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尧舜夏商周大事简历color=#DC143C/color夏商周大事简历夏禹元年 - 2050年 辛亥 启接禹位 -2042年 己未契封有商 - 2121年 庚子 弃封于邰- 2121年 庚子成汤立国 - 1619年 壬戍 纣王元年-1063年 戊寅公刘迁幽 - 1650年 辛巳 周公元年 -1166年 乙未盘庚迁殷 - 1281年 庚子 亶父迁岐 -1226年 乙未成汤亡年 - 1606年 乙亥 文王元年- 1063年 戊寅文王受命 - 1022年 已未 文王亡年- 1013年 戊辰古公元年 - 1186年 戊戍 武王元年- 1022年 已未季历元年 - 1123年 戊寅 武王亡年- 1005年 丙子季历亡年 - 1073年 戊辰 纣王亡年 -1009年 壬申文王被囚 - 1042年 己亥 文武制命- 1036年 乙巳武王伐纣 - 1010年 辛未 紂死商亡- 1009年 壬申颛顼尧舜夏商周时期主要人物年寿表颛顼生于公元前2380年 亡于公元前2282年.季历生于公元前1165年 亡于公元前1065年唐尧生于公元前2221年 亡于公元前2103年 伯鲧生于公元前2181年 亡于公元前2126年虞舜生于公元前2161年 亡于公元前2053年 皐陶生于公元前2140年 亡于公元前2048年夏禹生于公元前2140年 亡于公元前2045年 夏启生于公元前2127年 亡于公元前2034年亶父生于公元前 年 亡于公元前1108年 季历生于公元前1165年 亡于公元前1065年文王生于公元前1080年 亡于公元前1013年 武王生于公元前1049年 亡于公元前1005年吕望生于公元前1077年 亡于公元前0966年 成王生于公元前1009年 亡于公元前0952年康王生于公元前 0985年 亡于公元前0945年 昭王生于公元前0983年 亡于公元前0928年穆王生于公元前0945年 亡于公元前0902年 厉王生于公元前0863年 亡于公元前0828年唐叔生于公元前1018年 亡于公元前0935年 周公生于公元前1063年 亡于公元前0983年成汤生于公元前1664年 亡于公元前1608年 纣王生于公元前 年 亡于公元前1009年唐尧虞舜夏商周主要年鉴(自公元前2206年-公元前1009年)等众多内容,因防产权被盗,暂不公布,敬请谅解。以上资料,已经首长过目,权当注册,不惧小人。当今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弄虚作假,欺上骗下,事实清楚,不容抵赖。在缺少以上这么多内容下,竟敢言:“千古之谜,夏商周之老黄历已清楚”,还知道不知道,当今世界上尚有“羞耻”二字!有其因必有其果,断代工程责任人,必将为自已的好大喜功,急功好利,轻视文献,研究表浅,偏信回天,而受其殃。心正笔正,笔正史真。苍天有眼,谁无报应。尧年概要尧立七十年得舜,三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事,荐之于天。尧辟位二十八载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德。史记. 五帝本纪“尧以(甲)申岁生,年十五而佐挚帝,(先受封陶,后改封)于唐为诸侯,甲午得(舜),(甲)寅舜代行天子事,(辛)巳年崩。年百十八,在位九十八年。”帝王世纪原文应是:尧以庚申岁生,年十五而佐挚帝,(先受封陶,后改封)于唐为诸侯,甲午得禹,庚寅舜代行天子事,丁巳或戊午年崩。年百十八,在位九十八年。史籍另有尧117岁,及在位百年及一百零一年之说,可能出于二点,一.虚岁。二.夏时改甲子为乙丑而致。三. 不明三年丧事之风俗礼规。帝王世纪虽为晋时皇甫谧所撰,但其原本早在唐朝亡失。现本帝王世纪均为别书摘录或传抄而得,漏文错字在所难免,更有错修误改。故其非为原样,相差甚远。 现本帝王世纪言甲申(公元前2197年 )尧生,辛巳崩,甲辰(公元前2177年)即帝位等,其“甲”应为庚,其“辛”应为丁。如若为甲,则纣死商亡应为公元前1046年矣,与“断代工程” 相同,显然为伪。竹笺纪年曰:“帝尧元年丙子”,是将挚帝封尧于唐为诸侯元年,误作为尧帝元年。史记. 五帝本纪“尧辟位二十八载而崩。” 是指公元前2129年正月上日,舜受统于文祖。 尧年大事年记尧生于公元前2221(庚申)年,亡于公前2103(戊午)年,年一百十八岁。