引起。进化性病理过程:进化性病理过程是与提高组织生命有关的过程,不一定是病变。也不属于代谢障碍。再生、创伤愈合、肥大与增生再生:指机体内死亡的细胞和组织由残存的同类健康细胞分裂增殖修补缺损的过程,即新生的细胞、组织代替坏死的细胞、组织的过程就叫再生。生理性再生:指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衰老死亡的细胞被同种新生细胞替代的过程。病理性再生:是指在受损伤等病理情况下,新生的细胞和组织代替病变中死亡的细胞和组织的过程,这种再生主要是为了修补缺损。病理性再生分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再生。(1)完全性再生:损伤轻微时,再生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原来的完全相同。虾、蟹附肢的再生。(2)不完全再生:损伤较大或受损的组织再生能力较弱,再生的细胞成份与原来的不相同,主要由结缔组织再生来修补伤口,因此不能恢复原来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而成为瘢痕性修复。创伤愈合:因外伤或机械力的影响而发生的组织完整性的破坏就叫创伤。创伤愈合就是指各种组织缺损的修复过程。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创口小时(没有炎症时),由局部的血管和结缔组织使之闭合。 创口大时(炎症严重时),要借助于不完全再生,由结缔组织细胞来填补损伤,形成瘢痕。瘢痕的形成就是肉芽的形成过程:A、成纤维细胞增生。 B、周围的毛细血管增生,形成网状的血管网。C、毛细血管上布满成纤维细胞和白血球,作用是消灭炎症。D、成纤维细胞成熟为纤维细胞,最后形成瘢痕。创伤愈合的类型:第一期愈合:创面整齐,损伤不大时,无感染的伤口,可直接愈合,其过程是:粘合净化填平创口。第二期愈合:创面大,缺损多时,借助于形成肉芽组织愈合。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年龄、营养条件、药物肥大与增生:1、肥大、指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主要是组织细胞和纤维的增大。分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两种。 生理性肥大、组织、器官的实质性部分细胞为适应生理机能的需要而发生的体积增大。生理性肥大通常伴有器官的功能增强。运动员心脏肥大,可增加心博的血流量。长期浮头的鱼,其下颌产生肥大现象。 病理性肥大:指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的肥大。肥大的器官具有适应疾病引起的机能负担增加或代偿某器官机能不足的作用,所以又称为代偿性肥大。肝炎引起的肝大、换肾后引起的肾增大等属病理性肥大。但这种代偿能力有限。2、增生:组织细胞的数量增多,常伴有肥大。增生是机体抗病的生理措施之一,也就是机体对外界剌激源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常见的增生有: 上皮组织增生 纤维组织增生炎症是有机体组织对各种有害剌激(如病原体、各种理化因子)引起的损害所产生的一种复杂而又积极的防御性反应。由于这种反应通过神经、体液等机制,所以也可以说,炎症是疾病全身性防御反应的局部表现。炎症的作用是抵御和消灭入侵机体的致病因子,并修复被致病因子所造成的局部组织损伤。炎症是一切疾病的基础。 炎症的基本变化过程:(一)炎症的基本病变。