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十二经脉 三 足阳明胃经 2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本经的体表循行 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其他组织器官的联系 熟悉经脉的病候和腧穴主治概要 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主治病言正和刺灸方法 临床运用 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3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脉循行 起于两鼻翼旁迎香 走向鼻根与膀胱经相会于睛明转下向鼻外侧 承泣 进入上齿龈内 回出环绕口唇 交任脉的承浆 再往面颊下方到大迎穴 颊车 上耳前 沿发际上额 达额角之头维穴后 至神庭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行 沿着喉 进入缺盆 分两支向下 一支过横膈属胃 络脾 缺盆直行另一分支 经过乳头 向下挟脐旁 直下气冲穴 会合从脾下循支脉 胃下口部支脉 自胃口下沿腹里直下到气冲穴 与缺盆直行支脉会合 走在下肢前侧中部 到第2趾外侧端历兑穴胫部支脉 从膝下3寸 足三里 处 分出到第2趾外侧 另在足跗冲阳穴处 有一分支 走向拇趾内侧端与足太阴脾经相会 4 灵枢 经脉 原文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旁 交頞中 旁约太阳之脉 下循鼻外入 上齿中 还出夾口 环唇下 交承浆 却循颐后下廉 出太迎 循頰车 上耳前过客主人 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 从大迎前 下人迎 循喉咙 入缺盆 下膈 属脾 络胃 其支者 从缺盆 下乳内廉 下夹脐 入气冲中 其支者 起于胃口 下循腹里 下至气街中而合 以下脾关 抵伏兔 下膝髌中 下循胫外廉 下足跗 入中指中间 其支者 下膝三寸而别 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 别跗上 入大指间 出其端 2020 2 20 5 足阳明胃经腧穴 6 足阳明胃经生理功能 足阳明经体表循行起始穴为承泣 终止穴为厉兑 足阳明经脉循行所过联络的脏腑器官有 胃 脾 膈 乳房 鼻 上齿 口唇 喉咙等 胃为主受纳 腐熟水谷 为水谷之海 脾胃运化失常 可见腹痛 腹泻 久痢 若脾胃虚弱 可见腹泻 肠鸣 胃脘胀痛 胃属阳 阳气过盛易成燥火 可见消谷善饥 癫狂 胃火上犯 还可见牙痛 鼻衄 咽喉肿痛等临床表现 胃气不降而上逆 可见嗳气 呕吐 恶心 呃逆 7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7 足阳明胃经异常变动出现的病候有 1 经络病候 头痛 中风偏瘫 口眼歪斜 咽喉疼痛 牙痛 鼻衄 下肢疼痛 2 脏腑病候 胃脘疼痛 腹痛 腹泻 肠鸣 消谷善饥 痢疾 癫狂 足阳明胃经腧穴主治 胃肠病 头面五官病 神志病 热病及经脉所过之处的其他疾病 本经腧穴有45个 左右共有90个 学习常用穴28个 足阳明胃经病候 8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8 1 承泣ST1 交会穴 任脉 阳蹻 足阳明之会 概述 承 承受 泣是无声流泪而哭 穴在目下 当人哭泣时泪水下流 本穴承受之 故名承泣 是治疗眼病常用穴 止泪要穴 禁搗针 禁灸 甲乙经 目不明 泪出僻 刺承泣 定位 目正视 瞳孔直下 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功能 疏风清热 明目止泪 主治 1 眼睑润动 迎风流泪 夜盲近视等目疾 2 口眼窝斜 面肌痉挛操作 1 以左手拇指将眼球上推右手持针 紧靠眶下缘 缓缓刺入刺入0 5 1 5寸 2 不宜提插 以防刺破血管 引起血肿 3 