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对城市化的影响分析.doc_第1页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对城市化的影响分析.doc_第2页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对城市化的影响分析.doc_第3页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对城市化的影响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对城市化的影响分析王耕源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摘要: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就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进行投入,最初随着投入的增加,报酬也随之增加,到达一定限度以后,报酬达到最大值,超过这一限度,报酬随投入的增加而减少,这一规律对城市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关键词:城市化;土地报酬,报酬递减规律中图分类号:F291.1 Analysis the Effects of the Land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on the UrbanizationWang Gengyuan DingLi(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se, Guizhou, Xingyi 562400)Abstract: The land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is that in a certain area of land on the investment, initi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input, pay increases and reaches a limit after the reward reaches its maximum, exceeding this limit, remuneration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input , the law on urbanization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Keywords: urbanization; Land compensation; 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演变所谓的土地报酬,是指生产过程中投入生产要素的经济生产力所获得的产品数量。其中,土地经济生产力是相对于土地自然生产潜力而言的。土地自然生产潜力是指充分考虑气候、土壤、地形、水文地质等全部自然要素对植物产量影响后得到的土地生产力。在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基础上,由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力称为土地的经济生产潜力,它是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土地生产力。 1(P60)。首次正式提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是英国的威斯特。他在1815年所写的资本用于土地一书中提到:“劣等土地之所以必须日渐耕肯,就在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之故”。2(P210)“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自从人类利用土地从事生产活动的时候起就存在,但人们发现这一规律的时间并不长,最早注意这一现象的17世纪的威廉配第,他发现一定面积的土地的生产力有一最大限度,超过这限度之后,土地生产物的数量就不可能随着劳动的增加而增加了3(P55-59)。对这一规律进行详细表述的,要手推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代表人物杜尔阁。2(P209)4(P55)。他谈到“撒在一块天然肥沃的土地上的种子,如果没有作任何土地的准备工作,这将是一种几乎完全损失的投资。如果只添加一个劳动力,产品产量就会提高;第二个、第三个劳动力不是简单地使产品产量增加一倍或两倍,而是增加五倍或九倍,这样,产品产量增加的比例会大于投资增加的比例,直到产量增加与投资增加的比例达到它所能达到它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为止。”“超过这一点,如果我们继续增加投资,产品产量也会增加,但增加得比较少,而且总是越来越少,直到土地的肥力被耗尽,耕作技术也不会再使土地生产能力提高时,投资的增加就不会使产品产量有任何提高了” 5(P13) 4(P209)。但杜尔阁没有把这段文字定义为“规律”。安德森首先注意到了科学技术因素的影响安德森首先注意到了科学技术因素的影响作用作用,他认为:在合理的经营制度下,土地的生产率可以无限制地逐年提高,但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条件下,这种提高是有限的。土地肥力会递减,一定量的土地能供养的人口是有限的。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就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进行投入,最初随着投入的增加,报酬也随之增加,到达一定限度以后,报酬达到最大值,超过这一限度,报酬随投入的增加而减少。 见图1所示YT 总产量曲线(TPP) 产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N第三阶段量 边际产量曲线(MPP)D QR 平均产量曲线(APP) 投 入 X图1 总产量曲线的三阶段9根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土地产值(产量)随投入的增加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第一阶段:为0到N之间,即0点到边际产量曲线(MPP)与平均产量曲线(APP)相交(图上交点为D)之间;第二阶段,从N到T之间,即从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的交点(图中为D点)到边际产量减为零的点R;第三阶段是从产量总曲线达到最大值点T以后,即为边际产量减为零以后的投入阶段。三、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变异1不同技术水平下的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由于技术水平不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图中的产量曲线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技术水平改变了,其要素投入的边际报酬也随之改变。通过要素投入的边际产量(边际报酬)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亦得到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要素投入与总产量曲线的关系,如图2所以。T3技术水平3 (或产业3)产T2技术水平2(或产业2)量 T1技术水平1(或产业1) 投 入 图2 不同的技术水平(或者不同产值产业间) 的报酬递减规律6在技术水平1的条件下,总产量的极值为T1,由于技术水平提高到较高的技术水平2,在此技术水平下,总产量达到极值T2,总之随着每一次技术水平的提高,总产量曲线达到一个新的极值(最大值)。