三大病变:变质、渗出和增生变质:出现在炎灶中的组织,因损伤使正常的结构和机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可以是变性,甚至是坏死。后果:A、组织酸中毒B、炎灶内组织的胶体渗透压升高C、进一步的代谢障碍渗出:因血流变慢、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液中的液体成分和有形成分透过血管壁进入炎区内的过程。渗出的原因:A、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B、组织胶体渗透压升高。C、静脉充血后,血管内血压升高。渗出的病理意义:这是机体对剌激源积极的防御性反应。A、渗出物中的抗体、抗菌素、溶菌素、杀菌素等,有稀释细菌、杀菌等作用。 B、网状的纤维蛋白可防止细菌的扩散。C、白血球进入炎区后就具有强大的游走和吞噬能力,可吞噬病原微生物和组织本身崩解、坏死的组织。增生的意义:A、清除组织异物,将侵入的异物局限在某一个局部。这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有利。不利,增加治疗难度。鳃组织增生,会使鳃丝棍棒而影响呼吸。肠增生影响消化吸收。B、修补缺损组织。请用疾病的概念来解释炎症的实质。:疾病是动物有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的表现,是机体内部新陈代谢遭到破坏的表现。对这两个平衡的调节,都是通过神经体液完成,属全身性反应,这种反应(或叫调节)是积极的,是机体的防御性反应。炎症是疾病的基础,即一切疾病都有炎症过程,所以说炎症是疾病全身性防御反应的局部表现。炎症的特征:1、红:这是血管扩张充血的结果。2、肿:炎性水肿引起,有大量渗出物。3、热:主要是局部动脉充血及物质代谢增强,局部产热增加所致。这在急性炎症尤为明显。4、痛:主要与感觉神经末稍受压或受拉以及代谢产物剌激神经有关。5、机能障碍:由组织变质和渗出物对神经的压迫引起。炎症发生的原因:生物因子、理化因子、机械因子炎症的结局:良好、转为慢性、发展为败血症而死亡如何理解炎症是疾病全身性反应的局部表现?炎症是疾病发生时机体的某一部位产生的病理变化,而这些病理变化过程都通过神经体液进行调节。当机体的某一部位发生炎症时,中枢神经便对血液循坏等系统进行调控,产生大量的白细胞或淋巴细胞并将其运至炎区,清理炎区病灶中的坏死组织和异物,炎灶在修复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等也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控和血液循坏作用完成。这一系列反应是全身性的,而炎症只是在机体的某一局部。所以说,炎症是全身性反应的局部表现。药物指对机体产生某种生理生化影响,在疾病防治中使用的物质。药理指药物在机体(包括病原体)内的作用机理及变化过程。兴奋作用能使组织的生理机能加强的作用称之。抑制作用能使组织的生理机能减弱的作用称之。药物作用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A、调节机体内部已失去的代谢平衡,使之恢复正常。B、可加强体内屏障的功能,使之能更有效地抵御外界环境的有害剌激。机体的新陈代谢是药物作用的基础。药物的选择性:一种药物只对某一系统中的某一组织器官起作用,而不能对所有的系统、器官起作用,这种特性称之。药物的两重性:治疗作用药物在一定剂量下,对机体发生良好影响,使机体机能恢复正常,这种作用就是治疗作用。副作用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发生一些与治疗无关的,甚至给机体带来毒害的作用。