起针时稍加按压 以防出血 9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9 承泣穴临床运用 承泣穴功能疏风清热 明目止泪 是治疗眼病的常用穴 止泪要穴 临床常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面神经麻痹 近视 远视 夜盲症结膜炎 角膜炎 白内障等各种眼病 10 2 四白ST2 概述 四 四方广阔之意 白 光明也 穴在目下 主目疾 针之可使日明四方而光明 故名四白定位 目正视 瞳孔直下 当眶下孔凹陷处 功能 祛风明目 清热止痛 主治 1 眼病 目赤痛痒 眼睑润动 目翳等 2 面部病证 口眼窝斜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等 3 头痛 眩晕操作 直刺或微向上斜刺0 3 0 5寸不可深刺或提插 以免伤及眼球 临床运用 常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鼻炎 近视 远视 结膜炎 白内障等 配迎香治胆道蛔虫病 11 3 地仓ST4交会穴 阳蹻脉 手足阳明之会 概述 仓 藏谷处 口以入谷 下儲之于胃 犹如仓庫 人面分三庭 鼻之上为上庭 鼻为中庭 鼻下为下庭 穴在面唇口角旁 位人面之地部 故名地仓 定位 口角旁约0 4寸 上直对瞳孔 功能 祛风止痛 舒经活络 主治 1 面局部病证 口角歪斜 流涎 三叉神经痛等 治疗口眼窝斜时 常用地仓透颊车 本穴有疏风扶正 行气通络 散寒止痛之功 操作 斜刺或平刺0 5 0 8寸 可向颊车穴透刺 12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地仑穴临床运用 地仑穴功能祛风止痛 舒经活络 临床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 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近视等 1 配颊车治 口眼歪斜 2 配合谷 内庭 治下齿痛 颊肿 两点一圈取穴 3 配合谷双侧 地仓 颊车 四白 下关 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 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近视等 13 4 颊车ST6 概述 耳前颧侧面为颊 下颌骨古称颊车骨 如车轮之可以转动 穴居其处 为上下齿运动之枢纽 故名颊车 另门别名鬼床 是治疗口眼喎斜 牙痛口噤要穴 定位 在下颔角前上方约一横指 按之凹陷处 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功能 祛风清热 开关通络 主治 面部病证 齿痛 牙关不利 颊肿 口角歪斜等操作 直刺0 3 0 5寸 或平刺向地仓穴透刺0 5 1寸 14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14 颊车穴临床运用 颊车穴祛风清热 开关通络是治疗口眼喎斜 牙痛口噤要穴 临床常用于治疗牙痛 腮腺炎 下颌关节炎 咬肌痉挛 面神经麻痹 三叉神经痛等病证 1 配翳风 合谷 治腮腺炎 2 配下关 合谷 治面神经麻痹 口歪 3 配阳溪 关冲 液门 治耳聋鸣 4 配大迎 翳风 完骨 治牙齿龋痛 5 配听宫 翳凤 合谷 治颞颌关节炎 6 配合谷 内庭 治风火牙痛 15 5 下关ST7交会穴 足阳明 少阳之会 概述 关 开阖之桓木造枢机 穴在下颌关节前牙关处 有关于牙齿亓阖 又与上关相对 故名下关 是治疗头面 口齿疾病常用穴 定位 在耳屏前 下颌骨颗状突前方 当颧弓与下颔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合口有孔 张口即闭 宜闭口取穴 功能 消肿止痛 聪耳通络 主治 1 面部病证 牙关不利 三叉神经痛 齿痛 口眼歪斜等2 耳聋 耳鸣 耵耳等耳疾 操作 直刺0 5 1寸 留针时不可作张口动作 以免折针 16 6 头维ST8交会穴 足少阳 阳维之会 概述 维 隅 角之意 