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人受伤时.doc_第1页
当有人受伤时.doc_第2页
当有人受伤时.doc_第3页
当有人受伤时.doc_第4页
当有人受伤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ountaineering First Aid Chapter 2 When an Injury Occurs黃國飛 輯錄2009/1當有人受傷時急救的七個步驟意外突然發生時,急救人員需要採取許多措施。有些措施需要立即採取,而有些要等到對情況大概瞭解之後才能做。以下急救的七個步驟是按先後次序排列的,這些是急救工作的大體框架,且適用於所有意外狀況。以下各步驟的具體內容將在後面的部分中詳細介紹。第一步:控制局面。目的:首先要動員隊員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程度地參與到救護工作中來。指定的救護組長必須立即控制局面,在第一時間對意外的嚴重程度進行評估,安排急救工作,並把工作具體地落實到每位隊員。如果事先沒有選好救護組長,最好是有人自我推薦並主動地承擔責任。其他組員聽從救護組長的指揮。第二步:安全地接近傷者。目的:避免傷者再度受到傷害,並保護其他組員的安全。接觸傷者時動作要迅速,同時要保護個人安全。避免傷者再度受到落石、雪崩的傷害,防止急救人員摔倒在傷者身上,同時應注意保護其他組員不受傷害,以上這些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步:展開緊急情況救援,採取急救措施。目的:盡快對生命危險的傷者進行處理。在某些情況下,急救人員應立即對傷者進行急救。如果傷者正身處雪崩、落石的危險地帶或極有可能遭到雷擊,要迅速將傷者轉移到安全的地方。然後在進行第七步之前不要再移動傷者。必須對傷者呼吸、脈搏以及是否有嚴重失血現象進行檢查,首先要對威脅傷者生命安全的病情做必要處理。第四步:保護傷者。目的:減輕傷者的體力和情緒負荷。不論傷者傷勢如何,都應保護傷者不受周圍冷熱環境的影響。此時不要移動傷者,可以使用遮蓋物防止傷者暴露在過冷或過熱的氣溫下。與傷者對話,告訴傷者你是誰,你在做什麼,以及你將要做什麼。體貼與關懷對於減輕傷者的情緒負荷是關重要的。第五步:檢查其他傷勢。目的:檢查病人所有的傷勢,不分大小。確保病人脫離生命危險後,急救人員應對其進行更細微的檢查,檢查要非常全面。第六步:制定救援工作計劃。目的:組織好救援工作,讓救援工作逹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對傷者採取緊急措施急救,保護傷者不受周圍環境影響,確定傷者身上所有的傷勢後,則需要安排下面要做的事。救護組長必須總體衡量傷者的傷勢,隊員人數,自然環境,地形,天氣,所處方位與能否獲取外部救援等諸多因素。簡言之,要冷靜地分析情況並制定一個全面的行動計劃。第七步:執行計劃。目的:完全對傷者的救護,保證其他組員的安全和健康。在對整個意外情況進行徹底檢查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之後,各隊員就要做好準備執行下面的計劃。如果執行自我轉移的方案,要選好向導並繼續對傷者傷勢進行觀察以保證其安全。如果請求外部援助,應該考慮到外部救援需624小時後才能到達。需按照傷者的情況、地形以及天氣的變化,隨時調整行動計劃。有例外嗎?急救的這七個步驟可以作為處理所有傷情以及意外情況的方法。如果看到你的徒步旅行夥伴碰到腳指頭,或露營夥伴燒烤藥屬葵(注:一種多年生的植物,蜀葵屬,具有艷麗的粉色花朵,具帶有粘液性的根常被用作緩和性藥或用於製作糖果)時輕微地燙傷了一點手指,按常識,你不需要按部就班地開展這七步急救,也不需要對傷者進行全面檢查,確定其是否有其傷勢。此時採取的急救措施只需拿出繃帶或給燙傷處降溫即可。如果你沒有親眼看到意外的發生,或者懷疑傷者的傷勢嚴重,就需要按照以上七個步驟進行。急救的七個步驟步驟目標1. 控制局面確定救援方案,將救援工作具體落實到每位隊員身上。2. 安全地接近傷者避免傷者再度受到傷害,同時確保其他組員的安全。3. 展開緊急情況救援,採取急救措施立即對可能威脅生命的傷勢採取急救。4. 保護傷者減輕傷者的體力和情緒負荷5. 檢查其他傷勢檢查病人所有的傷勢,不分大小。6. 制定救援工作計劃組織好救援工作,讓救援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 執行計劃完成對傷者的救護,保證其他組員的安全和健康。看到傷者時,如果他能走路,可將他移動到一個較舒服的地方,比如將其移到樹下。除非需要緊急轉移,否則在進行第七步之前不要移動傷者,傷者可能是躺在地上,或是處於較危險的地方,例如,躺在斷懸崖底或山坡下。第一步:控制局面。控制局面是救護組長應盡的責任。當一個人受傷或突然生病,需要周圍的人給予及時的幫助。這種情況會使第一個在場的人手足無措。人心惶惶會造成隊員們工作效率低下。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一個組長保證救援工作及時而又有組織地開展。在計劃工作做得好的登山隊裡,救護組長是事先選定好的。