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当二种以上药物合并应用时,其作用可因互相协助而加强,亦可因互相对消而减弱,前者叫协同作用,后者叫拮抗作用。药物的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药物的吸收。药物只有通过吸收并能以一定的浓度达到作用的器官才能起作用。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主要有:1、给药方法2、药物的性质、浓度(即剂量)及吸收的环境(如pH、溶剂性质)等。药物的代谢: 药物在机体内因受新陈代谢的影响,经过一定时间后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常常是变得无效,这一过程称为药物的解毒作用,也就是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药物的选用: 1、对症下药。 2、要考虑药物的两重性。 3、考虑药物的配伍问题。 4、注意抗药性问题。 5、注意药物毒性的积累。作用机理:CuSO4主要起杀虫作用: Cu+有很强的穿透力,使细胞原生质沉淀。 Cu+具有夺酶的作用。FeSO4本身无杀虫能力。使寄生虫的粘膜细胞脱落,提高CuSO4的安全性。使用CuSO4必须注意事项:不能滥用。副作用大。注意其安全浓度,最好和FeSO4合用。亲鱼塘禁用。不能用金属容器装盛。使用KMnO4的注意事项: 疗效与水中有机物的量有关。配洗浴液要用清水。 其疗效随时间的增加而衰减。要现配现用。 直射阳光会加速KMnO4的分解。配药和使用过程避免阳光照射。 敌百虫 C4H8Cl3O4P: 高效低毒, 有机磷农药。 有臭味,较易溶于水。 遇酸时比较稳定。遇碱时. 敌百虫主要有胃毒和触杀作用。 对金属有腐蚀作用。 0.25mg/L可杀死寄生虫,但25mg/L时有的鱼类还能耐数小时。全塘泼洒为0.51mg/L。根据敌百虫的特点和基本性质,请您提出一些使用敌百虫的合理化建议。1、可用于甲壳类和部分蠕虫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2、不可滥用。3、在养有肉食性水产动物的水体中谨用。4、不要与碱性物质混用。5、可用其控制大型浮游动物的数量,以维持轮虫的高峰期,有利于鱼苗下塘。6、下药后发现鱼类兴奋时,应立刻换水。7、在养有淡水白鲳或巴西鲷的池塘中不宜使用。使用漂白粉和含氯消毒剂的注意事项:注意人身安全。要密封保存,以防受潮分解。由于漂白粉仅微溶于水,所以用药时注意调制方法。即配即用,操作时动作要快。不能用金属容器装盛。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1)勿与碱性物质同时使用。(2)勿与阴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混用。(3)使用后注意池塘增氧。(4)勿用金属容器装盛。生石灰 CaO 主要用于清塘,改良水质用,可杀菌,对粘细菌的杀灭作用好。(1)杀虫、杀菌。(2)中和酸性,调节水质。(3)增加钙离子,有利生长。生石灰的施用技术:(1)清塘消毒。要求pH达到11,并保持2小时。(2)定期泼洒调节水质和防病。(3)治疗细菌性烂鳃。大蒜用于细菌性肠炎的防治。预防的一般措施1)严格清塘2)选用健壮苗种、合理混养和密养3)免疫防病4)对所用器具进行消毒5)定期冲水,所用有机肥需经发酵6)食场消毒7)及时捕去病死动物并深埋处理8)不投喂腐烂变质的饲料9)定期投喂药饵防病10)操作小心,避免动物受伤11)施用生物制剂防病发病动物的共同特征:1、运动失常离群独游。反应迟缓急剧转圈跳跃撞岸。多为寄生虫病,擦边常由小瓜虫引起。异常结群 整群鱼在水面结群不动或成群在水面转游,多为鲺寄生引起。