穴在头部额角发际処 为足阳明经 阳维脉与足少阳之会 三阳经维络于前额 归属阳明经脉 故名头维定位 当额角发际上0 5寸 头正中线旁4 5寸 功能 熄风镇痉 止痛明目 主治 头痛 眼痛 目眩视物不明 迎风流泪 眼睑润动 操作 平刺0 5 1 0寸 17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头维穴临床运用 头维穴能熄风镇痉 止痛明目 是治疗偏头痛 面瘫之常用穴 临床多用于治疗头痛 前额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面神经麻痹 面肌痉挛 青光眼 高血压 脑溢血等病证 1 配天柱 攒竹 治眩晕 2 配太阳 率谷 风池 治偏头痛 3 配合谷 风池 治外感头痛 4 配合谷 太冲 治高血压 18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7 人迎ST9 概述 穴在喉结旁两侧颈总动脉博动处 正值切诊部位的人迎脉足阳明脉迎受五脏六腑之气以养于人 故名人迎 是治疗颈部气血瘀滯所致咽喉疾病之常用穴 也为调节血压要穴 定位 喉结旁1 5寸 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 颈总动脉之后 功用 宽胸定喘 散结清热主治 1 瘿气 瘰疬 2 咽喉肿痛 3 高血压 4 气喘等 操作 避开颈总动脉 直刺0 3 0 8寸 一般不施手法 禁灸 19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19 人迎穴临床运用人迎穴是治疗颈部气血瘀滯所致咽喉疾病的常用穴 也为调节血压重要穴促 临床常用于治疗甲亢 甲状腺肿大 高血压 低血压 偏桃体炎 哮喘 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病证 1 配内关 郄门 治心脏神经官能症 2 配太冲 曲池 足三里 治高血压 3 配天突 合谷 中封 内庭 治癭气 20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8 乳根ST18 概述 穴在乳房根部 故名乳根是治疗肠胃 胸痛和乳房疾病 为宽胸理气活血 能通乳化瘀 为通经下乳 增乳之要穴 尤长于治疗乳房疾病 定位 在第5肋间隙 当乳头直下 前正中线4寸 功能 宽胸理气 通乳化瘀主治 1 乳部疾患 乳痈 乳癖 乳汁少等 2 咳嗽 气喘 呃逆 3 胸痛 心绞痛 心动过速等操作 斜刺或平刺0 5 0 8寸 乳根 21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乳根穴临床运用 乳根穴宽胸理气活血 能通乳化瘀 为通经下乳 增乳之要穴 长于治疗乳房疾病 临床常用于治疗乳腺炎 乳腺增生 胸膜炎 肋间神经痛 慢性支气管炎配膻中 少泽治乳汁不足 22 9 梁门ST21 概述 梁门指高粱之物出入之门户 胃为水谷之海穴处为高粱水谷 胃气出入的门户 故名粱门是治疗胃痛 上腹痛耍穴 尤长于治疗宿食停滞于胃肠所致诸証 定位 脐中上4寸 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能 和胃降逆 消积化滞 主治 胃痛 呕吐 纳少 食欲不振 大便溏 腹中积气结痛 十二指肠溃疡 胃肠炎 痢疾等 操作 直刺0 8 1 2寸 注意 右侧深部为肝下缘 肝肿大者慎针或禁针 不宜大幅度提插 过饱者 孕归中晚期禁针 23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梁门穴临床运用 深门穴能和胃降逆 消积化滞 长于治疗宿食停滞于胃肠的病証 临床常用于治疗胃炎 胃溃疡 胃神经官能症 肠炎 痢疾 泄泻等病証 1 配中脘 内关 太冲 有疏肝理气 和胃止痛作用 主治胃痛 呕吐 腹胀 2 配足三里 脾俞 三阴交 有健脾和胃 增进食欲作用 主治食欲不振 24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10 滑肉门ST24 概述 滑 利也 肉 指肌肉 阳明主肉 肠居腹内最易滑动 穴位于腹之滑内处 