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元居”传人讨招牌 起诉前门恩元居餐厅.doc_第1页
“恩元居”传人讨招牌 起诉前门恩元居餐厅.doc_第2页
“恩元居”传人讨招牌 起诉前门恩元居餐厅.doc_第3页
“恩元居”传人讨招牌 起诉前门恩元居餐厅.doc_第4页
“恩元居”传人讨招牌 起诉前门恩元居餐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起恩元居,对现在的年轻人或许非常陌生,但不少“老北京”对其招牌小吃“炒疙瘩”可是颇为熟悉。这家入选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老字号饭庄,至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但鲜为人知的是,“恩元居”商标的使用一直存有争议。近日,恩元居的传人马女士一纸诉状将前门恩元居餐厅诉至法院,要求对方停止使用“恩元居”名称,并索赔经济损失10万元。昨天上午,该案在西城法院开庭审理。昨天上午,恩元居传人马女士及恩元居餐厅的法人代表均参加了庭审。原告马女士诉称,原告是中华老字号小吃品牌“恩元居”创始人马东峰的第三代传人。在自己与父亲和家人协商后,于2009年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交商标注册申请,后经批准获得“恩元居”的三大类商标专用权证书。2013年9月份,被告北京前门恩元居餐厅开始重新使用“老字号恩元居”对外宣传。不仅在餐厅对外牌匾上,突出使用“恩元居”三个大字,还在餐厅的醒目位置悬挂“恩元居”的简介。故此,原告起诉该餐厅至法院,请求被告在对外宣传中停止使用“恩元居”名称,同时向被告索赔经济损失10万元。对于原告马女士的诉讼请求,被告餐厅辩称:“餐厅是经过1956年公私合营后改制的集体企业,对于恩元居字号的使用是有历史沿革传承的,虽历经拆迁,但公司营业执照始终存在。”餐厅认为,公私合营后,“恩元居”即与马家脱离了关系。“近些年因为拆迁,餐厅地址曾经发生过变化,有一段时间没有营业,有关部门还给过餐厅补偿。直到2003年,恩元居餐厅找到了合适地点才重新开张的。”被告表示,在2001年,原来餐厅的职工还根据改制政策重新收购了企业股份。被告表示,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来餐厅工作,对于之前的历史不太清楚。随后法庭宣布休庭,未宣判此案。想当年曾与东来顺齐名昨天晚些时候,记者与马女士取得了联系。马女士表示,现在很多年轻人对恩元居不是非常了解。其实除了名小吃炒疙瘩外,恩元居还有很多拿手菜。“比如河间爆肉、滑熘鸡片等都是恩元居的名菜,当年恩元居与东来顺一样,在北京可都是响当当的牌子。”马女士称,1922年,她的爷爷马东峰把河间老家的土地变卖作盘缠,来到北京当学徒,并用攒下的钱在前门开了家小粮店维持生计。1929年马东峰用学来的手艺,在北京留守卫胡同(现朱家胡同)开了家饭馆,取名“恩元居”,并对小吃炒 饹进行数次改良,做出了炒疙瘩,并使得这道小吃成为该店招牌,闻名京城。营业4年后,马东峰的兄弟马东海也从天津来到北京,并在大李纱帽胡同又开了一家“恩元居”。也是从这时起,北京形成了东、西“恩元居”共同经营的格局。马女士表示,2006年自己就与另外几家北京老字号传人共同商量对商标进行保护,随后与“爆肚冯”等共同加入了九门小吃,可后来再次因故停业。“马家一直没丢了手艺,这些年来也一直有把恩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