即使在一個小型隊伍裡,在處理意外事件時,救護組長也是絶對必要的。組長的作用是承擔責任,分派任務,控制事態發展。領導能力領導能力不一定需要專業的知識、畢生的經驗或者超凡的人格魅力。它可以體現在擔負責任並運用直覺作出決定這樣簡單的過程中,也可以把領導能力看成是 “操控能力”。對一個意外現場的控制可以包括以下幾點: 洞察現場狀況的各個方面。 避免只鎖定問題的某個方面,而喪失對整個局勢的控制。記住那句老話 “不要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細心觀察並徵求意見。聽取其他隊員的意見和建議。如果情況不是很緊急,通常採取的領導風格應是取得一致意見,即所有的組員都同意某一行動。在緊急情況下,不能很迅速地取得一致,救護組長需要自己迅速地作出決定。一個好的救護組長不會親自接觸傷者,親自為其纏繃帶、固定夾板。如果現場有多位傷者,救護組長不能只照顧一個,除非是在極特殊情況下。一個專注於給某位傷者固定夾板的組長就不會注意到另一位傷者的救護進展情況,也不會注意到急救隊員何時去治療第三位傷者。在下列情況中,組長可以參與急救:需要臨時加一個人手使救護工作更安全地進行;某位急救隊員對病人的檢查結果不能確定,需要意見;或者一個小組裡傷者比急救隊員還要多。組長應該合理地分配救護資源,瞭解意外事件中所有傷者的資訊,同時監督第二、三、四等步驟的順利開展。負起領導責任有很多承擔領責任的方法。最簡單的就是你被指派為某一登山小組的救護組長。然而,通常沒有指派的救護組長;當緊急情況出現,所有人都在猶豫不決,等待別人做些什麼,在這種情況下,你有三個選擇:1. 說明採取行動的必要;2. 像救護組長那樣給出建議;3. 扮演救護組長的角色並展開行動。如果您已經擔負起領導責任,要知道不同的情況需要不同程度的操控。如果小組其他成員不知道應該做什麼(因為他們沒有學習過這方面的知識),最好是直接把工作落實下去。如果他們知道應該做什麼,那麼就放手讓他們去做,領導者在旁邊做好規劃和安排。援救工作不論有怎麼樣的領導結構,在每個登山急救狀況下,都需要完成一些工作。這些工作是不變的,變化的是採取措施的方式。在一個規律較大的隊伍中,急救救護組長會將工作分派給不同的隊員;在一個規律較小的集體中,每個人都可能要承擔兩項或更多的任務。初期鑒定。急救救護組長所面對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對意外現場做初期鑒定。查看有多少傷者?周圍的自然環境所提供的線索;這是一次登山意外還是傷者從高處跌落進而可能導致嚴重骨折?是天氣狀況導致的體溫過低或者是雷擊嗎?迅速地對現場做出鑒定對於立即給組員分派任務援救傷者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一個傷者傷勢嚴重,而救援小組的規模足夠的話,可以將小組分成兩隊來執行任務:一隊負責檢查傷者的傷勢,細心護理傷者。另一隊負責記錄檢查結果並填寫急救報告。如果傷者自己能走路,他可能只需一個救護者的照顧。沒有受傷的人還可以為急救提供幫助。不要忽略任何一個傷者。如果傷者能走路並且只受了輕傷,可以把他與其他傷者安排在一起,這樣一個救護者就可以同時照顧多個傷者。下面是必須要完成的其餘的急救工作: 提供貼身照顧:檢查傷者是否還有其他傷勢(第五步),進行急救。 記錄檢查結果。 監控病人:始終與病人接觸,一直待在病人身邊,傾聽和鼓勵病人。 保存物資並集中設備。 偵察地理環境:檢查是否存在風險,是否還有其他傷者。 如果有必要,向外尋求幫助。記住,救組長的任務不是親自做這些工作,而是保各隊員完成這些工作。緊密配合其他組員必須緊密配合救護組長的工作,能夠自願地為自己的工作負責,並且向組長滙報自己已經完成了哪些工作以及遇到了哪些困難。例如,在有兩傷者和五個救護者的情況下,救護組長與兩個已經完成驗傷工作的救護員談話以便瞭解情況(領導會議),而另兩個人陪在傷者旁邊。只有當組員提供準確的資訊時,組長才能作出英明的決策。要配合好急救工作,需要明確工作的具體方案(在委派工作範圍之內)並完成工作。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可以提高處理意外的成功率。綜上所述,七步中的第一步主要就是救護組長負起責任控制局面,並盡快向組員委派任務。第二步:安全地接近傷者。一定要迅速安全地接近傷者。在有可能發生落石或雪崩的情況下,不要從正上方靠近傷者,而應選擇側方或下方。避免傷者再度受到落石、雪崩的傷害,防止急救人員摔倒在傷者身上,這一點是很重要。如果周圍是危險的懸崖,可以派出一兩個有經驗的人靠近傷者,其他人留守後方做一些必要的工作,如偵察地形、整理設備、準備遮蓋物品等。那些靠近傷者的救護者需要攜帶必要的裝備,尤其是當傷者在岩壁或其他危險的地方搖搖欲墜的時候。所帶裝備可能包括吊索、豎釣、繩子、絶緣物、衣服、急救工具箱。救護者千萬不要忽略必要的防範措施,如事先做好保護工作,攀登岩壁時記得系上繩索,否則就會把自己置於危險之中。沒有專業的攀岩技術的人在處理意外時不要做危險的嘗試。安全地接近傷者還涉及到一個問題,即如果傷者是被熊或其他野生動物襲擊的,或是被蛇咬傷的,要想一想那些野生動物在哪裡?那條蛇死了嗎?安全接近傷者的關鍵可以說就是要意識到有時偶發的事件會再度重演。