内应腹膜油脂 外应松皮软肉 主沿肠胃之疾 为通利胃肠之门 故名滑肉门 定位 脐中上1寸 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能 镇惊化痰 健胃止呕主治 1 胃痛 呕吐2 癫狂操作 直刺0 8 1 2寸 内有小肠不可深刺 肉门滑 25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11 天枢ST25 特定穴 大肠腹募穴 概述 古时以人应天地 脐上应天 脐下应地 穴当脐旁 为人身上下之枢纽 天地之气相交中点 穴气通于中焦 斡旋上下分清別浊 职司升降之功 清气由此上通肺金 浊气由此下转输出于肠 使胸腹之气上下沟通 故名天枢 定位 脐中旁开2寸 功能 升降气机 斡旋上下 健脾和胃 导滞调经 主治 1 腹痛 腹胀 便秘 泄泻 肠痈 痢疾 肠鸣 症瘕等 2 月经不调 经痛等妇科疾患 操作 直刺1 1 5寸 内部有小肠 不可直刺过深 26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天枢穴临床运用 天枢穴能 升降气机 健脾和胃 导滞调经 为消化系疾病常用要穴 多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 小儿腹泻 痢疾 便秘 胆囊炎 阑尾炎 月经不调 带下 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1 配上巨虚 清热解毒 化用于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2 配足三里 和中止泻作用于治小儿腹泻 3 配下巨虚 有理气活血 化瘀作用治阑尾炎4 配大肠俞 足三里 温通气机 调理肠腑用于治便秘腹泻 5 配中极 三阴交 疏肝理气 调经止痛用于治月经不调痛经 27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天枢穴现代研究报导实騐证明针刺天枢穴 对肠功能有调整作用 可使肠功能趋向正常化 电针急性菌痢患者天枢穴 于针后3分钟 内肠鸣音就有明显变化 有的增强 有的减弱 针刺天枢穴 对缓解急慢性肠炎 菌痢 泄泻 便秘患者 各种症状均减轻 效果明显 加快康复 28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12 水道ST28 概述 水指水液 道 通道也 穴当膀胱下焦处 为水之通路 能通调水道 使水液渗注于膀胱 功在治水 故名水道 是治疗少腹病变常用穴 水液病之主穴 定位 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能 清利湿热 通调水道 利二便主治 1 小腹胀滿2 小便不利等水液输布排泄失常疾病 3 疝气 4 痛经 不孕等妇科疾病操作 直刺1 1 5寸 29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水道穴临床运用 水道穴能清利湿热 通调水道 利二便 是治疗少腹部病变 水液病之主穴 临床常用于治疗肾炎 膀胱炎 尿潴留 腹水睾丸炎 疝气 痛经 便秘 子宫疾病 卵巢疾病等病証 有报道针刺水道穴 引起输尿营蠕动增强临床观察针刺水道 肾俞 次髎等穴对泌尿系结石有止痛作用 30 2020 2 20 13 气冲ST30 概述 气 指气街 冲指冲脉 穴为足阳明脉气所发胃为水谷之海 其俞上在气街 下至三里 穴在气街之处 为气所冲行之道 冲脉在此冲起并何足阳明经上行 气冲穴 就是胃的气街 又是冲脉起始部 主治逆气上冲之病 故名气冲 气街 定位 在腹股沟稍上方 脐中下5寸 距正中线旁开2寸处 取法 仰卧 先取耻骨联合上缘凹陷的曲骨穴 其旁开2寸处是穴 功能 清热利湿 益肾调经 甲乙经 妇人无子及少腹痛 刺气冲主之主治 1 腹痛肠鸣 2 疝气 3 月经不调 不孕 阳萎 阴肿等妇男科疾病 操作 直刺0 5 1寸 不宜灸 31 气冲穴临床运用 气冲穴是冲脉起始部 功能清热利湿 益肾调经 主治逆气上冲 冲脉之病 临床常用于治疗男女生殖系疾病 月经不调 不孕症 妊娠子上冲心 胎产诸疾 睾丸痛 疝气 