帝王年 公元前 干支 史籍、文献、事例2206年 乙亥 年十五佐帝挚,尧被受封为陶侯。2205年 丙子 帝挚受共工、瓘兜之意,改封尧为唐侯。元 年 2201年 庚辰 尧二十岁,居冀,命义和制历。 二 2200年 辛巳 义和定闰法 ,一年366日,置闰。 四 2198年 癸未 越裳国来贡,献十纪甲骨龟文。五 2197年 甲申 巡狩四岳 ,怒灭西夏,毁其宗庙,贬君为民。六 2196年 乙酉 身涉流沙,西见王母、地封独山。七 2195年 丙戊 有麟。九 2193年 戊子 大水,巫支析为孽,应龙驱之淮阳龟山足下。十二 2190年 辛卯 治兵。十五 2187年 甲午 禅于泰山。 十六 2186年 乙未 渠搜氏来宾。十七 2185年 丙申 仲月甲子日,至于稷,沈璧于河。十九 2183年 戊戍 命共工治河。 二十一 2181年 庚子 伯鲧生,帝王世纪误为舜生。二十五 2186年 乙巳 三苗、瓘兜作乱。二十九 2173年 戊申 春,焦尧氏前来朝贡。三十六 2166年 乙未 水患又起。四十一 2161年 庚申 舜生于诸冯。 四十二 2160年 辛酉 景星见于冀。四十八 2154年 丁卯 十二年中,水患有增无减。五十 2152 年 已巳 乘素车玄驹游首山。五十三 2149年 壬申 祭于洛河。五十八 2144年 丁丑 使稷放帝子朱于丹水。 六十 2142年 已卯 舜以孝闻。 六十一 2141年 庚辰 咨询四岳 令鲧治河。尧命夏鲧治水,九载无绩。六十二 2140年 辛巳 大禹六月六日生于四川省汶川县石纽村高密家。六十九 2133年 戊子 鲧治水失败被黜。 七十 2132年 已丑 在位七十载得舜,咨使四岳赐舜命。 七十一 2131年 庚寅 舜三十岁而被试用, 尧许二女嫁舜。 七十二 2130年 辛卯 舜纳二妃于大丽。七十三 2129年 壬辰 正月上日,帝尧辟位,舜受统于文祖。七十四 2128年 癸巳 巡狩四岳,至于泰山,柴望山川。七十五 2127年 甲午 流共工于幽州,令禹治河,皐陶、禹十四岁。七十六 2126年 乙未 驱三苗于三危(敦煌);殛鲧于羽山;放獾于崇山。八十 2122年 己亥 八年水厄解,禹告成功。岁乃大旱,民无食,禹又哀之。八十一 2121年 庚子 封伯禹有夏;封契于商;封稷于邰。八十六 2116年 乙巳 司空入见 赞用玄圭。八十七 2115年 丙午 西王母献盆地图,舜后改九州为十二州。八十九 2113年 戊申 巡游于陶,领群臣禅泰山。九十 2112年 已酉 居陶,识舜二十年后老,荐舜摄政王位。九十一 2111年 庚戍 舜年五十摄行天子事。九十七 2105年 丙辰 司空巡十二州。九十八 2104年 丁巳 九十九 2103年 戊午 尧辟位二十八年崩,舜年五十八尧崩,帝陟于陶。一百 2102年 已未 践位。一百一 2101年 庚申 载格,舜六十寿庆。 舜年概说舜得举用事二十二年,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舜年二十以孝闻,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史记. 五帝本纪依据众书 “舜在位50年,101岁亡,以及帝舜荐禹于天,为嗣,17载而帝舜崩 ” 。原文应是:三十九年,南巡狩。践帝位(四十八载)崩于苍梧之野。 舜年大事年记元年 2100年 辛酉 六十一践帝位,作大韶之乐。三年 2098年 癸亥 令皐陶制象征刑法。五年 2096年 乙丑 二月东巡狩至中州,与三公诸侯临观于河。七年 2094年 丁卯 作大唐国歌。九年 2092年 己巳 定“三年考绩”制度,西王母朝贡玉环、国图。十四 2087年 甲戌 庆云见,作颂歌南风,令禹代舜事。十五 2086年 乙亥 令禹有事于太室,作咸池歌。十六 2085年 丙子 作军歌 大章韶。十七 2084年 丁丑 春二月,入学初用。二十 2080年 辛巳 舜八十一即真。二十五 2076年 乙酉 息慎氏前来朝贡弓箭。二十九 2072年 已丑 命子义鈞封于商。三十 2071年 庚寅 葬母后育于渭河。三十一 2070年 辛卯 预荐禹于天,十七年后舜崩。三十二 2069年 壬辰 命禹总师,逐徏方岳。三十三 2068年 癸巳 正月元日,禹受命于神宗,遂复九洲。三十四 2067年 甲午 九十五而使禹摄政。三十五 2066年 乙未 舜咨禹,征有苗,有苗朝贡。三十九 2062年 己亥 禹摄政五年,舜践帝位三十九年有苗氏叛,南征巡狩。