同一個溝谷經常會發生兩次落石,雪崩也是經常一次緊接一地發生。綜上所述,七步中的第二步就是要迅速而且安全地接近傷者。避免傷者再度受到傷害,也要保護其他組員不受傷害。第三步:展開緊急情況救援,採取急救措施。有幾種情況需要馬上採取行動以免傷者傷勢惡化或有生命危險。這幾種情況包括:在危險的環境中需要馬上轉移傷者,傷者呼吸困難或呼吸暫停,傷者血液循環不流暢或嚴重失血。這時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從現場和傷者身上收集資訊以便根據這些資訊決定下一步要採取的行動。收集資訊時我們需要依次考慮以下問題:1. 傷者需要緊急急救嗎?2. 傷者對刺激有反應嗎?3. 傷者願意接受你的救助嗎?4. 傷者的窒息會對生命造成威脅嗎?5. 傷者的脈象正常嗎?6. 傷者是否失血嚴重嗎?必須確定這些問題的答案並盡快採取行動,這樣救援行動才能成功(這些步驟是勞工統計局制定的成人保健施救人員行為標準)。傷者需要緊急急救嗎?對現場進行調查看周圍環境是否潛藏危機。看看你的四周:你和傷者是否暴露在落石、雪崩或其他的危險之中?如果周圍環境即將威脅到生命安全,要停止前進。即使只是可能對自身和傷者造成傷害,也應立即轉移。落石、雪崩、雷電以及其他惡劣的環境會在頃刻間對傷者以及救護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由於這些風險的存在,有必要盡快轉移傷者。救護組長必須權衡環境帶來的威脅與倉促轉移病人的潛在威脅孰輕孰重,然後選擇一個對病人來說最好的轉移方式,也使小組其他成員最小限度地承受風險。緊急轉移。如果傷者可以行走,在幫助傷者轉移時,你可以為傷者提供支撐:讓傷者的手臂搭在你的肩膀上,小心緩步離開原來的位置。需要兩個救護員分別在傷者的兩側提供支撐。如果傷者不能行走,就要採用其他的辦法。轉移傷者時,要支撐住傷者的項部、頸部和背部。使傷者的整個身體成一條直線,避免出現扭曲。可以抓緊傷者衣領,使傷者的頭部枕在救護者的前臂上,將傷者成直線狀拖拽到一個安全的地方。牽住傷者衣領,進行緊急轉移。1. 讓傷者平躺在地上。2. 在傷者頭部後方附身,在靠近傷者頭部的位置抓緊傷者的衣領。3. 將抓起的衣服聚集在頸後以支撐傷者的頭部和頸部。4. 沿傷者身體的縱向向前拖拽傷者。在第三步中轉移傷者目的是使傷者或救護者脫離危險的環境,如雪崩或滾落的岩石,或者是幫助傷者脫離雷電、火災等其他危險環境。此時的轉移不是為了讓傷者更舒適,而是讓傷者移離雪地或岩石地,或者轉移到便於救護者施救的地方。傷者有知覺嗎?傷者同意你的援救嗎?檢查傷者是否還有知覺。同傷者講話,向他介紹你自己,問他:“需要幫助嗎?” 如果傷者沒有回答你的問題,輕拍他的肩膀,提高音量大聲問,看他是否有所回應。如果傷者還能發出聲音,即使是一聲呻吟,說明他還能呼吸。如果不進行檢查,很難判斷一個失去知覺的病人是否還能呼吸,或是否還有脈搏。如要救護一個兒童,必須得到其父母或監護人的同意。當父母或監護人不在場時,可以假設他們同意了。對於半清醒或完全失去意識的傷者也可以做同樣的假設。如果一個有知覺的傷者同意救護工作,就要立即檢查他是否有嚴重的失血現象。查看傷者是否還有知覺。如果傷者有所回應,但拒絕幫助:在傷者同意之前,不要採取進一步措施。如果傷者同意了,接下來檢查他是否有嚴重失血現象。告訴傷者你要接觸他的身體以便檢查他是否有嚴重失血現象。如果傷者有所回應,而且同意幫助:立即檢查他是否有嚴重失血現象。告訴傷者你要接觸他的身體以便檢查他是否有嚴重失血現象。如果傷者根本沒有回應:在另一個救護者請求援助,並檢查傷者呼吸是否正常。傷者呼吸困難會對生命造成威脅嗎?沒有呼吸或脈搏可能會迅速導致死亡。呼吸困難或呼吸暫停可能由下列原因引起:雷擊、雪塊或石塊的重壓或掩埋以致窒息;被繩索、衣物或背包帶縛住;頭部遭到重創;溺水;在雪窟或帳篷裡煮飯時空氣流通不好;伴有或沒有外傷的胸部重創。出現以上情況應立即採取行動,否則傷者很可能在短時間內死亡。找到造成呼吸停止的原因,同時採取措施,如果發生窒息,或是煮飯時空氣流通不好,可將傷者轉移出危險的地方,這樣做可以幫助傷者恢復呼吸。如果傷者由於胸部刺傷而導致呼吸困難,應立即封住傷口,先用手,然後使用質地緊密的衣物。如果傷者停止呼吸,立即進行呼吸搶救,方法如下所述。查看呼吸情況。如果傷者已停止呼吸,或者由於傷者目前的姿勢,你無法確定傷者的呼吸狀態,移動傷者,使其平躺在地,同時支撐其頭部和背部。使呼吸道暢通:如果沒有跡象表明病人的頸部和背部受到損傷,就可以將一隻手掌放在病人的前額上,並將頭部向後傾斜,直到下巴呈垂直狀態(傾斜頭部,抬起下巴)。將另一隻手的手指尖放在下顎部位,推動下頜續向上向前傾斜。如果病人的頸部和背部有可能受到損傷,可以使用下顎前送法。將兩隻手分別在傷者頭部兩側,大拇指按在顴骨上,其他手指按住下頜後部,向上向前推動下頜。不要向後傾斜頭部。檢查呼吸情況:傾斜傷者頭部,抬起下巴,打開呼吸通道,然後要檢查傷者的胸部和腹部,將你的耳朵和臉頰貼近傷者的鼻子和嘴巴。看一看,聽一聽,感覺一下,持續大約10秒鐘。 觀察胸部腹部是否上下起伏。 聽空氣流動的聲音。 感覺是否有空氣呼到臉頰上。 如果你看到胸部腹部起伏,但卻沒有聽到或感覺到空氣流動,說明病人正努力地試著呼吸,但呼吸通道受阻。檢查頭部和下巴的位置,確定呼吸通道是否暢通。如果病人已經開始呼吸:繼續查看是否有嚴重失血現象。