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一 单 元: 生 物 与 环 境单元教材理解:五年级开始学生们进入了高年级阶段的科学学习,一系列新的单元内容,为孩子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保证;本单元活动包括三个内容:种子发芽实验的设计和观察、对秋冬季生物的观察和对动物栖息地的考察活动、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分析和思考的活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贯穿了现代生命科学的一些基本观点,学生们经历的一引起活动将为他们进一步发展对生命的认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创设探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学习机会,引导学生不断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以促进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显得非常重要。单元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本单元通过引领学生经历一个个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能力目标: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无机环境(阳光、空气、水、温度)的关系,生物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控制实验获取事实的方法,用图画和文字记录动植物特征的方法,体验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收集数据的必要性,经历进行简单实验设计的过程并运用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交流和探讨。情感目标:产生研究生物特征及其行为的浓厚兴趣;明白建立一种看待生命世界的观点,需要经历一系列有结构的活动。1 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教学目标: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教学准备:设计实验用的表格,记录需要提前准备的材料,如绿豆、记录表格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回忆过去。(10分)1、说说自己前二年学习科学的情况,包括优点及缺点。2、请学生对科学老师作出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3、分发表格给每生,要求贴在第1页书上。在说优点和缺点时学生自动进行归类,确立做得有特色的同学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二、展望未来。(10分)1、对表格进行评价内容的的讨论,请学生互相讨论应该就哪些方面进行科学学习的评价,教师作出相应的归类记录。2、把学生共同讨论后的内容记录在书本上,以作评价表的考评依据之用。分别从科学学习习惯、科学学习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展开讨论。三、分好合作小组。(5分)1、自愿原则、就近原则分好新的实验小组。2、轮流原则确立小组长。小组长态度明朗,责任明确。四、复习预习。(10分钟)1、有关植物我们开展了哪些探究活动?2、本单元开始我们将开展哪些有关植物的探究活动?3、一起记录本单元的一些重要课外活动,要求严格考核评价。学生在考评表中填写相关内容。教后感第 二 课 时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教学环节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3分钟)我们明白,科学研究要通过实验进行,首先要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你会制订一份实验计划吗?出示课题。学生考虑制订计划前应该思考的几个问题。二、讨论交流(7分钟)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归纳学生所说的发芽的条件要浇水、要种到土里、要有合适的温度。2、讨论如何改变种子发芽的条件?3、讨论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学生自由地说出种子发芽的条件及改变种子发芽条件的思路。三、设计实验(10分钟)1、设计实验的关键是什么?选择需要改变的一个条件(水、温度、光、空气、养分),引导学生明确设计实验需要考虑的五个方面内容。2、选择需要改变的另一个条件,请学生按五个方面加以说明,并请其他同学加以补充。学生在讨论中明白选择实验方法时首先要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提出控制条件的方法,还要有对比实验,以确定控制条件的作用。四、写实验计划(8分钟)确定研究的问题,尝试调整和平衡,使每个项目都有人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的研究问题,尝试着写一份实验计划。学生分别尝试着对不同条件下的种子发芽进行设计和对照。(在讨论中明白设计实验的前提是选择实验研究的方法)五、整合后修改计划(7分钟)有没有同学准备改变种子的空气条件和养分条件来研究两者的作用?准备怎么研究?修改补充相应的实验方案。教后反思相关资料: 种子发芽实验计划与实施背景发芽,另外一种说法叫做萌芽,是指一种新植物从种子开始生长的起始阶段。种子是开花植物成熟的胚珠,它里面包含有胚芽和子叶,或者食物养分,它包含在一个保护性的种皮中。种子一直保持休眠状态,或者暂时性的不活动状态。直到外部条件适合植物的生长,种子开始植物生长的第一阶段萌芽。大豆种子的各个部分在左图中被显示。一些物理和化学因素决定着种子发芽的速度。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温度、湿度、光线、氧气和遗传结构。其中一些因素是潜在的适合于实验的变量。发芽过程开始的第一个标志是种子因为吸收进水份而胀大。