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综测试(五)历史反馈题.doc_第1页
高三文综测试(五)历史反馈题.doc_第2页
高三文综测试(五)历史反馈题.doc_第3页
高三文综测试(五)历史反馈题.doc_第4页
高三文综测试(五)历史反馈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周末反馈题(五) 命题:石庆柱 审题:袁晓 何书宝 备课组长:石庆柱高三周末文综测试历史反馈题(五)使用时间:2013-4-15本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总分78分,练习时间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A. 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 促成了大批文学家的出现C. 造成了官僚机构的庞大 D. 维护了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2. 民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书报之传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停滞,入者价贵”。江南铁路通车后,“一般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具者,今日多改为舶来品徽州,已变成了都市,徽州人一向守旧的思想,也因而起了划时代的变化。”上述材料说明铁路使徽州商品运输成本提高 市场上洋货流行 思想观念逐步解放 生活习惯日趋文明A B C D3 下面是近代我国各年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单位%),该表表明 殖民地贸易性质的格局仍然未变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机器工业相对发展最快 中国在经济上已经独立自主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A B C D4. 近代良友画报第62期刊登一幅大大的地毯,说明性文字写道:蒋主席公邸地毯图案,色彩庄严而华丽,象征全面统一,表现国体尊荣,然而际此10月国庆节期间,内忧外患频仍,东北一角,崩缺糜烂,即使毯毁损,已堪惋惜,况国土失陷,可哀孰堪!这期画报出版的时间应该是 A1915年 B1927年 C1931年 D1949年5. 1933年初,申报刊登“永安堂”的广告词:“国难紧急中,我们需要的是民族英雄;天气严寒日,我们需要的是虎标良药。”并附上蔡廷锴将军的题辞:“永安堂主人胡文虎君,热心救国,仁术济人。此次本军在沪抗日,胡君援助最力,急难同仇,令人感奋。书此以留纪念。”于是“永安堂”的产品卖得火热极了。这则广告作为史料不能用于研究 A近代民族企业 B实业救国思想 C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 D八年抗战6 蔡元培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是因为两者 A都提倡吸收外来文明 B指导思想皆为理性主义 C内容都蕴涵人文主义 D都主张古典文明的复兴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曾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战争结束后,这一建 议体现为 A“冷战”秩序的建立 B关贸总协定签署 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D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8 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反映的改革是指A邓小平改革 B罗斯福新政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9(18分)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推动着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中,中国文化指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和封建文化,是一种道德伦理型的政治文化,它在维护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的延续的同时,也抑制甚至窒息了中华民族的天性发展和文化创造力。 任伟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回顾(1)依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归纳中国文化的内涵。(6分)材料二 具体到近代早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问题我个人以为:人类历史上所曾出现过的各个伟大文明中,其中只有西欧是最早(也是惟一自发地)步上了近代化的道路的。然而问题却在于,一旦有了某个文明早着先鞭,率先进入了近代化,则别的文明也必将步它的后尘步入近代化。近代化是惟一的历史道路,其间并无中外之别、华夷之辨。民族特色当然是会有的,但那只是近化化过程中的不同形式或风格,究其实质并无二致。 何兆武中西史化交流史论(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是最早步上了近代化的道路”。(6分)(3)与西方近代化进程相比,概括指出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民族特色”。(6分)10.(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认为中世纪曾是“黑暗时代”,但在15世纪的某一时期,黑暗终于消失了,欧洲苏醒了,涤除了污垢,又开始了思考和创造,欧洲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1)依据材料一,分析欧洲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的“决定性优势”。(6分)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16-19世纪早期所形成的是以欧洲体系为骨架的世界体系,还不具有充分的世界性,以战争与革命为基本特征的20世纪上半叶是该体系的解构过程,而恰恰在这一解构性运动中,世界历史的整体性进一步增强了,到20世纪末基本完成了地域性世界向整体世界历史的转变。(2)试举政治经济两方面的事例说明16-19世纪的早期所形成的世界体系,还不具有充分的世界性?(6分)(3)20世纪末基本促成地域性世界向整体世界转变的因素有哪些?(6分)11.