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汉学研究.doc_第1页
国外汉学研究.doc_第2页
国外汉学研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汉学:sinologg,指国外学者对中国历史、现状、哲学、文学、语言等的研究,受西方学者所受教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2.海外汉学的本质是外国的学问。3.分类:按国别分:英国汉学、美国汉学. 按时间段分:游记汉学(马可波罗游记);传教士汉学(门多萨中华大帝国史);专业汉学4. 书籍的名词解释:作者,年代,主要内容,主要影响,地位5. 中华大帝国史:门多萨,1585年在罗马出版,西班牙文,涉及中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宗教、教育、风俗、特产等;第一部欧洲撰写的中国史,比较严谨。6. 卫匡国,意大利传教士,主要在浙江传教。7. 利玛窦,中国札记:关于中国宫廷政治、地理、外交、科技等方面的内容;出版时受到教会的影响,内容作了删改,删除了其中关于批评中国的内容;它是16世纪末西方汉学知识的重要来源。8. 利玛窦:16世纪末生活在中国。主要著作:中国札记;将四书翻译成拉丁文并注释。主要贡献:在中国开创了融合儒家学说传教的方式,使基督教比较顺利的进入到中国;将西方的科技尤其是水利技术传入中国。9. 通信集:在中国和东印度的传教士之间的或写给欧洲的书信或报道集;包括了当时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情况,向西方介绍了中国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名于17-18世纪;评价:内容庞杂,记述全面,但是有诸多夸张和猎奇,不是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10. 中华帝国全志:18世纪在法国出版,法国传教士主编的多卷本的中国百科全书式著作,共分四卷;介绍了关于中国的地理、科技、宗教、道德、医药、少数民族的情况;18世纪西方传教士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专业汉学1. 法国雷慕沙:著作:关于中国语言方面,汉语语法基础; 翻译小说玉娇梨; 翻译佛学佛国记。 贡献:他主要集中汉语和中国佛教方面的研究。儒莲:将孟子翻译成拉丁文 翻译赵氏孤儿,大唐西域记; 评价:法兰西学院教授,东方语言学院教授;出色的汉学家,对法国汉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世纪中叶欧洲汉学界无可争议的大师。2. 英国理雅各:翻译中国经典,得到了王韬的帮助,包括“四书五经”,是当时西方最准确的关于中国的传统经典文献的翻译; 翻译过程中大量旁征博引,贯彻严谨的治学态度; 著作:中国编年史、中国的宗教; 他主要的目的是向东方传播基督教教义,同时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是19世纪末英国最伟大的汉学家。翟理思:中国文学史,比较系统的介绍了中国从古代至清代文学的发展,对中国文学作了基本的描述和阐释,立足于西方文化传统背景,利用西方学术概念对中国文学进行再构建,包括春秋、礼记、诗经、“王安石”、“三苏”、四大名著大量翻译并作出比较中肯的评价。地位:首次以文学的形式向英语世界,西方学者介绍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虽然有诸多的错误,但仍是19世纪以来比较重要的一部著作。3. 德国卫礼贤(20世纪初):法兰克福大学专业汉学教授,创立中国学社,对德国汉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成就是关于易经的翻译和研究;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汉学家之一,数十年内为德国眼中的中国形象作了重要的努力;中国文化的通过卫礼贤的传播使西方国家感到需要东方文化来填充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促进中国文化的交流和理解作了重要的贡献。福兰阁:20世纪重要的汉学家;中国通史:以儒家的国家观念为横线,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说成是儒家发展演变的历史,将中国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前儒家时期/儒家时期/后儒家时期;评价:不仅有史学家的宏观观念,而且具有独特的理论深度,长期以来成为德国汉学界公认的中国史和中国汉学研究的必读著作。4. 美国稗治文:美国来华的第一个传教士,美国汉学的开山鼻祖,在华30多年主要从事传教和汉学研究;主编中国丛报,旧译为澳门月报,1832-1851.12,介绍了中国政治、文化、地理、风俗、法律等等,是全世界发行的第一本汉学期刊,是当时西方研究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资料; 受西方启蒙大叙事的影响,对中国有诸多的批评之语,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起了推动作用; 创立了上海文理学会。卫三畏:美国第一个专业汉学家,长期生活在中国,接替稗治文担任中国丛报的主编。中国总论,中国商业指南、我们同中华帝国的关系,美国最早最权威的汉学著作,成书于1884年;内容包括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历史、宗教、地理等等,是美国人认识中国的范本,具有教科书的作用;核心思想是中国不仅需要西方技术文明,而且需要西方基督教教义进行拯救;主要依据中国丛报,对中国一些历史事件有真知灼见,都显得比较客观,将中国当作一个落后的野蛮的国家来叙述和描写,为促进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了解:马礼逊、丁韪良1. 哈佛燕京学社:20世纪美国汉学研究机构,由美国企业家的遗产捐赠而成,由哈佛大学和燕京大学联合创办,1928年成立,在哈佛大学建立东亚语言系和图书馆,出版学术期刊哈佛亚洲学报;一方面支持美国汉学的研究,另一方面对一部分中国学者的研究进行资助。2. 西行漫记:作者:斯诺;当时美国人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必读数目,共12篇,30万字;运用大量史实回答了当时西方人比较关注的核心问题:中国红军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究竟是什么人;中国政权如何构建。毛泽东评价,“一本真实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书”;对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作了相对客观的报道;是当时美国人以及西方了解二战时期中国以及中国共产党抗战情况的主要参考书,对于改善西方世界摆正中国共产党的印象,增加对中国的援助起重要的推动作用。3. 费正清:美国研究中国的三个重要的理论:冲击-反应理论(现代化、西方化);中国中心观(70s);中国威胁论(90s)费正清(冲击-反应理论):建立研究近代中国的基本框架,包含这样一个假设:中国文化具有巨大的稳定性,即使发展也是内部调整,除非有外来作用,否则难以实现对传统的突破。这种模式是西方人的价值观来研究东方,认为中国缺乏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通过西方的冲击才能摆脱困境取得进步。反映的是二战后美国学术界形成的“西方中心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