其他活动失常2.53.0cm草鱼在水面“晒太阳”。大鱼的飞机尾,多半是鳃上有寄生虫,如中华鳋引起。2、颜色改变变黑。 发白。身体发红有全身性和局部性。身体灰暗以上为水产动物疾病的共同特征,在诊断学上叫征状,而不是症状。症状是某一种病特有的典型的征状。鱼体发黑的原因有:A、水体受污染。B、由于寄生物的寄生。两种原因均能引起色素代谢障碍。体黑的鱼游动无力,这在苗种阶段尤为重要。冲入新水,换去1/3的旧水。CuSO4、FeSO4。搬塘。发白主要表现有:A、头顶和嘴圈发白,白头白嘴病。B、尾部发白,白皮病。C、全身性发白。D、附有异物,水霉、小瓜虫、粘孢子虫等。D、粘液过厚,主要是水质引起。对虾:常见的是背部发白。A、寄生虫引起,如对虾特汉虫病。B、病毒引起,如罗氏沼虾的白浊病,对虾白斑病等。检查的材料要求1、最好是快死或者是刚死的个体。2、要求保持湿润、清洁。但不能泡在水中,长距离运送时需用草纸湿包。3、进一步剖检时,将各组织器官分开放好,以防误诊,尤为寄生虫病。4、每个塘必须检3-5尾(只)。刚死的鱼的判断方法:A、肌肉富有弹性说明死亡的时间短;B、鳃白说明死亡的时间长。C、眼球开始浑浊说明死亡的时间长;死鱼尸体的发展过程:软硬软主要记录内容:1、环境条件,如塘四周的环境,水源情况如何,近期天气情况等。2、养殖措施、饲料来源等情况。3、用药情况。4、发病动物的种类、规格、来源、放养密度等。检查部位体表、鳃部、内部器官(肠道为主)。(一)体表疾病的诊断 1、皮肤发炎、溃烂(发红)。身体两侧出血、脱鳞、烂鳍等。 鳍基、鳍条、鳃盖、眼圈发红或体表点状出血。草鱼出血病 颈部充血,腹甲部出现红斑:鳖细菌性败血症(也叫红脖子病、红底板病)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引起将鱼体剥皮后可见肌肉发红:草鱼出血病的红肌肉型。 附肢或全身性变红。对虾红腿病在鱼体尾部两侧有印章状。红斑白鲢打印病(由细菌引起)加州鲈打印病 身体不定部位红肿或溃烂 病灶处充血、周围鳞片松动竖起并逐渐脱落、逐渐形成红色斑块状凹陷,病灶无特定部位 蟹,甲壳溃烂 2、发白头顶、嘴圈发白:白头白嘴病。尾柄发白,尾鳍腐烂。病鱼倒悬于水面,白皮病(白尾病)。病鱼在水面,头朝上,或沉于池底,月鳢的烂尾病。 体表被有白色薄膜。主要有:水质中毒引起的粘液过多。嗜酸性卵甲藻引起的打粉病。鲤鱼的白云病。 对虾,背部发白。有两种情况:一是病毒引起的对虾中肠腺白浊病。二是微孢子虫引起的对虾特汉虫病。3、身体发黑(多见于苗种阶段)主要是水质和寄生虫引起。水质又包括水化学因素和水中饵料贫乏两方面。4、体表有黑点:复殖吸虫寄生5、体表被有“白毛”:水霉病6、大型寄生虫。凿贝虫(海水)在海水网箱养鱼中常见的体表大型寄生虫主要有贝尼登虫。7、眼球发白。主要是复殖吸虫病8、眼球脱落。9、体表上有白点(或白色瘤状物)11、鳞囊或皮下肿胀,内有红色虫体12、畸形 畸形还出现在以下一些情况:A、身体S形。多见于新开塘,通常为重金属中毒。B、飞机尾,尾鳍露出水面。一般是长期寄生虫寄生或有机磷中毒引起。C、鳃盖内卷,鳃片外露。主要是孵化时缺氧,有的是后天缺钙引起。13、腹部胸鳍基部附近有孔洞。患鱼怪病(二)鳃部病变的肉眼诊断1、鳃丝腐烂,原因很多。鳃丝腐烂处有污泥,为细菌性烂鳃病。没有污泥,鳃丝的末端分叉,象开叉的毛笔,为原生动物寄生引起; 鳃辨腐烂、崩脱,多见于有机物多的池塘,为慢性鳃霉病; 鳃辨边沿成腐蚀状,一般为水中有害物质的腐蚀。 鳃灰色、肿胀,严重时鳃尖溃烂,在溃烂的边缘呈黑褐色,对虾烂鳃病(由弧菌及一些杆菌引起)。 鳃部发黑,虾的黑鳃病。2、鳃辨苍白。贫血时,鳃苍白,多为寄生虫或出血引起,如九江头槽绦虫。局部栓塞引起,如鳃霉。鳃霉病,或是急性,或是慢性。 3、鳃上有白点。主要有小瓜虫和孢子虫。4、粘液增多。主要是鳃受剌激后,鳃上的杯状细胞分泌机能亢进所致。