然后种子外衣破裂开。首先从种子中长出来的是胚的根部,叫做胚根,它向下长得非常快。它长出很好的根毛,以吸收矿物质和水。然后胚的茎向上成长,把它上面的种子的叶子或子叶拉到地面上。对于威斯康辛速生植物,这些过程只需要短短的三天!上图显示了这个生长过程。 2 种子发芽实验教材理解:本课教材在前一课的背景下展开的,前一课是实验计划的设计,本课是在交流中找到自己计划的缺陷,整理出实验计划的各项基本内容及基本操作注意事项,切实说清楚实验的方法和过程,动手配备实验装置,准备实验记录本,从而把科学探究落到实处。教学重点:形成探究的情境,进行科学实验,收集科学事实。教学难点:在活动、观察和交流中发展科学思维。教学目标: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全面了解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计划持续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时间的能力。教学准备:为各小组准备绿豆,1份水,烧杯1只,一次性杯子、纸盒、纸巾。课时安排:1课时。w w w .x k b 1.c o m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交流实验计划(8分钟)1、 请一个学生汇报实验计划,教师简要地按要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实验方法的顺序在黑板上记录这个学生的发言。2、 请其它小组按照上述顺序依次报告其他两项实验的计划,教师简要记录,做成与教材上一样的大表格。学生互相发言,补充并完善实验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实验方案准备开始实验研究。二、配备实验装置(15分钟)1、 反馈带来的材料与器材,准备用什么方法动手实验,请学生交流。2、 对照教材认识材料,了解方法然后动手做。请学生思考: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3、 明确实验要求:确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边思考边动手操作,在讨论中明确各步操作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三、猜测实验结果(7分钟)1、请学生猜一猜绿豆播种后到发芽,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2、猜一猜发生每项变化可能要多少小时,几天以后可以看到绿豆长出叶。3、讨论猜测种子膨大的时间怎么算?怎样及时发现变化?学生可能会归纳出种子膨大、种皮开裂、出现根、长出叶等四项。四、课外观察记录(5分钟)1、阅读书上记录表,了解所需要的观察内容。2、讨论说说需要怎样记录。让学生在考评表的督促下进行课外观察,记录的相关内容下堂课汇报。教后感X k b 1 . c o m3 从实验中获得信息教学目标: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准备:实验记录表,考评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汇集资料(5分钟)1、让学生说说记录到了哪些数据。2、汇集各组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看看收集的时间数据是否一样。3、讨论数据为什么不一样,该怎么处理?与做相同实验的同学交流:实验组获得了哪些数据?对照组获得了哪些数据?二、分析数据(20分钟)1、各实验小组报告实验数据,每人在表格中做好记录。2、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讨论数据不同说明什么问题。3、综合说明光、温度和水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以作业本为蓝本,让学生边说边记录。三、扩展和思考。(10分钟)1、观察学校周围的树,想想为什么同种树的生长状况会有明显不同,是什么不同的环境条件影响了他们的生长状况?2、观察农田、菜地、苗圃里的植物,为什么要留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在实验结果中明白植物的生长条件与发芽条件是不一样的。X|k |b| 1 . c|o |m四、总结。(10分钟)把我们的绿豆芽种到地里,能像春天播种的种子那样,结出许多果实吗?想想那些条件会影响它结果。许多植物的生长状况都说明,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是_。学生会考虑到温度对绿豆生长的影响。教后反思4 秋冬季的生物教材理解:本节内容应指导学生知道怎样去观察秋冬季生物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气候变化了,食物也变化了,动物的形态结构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几种生物在秋冬季的生活,了解气候环境怎样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怎样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2学习跟踪观察几种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3学习把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和季节变化联系起来观察生物的生活。教学准备:观察秋冬季的生物记录表格(或班级内准备同样内容的大型表格)。教学过程设计: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1、引入由老师生动讲述春季、夏季里小毛虫、小树生长变化的故事,让学生说说以下问题。(1)一年中气候怎样变?(2)春天,小毛虫和小树是什么样的?小毛虫从哪里来?(3)夏天,小毛虫和小树是什么样的?(4)从春天到夏天,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小毛虫不变2、说说我们对九月里的植物、动物有哪些了解?(1)九月里,小树怎么样了?蝴蝶怎样生活?它还有嫩叶吃吗? (2)冬天呢?蝴蝶怎样过冬?小树怎样过冬?明年春天还有小毛虫吗?(3)别的植物、动物怎样过冬?九月里它们怎样生活? 