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通过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生掌握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形成语言感悟能力。二、过程和方法在讨论交流中,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情感。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整体感悟课文后,学生体会旧时代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课型:讲读课 教具:多媒体设备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揣摩文章特定语境中鲜活的语言。难点: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变化,培养理解分析能力。教学设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很重要。印发预习提纲(附),指导预习方法。通过预习解决字词、作者及背景的有关知识,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课上教师示范,精讲少许,旨在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独立分析。同时,要注意与教材、教法的衔接和过渡,既要体现教学新思路,又要兼顾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过程。附:预习提纲1、阅读单元提示和课文前的“学习重点”,明确学习任务。2、自读课文,参照注释,查工具书,准确认读,积累词语。3、根据下面的背景资料,分析作者的心态,帮助理解课文。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了解这时期作者的思想,看看他的自我表白:“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在这三条路里,我将选择那一条呢?我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以姑作安心地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了一个题目。”(那里走)“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一封信)再者,作者自称是个“中和主义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本文的抒情风格。4、回忆在初中学过的朱自清的文章,总结有关的文学常识。作者为什么要夜游荷塘?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你能理解作者心里为什么“颇不宁静”吗?平日晚上的“阴森森的,有些怕人的”荷塘小路作者为什么觉得“今晚却很好”呢?(二段)作者说,在月光下踱步就象“到了另一个世界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作者的这种心情应该怎样认识?(三段)作者在描写荷塘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这些修辞方法在写景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第四段)作者出神入化地描绘了月夜荷塘的迷人景色,自然是对眼前景色很喜爱了,那为什么在第六自然段又写了“没精打采的”,“渴睡人的眼”,“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样一些使人颇感沮丧的文字呢?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5、思考题:教学步骤一、 导入新课在现代散文长卷中,朱自清的散文独标一格,格外引人注目。(结合背影、春中朱自清散文的特点导入新课。)二、 检查预习情况,巩固基础知识(随机提问)三、 使用教学媒体设备展示配乐朗诵。(意在让学生体会美文的情感和意境。)四、 整体感知 请学生结合写作背景略谈初读的感受,简单交流。教师补充或提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追求自由、光明,但一时又看不清前进的方向,心情苦闷彷徨,思想矛盾复杂。荷塘月色正是作者生活处境和精神状态的委婉写照,作者以优美的笔调为荷塘月色笼上朦胧的色彩。五、 精读分析1、 分析第一自然段的内容,重点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大体形成共识)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荷塘?“颇不宁静”的含义?(结合预习题、) (1)“颇不宁静”蕴藏着作者在革命低潮时期,内心的苦闷与彷徨的复杂心情。(2)出游是因为:排遣“不平静”。另外,“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2、 分析第二自然段的内容,重点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大体形成共识,教师点拨) 平日晚上的“阴森森的,有些怕人的”荷塘小路作者为什么觉得“今晚却很好”呢?(结合预习题)点拨:静静的环境,正是“不宁静”的作者所需要的;今晚有“淡淡”的月光。3、 分析第三自然段的内容,重点讨论: 作者说,在月光下踱步就像“到了另一个世界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作者的这种心情应该怎样认识?提示:低调的情绪,淡淡的哀愁,流露出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4、分析第四、五自然段的内容,重点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大体形成共识,教师点拨) (1)作者在描写荷塘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这些修辞方法在写景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点拨:比喻、拟人、通感。主要引导学生理解通感和博喻。通感:(见课后练习二)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解:作者以“亭亭的舞女的裙”来比喻荷叶的秀美舒展;以“明珠”和“碧天里的星星”来赞美点缀在层层绿叶中的荷花的晶莹洁白;以“袅娜”来形容荷花开放时的优美姿态;以“羞涩”比拟荷花含苞待放;给读者以生动、具体、鲜明的形象。(2)荷塘的景色是那样的迷人,月色怎样?作者是怎样写的?提示: 荷塘的月光是透过一层淡淡的云泻下来的,其柔如“流水”,其色如“牛乳”,其薄、明如“ 轻纱”,依稀如梦。月光又是透过树照下来的,所以光与影有了和谐的韵律美。5、分析第六自然段的内容,重点讨论: 作者出神入化地描绘了月夜荷塘的迷人景色,自然是对眼前景色很喜爱了,那为什么在第六自然段又写了“没精打采的”,“渴睡人的眼”,“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样一些使人颇感沮丧的文字呢?点拨:“淡淡的”、“朦胧的”喜悦,终究无法排解作者心中的愁闷,而且呼应了开头,进一步表露出作者的“不平静”心情。六、 总结归纳。(学生回答,教师边补充,边板书。)(一)本文的语言特色:1、用词生动准确。解:本文不但使用了大量鲜活生动的动词、形容词,还用了许多叠词,传神地描摹了眼前的景物,也增添了一种音韵美。2、巧用修辞。解:文中用了大量贴切的比喻、拟人,最为突出的是“通感”的运用,不但增强了所表现事物的形象感,也使文章更具诗情画意。(二)本文的线索:明线(作者的行踪):“带上门出去”“背着手踱着”“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轻轻地推门进去”暗线(感情线索):“心里颇不宁静”“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七、 布置作业:1、 课下思考题: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分析了作者的情感变化,揣摩了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却没有给文章划分段落。2、 完成课后二、三题。3、 读熟并背诵第4至6段。板书设计荷塘月色朱自清明线(行踪):“带门出去”“背手踱着”“受用荷香月色”“推门进去”暗线 (感情) : “颇不宁静”“受用荷香月色”“我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面案等级考试及答案
- 主体剪力墙模板施工方案
- 旅行社运营实务(第二版)习题及答案 项目四 习题
- 2025年国企会计考试题目及答案
- 慢性肾功能衰竭课件
- 慕课课件观看时长建议
- 弱电设备采购规范书六安
- 酒钢公司考试题及答案
- 竞聘店长考试题目及答案
- 软件技能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4年旧钻井杆销售合同范本
- 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报告
- 2023年《安徽大学学生手册》在线考试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安全评估合同
- 《全面质量管理》习题集(含答案)
- DB21T 3947-2024 普通公路装配式混凝土桥梁下部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 DL∕T 432-2018 电力用油中颗粒度测定方法
- 《水处理生物学》课件
- 极简化改造实施规范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选择题大全带答案解析
- 线性代数精第一章第一节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