鳃粘液增多也是一个征状。鳃丝末端肿胀,鳃盖微微张开,鳃粘液多,多数为指环虫病粘液很多,鳃上可发现一些白色的蛀状物,为中华鳋寄生,这些白色的蛀状物为其一对卵囊。5、虾的鳃盖拱起,掀开鳃盖可见一寄生虫,虾疣虫病。(三)肠道病变的肉眼诊断。1、充气。肠道或体腔充气,这在鱼苗阶段看得很清楚,叫气泡病。2、发炎当龄的草鱼为病毒性肠炎。二龄以上的为细菌性肠炎。出血病肠炎型肠粘膜不溃烂,而细菌性肠炎不但肠系膜充血,肠粘膜也崩溃,肠管中产生大量的黄水 (落脱坏死的肠粘膜细胞和炎症渗出物)。3、肠管乳白色、硬化、发脆,这是一个典型征状,为饼形碘泡虫病。4、肠管乳白色,但不硬化发脆,在肠管第一大弯处鼓胀,将其剖开时,可见乳白色扁平分节能蠕动的虫体,这就是九江头槽绦虫。5、白色的虫体较短而粗,虫体圆筒形。多见于鲤鱼和黄鳝。为棘头虫病。6、鳗鲡,鳔内有线形虫体草鱼出血病:鱼呼肠孤病毒。1、 红肌肉型。病鱼体表的出血症状通常不很明显,主要是肌肉出血。常伴随有“白鳃”。 2、红鳍红鳃盖型。病鱼鳍基、鳍条、鳃盖、眼圈发红。3、肠炎型。剖开鱼腹,可见肠道发炎,但无腹水。说明65 1小时能有效地杀灭此病毒。在生产疫苗时65灭活1h以上(1.5h)。 24以下为隐性感染,不出现症状,但可能会死亡。感染的最适水温为2528,发病常为30。离群独游,身体发黑,食欲下降。亚硝酸盐问:草鱼出血病的病程有何特点?有何指导意义?大部分时间处于潜状阶段,发展期很短。防病的重要性。鱼淋巴囊肿病毒,虹彩病毒科。生长适温2030,最适2325出血性腐败病(赤皮病)症状:脱鳞,皮肤和肌肉出血、发炎,尤为腹部两侧更为明显。病灶边沿鳞片很松,极易脱落,为鳞囊发炎所致。鳍膜腐烂,有时鳍条软骨也腐烂。病原:荧光假单胞菌(裂殖菌纲)适温2535,5530min死亡。流行:流行水温2030,最适25左右,20以下、30以上不发或少发病。治疗:外用氯剂或五倍子(24mg/L)全圹泼洒。细菌性烂鳃:症状:鳃丝腐烂有污泥,鳃盖开天窗。鱼害粘球菌,也有人称之为柱状屈桡杆菌,现称柱状黄杆菌。该菌具以下特性:(1)pH6.57.5生长良好。(2)水温25生长良好,毒力最强;18生长较慢,毒力也强;33以上生长快,毒力弱;40生长慢,毒力最低;4以下不生长;655min死亡。(3)培养基中含0.7%以上的NaCl就能抑制其生长。(4)此菌兼性好气生长。15以下少,20以上流行,最适水温2835。广西30以上少见。细菌性肠炎病:症状: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剖开鱼腹可见肠系膜发炎、充血、空肠,有大量腹水。有时腹部两侧鳞片也松。肠型点状气单胞菌。pH612均能生长。鱼体内也存在。生长适温25,60中30min死亡。流行温度2030。细菌性肠炎和病毒性肠炎的区别:1、受害鱼规格不同:细菌性肠炎多为二龄以上的个体,体重500g 左右的尤为常见;出血病的肠炎型多为当龄鱼种。2、体腔内容物不同:细菌性肠炎有大量黄水,出血病的肠炎型肠道干爽,腹腔中无黄水。白皮病,也叫白尾病 症状:初期,背鳍后缘基部附近或尾柄上出现白点,后迅速蔓延,严重的尾鳍烂掉。无充血。白皮假单胞菌。竖鳞病。症状:病初,鱼体发黑,体表粗糙。之后,病鱼鳞囊积半透明或含血渗出液,鳞片竖起。严重时体表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肌肉浮肿等。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失去平衡,最终死亡。细菌性败血症:危害种类最多、危害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区域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水域类别最多、造成损失最大。