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冬天很快就要来临了,让我们去了解秋冬季里的动物和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3观察秋冬季的生物。(1)猜测这些植物、动物在秋冬季受哪些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怎样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2)说说自己知道的植物、动物过冬的故事。(3)我们可以选择哪些植物、动物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4)看教材上观察秋冬季生物的记录表,明确怎样观察、怎样记录。教后反思第 二 课 时教学过程1、 同组长检查秋冬季生物观察记录表(植物观察表),并在课外活动评价表上作好比较评价。教师抽查评价。2、 带领全班学生到校园内实地记录秋天植物的生长情况。3、 回到教室进行综合评价与讨论。教后反思相关资料: 自然保护区自1872年美国首创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国家黄石公园以来,各国竞相效法。据我国国家环保局1989年环境年报初步统计,截止1988年底,全国各类自然保护区已达606个,面积超过国土的3%。1990年9月,国务院又批准建立我国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至1990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数量上又增加61个。截止1994年,已有自然保护区762个。北京濒危动物保护中心北京濒危动物保护中心暨北京青少年动物保护教育基地是全国拥有野生动物品种最丰富的迁地保护中。心。这里有山地生态区、荒漠生态区、湿地生态区、森林生态区。这里饲养着许多“落难”的动物,它付了都有一段共同的遭人类捕杀的悲惨经历,如今它们自由地栖息在这新家园里。保护中心有一处散布着十余块墓碑,这是灭绝动物的墓区。墓碑上镌刻着一个个近百年内刚刚灭绝了的野生动物:旅鸥、袋狼、巴厘虎、高加索野牛、冠麻鸭等等。它们的覆灭无不是由于人类过度掠夺、破坏自然资源、污染生存环境、打破生态平衡所致。作为占据生物圈统治地位的人类已经意识到了必须重新审视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模式、道德准则和消费观念的时候了。5 动 物 的 栖 息 地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鱼、蚯蚓的生活环境,了解这两种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建立人工栖息地做知识、材料方面的准备; 2通过阅读资料,用科学家对待科学观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用科学家对待科学观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学准备建立栖息地需要材料的记录表格。教学过程1、引入“我们将要观察动物的生活,动物是怎样生活的呢?我们对鱼和蚯蚓的生活知道些什2、交流、讨论鱼和蚯蚓的生活环境里有些什么。 (1)让学生逐一列举生活在鱼和蚯蚓周围的各种生物及非生物。 (2)区分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3)阅读资料,知道鱼和蚯蚓周围的各种物体就是它们的生活环境。 (4)说说生物和非生物同鱼和蚯蚓的关系。 3、比较鱼和蚯蚓的生活需要、生活环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鱼和蚯蚓的生活需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鱼和蚯蚓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讨论鱼和蚯蚓的身体构造与它们的生活需要、生活环境有怎样的关系。新课标第一网 4、为建立人工栖息地做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准备。 (1)对照资料,在记录表的左栏中写出自然栖息地里有些什么,在右栏中写出建立栖息地所需要的材料。(2)学生填写建立栖息地需要材料的记录表。教学反思第 二课 时教学过程1、了解科学家怎样观察动物。(1)说说我们所了解的关于科学家观察研究动物的事情。(2)介绍法布尔、珍妮占德尔等科学家研究动物的事例。(3)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科学家观察研究动物的活动?从中我们能学习到什么?2、带领学生实地去观察蚯蚓、蜗牛等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带上记载本,让学生边捉一些小动物,边注意观察它们的栖息地的状态,尝试着在家中也给这些小动物一个模拟的“家”。教后反思相关资料: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w w w .x k b 1 .c o m对野生动物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其自然栖息地的丧失。动物栖息地在人口激增、城市化、工业及贸易全球化及与其它用地的竞争中遭受到极大威胁。动物被迫离开原来的栖息地,迁徙路线被扰乱,繁殖地遭到破坏。日益恶化的栖息环境将更多的物种推向灭绝的边缘。野生动物同人类一样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来繁育发展。IFAW通过采取直接有效的行动为野生动物争取尽可能多的生存空间和安全保障。6 建立栖息地教学目标1、经历建立和管理鱼和蚯蚓栖息地的过程;2、通过观察栖息地内生活的鱼和蚯蚓,增强学生对动物研究的兴趣;3、学习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习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教学准备纸盒、水槽等建立鱼和蚯蚓栖息地的材料。动物观察研究记录表。教学过程1、引入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动物园里大熊猫、猴子的栖息地、养鱼场、养虾池或学校附近的其他养殖场所,为满足动物的生活需求采取的措施。说说这些地方的动物生活得怎么样。