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世纪末,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他们地位相当,所处时代和大环境也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枪猛然打响,在中日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几乎同时起跑。怀着富国强兵的同样梦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追赶。尽管日本起步比中国还迟,然而最终的结局却大相径庭,一悲一喜:大清王朝愈加摇摇欲坠,日本帝国则一飞冲天。李鸿章对伊藤博文:大臣与首相的差距(1)19世纪末,中日两国“最终的结局却大相径庭”,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上述不同的原因。(6分)(2)明治政府在制度方面确立了1889年宪法,试简要评价之。(4分)高三周末测试历史反馈题(五)参考答案1-5 ACACD 6-8 CBC9(18分)(1)政治上维护宗法家长制、封建专制统治;经济上一封建小农经济为基础;思想上一儒家思想(仁义道德)为核心。(6分)(2)14世纪以后,欧洲先后进行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批判了封建神学思想和封建专制制度,宣传了近代民主思想;17世纪后,欧洲资产阶级通过各种形式的革命和改革,夺取政权,建立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18世纪后,通过工业革命和大机器生产,逐渐实现了工业化;社会生活方式日益近代化。(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得满分)(3)中国近代化是在西方列强侵略的逼迫下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被迫进行的;中国近代化与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或:肩负着民族解放和近代化的双重任务);经历了先器物、后制度、再思想的演进过程。(每点2分,共6分)10.(18分)(1)政治:教会势力削弱,以君主为代表的世俗权力增强。(2分)经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产生。(2分)文化:教会所控制的思想文化专制开始衰弱,出现宗教改革。人文主义观念产生(2分)(2)经济方面: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活动等都是以欧洲为中心,或者工业革命也刚从英国兴起,尚未形成世界体系。(2分)政治方面:英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也是发生在欧洲;(2分)总之,从16-19世纪的早期形成的世界体系基本上都是发生于欧洲并逐渐向世界发展的。(2分)(3)冷战结束,美苏两极格局终结,和平发展成为主流;世界各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欧洲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与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等一批国际组织的完善和强化等;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交通通讯网络的发展等。(回答其中三点即可,6分)11(10分)(1)态度不同:中国清王朝统治腐朽,顽固势力强大,反对变革封建专制制度。而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通过武装倒幕,改革力量建立了新政权,因而能够实行全面、有效的改革。(3分)力度不同:中国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实行“有限变革”;而日本明治维新则是实行包括改革政治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全方位“变革”。 (3分)(2)评价:宪法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国家权力仍掌握在天皇手里;但确立了三权分立的体制,承认了人们的基本权利,是历史的进步。(4分)高三周末测试历史反馈题(五)参考答案1-5 ACACD 6-8 CBC9(18分)(1)政治上维护宗法家长制、封建专制统治;经济上一封建小农经济为基础;思想上一儒家思想(仁义道德)为核心。(6分)(2)14世纪以后,欧洲先后进行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批判了封建神学思想和封建专制制度,宣传了近代民主思想;17世纪后,欧洲资产阶级通过各种形式的革命和改革,夺取政权,建立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18世纪后,通过工业革命和大机器生产,逐渐实现了工业化;社会生活方式日益近代化。(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得满分)(3)中国近代化是在西方列强侵略的逼迫下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被迫进行的;中国近代化与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或:肩负着民族解放和近代化的双重任务);经历了先器物、后制度、再思想的演进过程。(每点2分,共6分)10.(18分)(1)政治:教会势力削弱,以君主为代表的世俗权力增强。(2分)经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产生。(2分)文化:教会所控制的思想文化专制开始衰弱,出现宗教改革。人文主义观念产生(2分)(2)经济方面: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活动等都是以欧洲为中心,或者工业革命也刚从英国兴起,尚未形成世界体系。(2分)政治方面:英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也是发生在欧洲;(2分)总之,从16-19世纪的早期形成的世界体系基本上都是发生于欧洲并逐渐向世界发展的。(2分)(3)冷战结束,美苏两极格局终结,和平发展成为主流;世界各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欧洲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与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等一批国际组织的完善和强化等;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交通通讯网络的发展等。(回答其中三点即可,6分)11(10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