四十二 2059年 壬寅 玄都氏朝贡宝玉。四十七 2054年 丁未 帝居鸣条,冬暖无霜,次年南巡狩。四十八 2053年 戊申 辟位。 舜陟苍梧,葬于九嶷。四十九 2052年 已酉 践位。五十 2051年 庚戍 载格。 禹年大事年记元年 2050年 辛亥 元月初一,禅位于冀地崇山,颁夏时于邦国。二年 2049年 壬子 举益为相,荐益于天,封尧子丹朱于唐,舜子商均于虞,作歌“大夏”乐。三年 2048年 癸丑 皐陶卒,无缘帝位。禹封其后于英六。皐陶十四岁始佐禹。 四年 2047年 甲寅 亲毁三星堆古城,以九州九牧之贡,鋳九鼎。五年 2046年 乙卯 巡狩,五岁政定,周行天下,会诸侯于塗山。六年 2045年 丙辰 辟位。春,抗洪救灾,戳防风氏;秋,诸侯会稽,计功而崩。七年 2044年 丁巳 践位。八年 2043年 戊午 载格。夏启大事年记元年 2042年 已未 夏启元年。二年 2041年 庚申 伯益归政就国。三年 2040年 辛酉 伯启伐有虞氏,大亭于钧台。四年 2039年 壬戍 放季子武观于河洛,作九歌以颂,作“五子歌”以戒。五年 2038年 癸亥 令彭伯寿征河西之叛,武观得归。六年 2037年 甲子 伯益在巴被害,夏启年以牺祀。八年 2035年 丙寅 使孟涂如巴涖讼(辟谣破案)。孟涂司神于巴,见血即执。九年 2034年 丁卯 启王于九年崩,享年九十一岁。夏桀(后癸)大事年记元年 1672年已巳 桀为王。契封于商,十二傳而至主癸。三年 1670年辛未 毁灵台,筑倾宫,犬夷侵岐以叛。六年 1665年甲戊 岐山踵戎来宾。七年 1664年乙亥 癸妃生成汤。十一年 1659年已卯 大会诸侯,有缗氏逃,桀灭有缗氏。十三年 1657年辛巳 迁于河南,初作辇。十四年 1656年壬午 命扁伐岷山,山民献苕华琰、苕玉琬二女,二女无子。 二十二年 1650年辛已 公刘避桀居幽,变易政纲,幽地戎狄。三十三年 1639年壬寅 伐蒙山,有施氏献妹喜。桀弃元妃,纳妹喜于倾宫。三十五年 1637年甲辰 封汤于亳为商侯。其时“五星错行,星陨如雨,洛山崩,三河竭。”三十六年 1636年乙巳 征葛。葛因杀成汤童子而被灭。三十七年 1635年丙午 成汤得伊伊。妹喜与伊尹作禍功同(内应外合)。四十年 1632年已酉 伊尹去商适夏,丑有夏复归于商。四十一年 1631年庚戍 湯伐有洛,克之。遂征荆,荆降。四十二年 1630年辛亥 商侯朝命于桀,桀囚湯于夏台。四十三年 1629年壬子 商侯成汤因贿赂桀获释。四十六年 1626年乙卯 商侯成汤灭温。四十八年 1624年丁巳 昆吾侵商,商会诸侯于亳。遂取韦征顾。终古奔商。四十九年 1623年戊午 商师取顾,伯益后裔费伯昌离夏奔商。五十年 1622年已未 王会诸侯,有缗氏叛而被克,瞿山崩,商师征昆吾。 五十一年 1621年庚申 王鉴池为夜宫,男女杂处,三旬不朝。谏王不听,终古奔商。五十二年 1620年辛酉 关龙逄持皇图,谏桀王遭虐杀。五十三年 1619年壬戍 鸣条大战,商克昆吾。桀败夏亡,成湯获桀于焦门,放桀于南巢。昔在文王商周並立紂为天子周为公侯昌为西伯公元前 干支 帝王年(周历) 事例1650年辛已 公刘 元年 公刘避桀居幽。1168年癸巳 武丁 三十四年 周王季历朝商。王赐地三十里,好马十匹。1166年乙未 武丁 三十六年 古公亶父逾梁山,迁歧避狄,民从如市。1165年丙申 武丁 三十七年 季历伐西满鬼戎,俘二瞿王。1123年戊寅 古公 元年 古公建国,季历称王,复号曰:周。1111年庚寅 季历 古公亶甫死。1108年癸巳 季历 季历元年,太伯托伪采药去蛮荆1085年甲寅 文丁 元年 文丁命季历为牧师,周克余无之戎。1084年乙卯 文丁 二年 季历伐燕京之戎,戎人大败周师。1080年己未 文丁 三年 文王出生在东夷猪棚。1079年庚申 文丁 七年 周人伐始呼之戎。1073年戊辰 文丁 十二年 季历被囚于塞库,文王初元。1072年已巳 帝乙 元年 命季历为牧师,加九命作伯。1165年丙申 帝乙 七年 帝乙、季历同年相陟。1063年戊寅 纣王、文王元年 纣王元年,初封九候,西伯为昌,文王次元。1061年庚辰 三年 有雀生鹯。 1060年辛巳 四年 大蒐于黎。1059年壬午 五年 纣王筑南单之台。1058年癸未 六年 西伯昌初禴于毕。1055年丙戍 九年 王师伐有苏氏,获其美女妲己赠纣王。1054年丁亥 十年 正月,文王自商至程。1053年戊子 十一年 居程三年,遭大荒。1052年己丑 十二年 作大匡以诏牧其方。1049年壬辰 十五年 文王生太子发,后为周武王。