动物健康、鱼虾产量高说明什么?动物不健康、鱼虾产量不高说明什么?由此引入我们要为动物建一个好的栖息地,并且要管理好,让动物在栖息地里健康生活的话题。2、建栖息地。w w w . x k b 1.c o m先让学生说说准备怎样为动物建一个好的栖息地,需要什么材料。然后进行建立栖息地的活动。 建好栖息地后,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怎样给本组的栖息地做上标记? *栖息地放在哪里? *怎样进行每天不问断的记录? *怎样分工合作给动物喂食、保持栖息地洁净、管理好栖息地。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观察。 通过了解可以进行的观察活动内容,使学生进步明确建立栖息地的目的。然后讨论以下话题。 *你对哪一项观察内容感兴趣?*你还准备选择教材提示以外的什么内容进行观察?*猜测你准备观察的动物在你选择的观察内容方面会有怎样的表现?相关资料: 野象南移世界上有两种野象,一种是生活在非洲的非洲象,最高可达3米以上,重可达56吨;另一种是分布在东南亚和亚洲南部的亚洲象,肩高达253米,重约3吨,它们是陆生动物中的巨人。那长长的鼻子兼司嗅觉、味觉、触觉,能拿、能吸、能卷,还能打架,是它们取食的工具和自卫的武器。雄象那对大门齿称为象牙,一般有ZO千克重,既是掘食工具,也是与敌害斗争的武器。野象是群居的动物,常数十头为一群,以各种嫩的枝叶。野菜及其他植物为食。吃东西时,先是用长鼻于卷牢,再拔下来,然后在腿上拍打两下,甩掉泥土,才送到嘴里。 在陆地上,森林的面积通常随着人口的增长而缩小。因为人口的膨胀,需要生产更多的粮食,就会去砍伐森林,增加耕地。森林的减少使一些森林动物无家可归而绝灭。我们也许没有想到,在300O多年前,在相当于现在的山东与河南地区的森林里还有相当多的野象。古时候的商王到河南沁阳附近的太行山南侧打猎,一次就猎获7头亚洲象。但是,居住在这一地区的诸侯国大面积砍伐森林,开辟农田,亚洲象失去了在黄河流域的栖息地。到了公元前770一前477年间,亚洲象的分布区向南移到了淮河流域,西到汉水中游。又过了千余年,亚洲象的分布北界退到了长江以南,东端在浙江南部至福建北部。距今约1000年时,亚洲象已退到广东、广西和云南。目前,亚洲象在我国只生活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南部,数量只有2O0余头。亚洲象逐步南移的过程,是这些地区人口压力增大,森林大片消失的过程。教后反思7 记录动物的特征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图画和文字补充说明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特征;2、学习从动物的器官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动物;3、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教学准备几种动物的图画和文字说明、生活在栖息地的鱼和蚯蚓。教学过程1、引入。X k b 1 . c o m “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准确地记录观察结果,让大家共享呢?让我们看看科学家是怎样记录观察到的事实的。”2、看科学家的记录。 向学生概括性地介绍科学家用图画准确地说明动物的特征,用文字补充说明图画不容易表达的特征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呈现的图画和文字进行阅读、思考。学生的阅读思考可以围绕以下4个方面进行。 *科学家运用图画记录了动物的什么特征7 *科学家怎样运用图画记录动物的特征? *科学家运用文字补充说明了动物的哪些特征? *科学家怎样运用文字补充说明动物的特征? 3、说说我们怎样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观察和记录 看教材上的举例,着重说明什么是动物的特征。教后反思8 观察到了哪些特征教学目标1、能以表格的形式、简要的语言总结整理出观察到的动物特征;2、能采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研究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能以表格的形式、简要的语言总结整理出观察到的动物特征;教学准备动物特征记录表。动物实验设计记录表。闪光灯(或大功率白炽灯)、生活在栖息地的鱼和蚯蚓、水。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对动物的进一步观察,我们有哪些发现?下面我们来整理观察到的动物特征。”2、交流整理观察到的动物特征。(1)交流各自在观察活动中的发现。(2)按照教材中所列举的项目对观察中的发现进行整理。(3)总结在观察活动中的发现。3、设汁实验研究动物。选择本组有兴趣研究的问题,设计实验。也可以选择教材中列举的一个问题设计实验。4、扩展。 讨论气温降低了,鱼和蚯蚓的行为会有什么变化?什么温度下它们会发生变化。教后反思9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鱼、蚯蚓和人的相同行为,整合前8课的学习,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互关联的;2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鱼、蚯蚓和人的相同行为,整合前8课的学习,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互关联的;教学准备香蕉、松树、仙人掌叶的实物或图片;天鹅、白鹤的图片。教学过程1引入。 展示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实物或图片。 2讨论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有什么不同? (2)香蕉、松树、仙人掌本来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3讨论天鹅、白鹤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1)介绍这两种乌。天鹅主要吃水生植物,也吃水中的软体动物和昆虫在水面游动获取食物,白鹤主要吃鱼、虾,在浅水中行走获取食物。它们都是候鸟。 (2)找出这两种鸟身体结构的不同(天鹅的喙扁而短,颈长,脚短,脚趾间有蹼。