不同产业的转换过程,也可以看成是技术水平的改变过程。当然,产业的转换是以提高产值为前提的,如果产值得不到提高,就没有转换的必要。2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短期与长期效应短期与长期的时间划分。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的规律,报酬随投资的改变是在技术改变的条件下发生的,因此,划分土地报酬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是以技术的改变为界线。所谓的短期效应,就是技术水平不变条件下的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所谓长期效应,就是在技术水平提高的条件下的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即随着技术水平和对土地的投入的提高,土地报酬也随之提高;在每次技术水平提高之前都会发生报酬递减规律的短期效应。四、土地报酬规律与城市化1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与分工(1)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社会分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社会分工的原因一般是:随着农业产量出现剩余,就可以使一部分人脱离农业生产。这些人有的可以从事其他生产,或者其他工作,使社会出现了分工7(P100)。剩余产品的出现可以看着是社会分工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和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所起的作用。首先是如果没有土地报酬递减规律,那么人们就可以在原来的土地上从事农业劳动,并多劳多得(投资越多收入越高),人们没有必要冒风险转移到其他产业上去(就算有转移也是很少的)。其次就是,如果没有土地报酬规律的制约,其从事他产业与从事农业的就无从比较、无法选择。最后就是,正是因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存在,才使得原来的土地不能承载更多的人口,因此,人口从农业转向其他产业,发生了社会分工。(2)土地报酬递减促使社会分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生产技术)和土地报酬规律的约束下,依靠第一产业(农业)来维持生活越来越困难,同时,由于城市的出现,和其他产业的出现(其产值高于农业的产业),就加速了人口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的。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加速了社会分工。(3)社会分工与城市化城市是非农业人口的集聚地,即从事第一、第二产业人口集中的地方。第二、第三产业的出现和集聚,加强了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导致了不同产业结成在空间场所上的分工,表达了经济结构上的进步趋势,造就了城市文明8(P47)。英国经济学家柯林克拉克则从产业结构变化的角度认为城市化是“第一产业人口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人口不断增加的过程” 9。可以看出,社会分工造就了城市,也导致了城市化的发生和继续。而对于近现代的城市而言,分工与专业化又能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主要原因有:能够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助于生产要素投入的节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有助于创新和进步;有助于促进生产方式的发展。2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与城市化一方面,在农业特别是传统农业活动上,在单位面积上的投入,一开始是报酬是随着投入的增加而增加的,但在较短时间内,由于技术水平得不到提高,报酬无法随投入的增多而增多。由于报酬不能随投入的增多而增多,从而限制了单位面积的人口数量,但在农村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人口的增长是迅猛的,超过了土地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与生存。因此,超过了土地所能承载的数量的人口,为了改善生活或者生存,而发生迁移往那些能够承载更多人口的土地的现象。另一方面,城市土地完成了农业向非农业的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可以看着是技术水平提高的过程,这样,报酬继续随着投入的增加而达到另一个高度。同时,非农产业间的转化(同样可以看着是技术水平的提高),一次次提高土地投入报酬所达到的高度。这样使得城市土地的人口承载力远大于农村土地的承载力,为从农村而转移而来的人口提供了生存空间和生存能力。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土地的技术也是在进步的,但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是需要时间的,在短时间内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会有太大的提高,从而使得土地人口承载力受限,就是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够增加土地投入报酬,从而能够提高土地的人口承载力,但由于人口的增长迅猛,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增加被抵消或者远远超过。而通过对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比如从农业转向非农业),可以提高土地投入报酬的地变化,以此来弥补技术的不足(技术没有大的进步),从而使土地人口承载力增加。所以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人口增长不受到控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不同产业间)的转化所增加的人口承载力也会被抵消或者超过,这样人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糟糕。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从长远看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会提高土地投入报酬,增加土地承载人口承载力,但就短期看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对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增加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影响和促进人口从农业用地(农村)转向非农业用地(城市),即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影响着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化亦即城市化的过程。参考文献:1刘黎明.土地资源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2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威廉配第.政治算术M.北京:商务图书馆,1978.4刘书楷.土地经济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