1042年已亥 二十三年 纣醢鬼侯,脯鄂侯,囚文王于羑里。1038年癸卯 二十六年 春三月,西伯率诸侯入贡纣王。1037年甲申 二十七年 文王狩猎,初见吕望得计谋。1036年乙巳 二十八年 文王获释,诸侯送其归陈,文武制命。武王初元。1033年戊申 三十一年 文王得吕尚以为师。1029年壬子 三十五年 周大饥,西伯由陈迁丰。1028年癸丑 三十六年 正月,诸侯朝周。1027年甲寅 三十七年 周作辟雍。1025年丙辰 三十九年 商臣辛甲奔周。1024年丁巳 四十年 治兵于毕,封姬发为将军,吕望为军师。1023年戊午 四十一年 周作灵台,纣王授胶鬲向文王求玉版。 1022年已未 四十二年武王次元 岁在鹑火,文王受命,改元立国,断虞芮之讼。1021年庚申 四十三年 二年 伐邗灭崇,崇侯虎降。建丰都,作酆宝解。1020年辛酉 四十四年 三年 伐密,密人自缚其君,迎归西伯。1019年壬戍 四十五年 四年 武王营镐, 伐犬戎昆夷。1018年癸亥 四十六年 五年 伐耆,作小开解。1017年甲子 四十七年 六年 向挚奔周献商图。1016年乙丑 四十八年 七年 辟位“春三月,文王陟。”1015年丙寅 四十九年 八年 践位“受命八年”,遗憾而终。1014年丁卯 五十年 九年 载格 “四年后,有甲子之事”。1013年戊辰(纣)五十一年 十年 (1) 武王继位为季元,此年伐黎。1012年已巳 五十二年十一年 (2)11月戊子,孟津演兵、申命,不战而归。1011年庚午 五十三年十二年 (3)纣剖比干,囚箕子,驱商容。1010年辛未 十三年 (4) 巢伯来宾,武王伐纣,岁在鹑火,东面迎岁。1009年壬申 十四年 (元)纣死商亡。王访箕子,大封诸侯,四夷成宾。1008年癸酉 十五年 (二)武王有疾,周公作金藤。1007年甲戍 十六年 (三)秋灭蒲姑,箕子来朝,迁鼎于洛。嫁女南公。1006年乙亥 十七年 (四) 辟位。12月王崩,成王诵立。1005年丙子 十八年 (五)。践位“七年致政成王”,因幼而周公摄政。1004年丁丑 十九年 (六) 载格。十有九年,二月王崩。通鉴前编 公元前1022年 21.20.19.18.17.16.15.14.13. 12.11. 10周武王元年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十三文王改元前年43 44 45 46 47 48 49 50史记“文王即位50年。”文王改元后年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汉书“大统九年未集。”注:公元前1026年,即文王三十七年,周作“辟雍”。 “辟雍” 就是立尧舜、夏、殷、周之历史研究专科学校,以为史鉴。周居国中,虞居北,夏居东,殷居西,皆为大学。又建校于京郊,夏称序于州,殷谓校于党,都为乡村小学。不分王公庶人,满八岁入小学,十五岁进大学。春秋两季教礼乐,冬夏教诗书。四库通鉴大王季(历)因困而死,文王苦之,难忘羑里之丑,时未可也。立十二年而成甲子之事。十有九年二月,(武)王崩。通鉴前编. 卷六 史籍既有“二月王崩” 又有“十二月王崩” 这是因为当时所用三历的不同而致。所谓“七年致政成王” “十有九年” 都是已将丧事辟位、载格、践位年算入其内。此处“二月王崩” 是言周历,“十二月王崩” 是用夏历。“文王四十二年改元立国,立后十二年而成甲子之事”是言“文王受命于已未” 此年“岁在鹑火” 。“文王四十二年,即公元前1022年,立后四年而亡,亡后八年有武王伐纣,其后有甲子日克商之事。1022-(4+8)=1010注一:宋朝张行成根据皇极经世推算:尧即位至五代恭帝末,凡3316年。现今将尧之后各帝王逐年相加,得出尧即位至五代恭帝末为3160年。由此可见前数3316可能是抄错或印错,或由所谓“尧之元年,丙丁无疑” 而得。因丙子,则得3163年。原尧元年干支“甲辰” ,也为庚辰之误。二. 帝王世纪启三十五年征河西,是由“启王于五年征河西” 而错。同样,古竹书言:启三十九年亡,是由“启王于九年亡” 而变。三. 史记言禹“十年巡狩” ,是将毛笔字“七或六” 去尾缺笔所误。四. 古人有大禹治水八年、十三年、之说。十三年之说,是言大禹自受命治水到“赞有玄珪” 。大禹治水五年成功,古籍言治水八年,是言至“赞用玄圭”是对大禹治水的成绩作最后肯定时止。“玄圭”既是奖牌,又是官牌,上朝议事时,捧在胸前,作为通行身份证。五. 