阳萎 外阴肿痛 前列腺炎等配曲泉 太冲 蠡沟 有理气通络 主治疝气 32 14 归来ST29 概述 归者曰还 返者曰来 有恢复返原之意 刺此穴可使不归之气返回本位 下垂之疾复归原处 而治男子卵缩 女子阴挺 古人谓本穴能调经种子 使妇女月经通调 期待夫君归來可使有子 故名归來 是治疗少腹病 妇科生殖系统疾病常用穴 为治妇科病之要穴 穴效如当归 定位 脐中下4寸 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能 调经止带 理气活血 止痛主治 1 少腹疼痛 疝气2 月经不调 带下 阴挺等 痛经气滞血瘀者可用本穴加间使 三阴交 寒湿凝滞者加灸水道或阿是穴 再配三阴交 操作 直针1 1 5寸 33 15 髀关ST31 概述 髀指髀骨 即股骨 关指股骨上端关节 穴在髂前上棘下方 近髀枢股骨关节部 故名髀关 是治疗下肢病邻近取穴的常用穴 定位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连线上 屈髋时平会阴 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取法 1 仰卧 于髂前上棘至髌骨底外缘连线 与臀横纹延伸线之交点处2 以掌横纹中点 按于伏兔穴 手掌平伸向前 当中指尖到处是穴 功能 疏通经络 通利关节 主治 下肢病证 下肢痿痹 腰痛 膝冷等腰及下肢病证 操作 直针1 2寸 34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脾关穴临床运用 脾关穴能疏通经络 通利关节 是治疗下肢病邻近取穴的常用穴 临床常用于治疗腰痛 髋关节炎 下肢瘫痪 重症肌无力 股内外肌痉挛 下肢麻痹疼痛 腹股沟淋巴结炎等病证 1 配承扶 委中 治股关节痛 2 配环跳 风市 阳陵泉 足三里 有通经活络作用 治下肢麻痹 或疼痛 35 16 伏兔ST32 概述 伏 伏卧之意 穴在股直一肌肌腹中 其处肌肉隆起 如伏卧之兔 故名伏兔 是治疗下肢经脉通路气血运行不畅病变常用穴 定位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的连线上 髌骨外上缘上6寸 功能 疏通经络 理气活血主治 1 腰及下 肢病证下肢痿痹 腰痛 膝冷等 2 脚气 3 疝气 操作 直刺1 2寸 36 伏兔穴临床运用 伏兔穴功能疏通经络 理气活血 是治疗下肢经脉通路气血运行不畅病变常用穴 临床常用于治疗膝关节炎 下肢瘫痪 下肢痉挛 腹股沟淋巴腺炎 股外侧皮神经炎 荨麻疹 脚气等病证 配髀关 犊鼻 有疏通经络作用 用于治腿膝疼痛 37 17 梁丘ST34特定穴 胃经郄穴 概述 穴在膝盖上方 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 穴处骨亘如樑 穴后肉隆起如丘 故名梁丘 为足阳明经气血所深聚之郄穴 是治疗胃病常用穴急性胃病主穴 定位 屈膝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 髌骨外上缘上2寸 功能 舒筋活络 理气止痛 主治 1 急性胃痛 2 膝肿痛 下肢不遂等 3 乳痈 乳痛等操作 直针1 1 2寸 38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梁丘穴临床运用 足阳明经气血所深聚之郄穴 能舒筋活络 理气止痛 是治疗胃病常用穴 急性胃痛病的主穴 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胃痛 肠炎 乳腺炎 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 髌上滑囊炎 中风偏瘫 下肢倦怠或疼痛等 1 配曲泉 膝阳关 舒筋活络 主筋挛 膝关节不得屈伸 2 配犊鼻 阳陵泉 膝阳关 阴陵泉 舒筋活络 主膝关节痛 3 急性胃痛配胃俞 针刺得气后 实证用泻法 虚证补法 镇痛效快 平均7 10min减轻 12 15min疼痛消失 39 18 犊鼻ST35 概述 犊 牛子也 即小牛 穴在髂韧带外侧凹陷中 其形有如牛犊鼻孔 故名犊鼻 别名外膝眼 是治疗膝关节病証常用穴 