告訴傷者你要檢查他是否有嚴重失血現象。兩次人工呼吸。如果病人呼吸終止,給他做兩次人工呼吸: 用拇指和食指緊捏住病人的鼻子,同時另一隻手的手掌放在病人的前額上保持其頭部傾斜。這可以推動病人下顎,再用你的側面封住病人的鼻子。 正常吸一口氣,張開你的嘴,緊緊覆蓋在傷者口部。 將足夠的空氣呼入到病人口中,可以看到病人胸部隆起。像這樣進行兩次人工呼吸,每次大約1秒鐘。在兩次呼氣中間,一定要將你的嘴移離病人嘴部,並深吸一口氣以便讓氧氣充滿你的肺部。如果氧氣無法呼入病人體內:檢查呼吸道是否受阻。如果你不能將空氣吹進病人肺部,說明病人呼吸道可能受阻。變換病人頭部姿勢,再試一次。如果你還是不能將空氣吹進病人肺部,按照下面程序清除呼吸道阻塞物。清除呼吸道阻塞物:如果病人是清醒的,但由於窒息不能說話,或者病人失去了意識,你已打開他的呼吸道,但無法呼入氣體,可以進行下面的步驟直到呼吸道暢通。如果病人清醒的,敲打病人背部,並擠壓他的腹部。站在病人後面,敲打病人背部。用胳膊摟住病人的胸部以支撐他的上半身。讓病人身體向前傾,用另一隻手的手腕敲打病人背部肩胛骨中間的地方,敲打五下。擠壓腹部時,站在病人後面,胳膊輕輕摟在病人腹部肚臍的上方。一手緊握拳頭,另一隻手握在這隻拳頭之上,大拇部指按在腹部的中間位,快速地向上擠壓。擠壓5次後,敲打其背部,後後再擠壓,直到呼吸道清理乾淨或病人失去意識。如果病人失去了意識: 1. 重新打開呼吸道並試著向口中呼氣兩次。2. 如果氣體還是無法呼入,雙腿跪在病人體側,將靠近傷者雙腳的一隻手放在胸腔部胸椎的位置上擠壓其胸部。食指和中指沿著胸腔邊緣滑動,將你的中指按在胸椎上,食指緊挨著中指,另一隻手的手腕緊挨著食指按在胸部。將用來確定胸椎的那隻手壓在另一隻手的上面。固定你肩部的位置,使雙肩部手的正上方。手臂伸直,向下壓大約5厘米。在18秒內完30次擠壓。3. 檢查病人口中有無異物。用一隻手抬起病人下巴,檢查病人口腔,如果看到阻塞物,用一隻彎曲的手指沿其臉頰內側向口腔後部掃過,清除阻塞物。4. 再試著對失去意識的病人做人工呼吸。5. 按順序重複以上步驟,直到呼吸道被清理乾淨。如果阻塞物被清除後,病人還沒有呼吸,再檢查其脈搏。病人有脈搏嗎?如果病人沒有脈搏也會迅速導致死亡。當傷者沒有脈搏時,需要進行心肺復甦。對成人做心肺復甦時,需要做15次擠壓按摩,呼氣2次。前一部分中的胸部擠壓按摩是針對失去意識的,呼吸道有阻塞現象的病人。要完成四輪救護工作,每輪做15次擠壓按摩,呼氣2次。然後用510秒查看是否有呼吸和脈搏。如果沒脈搏,繼續做心肺復甦。然後隔幾分鐘再檢查一次,如果有脈搏,沒呼吸,繼續呼吸搶救。最好在課堂上利用專門的人體模型來練習安全有效的心肺復甦程序。千萬不要用另一個人來做練習,提倡修一門關於心肺復甦的課程。如果心肺復甦能在短時間內結合藥物治療,是最有效的。然而,在一些野外情況下,當救援需數小時才能獲得,或是胸部受到重創時,心肺復甦就不是很有效了。在野外,下列情況不適宜做心肺復甦法:(1)病人有呼吸,有脈搏;(2)病人受到明顯的致命傷害;(3)病人的胸腔凍僵了;(4)病人全身逐漸僵硬。下列情況應停止心肺復甦:(1)心臟恢復跳動;(2)急救人員需要身處危險之中才能開展心肺復甦;(3)可以展開更先進的救援工作;(4)心肺復甦的時間已經延長(大約已進行了30分鐘)。查看是否有脈搏。將你的食指和中指放在病人喉部,手指順著病人的頸部滑動(靠近你的一側),最後停在喉結和頸部肌肉中間的位置。用510秒鐘感覺一下脈跳的節奏。如果病人體溫過低,脈搏跳動會呈現緩慢和不規則,這時需要3045秒鐘感覺脈搏是否有跳動。如果病人有脈搏,但沒有呼吸,需要進行呼吸搶救:每隔5秒鐘呼氣一次。持續進行直到病人恢復呼吸,或者直到救援者過度疲勞以致不能繼續。持續進行呼吸搶救時,觀察是否有嚴重失血現象。如果你願意,在呼氣時可以採取一些隔離措施,如戴上防護面罩或面具以避免接觸病人唾液或其他體液。如果病人沒有脈搏,也沒有呼吸,需要進行心肺復甦:呼吸搶救需要與胸部擠壓按摩相結合。病人有嚴重失血現象?重要部位受傷會引起嚴重失血。即使短時間內的嚴重失血也是致命的,因此要迅速採取行動。必須對病人進行快速的從頭到腳的檢查,這在幾秒鐘內就可完成。動脈出血呈噴射狀,血液鮮紅色。靜脈出血呈暗紅色,緩緩流出,不噴射。動脈出血通常是很嚴重的,急速的靜脈失血也很嚴重。查看是否有嚴重失血現象。如果病人衣裝輕薄(只穿了一層薄薄的衣服),可以觀察病人是否嚴重失血。檢查病人的皮膚、衣物或附近地面是否有大面積血跡。給病人做全身檢查。如果病人穿著厚厚的衣服,需要動手為病人檢查。從頭部開始,迅速在病人體表移動你的手,不要忽略挨著地面的部分。可將手伸到衣服內層,貼近病人身體和四肢的皮膚部位。體液通常往低處流:因此要注意查看血流是否聚集在病人身下,是否被厚厚的衣物吸收,是否聚集在雨衣裡。如果發現有嚴重失血現象,應立即進行處理。不要等到放下背包,再取出消毒的包紮物。按以下步驟控制出血部份。控制嚴重流血1. 迅速按住相應止血點。不要忙於在包裹中翻找消毒的包紮物和手套,而任由血流不斷湧出。必情況下,可直接用手。為避免感染,可以使用大手帕之類的物品在你的手和傷者傷口之間稍作隔離。如果已準備子無菌敷料,可直接將它纏在傷口上。如果敷料被血漏濕,在舊的繃帶上再纏一層,並繼續下壓傷口。這個止血方法幾乎可應對各種情況。千萬不要停下來,即使流血好像 “永遠” 止不住。