现有人言“大禹四十岁治水”,此为数据错位。若为四十,则大禹应一百二十六岁亡,于史不符,显然为误。六.古籍又言:大禹三十岁尚未成亲。此又为数据错位,实际上大禹是十四岁治水,故有大禹治水,成亲四日离家,成为“新婚别”。婚后不久,大禹治水,初过家门,恰逢启生,呱呱婴啼,能入其耳,难改其心,大禹至公,心坚似铁,难留其步,思虑再三,不入家门!七. 有人错解九天传原意,误言大禹生于河南登封县,河南登封曾是大禹的京都。大禹实生于四川茂州汶川县石纽乡刳儿坪,其父鲧,其时封为西伯。其都即为今日四川三星堆。四川偃江等地,还存有鲧神古庙。古时茂汶县石纽乡为今日四川省文川县南十里处。刳儿坪,因大禹破腹产而得名。“帝禹有夏氏,母曰:修已。修已背剖,而生禹于石纽”宋书. 符端志。还有人误以为涂山为大禹出生地,今日安徽当塗怀宁县只是大禹妻子的祖籍。大禹是随其父亲鲧治水时认识的青梅竹马。又有人认为涂山位于西夏三涂,此为大错。“涂山,宋时名:濠寿。盖淮(河)、(长)江之间,非中土也!”通鉴前编更糟糕的是后人将大禹奉为神灵,言其象孙悟空一样生于石,而且其子夏启也生于石头。只因古人将“禹生石纽” 将地名石纽误解或漏“纽”成石。孙猴子生于石虽是神话,但绝非是伪科学,今日科学家不也正想从火星殒石里面寻找生命的起源。近日有人根据新发现的青铜彝器盨上的金文,方认为大禹治水不是神话,而是确有其事,疑古派不再认为“大禹仅是神话中的人物”。并认为此发现可将“大禹治水历史向前推许多年”。可悲!可笑!可叹!可怜!其实早年发现的周代“齐侯鏄钟”铭文中就有:“少臣惟辅,咸有九州,处禹之都”之辞。没有大禹之人,何来“处禹之都”?唉!也不知可悲的疑古派何日方得有醒?极左思潮实在是害人不浅!八.汉书“文王受命九年而崩,武王克殷七岁而亡。”都是算至载格。“凡武王即位十一年” (4+7=11) 是算自文王崩后至武亡丧事“践位”。 “崩后四年,武王克殷” 。吕氏春秋曰: “周文王立国八年。” 是算至文王丧事后第二年“践位” 。九. 尚书大传云:“文王受命,元年断虞芮之讼,二年伐邘,三年伐密须,四年伐犬夷,五年伐崇,六年伐崇,七年而崩。”加上三丧事。言其九年。文王受命后征伐诸侯次序,史籍众说不一,尤其在伐崇上,可能是崇沒被一次攻下之故。也可能为后人抄错。崇侯虎,国小势弱,旧说位于丰、镐之间,距周最近,因怕被周灭,故向纣王打小报告,害得文王被囚七年,因此周视崇侯为眼中疔,肉中刺,非灭之不可,只因崇有准备,故没有首次攻成。史记. 周本纪的次序是:元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二年伐犬戎,三年伐密须,四年伐耆,五年伐邘,六年伐崇,七年西伯崩。今人考证:邘 ,今日河南沁阳县;崇,河南嵩县;朝歌,河南淇县;耆黎,山西长治县;密须,甘肃灵台县;羑里,河南汤阴县内。丰,今西安西王村一带,镐,西安洛水村一带。焦门,巢湖,古名焦湖,焦门,当为巢县城门内。十 . 尧舜时期开始,王崩当年名:辟位。崩后第二年曰:践位。第三年称:载格。古人在计算帝王在位年数时,是将这“三年举丧”一起算进的。此时期,帝王是事先预荐接班人,王崩后,即由被举荐人负责丧事、政事三年。在此三年中,诸侯百姓有权根据其表现,有选择自己意中人的自由。这就是:譂让制。舜年八十一即真,八十三而荐禹,九十五而使禹摄政,摄政五年有苗氏叛,(舜)南征,崩于鸣条,年百岁。韩非舜以尧二十一年甲子生,五十一年甲午征用,七十九年壬午即真,百岁癸卯崩,有苗氏叛,虞舜南征,崩于鸣条,殡用瓦棺。帝王世纪前者言“舜年八十一即真”, 后者又言“七十九年即真” 此中二年之差误,就是源自对“三年举丧制” 的不明。帝王世纪言“舜以尧二十一年甲子生,”应是“舜以尧四十一年甲子(日)生,” 此错是之因,是古人妄断成汤伐桀年,将成汤为侯18年及二年战争时间,一起算入殷商总年。定商为629年,故会多算20年,使舜早产。尧舜禹帝王纪年大事的诞生,可解“譂让”之谜,可明三代举丧之俗,可平千古文字之狱。是给“禅让制”怀疑者的清醒剂,也是对那些非礼恨儒不讲民主人的回击和讽刺。尚若至今还有人对尧舜禹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的话,真可谓如毛主席所说是“花岗石脑袋,”要他们信服,除非尧舜禹能死而复生地站在他们面前,并告诉他们“此乃真情!”但我做不到。当此之时,我认为很有必要将范文澜、郭沫若两前辈的话摘录如下作为史鉴,其目的是要我们在考证历史时应引以为戎,对先秦历史不要轻易肯定或否定,否则将会使自已难堪。