定位 屈膝 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又名外膝眼功能 通经活络 消肿止痛 主治 下肢 膝关节疾患 膝关节肿痛 屈伸不利 下肢麻痹等 操作 向后内斜刺0 5 1寸 40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19 足三里ST36特定穴 胃经合 土穴 概述 三里即三寸 膝下三寸为穴也 胃经合穴 下合穴 属土 胃经属土 足三里是土中之土穴 具补中益气 健脾和胃 通腑理肠之功效 穴能统治腹部上中下三部的各种病证 且善治全身上中下之疾 因名三里穴在下肢 故定名足三里 因 合治内腑 一切与脾胃有关之疾病 如胃炎 脾虚湿聚生痰 中气虚之脱证 此外肝胆有病 也常影响脾胃 导致肝 脾 胃同病 皆可取之 因其能治本腑的疾患与一系列胃肠 肚腹 有关之病症 故有 肚腹三里留 之说 常用温灸法 41 足三里 特定穴 胃经合 土穴 定位 犊鼻穴下3寸 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功能 健脾和胃 调和气血 扶正培元 通经活络操作 直刺1 2寸 主治 1 胃肠疾病 胃痛 呕吐 噎膈 腹胀 腹泻 痢疾 便秘等 2 下肢痿痹 膝胫酸痛 脚气 水肿等 3 神志病 癫 狂 痫病 神经衰弱 失眠4 外科病 乳痈 肠痈 5 一虚劳诸证 头晕 心悸气短 痰多喘咳 产妇血晕 体虚赢瘦等 为强壮保健要穴之一 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有防病保健强身作用 42 足三里临床应用 足三里主治甚广 为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要穴 对呼吸 心血菅 泌尿生殖 神经系统等 以及五官 儿妇 外 皮肤科等多种疾病皆有疗效 1 泻法 和胃通肠 祛痰导滞 加灸能温胃导滞温化寒邪 2 补法 健脾养胃 补中益气 加灸 能温脾胃 长期艾灸 能温运中焦 养益后天 防病抗疫健体益寿 43 足三里临床运用 1 治胃炎 胃炎是较顽固的常见病 症见 胃痛 食欲不振 腹胀肠鸣 嗳气吞酸 甚则呕吐 病因甚为复杂 但邪在胃中 不论寒热 皆可取足三里 它有良好的 双向性 之治疗作用 既能补虚 又能泻实 既治证又治实热证 2 肝气犯胃 取足三里 中脘 内关 可和胃降逆 理气宽中 也可取足三里 太冲 间使 以疏肝理气 和胃中 3 脾胃虚寒 足三里 中脘 加灸 灸神阙 关元以暖胃止痛 4 饮食导滞 泻足三里中脘 点刺四缝穴 以消食和胃 44 足三里临床运用 治泻泄 1 脾胃虚弱者 取足三里 阴陵泉 先少泻 后多补 以健脾止泻 虚寒者加灸 2 肝木乘脾者 补足三里 泻太冲 以抑肝扶脾3 寒湿者 灸足三里 阴陵泉 天枢 4 饮食所伤 取足三里 中脘 刺四缝穴6 湿热型 取足三里 泻阴陵泉 天枢 以清利湿热 7 脾肾阳虚者 取足三里 脾俞 关元 太溪以温补脾肾 8 补足三里 三阴交 泻曲池 丰隆以健脾化痰 主治头晕目眩痰喘咳嗽 45 足三里临床运用 治便秘 1 气虚不运者 补足三里 合谷以益气通便 泻天枢2 阳明湿热 肠胃热结之热秘 泻足三里 中脘 天枢以攻下热结3 食滞者 针泻足三里 天枢 中脘 治癫狂等神志病 配丰隆 神门 太冲 合谷 豁痰熄风 醒脑开窍定志治乳痈 配梁丘 期门 内关 肩井 疏肝理气 清泻血热治高血压 足三里 内关 三阴交 百会 合谷 行间 46 足三里临床运用 用于虚劳诸证 强壮保健要穴 预防中风 灸足三里 悬钟各三壮 降底血液凝固作用 黄帝明堂灸经 若要安 三里莫要干 患风疾人 宜灸三里者 五脏六腑之沟渠也 常欲宣通 既无风痰 一切病皆灸三里三壮 每日常灸 下气 气止 停也 千金翼方 47 20 上巨虚ST37 特定穴 大肠下合穴 概述 巨虚 巨大空虚之意 穴在胫 腓骨之间大的空隙处 穴与下巨虚相对应 故称上巨虚定位 犊鼻下6寸 足三里穴下3寸功能 通降肠腑 理气和胃主治 1 肠鸣 腹痛 腹泻 便秘肠痈等胃肠病证 2 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 0 2寸 