天鹅身体浮在水面上,会游动,捕食时头伸进水里。鹤的喙长而尖,颈长,脚长,啄食水中的小动物。分析它们的身体构造与获取食物之间的联系。 (3)分析这两种鸟的迁徙习性与获取食物之间的联系。 (4)想一想它们的数量的减少,可能同什么因素有关系?生存空间变小、食物环境受到污染和非法捕猎。 4找相厅关联的地方, (1)选扦鱼、蚯蚓和人的一种行为,填在表格中,进行比较。(2)龟、蚯蚓和人感到危险时怎样做出反应? (3)鱼和蚯蚓的哪些特点,使它们能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生存?(4)鱼、蚯蚓和人有各自的特点,让它们的生活环境互换,它们还能生存吗?(5)现在能说出动植物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关联的地方吗?相关资料:最长寿的动物 在哺乳动物中,最长寿的动物是大象,据说它能活六十到七十岁。当然野生场合和人工饲养是不同的,前者的寿命短些。据记载,哥拉帕格斯群岛的长寿象能活一百八十到二百岁。 跑得最快的动物 跑得最快的动物当数猎豹,它追捕猎物时每小时,能跑一百一十公里。猎豹是肉食目猫科动物,以鹿类,羚羊为猎物。鹿类,羚羊等动物拼命跑时,每小时不超过七十公里,因此很快就会被捉住。但是,如果距离不是很短,猎豹就坚持不住最快的速度,所以它尽力捕捉近处的猎物。最强悍的动物 狮子被称为“百兽之王”,但它不去袭击大象。不过,少数袭击象崽的狮子也没听说被母象踩死过。但在印度袭击大象的老虎,却有被大象踩伤的,看来,最强悍的动物还是大象。最聪明的动物 哺乳动物中最聪明的是黑猩猩。和人类相近的有类人猿,还有动物学中属类人猿科的大猩猩,波罗州等地产的猩猩,长臂猿以及黑暗猩猩等,其中最聪明的是黑猩猩。它大脑的大小虽然只有400毫升,不如大猩猩有500毫升。但是,它的脑功能却特别显著。最短命的动物 除了昆虫以外,最短命的是一种生在北海道虾夷沼泽地的老鼠,春天生下来,东天就死去,寿命只有八到十个月。然而将它放到室内喂养,可活到两三年。最重的动物 最重的动物当然是鲸了,它相当于五六头象。大象分印度象和非洲象,前者较小,体重约为四千到五千公斤,公象最重的有八千公斤。非洲象体重有六千到七千公斤,最高记录达一万二千公斤。教后反思w w w .x k b 41.c o m10 讨论会生物的生活需要教学目标1、整合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2、了解动物、植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3、了解人的栖息地是整个地球,要爱护我们周围的有生命的环境和没有生命的环境;4、通过比较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了解人能运用科学技术帮助自己适应环境。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整合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了解动物、植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了解人的栖息地是整个地球,要爱护我们周围的有生命的环境和没有生命的环境;教学准备新课标第一网教学过程1讨论哪里是我们的栖息地。(1)家是我们的栖息地吗?学校是我们的栖息地吗?(2)我们在家里进行哪些活动?家里能满足我们的哪些生活需要?(3)我们在学校里进行哪些活动?学校能满足我们的哪些生活需要?(4)家有“栖息地”的特征吗?家和动物的“避难所”有哪些相似之处?2比较植物、动物、人的生活需要。(1)分别说说植物、动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2)把动物、植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归纳成生物的基本生活需要。(3)比较人和植物、动物在适应(气候)环境方面的不同之处。*植物、动物怎样过冬。*人怎样过冬。*人和植物、动物在适应(气候)环境方面有什么不同。教后反思相关资料: 动物酒徒猫 苏格兰一家酒店老板饲养的一只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作室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大学技术侦查学专业题库- 移动设备取证技术研究
- 2025年乡村医生考试题库: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公共卫生政策执行试题
- 2025年大学劳动教育专业题库- 大学生劳动教育体验教学研究
- 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题库检测模拟题含答案详解(综合题)
- 2024-2025学年度文化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复习提分资料带答案详解(培优A卷)
- 2025辽宁沈阳高瑞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安徽省黄山市辅警(协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安徽省淮北市公安辅警招聘知识考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公安消防队练习题带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政府人员网络安全培训课件
- 湿地巡护员培训课件
- 2025鄂尔多斯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招聘9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地质实验室技术员综合素质考核试卷及答案解析
- 小班海浪滚滚课件
- 老年痴呆科普课件
- 2025年泉州大队委笔试题目及答案
- 义乌市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2025年度员工公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全文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32题) - 副本
- 版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