据宋健同志说,郭沫若先生在1929年曾断言:史记开始于黄帝,尚书是开始于唐、虞,但这些都是靠不住的,商代才是中国历史真正的起头。郭沫若全集. 一卷按此之说,中华文明也只有三千多年,只相当于三十个百岁寿星相传。具有极左思潮的人,看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所以往往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损害最大。范文澜前辈的中国通史把五帝、夏禹列为“传说” ,并在夏、商年代后都画上问号,将夏代遗址视为“假设” 。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大学教科书世界史.古代史更是不见五帝,唯有“成汤灭夏建商” 。中国悠久的文明史在疑古派心中,变得越来越年轻。十一.竹书纪年言:禹元年壬子,即位于冀,颁夏时于邦国。二年皐陶亡,五年巡狩,会诸侯涂山,八年春,会诸侯(会稽),杀防风氏。文王被囚时武王尚幼,文王原本来是打算让长子伯邑考为太子,作为自己的接班人的。又谁知伯邑考救父心切,忘了文王被囚前的告戒,自投虎穴,救父不成,反遭纣害。长子被杀,次子尚小。这也是纣王未杀文王的原因之一。文王刚被囚时,武王只有五、六岁,而不是象史籍所错为五、六十老人。至文王被释时,己有十三、四岁。王季(历)因困而死,文王苦之,难忘羑里之丑,时未可也。立十二年而成甲子之事。十有九年二月,(武)王崩。通鉴前编. 卷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君王的孩子成材早。此时武王被封为太子,大将军。到文王受命改元立国,成为不王之王时,武王也近三十岁的成人了,更是集党政军权一身,故后人也把这一年定为武王元年。此为武王第个二元年。十二. “ 鸣条大战,商克昆吾”。因成汤伐桀,克昆吾为同一年,故历来都有人视成汤克昆吾的鸣条大战为成湯伐桀,将两者合而为一。因此分不清东南西北,将南巢与鸣条等同相混。十三.颛顼元年为公元前2358年,而新竹书纪年却言大禹之父亲生于颛顼三十年,显然为误。不但漏记帝喾70政年,而且又漏掉帝挚9年政绩。十四.通过尧舜禹的纪年,我认为我们的历史作家编者,不应该再胡说什么夏代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朝代。”以及“根据文献记载和古代传说,随着中国原始氏族社会的逐渐解体聚居在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两岸的夏部族,通过与周围地区其它部族联盟的形式,首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王朝。”中国通史全编凡是认真看过史记、汉书及资治通鉴的人,是绝不会得出此种错误结论的。因为古人并没有这样的认为,所以在他们的著作中,因此也就不会存在“夏代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朝代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王朝。”的言论文字。既有天子帝王便有王权,三皇五帝之说之所以能传至今,就说明他们都是代表中国,代表中央集权。我们不能因为种种历史原因造成的不明,而轻易否定他们的存在。否定容易求证难,为什么会难,倒不是因为历史事实不真而难,而是因为年代久远,更多的原因而是因为中华历史上愚昧的焚书灭史者太多。不管怎么说中国通史全编编者比起那些言:“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第一位中央集权者”的先哲们,要进步1820多年。所谓的“中国原始氏族社会”,只是中央集权下的诸侯,与周代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国没有什么多大区别。仍然是要受到中央集权的管辖和受封。稍有反抗,便会受到中央政权的政权的无情镇压和消灭。蚩尤、共工、西夏、三苗、鲧等的灭亡或受罚,便是中央集权统治的结果。