溶血性腹水病、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暴发性流行病、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讲义叫“细菌性败血症”症状:表现为多样化。全身性充血、出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肠腔有大量积液。严重贫血,肝、脾、肾肿大。有的鳞片竖起,有的肛门处拖粘液粪便。甚至呈现出超急性感染死亡。嗜水气单胞菌对水温和pH的适应说明了什么?440均能生长,32左右生长最快,43不生长;适宜pH为5.510;防治方法:预防措施:(1)生石灰严格清塘。(2)不养近亲繁殖种苗。(3)合理密养和混养。(4)下塘前用KMnO4(1520mg/L)洗浴1030min。(5)定期用含消毒剂等进行池塘和食场消毒。(6)加强饲养管理(7)综合防病爱德华氏菌病 症状:鳗鱼和斑点叉尾鮰等鱼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是以侵袭肾脏为主,较常见;另一是以侵袭肝脏为主。病鱼身体发黑,活动迟缓,腹部两侧及臀鳍因充血、出血而发红;鳃颜色变淡,贫血。这是两种类型的一般特征。病原体:为迟缓爱德华氏菌。最适生长2831,5和42不长。培养基NaCl在03%均可生长,低盐生长较旺,3.5%以上不生长。你从迟缓爱德华氏菌的生活特性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1、该病的流行季节长,但以鳗的主要生长季节最严重。2、该病在河口和内地均能流行,且不能通过常规的食盐消毒法对本病进行预防。3、其适宜的pH范围是养殖水体和鳗鱼生长的pH范围。以上说明该病的防治工作难度大。斑点叉尾鮰套肠脱肛 症状:病鱼全身性发红,肠道发红,有腹水,肠套叠、或脱肛。由细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还有:1、打印病(气单胞菌)2、鳗赤鳍病。病鳗肠壁出血,胆肿大3、鲤鱼白云病。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引起4、体表溃烂病5、纤维粘细菌腐皮病6、疖疮病。疖疮型点状气单胞菌引起7、烂尾病。由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多种细菌引起。8、鳗红点病(鳗败血假单胞菌引起)9、弧菌病10、假单胞菌病11、胡子鲶腹水病12、褐斑病(也叫甲壳溃烂病)13、对虾红腿病14、对虾黑鳃和烂鳃病15、对虾幼体菌血病(主要由弧菌引起)16、对虾烂眼病17、对虾丝状细菌(由毛霉亮发菌引起)18、蛙腐皮病。奇异变形杆菌和克氏耶尔森氏菌引起。水霉病。症状:体表被有灰白色絮状物。关于水霉的生态:水温,不同种类水霉对水温要求不同。但大多数种类对水温无严格要求。pH,最适pH7.2,6.2以下和8.2以上孢子形成能力差,5.64.8生长受抑制。盐度,万分之四的NaCl浓度便可抑制其生长。水分,菌丝和厚垣孢子可被干旱杀死,但成熟的卵孢子可抵抗干旱。鳃霉病。症状:鳃瓣粉红色或苍白色,有点状充血,有时可见鳃腐烂。多为急性型,发病一两天内出现大批死亡(暴发性急剧死亡)。卵甲藻病:打粉病、白粉病、白鳞病、卵鞭虫病 。症状:初期象小瓜虫病,体表出现稀疏的小白点,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象滚了一层面粉的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终致瘦弱而死。病原:嗜酸性卵甲藻。pH56.5的酸性池塘流行,pH7和7以上的池塘未发现此病。