2. 如果傷口位於四肢,而且沒有骨折現象,將傷口向上抬高到極點。抬高肢體可以輕微降低血壓,減緩血流速度。3. 在出血得到控制以後,停止下壓止血,用乾淨整潔的繃帶包紮傷口。使用較大塊的無菌敷料直接覆蓋在傷口上,然後再纏上繃帶或紗布來完成一個緊包紮。將繃帶纏繞肢體幾圈用於固定包紮物,在繃帶頭兒處打個結或用膠帶粘合。繃帶要足夠緊,這樣可以直接下壓傷口,但不能像使用止血帶那樣纏得過緊。4. 止血後,檢查傷口下部的脈搏,或通過毛細血管充血試驗檢驗血液循環是否正常。方法是下壓手指甲或腳趾甲,檢查粉紅色是否發白,變白說明血液被壓離指甲床。一旦撤離壓力,顏色會在23秒內還原。與沒有受傷的肢體比較一下指甲床顏色還原的速度,如果顏色還原緩慢或沒有還原,說明肢體血液流通不暢。如果傷口以下血液循環不暢或被阻斷,鬆開繃帶,再檢查脈搏或進行毛細血管試驗。5. 處理完傷口後要盡快洗手。在接觸另一個病人之前也要洗手。發現傷者流血時,第一個急救者所估計的出血量與止血所需時間可能與實際不符,但不要灰心,繼續努力給病人止血直到成功為止。如果所有的方法都失敗了,而且傷口在肢體上,只有當病人持續大量出血,並有生命危險時,才能考慮使用止血帶。止血帶通常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一旦使用,就要將其固定住,不能撤離。撤離止血帶會再度引起出血,並使血液感染病菌。可以給使用止血帶的傷者貼上標籤或作上標記以便提醒其他醫護人員,還需注明使用止血帶的時間。使用止血帶從來都不是一個好方法,因為一旦這樣做,就等於是作出了一個犧牲肢體保全生命的決定。控制嚴重流血1. 直接按壓。必要情況下,可直接用手。將無菌敷料直接敷在傷口上。不要移動被血液浸透的敷料。將新的敷料蓋在舊的敷料上。2. 將流血的肢體抬高到心臟水平線以上。3. 在出血得到控以後,將傷口緊緊包紮。4. 止血後,檢查傷口下方的血液循環情況。如果血液循環受阻,可稍微繃帶鬆開一些。5. 洗手。第三步行的動圖在第三步中需要作出的決定和行動可以用一張行動圖概括。第三步中首先需要急救人員回答六個關於意外現場和傷者情況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可以引導你直達這個步驟的各個程序。一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指導急救人員立即採取一個行動,然後再回答下一個問題。而其他答案也可能會使你跳過其中一個問題。行動圖總結了這些問題,回答問題所需採取的行動,你可能獲得的答案,以及具體的急救措施。很多時候,急救的下一步該做什麼應由圖中的一個具體行動來確定。急救人員應快速作答這些問題,找到威脅生命的因素,同時採取相應措施開始急救。第三步行的動圖展開緊急救援和採取急救措施問題行動答案急救1. 傷者是否需要急救查看現場有無危險沒有危險查看傷者的配合情況有危險進行緊急撤離查看傷者配合情況2. 傷者是否配合檢查傷者的配合情況有反應,但拒絶幫助要等到傷者同意才可以進行急救3. 傷者是否同意你的幫助問傷者:“我可以幫你嗎?”有反應,接受幫助檢查傷者有無嚴重流血傷者無反應檢查傷者的呼吸4. 傷者呼吸上的困難是否會影響生命?檢查呼吸:打開傷者的呼吸通道,看、聽、感覺有呼吸檢查有無嚴重流血有呼吸,但有困難查看頸部有無傷口,如有,將傷口綁好,再檢查有無流血處無呼吸向傷者口部吹兩口氣如果氣體進入傷者體內查看傷者的脈搏一旦呼吸氣道被打開如果恢復了呼吸,查看有無流血處如果沒有恢復呼吸,查看脈搏5. 傷者有無脈搏檢查脈搏無呼吸,但有脈搏尋求幫助,進行呼吸救助,檢查有無嚴重流血處無呼吸,也無脈搏尋求幫助,開始心肺復甦以及呼吸急救6. 傷者有無嚴重流血處?檢查有無嚴重流血處:目測或用手查看傷者沒有嚴重流血處進行急救的第四步傷者嚴重流血先止血,然後進行急救的第四步綜上所述,在七步驟的第三步中,急救者應找到一切威脅傷者生命的因素,並採取措施急救。急救人員和傷者遠離威脅生命的環境。查看傷者的呼吸和脈搏情況,必要時,進行呼吸救助和心肺復甦。如果情況危急,應先控制失血情況,防止傷者生命受到威脅。第四步:保護傷者完成緊急救援後,注意不要讓周圍的環境使傷者感到壓抑、不能讓傷者再次受傷、遭受不必要的驚嚇和擔心。一個人如果受了傷,往往需要更多的能量來維持身體的正常功能。在過熱或過冷的地方,人體都需要額外的能量,而人體本身可能無法提供這些額外的需要,所以要盡量減少能耗。即使是在溫度適中的天氣裡,傷者也有可能流失熱量。相比較而言,保持傷者的體溫要比將凍僵的身體再暖和過來要容易得多,所以為了防止熱量的散失,要迅速給傷者的頭和身體上添加一些衣物。在不把腿抬起來的情況下,將隔離物放置於傷者的腿與地面之間,身體其餘與地面有空隙的地方應放置隔離物。注意不能讓傷者淋到雨雪,因為在潮濕環境中傷者的熱量會散失得更快。要先使用傷者包裡的衣物,然後再使用你自己的衣物。如果傷者太熱了,可以把他的衣服解開,用防雨布在傷者的身體上方架起一處蔭涼。對傷者進行最初的保護使其免受自然環境的傷害很快就可做到且不必移動傷者。在第四步中,寒冷或發抖並不是移動傷者的必要因素。在檢查其他傷勢的時候,傷者不會因為在雪地上或冰冷的地面上躺著而死亡。如果倉促的移動過程中傷者斷裂的腿骨碎片可能會紮破皮膚,這樣即使是移到隔涼的墊子上,在接下來的幾分鐘之內傷者還會感到冷,甚至是更加疼痛。