契封有商 - 2121年 庚子 弃封于邰- 2121年 庚子成汤立国 - 1619年 壬戍 纣王元年-1063年 戊寅公刘迁幽 - 1650年 辛巳 周公元年 -1166年 乙未盘庚迁殷 - 1281年 庚子 亶父迁岐 -1226年 乙未成汤亡年 - 1606年 乙亥 文王元年- 1063年 戊寅文王受命 - 1022年 已未 文王亡年- 1013年 戊辰古公元年 - 1186年 戊戍 武王元年- 1022年 已未季历元年 - 1123年 戊寅 武王亡年- 1005年 丙子季历亡年 - 1073年 戊辰 纣王亡年 -1009年 壬申文王被囚 - 1042年 己亥 文武制命- 1036年 乙巳武王伐纣 - 1010年 辛未 紂死商亡- 1009年 壬申颛顼尧舜夏商周时期主要人物年寿表颛顼生于公元前2380年 亡于公元前2282年.季历生于公元前1165年 亡于公元前1065年唐尧生于公元前2221年 亡于公元前2103年 伯鲧生于公元前2181年 亡于公元前2126年虞舜生于公元前2161年 亡于公元前2053年 皐陶生于公元前2140年 亡于公元前2048年夏禹生于公元前2140年 亡于公元前2045年 夏启生于公元前2127年 亡于公元前2034年亶父生于公元前 年 亡于公元前1108年 季历生于公元前1165年 亡于公元前1065年文王生于公元前1080年 亡于公元前1013年 武王生于公元前1049年 亡于公元前1005年吕望生于公元前1077年 亡于公元前0966年 成王生于公元前1009年 亡于公元前0952年康王生于公元前 0985年 亡于公元前0945年 昭王生于公元前0983年 亡于公元前0928年穆王生于公元前0945年 亡于公元前0902年 厉王生于公元前0863年 亡于公元前0828年唐叔生于公元前1018年 亡于公元前0935年 周公生于公元前1063年 亡于公元前0983年成汤生于公元前1664年 亡于公元前1608年 纣王生于公元前 年 亡于公元前1009年尧年概要尧立七十年得舜,三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事,荐之于天。尧辟位二十八载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德。史记. 五帝本纪“尧以(甲)申岁生,年十五而佐挚帝,(先受封陶,后改封)于唐为诸侯,甲午得(舜),(甲)寅舜代行天子事,(辛)巳年崩。年百十八,在位九十八年。”帝王世纪原文应是:尧以庚申岁生,年十五而佐挚帝,(先受封陶,后改封)于唐为诸侯,甲午得禹,庚寅舜代行天子事,丁巳或戊午年崩。年百十八,在位九十八年。史籍另有尧117岁,及在位百年及一百零一年之说,可能出于二点,一.虚岁。二.夏时改甲子为乙丑而致。三. 不明三年丧事之风俗礼规。帝王世纪虽为晋时皇甫谧所撰,但其原本早在唐朝亡失。现本帝王世纪均为别书摘录或传抄而得,漏文错字在所难免,更有错修误改。故其非为原样,相差甚远。 现本帝王世纪言甲申(公元前2197年 )尧生,辛巳崩,甲辰(公元前2177年)即帝位等,其“甲”应为庚,其“辛”应为丁。如若为甲,则纣死商亡应为公元前1046年矣,与“断代工程” 相同,显然为伪。竹笺纪年曰:“帝尧元年丙子”,是将挚帝封尧于唐为诸侯元年,误作为尧帝元年。史记. 五帝本纪“尧辟位二十八载而崩。” 是指公元前2129年正月上日,舜受统于文祖。尧年大事年记尧生于公元前2221(庚申)年,亡于公前2103(戊午)年,年一百十八岁。帝王年 公元前 干支 史籍、文献、事例2206年 乙亥 年十五佐帝挚,尧被受封为陶侯。2205年 丙子 帝挚受共工、瓘兜之意,改封尧为唐侯。元 年 2201年 庚辰 尧二十岁,居冀,命义和制历。 二 2200年 辛巳 义和定闰法 ,一年366日,置闰。 四 2198年 癸未 越裳国来贡,献十纪甲骨龟文。五 2197年 甲申 巡狩四岳 ,怒灭西夏,毁其宗庙,贬君为民。六 2196年 乙酉 身涉流沙,西见王母、地封独山。七 2195年 丙戊 有麟。九 2193年 戊子 大水,巫支析为孽,应龙驱之淮阳龟山足下。十二 2190年 辛卯 治兵。十五 2187年 甲午 禅于泰山。 十六 2186年 乙未 渠搜氏来宾。十七 2185年 丙申 仲月甲子日,至于稷,沈璧于河。十九 2183年 戊戍 命共工治河。 二十一 2181年 庚子 伯鲧生,帝王世纪误为舜生。二十五 2186年 乙巳 三苗、瓘兜作乱。二十九 2173年 戊申 春,焦尧氏前来朝贡。三十六 2166年 乙未 水患又起。四十一 2161年 庚申 舜生于诸冯。 