防治方法:主要是将塘水的pH提高到7以上。注意:不可用CuSO4治疗。淀粉卵涡鞭虫病(淀粉卵甲藻病)。症状:病鱼的鳃表面、体表和鳍等处有很多小白点。病鱼常浮游水面,呼吸加快,鳃盖开闭不规则,口不能闭合,有时喷水,鱼体瘦弱,游泳无力,有时向固体物上磨擦身体。同时表现为贫血。病原:为眼点淀粉卵涡鞭虫。危害多种海水和半咸水鱼类楔形藻病。症状:虾卵和各期幼体的体表肉眼可观察看到有金黄色绒毛状物。幼虾游动缓慢,摄食困难,变态发育迟缓甚至停止,最后衰弱而死亡。防:育苗车间设遮光设施,避免强光;育苗池使用前用漂白粉消毒;育苗水严格过滤;加强水质管理。治:全池泼洒二氧化锗(GeO2),1mg/L。 口丝虫病(也叫波豆虫病):症状:体表粘液过多,呈灰白或淡蓝色。严重时丧失食欲,活动迟钝,呼吸困难,感染区充血、出血,鱼体消瘦贫血。病原:飘游口丝虫。防治方法:CuSO4、FeSO4全池泼洒,特效。微孢子虫病: 对虾特汉虫病。症状:病虾卵巢肿胀、变白混浊不透明。鳃和皮下组织出现许多白色瘤状物。病虾失去生殖能力,最后瘦弱而死。对虾特汉虫,也叫八孢虫。粘孢子虫病:病原体的形态特征:个体小。整个虫体由两个原生质转化而成的两个瓣壳组成,壳很厚。孢子内有极囊,由于种类不同,极囊的数目也不同,有单个的也有两个或多个的。极囊以外是胞质。有些种类如碘泡虫体内有一个含高糖物质的嗜碘泡。粘孢子虫引起的皮肤病。症状:体表有白色的瘤状物(胞囊),胞囊内有乳白色浆液,是大量孢子。严重时鱼体消瘦,游动无力,成群在池边漂浮或迟缓游动。 鳃病。鳃上有白点,鳃白。胞囊形成过程。鳃上的胞囊比较规则,皮肤和肠道的胞囊大小、形态不一。肠道病:(1)鲤鱼吉陶单极虫病。症状:病鱼体瘦而腹胀,肠管膨胀。(2)饼形碘泡虫病。两个极囊一个嗜碘泡。症状及病理:鱼体症状:健康鱼:W=0.037L2.9240 严重病鱼:W=0.0576L1.8325 大草边慢游。身体变黑,鳃盖后缘内收,腹部鼓胀。病鱼肠道乳白色不透明,硬化发脆,挤压肠道有白色的浆液流出。病理变化:肠上皮坏死,崩解脱落,杯状细胞消失。增生性炎症,肠道的皱褶消失,另外还有很多渗出液(即白色的浆液)。病鱼生长缓慢由纤毛虫引起的疾病 : 1、小瓜虫病。症状:鱼体或鳃上有半透明白点,规则。白点在玻片的水滴中可运动。鱼体发黑,焦燥不安,规格较大的鱼有擦边现象。 繁殖适温1525,刚放出的纤毛幼虫对pH的改变特别敏感,突然提高pH可使之死亡。2、车轮虫病. 症状:体黑、瘦,粘液多。5朝左右鱼苗,头部和嘴圈发白。3、隐核虫病(海水小瓜虫病)病原体:剌激隐核虫,繁殖适宜水温2530。5、固着类纤毛虫和吸管虫病由蠕虫引起的疾病单殖吸虫病1、指环虫病。2025,症状:鳃粘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鳃盖微微张开,大的个体(如坏鳃指环虫)有时肉眼可看到一个微小的白点。 病原:指环虫。有四个头腺和四个眼点。2、三代虫病。症状:寄生在体表和鳃,严重时体色暗黑,无光泽,瘦弱,游动迟缓,食欲减退,呼吸困难,体表有灰白色的粘液层。细看可见病鱼体上有蛀状小虫在动。3、贝尼登虫病。4个眼点。2个前吸盘。症状:鰤鱼,主要在体表,头和背最多,鳍上几乎没有。石斑鱼主要在体表和鳍条。焦燥不安,狂游,擦网。体表粘液增多,局部皮肤发白,表皮粗糙,因体表色素细胞扩散而呈暗蓝色。寄生处有炎症。贫血、衰竭而死。最适20左右, 海水. 将鱼置于淡水中23min可见有虫脱落。复殖吸虫病1、复口吸虫病,也叫双穴吸虫病。病原:复口吸虫的尾蚴和囊蚴阶段。头部脑区和眼眶2、枝睾吸虫病。病原:华枝睾吸虫(华肝蛭)成虫在人和哺乳动物肝脏,鱼是第二中间宿主。症状:病鱼体表、鳞片有黑点,消瘦发黑。绦虫病1、九江头槽绦虫病。症状和病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