如果沒有發現傷者脊柱內的碎片,就匆忙地將傷者從雪地移開,就有可能造成傷者脊髓受傷,這要比讓傷者在雪地上凍幾分鐘造成的傷害要嚴重得多。對傷者進行徹底的檢查後,制定一個包括有關傷者移動程序在內的簡單要治療方案,所有這些在幾分鐘內就可以完成。如果可能的話,在移動傷者前要完成其他的一切急救活動。一個比較好的建議就是在移動傷者前先用隊友做練習。如果是重度摔傷,傷者可能神智不清;如果傷者頭部受傷,其頸部和背部也可能連帶受傷,這種情況下,要在病情排除後才可移動傷者。如果親眼目睹傷者只是輕度摔傷,那麼就可以把他轉移到一個比較舒服的地方。在某些情況下,在給傷者做完徹底檢查後才可以移動傷者。進行緊急急救時需立即將傷者轉移到安全的地方,開始心肺復甦以及呼吸急救措施。如果傷者口中有大量的液體流出,或是發生嘔吐,這樣會導致傷者呼吸困難,需要讓傷者側臥,以恢復其正常呼吸。躺著的時候要讓傷者的胳膊挨在地面上向頭方向伸直,膝蓋保持彎曲。傷者的臀部向前曲,上面的一條腿伸到挨著地面那條腿的前面,這樣可以防止傷者後仰。如果傷者後背有傷,且口中因存有大量液體而呼吸困難,就要讓其側躺,身體與地面成直角。如不需要立即採取急救措施,急救人員就不要靠近傷者。如果不小心踩到傷者的手腳,或者背包砸到傷者都會加重其傷勢。背包或其他設備都要放在事故現場的外緣,減少再次絆倒或摔倒的危險。不要在傷者的身上邁過或在傷者的上方傳遞東西,防止東西掉下來砸到傷者。不必要的擔心和憂慮會使傷者感到不舒服,要安排一位救護人員與傷者聊天,因為傷者很希望能夠有人陪其聊天,但如果幾個人同時和他說話,反而會使他感到煩躁不安。和傷者聊天,安慰傷者的情緒,告訴他所要進行的急救和護理,讓他信任你所要進行的工作。對於一個看上去昏迷的傷者,與其談話是很有必要的,因為他或許能夠聽到你的話,從而產生一種安全感,早點對傷者進行安慰與護理很大程度上可以減輕傷者的傷痛。綜上所述,七步驟中的第四步就是要防止傷者處於過冷或過熱的環境中、防止其再受傷、防止傷者產生恐懼和憂慮的心理,同時要避免匆忙和不必要的移動而加重傷者的傷勢。第四步 保護傷者防止過涼,過熱或潮濕。如果太涼,在不移動傷者的情況下,在傷者的身上蓋上隔涼衣物或者在身下墊上隔涼物。如天熱或者天氣潮濕,在傷者身體上方架起一個帳篷。防止其傷勢惡化。不要移動傷者小心不要踩到傷者將設備,背包放在離傷者遠一點的地方要繞開傷者走,不能從傷者的身上邁過。減少不必要的恐懼與憂慮。保持鎮靜。指派一個人與傷者聊天。表現出對個體的關心。第五步:檢查其人也傷勢在第一步中通過對場景的初步觀察,對傷者病情的檢查已經開始,在第三步中通過對傷者初步開展快速檢查,這種檢查一直在進行,並在第五步中達到完善。在第五步結束時對病情的檢查也還沒結束。為了確定傷者的病情變化,要不斷進行一系列的檢查。對病情檢查的目的是: 確定傷者的傷勢及周圍環境情況,以及造成傷者受傷的原因。 在救援完成前,要一直監視傷者的病情,以便充分了解傷者的病情變化。 將傷者的情況提供給急救人員和醫療人員,傷者轉移計劃制定的恰當與否主要取決於這些信息。檢查其他傷勢的總體原則對其他傷勢的檢查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防止傷勢加重。在檢查受傷情況之前,不能移動傷者身體的任何部位,也不能讓傷者自己移動,接觸傷者的身體時要輕柔穩固,用手輕輕碰觸傷者身體並不足以保檢查出所有傷情。進行全面、系統的檢查。對傷者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要進行檢查,在檢查中時間長短並不重要,不要被明顯的傷處所誤導,其他位置也可能有傷。直接觀察。對於你所救治的對象,不管他表面上看起來有多好,一定要仔細地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及嗅覺進行觀察,逐步的排除其身體各部位受傷的可能性。直接檢查傷者皮膚。檢查傷者的皮膚以確定是否有隠蔽的受傷部位,將傷者的衣服剪開捲起,從而起到保護傷者的作用,用防水帆布將檢查完的部位蓋上。在徵得對方同意後,方可揭開傷者的衣服,檢查傷者的身體。事實上,對傷者的皮膚進行徹底檢查是非常必要的,當然在檢查某些部位時,不需要把全身都露出來。將身體的各部分進行比較。如某一肢體明顯變短,可能就是骨折或脫臼造成的。將兩個肢體進行比較,或與急救人員的肢體比較,查看是否有畸形、移位、脫臼的現象。指派一人進行檢查。如多人同時給一個傷者進行檢查,可能會導致漏查,同時也會增加傷者的焦慮感。不斷地進行觀察。病情的變化可以為傷者的傷勢提供重要信息,將這些變化提供給急救人員和醫療人員,可以幫助其適當改變急救計劃。記錄所有的檢查結果。另派一名急救人員做記錄,記錄檢查時間和檢查結果。記錄傷者所有的反應和症狀。傷者的反應往往可表示病情的變化,如流血、呼吸加速,而有的症狀則表明傷者的情緒變化,如:噁心、呼吸困難等。在檢查過程中不要開展第三步中的急救工作。其他傷勢及病情的處理要等到全部檢查都完成才進行,要確定所有的傷情後再制定急救計劃。不要移動傷者。在不移動傷者的情況下,除了傷者的背部,可對其身體的其餘部位做檢查。對其他傷勢進行檢查按照順序,第五步中主要內容列表如下:第五步的組成部分:尋找其他傷處1. 初步觀察2. 重要症狀3. 全身檢查4. 