四十二 2160年 辛酉 景星见于冀。四十八 2154年 丁卯 十二年中,水患有增无减。五十 2152 年 已巳 乘素车玄驹游首山。五十三 2149年 壬申 祭于洛河。五十八 2144年 丁丑 使稷放帝子朱于丹水。 六十 2142年 已卯 舜以孝闻。 六十一 2141年 庚辰 咨询四岳 令鲧治河。尧命夏鲧治水,九载无绩。六十二 2140年 辛巳 大禹六月六日生于四川省汶川县石纽村高密家。六十九 2133年 戊子 鲧治水失败被黜。 七十 2132年 已丑 在位七十载得舜,咨使四岳赐舜命。 七十一 2131年 庚寅 舜三十岁而被试用, 尧许二女嫁舜。 七十二 2130年 辛卯 舜纳二妃于大丽。七十三 2129年 壬辰 正月上日,帝尧辟位,舜受统于文祖。七十四 2128年 癸巳 巡狩四岳,至于泰山,柴望山川。七十五 2127年 甲午 流共工于幽州,令禹治河,皐陶、禹十四岁。七十六 2126年 乙未 驱三苗于三危(敦煌);殛鲧于羽山;放獾于崇山。八十 2122年 己亥 八年水厄解,禹告成功。岁乃大旱,民无食,禹又哀之。八十一 2121年 庚子 封伯禹有夏;封契于商;封稷于邰。八十六 2116年 乙巳 司空入见 赞用玄圭。八十七 2115年 丙午 西王母献盆地图,舜后改九州为十二州。八十九 2113年 戊申 巡游于陶,领群臣禅泰山。九十 2112年 已酉 居陶,识舜二十年后老,荐舜摄政王位。九十一 2111年 庚戍 舜年五十摄行天子事。九十七 2105年 丙辰 司空巡十二州。九十八 2104年 丁巳 九十九 2103年 戊午 尧辟位二十八年崩,舜年五十八尧崩,帝陟于陶。一百 2102年 已未 践位。一百一 2101年 庚申 载格,舜六十寿庆。舜年概说舜得举用事二十二年,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舜年二十以孝闻,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史记. 五帝本纪依据众书 “舜在位50年,101岁亡,以及帝舜荐禹于天,为嗣,17载而帝舜崩 ” 。原文应是:三十九年,南巡狩。践帝位(四十八载)崩于苍梧之野。舜年大事年记元年 2100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北京专升本测试题及答案
- 合肥市H小学流动儿童家校合作:困境剖析与突破路径
- 合建式奥贝尔氧化沟工艺:低成本与高脱氮除磷的协同探索
- 合募配穴针法对改善应激性胃溃疡胃电的实验探究
- 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必一 9.2 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 课件
-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测试卷包(轻巧夺冠)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拟考试题库B卷带答案详解(达标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得分题)打印含完整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模拟卷及参考答案详解【预热题】
- CJ/T 340-2016绿化种植土壤
- 老年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 面馆员工制度管理制度
- 病历书写规范2025版
- 初中英语仁爱版单词表(按单元顺序)(七至九年级全6册)
- 2025年质量员(市政工程)专业技能练习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第一单元 任务二《诗歌朗诵》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生命教育:珍爱生命
- 高中生的营养之道
- 2025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真题(带答案)
-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