48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上巨虚穴临床运用 上巨虚功能通降肠腑 理气和胃常用于治疗阑尾炎 胃肠炎 肠梗阻 胃溃疡 便秘等胃的疾病 本穴为大肠之下合穴 凡大肠腑病常取此穴 临床运用 1 配天枢 大肠俞治一切大肠疾病 2 配天枢 清利湿热 主治细菌性痢疾 3 大肠俞 支沟 治顽固性便秘 4 配足三里 强刺激手法 治瘀滞型 蕴热型肠痈 49 21 条口ST38 概述 条 指长条形 穴在上 下巨虚之间 胫 腓骨的间隙中 穴处肌肉凹陷有如条口形状 因名条口 另一说 条为风名 山海经 南山经 东北风为条风 口指孔穴 针灸大成 针灸聚英 均载条口主治 风气 故名条口 乃为治风病之孔穴 是治疗筋病要穴 针灸甲乙经 胫痛 足缓失履 湿痹 足下热不能久立 条口主之 定位 犊鼻穴下8寸 胫骨前脊外1横指 或上巨虚穴下2寸 功能 理气和中 通络止痛主治 1 下肢痿痹 转筋 2 肩臂痛 3 脘腹疼痛操作 直刺1 1 5寸 50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条口临床运用 条口穴能理气和中 通络止痛 为治风病筋病之要穴 常用于治疗胃痛 肠炎 肩周炎 膝关节炎 急性腰扭伤 小腿肿痛 冷痹转筋 足痿无力 瘫痪及足底发热疼痛等病证 1 配足三里承筋承山 清热凉血治下肢热不能久立 2 配肩髃 舒筋活络止痛 主治肩周炎 3 常用条口透承山穴治疗肩周炎 51 22 下巨虚ST39特定穴 小肠下合穴 概述 穴在上巨虚之下方 原名巨虚下廉 故名下巨虚 为小肠下合穴 是治疗小肠腑病 下腹痛的主要穴 定位 犊鼻穴下9寸 上巨虚穴下3寸 功能 通降腑气 通经活络主治 1 胃肠病 腹泻 痢疾 小腹痛等2 下肢痿痹 3 乳痈 操作 直刺1 0 1 5寸 52 下巨虚临床运用 下巨虚为小肠下合穴 功能通降腑气 通经活络是治疗小肠腑病 下腹痛的主要穴 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肠炎 肝炎 腮腺炎 乳腺炎 乳痈 小腹痉挛疼痛 下肢痿痹浮肿等 1 配阴陵泉 太白 清利湿热 治泄痢脓热血 2 配阳陵泉 舒筋活络止痛 治下腹部痉挛3 配天枢 治疗泄泻 53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23 丰隆ST40 胃经之络穴 概述 丰者大也 隆者盛也 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 为谷气隆盛之脉 穴为足阳明经络穴 别走太阴 胃经谷气至此丰溢出于太阴络 阳血在此处聚之而隆起 化阴络交太阴 有丰满之象 且穴处肌肉丰满隆起 故名丰隆 是治疗与痰湿有关病证的要穴 痰病的经验效穴 定位 外踝尖上8寸 胫骨前嵴外二横指 条口穴外1寸 功能 健脾化痰 和胃降逆 利湿通便 主治 1 头痛眩晕 2 癫狂 3 咳嗽痰多 4 腹胀便秘 5 下肢痿痹操作 直刺1 1 5寸 54 丰隆穴临床运用 中医俗称 百病痰为首 痰可引起许多病证 如咳喘 痰迷心窍而引起的神志病 痰阻于肌肤 引起的水肿 流注经络关节 肢体麻木肿痛 痿痹不遂 阻于中焦 则清阳不升 引起头痛 眩晕等证 丰隆主要功能是健脾祛痰 是治疗与痰湿有关病证的要穴 痰病的经验效穴 可主治因痰浊引起的多种病证 临床上运用很广 用泻法 祛痰 和胃 降浊 用补法 健脾益胃 艾灸 可温化痰湿 温胃畅中 玉龙歌 说 痰多宜问丰隆寻 医学纲目 说 一切痰饮取丰隆 说明针刺丰隆穴 可以调理脾胃 能使脾为胃行其津液 水湿得运 不聚而为痰 因故丰隆穴之理气化痰功效显著 善治各种痰证 临床上运用广泛 55 丰隆穴临床运用 一 治头痛 眩晕 1 脾失健运 聚湿生痰 痰湿上扰 经络阻滞 清阳不升引起的眩晕 头痛 取丰隆 阴陵泉 祛湿化痰 2 配脾俞 以健脾益胃 眩晕甚者 加灸百会 痰热化火动风 加泻风池 太冲 内庭 二 治咳喘 咳嗽 痰 喘三者关系密切 咳嗽有痰者居多 祛痰可止咳 喘者往往出现咳嗽 所以止咳多能定喘 丰隆不但能祛痰 也能止咳平喘 对痰浊阻肺 痰火犯肺 导致肺失宣降和清肃不利的咳喘证 更为适宜 1 丰隆 尺泽 天突均用泻法 以清降痰火 宣肺利气 止咳平喘 56 丰隆穴临床运用 