重新檢測一些重要體徵,進行全面檢查初步觀察通過記錄事發地點的情況可以了解到許多有關傷者病情的信息。從高處摔下造成的傷害可能比絆倒產生的傷害嚴重得多。如果是絆倒在岩石上,則要看看頭、頸、背部是否受傷。潮濕冰冷的天氣可能會造成傷者的體溫下降。對這些做出迅速的觀察,有助於了解傷者受傷的類型以及傷者能夠支撐多久。如果是在小路上行進,你親眼看到一名隊員只是腳趾碰傷,那麼就沒有必要進行全身檢查了,相反,傷者本身不知道自己的傷勢,而你又沒有看到其受傷過程,就要對傷者的傷勢高度警覺。到達現場後,向傷者介紹自己,讓傷者知道你的姓名,並讓他們知道你接受過急救知識培訓。急救前要徵得傷者的同意。傷者也有權利拒絕你的幫助,直到傷者同意才可以進行救助,多一些解釋可能有助於消除傷者的抵觸情緒。在給兒童或嬰兒進行檢查前,徵得其父母或監護人的同意,對於昏迷的傷者只能當其是同意接受急救,即使是一個看上去真的昏迷了的傷者,在急救中也要告訴他你要做什麼,他或許會聽到你的話,從而安靜地接受治療。向傷者詢問以下一些問題:發生了什麼事?怎麼發生的?什麼時候發生的?傷在哪裡?有什麼問題?用藥情況;是否過敏,是否感到冷、熱或乏累;是否有其他的小組成員。傷者清醒時給予的信息對於急救措施的制定至關重要,如果傷者後來昏迷了就不可能回答問題了。向目睹傷者受傷過程的人詢問以上這些問題,了解情況。在和傷者談話時,觀察一下:傷者是否有明顯的傷處;傷者臉色是否難看,是否出虛汗或緊張;能否認請周圍的事物,能否對問題作出正確的反應;傷者的姿勢如何,是不是一直握著疼痛的肘部或前臂,這表明了傷者受傷的位置。初步完成這些後就可以對傷者進行徹底的檢查了。重要身體體徵的檢查進行一些重要身體體徵的檢查,可以了解傷者身體的基本功能情況。這些檢查是檢查中的重中之重。其中包括脈搏、呼吸、膚色、體溫、瞳孔反應的靈敏度、意識狀態、情緒狀況以及活動能力。下面表中給出是人體重要體徵的標準值:項目標準值脈搏成人:60100次/分鐘,運動或恐懼時會有所升高,運動員的脈搏相對要低一些呼吸頻率成人:1215次/分鐘皮膚膚色紅潤,摸起來溫暖,乾爽瞳孔外形規則,大小相同,見光正常收縮意識狀態警惕性強,對語言或身體刺激能夠作出反應,知道時間、地點及所處位置疼痛感及移動能力能夠按照命令要求做出反應或輕鬆地移動脈搏。脈搏可以表明心臟的泵血頻率,脈搏位於手腕拇指後方的凹陷處;頸部、喉部的兩側、以及踝關節內側和突起的踝骨下方。用中指和食指來測定脈搏,測出15秒內脈搏次數,再乘以4即為脈搏,同時記下脈搏的規律及強度。呼吸。呼吸的頻率及深度可以表明體內供氧是否充足。呼吸的難易度、規律性以及呼吸時所發出的所有聲音都要記錄下來。將手放在胸、腹之間,檢測呼吸頻率。記下一分鐘內起伏的次數。還應記錄傷者發出的呼嚕聲,以及口、鼻中是否有痰。皮膚。人體正常情況下,膚色紅潤,非正常情況下,白種人可能蒼白色或灰色;黑種人可能是暗灰色;黃種人則有可能是黃褐色,除此之外,皮膚還可能出現斑點,顯出黃色、藍色或灰白色,有出汗、發熱、發冷等症狀。瞳孔。瞳孔的反應力表現的是中樞神經系統的狀況。如果兩隻瞳孔大小不均勻,對光反應遲鈍,很有可能是大腦受了重傷。可以用以下方法來檢查測瞳孔:先用手罩住眼睛,然後將手移開,當眼睛見到日光或手電照射的光時,瞳孔應能夠均勻收縮,兩眼之間沒有任何差異,這樣才表示正常。意識狀態。意識狀態也是檢測傷者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另一項重要指標。要記錄下所有反應慢的異常反應,如表現為躊躇不定或迷惑的樣子。傷者應能夠描述出最近發生的事情,如最後一次吃飯是什麼時候,具體的時間、位置;還要檢查語言表達的能力,包括語言清晰度和連貫性,這些都可以表明傷病情況。如果傷者處於昏迷狀態,看看能否用語言或刺痛將其喚醒。反應能力和活動能力。如果對疼痛的刺激不敏感,就可能是中樞神經系統受了傷。如果受刺激的肌肉沒癱瘓,即使是失去意識的傷者也會對疼痛作出反應。測試傷者的反應能力時不要給其任何暗示,對清醒的傷者提問:“我觸摸的是哪裡” 要比問:“能感覺到我在摸你的右腿嗎?”這樣的問題更好,因為對於處在焦慮狀態,害怕受傷的傷者來說,他可能心不在焉地對後一個問題做出錯誤的回答。正常情況下,傷者應能夠按照口令輕鬆地移動位置。檢測傷的活動能力要一點點進行,如先用手抓握、用腳向前蹬,最後整體測試四肢的活動能力。如果想檢查傷者是否骨折,不要讓其移動某一肢體,而是先讓傷者活動一下腳趾或手指。同樣,如是檢測頸部或背部,不能讓其坐起或到處移動。人體另一個重要體徵就是體溫。通常,成人的正常體溫是37。其實這裡所說的 “正常”存在一定的誤區,一天中不同時間人體的溫度是不同的,人在睡覺時體溫最低,不同個體的平均溫度也有所不同。如果一個人的體溫比平時高,那麼這個人可能是因感染或患病而發燒,也可能是剛跑完1千米的路程。急救時,用手摸一下傷者的前額就可以測出其體溫高低。人體的核心體溫對於判斷傷者病情很重要,而常用的測量核心體溫的方法就是肛門測量法,測量口部溫度並不能明確表示人體的核心體溫。當然,通過其他迹象和症狀也足可以判斷傷者的病情,因為在急救時也只有最親近的朋友才可以幫助傷者進行肛門測量,否則這種方法是很難實現的。如果急救人員要携帶溫度計,那麼最佳的選擇就是帶一個可測範圍是3542的口腔溫度計,它也可用於測量治療凍傷患者用的水溫。全身檢查對傷者進行全身檢查是一種比較系統的方法,這樣可以確保傷者的每一部位都被查到而不出現漏查。 