三 治心悸 因痰火内生 扰乱神明 心神不安所致之心悸 1 取丰隆 神门以清心降痰 痰热清而心自安2 若属胃失和降 痰火上逆者 取丰隆 配公孙 用泻法以清热化痰 和胃安神 四 治中风 口眼歪斜 面神经麻痹 若因风痰阻于面部经络者 更为适合 阳明经络循行于头面部 取足阳明经之络穴丰隆治本病 不但有疏通阳明经气之功 并具补益气血 疏散外邪 又因本病为 筋急 导致口眼歪斜 病变部位在筋 深刺丰隆 以祛风通络 养血润筋 57 24 解溪ST41 胃经之经 火穴 概述 穴在足腕部 当踝关节前横纹上两筋之间 凹陷如溪谷之状 足腕部为人之朿缚鞋带之 解之则开 故名解溪 定位 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 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功能 清胃降逆 镇惊宁神 主治 1 下肢足 踝关节病 下肢痿痹踝关节病 足下垂等 2 头痛眩晕 3 癫狂 4 腹胀 便秘操作 直刺0 5 1 寸 58 解溪穴临床运用 解溪穴功能清胃降逆 镇惊宁神 临床常用于治疗胃炎 高血压 目赤头痛下肢痿痹 足下垂 踝关节周围软组扭伤 1 配血海 商丘 和胃降逆 主治腹胀2 配商丘 丘墟 昆仑 太溪 舒筋活络 主治踝部疾病 59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25 冲阳ST42 足阳明胃经 原穴 概述 冲为动 高为阳 穴在足背最高点 动脉冲动应手 胃脉至此 阳明气血集中 冲动本经 故名冲阳 穴为足阳明经之原穴 临床常用作危重病人和脉管炎诊脉的重要部位 虽能治疗脾肾病和下肢经脉病 但临床不常用 定位 在足背最高处 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足背动脉搏动处功能 和胃化痰 宁神通络主治 1 胃痛 2 口眼窝斜 面肿齿痛3 足痿无力 4 癫狂痫 操作 避开动脉 直刺0 3 0 5寸 60 冲阳穴临床运用 冲阳穴是胃经原穴 功能和胃化痰 宁神通络 临床常用作危重病人和脉管炎诊脉的重要部位 虽能治疗脾肾病和下肢经脉病但不常用 临床常用于治疗病胃痛食欲不振 面瘫 牙痛 齿龈炎 精神病 癫病 足背痛 下肢疼痛麻痹 足关节炎等 配丰隆 有豁痰宁神作用 用于治治狂妄行走 登高而歌 弃衣而行等精神病 61 2020 2 20 足阳明胃经 26 陷谷ST43 胃经输 木穴 概述 穴在第2 3跖骨结合部前方 穴处凹陷如山谷 故名陷谷 为足阳明经脉气所注之输穴 是治疗脾虚水停 浊气上逆所致诸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砌体工程安全施工操作手册
- 基层工会组织活动策划方案
- 2024年初三数学寒假作业全套题
-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谁考及答案解析
-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c3类题库及答案解析
- 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案指南
- 海水中碱度的全球变化趋势-洞察及研究
- 文化产业国际化与地方经济发展-洞察及研究
- 渗透压感应蛋白研究-洞察及研究
- 农机绿色设计创新-洞察及研究
- 技术方案评审与验收标准模板
- 镀膜车间安全培训课件
- 中水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 政府采购管理 课件 第十三章 政府采购绩效评价
- 机场安检危险品运输课件
- 绿化种植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利用SmartRock传感技术进行含砂道砟直剪试验研究
- 共享储能项目进度管控实施方案
- 旅行社挂靠协议合同范本
- 市场联合促销活动协议
- 2025年烟花爆竹经营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