脫臼,身體某一部位的長度和形狀不正常,左右兩側不對稱。 青腫或變色。 流血或其他的液體流失。 腫脹 身體某部位位置不正,如關節錯位。 不能移動,或移動方向受限。 疼痛反應:身體某一部位痛,某一點痛,還是在變方向時痛或輕觸即痛。在傷者清醒時,詢問其身體疼痛及知覺情況。讓傷者描述其疼痛情況:是間斷的還是持續的;是緩慢的還是劇烈的;漸漸變好還是越來越糟。對於要檢查的部位,先向傷者詢問其感覺如何,先查看,再觸摸,最後再讓傷者活動。可以通過手鐲、頸鏈或身份證上的藥物過敏的標誌帶,判斷傷者是否對藥物有過敏反應。按照以下步驟,進行全身檢查。1. 檢查傷者頭、臉、眼、鼻、嘴、耳朵及頭皮。 檢查時不要移動傷者頭部。 檢查是否有血液或液體流出的現象。 檢查面部外形及面部活動時是否對稱。 檢查是否有骨折或脫臼的現象。 檢查眼睛裡是否有血絲;是否戴有隱形眼鏡,把眼臉揭開進行查看,或用光從側面照射眼睛,照到隱眼鏡上的光會發生折射,從而可以看到隱形眼鏡。 檢查傷者的嘴裡是否有傷,牙齒是否發生鬆動,是否有其他傷(讓傷者把嘴張開)。 用手從頭部側查到頭頂,再到前額,查看是否有腫塊或凹陷處。 讓傷者的眼睛跟著你的手指移動。把手指放到傷者鼻子上方45厘米的地方,手指向傷者的頭頂移動,然後再移回到臉部的中心處,再把手向傷者的臉頰部移動,再移動左、右耳處,每次做完之後都回到臉中心部位。要注意眼睛不能隨手指移動或在手指停下來後仍有繼續移動的傾向。雙眼應以同樣的速度朝同一個方向移動。 檢查雙眼瞳孔大小是否相同及對光線的反應。在眼睛接觸陽光和向眼內照射光源時應用手在手在眼睛上遮擋一下。雙眼瞳孔應即時均勻收縮(變小),應注意觀察雙眼的差異。2. 檢查頸部、脊柱及後背上部。 檢查時不要移動脊柱。 檢查頸部是否流血,以及頭、頸之間的位置是否正常。 從頸部頂端開始,沿著脊柱向下,背部上方,用手輕摸查看是否有錯位、流血,一觸即痛或肌肉痙攣的現象。 查看傷者是否携帶藥物過敏牌。3. 檢查胸部及肩膀。 查看有無明顯的脫臼或變色。 查看有無受傷或流血處。 查看有無不正常的移動,如胸腔一面塌陷,一面凸起的現象。 用手觸摸檢查肩膀與胸部連接處有無脫臼的現象,由左至右,從上而下,輕壓肋骨進行檢查,記下所有疼痛的反應。將一隻手的小手指放在胸骨上,用另一隻手輕壓,查看有無疼痛或碎裂聲。 呼吸時聲音是否正常,是否有肋骨摩擦的聲音。4. 檢查腹部及背部下方。 查看有無明顯的脫臼或變色的部位。 查看有無受傷或流血的部位。 用手檢查有無肌肉痙攣或一觸即痛的地方。沿著身體的軸線和與此垂直的線將腹腔分為四部份,將手指平放在上面,用力壓每一部份包括腰帶下部的區域。 沿脊柱向下的後背下方,查看有無脫臼、流血、一觸即痛、肌肉痙攣的現象。5. 檢查盆腔。 查看有無明顯的脫臼或變色的部位。 查看有無受傷或流血的部位。 查看腿位是否正常,如果腿部外旋,就有可能是臀部受傷。 檢查盆骨是否受傷。把雙手放在盆骨的兩側,同時向內壓,同樣,把手放在前後兩側向內壓,記錄下是否出現不平衡性。摩擦聲或疼痛的情況。6. 檢查兩側臀部。 查看有無明顯的腫脹或變形部位。 用手檢查有無規則或流血的部位。7. 檢查四肢。 查看有無明顯的脫臼或變色現象。 查看有無受傷或流血處。 查看有無行動異常或四肢位置不正現象。 查看四肢是否對稱。 用手查看是否有一觸即痛或脫臼現象。 目測的同時用手摸腳、手、肩關節、肘關節、臀部、膝關節是否有受傷情況。 檢查完一隻手臂後,再檢查另一隻,再檢查雙腿。 詢問傷者能否活動手指,胳膊是否骨折。讓傷者用手試著推、抓你的手,比較傷者兩手之間的反應能力是否一樣。 詢問傷者能否活動腳趾,腿部是否骨折,讓傷者把腳向上抬起對著你的手,比較兩腳之間的反應能力是否一樣,推傷者的兩腳,比較兩腳之間的力量是否一樣。 查看所有傷處附近的脈搏情況,檢查血液能否正常循環。 查看藥物過敏標誌牌。反覆檢查身體重要體徵,再次對身體進行全身檢查定期對身體重要體徵進行全面檢查和記錄。對於重傷者,在前15分鐘內應每隔5分鐘檢查一次,接下來1小時內,每隔15分鐘檢查一次,如果在1個小時內傷者的這些指標沒有變化,那麼接下來可以1小時做一次例行檢查,直到傷者獲得救助。對於輕傷者,進行頻繁的檢查就沒有太大必要了。體徵指標發生變化時,急救人員應重新進行檢查記錄,比如,在傷者不動時,發生脈搏和呼吸頻率增加,清醒度下降的情況。在反覆檢查中,可以發現漏查的傷處,確定病情是否惡化,並及時更改急救計劃。 對昏迷的傷者進行全身檢查 對於昏迷的傷者,如果叫他的名字,他可能會作出某種反應。即便是對口令無反應,對疼痛的刺激也可能會有反應。可以用手掐其耳垂或用力壓其拇指的指甲根處,傷者所作出的反應可能是呻吟,也可能是躲避刺痛。對於昏迷的傷者,在進行徹底檢查時,可能還要額外做一些檢查。 檢查傷者的反應能力。呼叫傷者的名字,記錄他所做出的回應、動作或發出的聲音,如對口令沒有回應,再使用刺痛法,用手掐其耳垂或用力壓其拇指的指甲根部,記錄傷者做出的回應、動作或發出聲音。 檢查時,仔細觀察傷者所有動向,他的任何舉動都可能表示某處有傷,要留給傷者一定的時間,因為有的疼痛可能來的很遲緩。 如果傷者帶有隱影眼鏡,將其摘下後,要保存好。 每隔15分鐘進行一次檢查。 如果傷者清醒,要告訴他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