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ppt_第1页
7第七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ppt_第2页
7第七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ppt_第3页
7第七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ppt_第4页
7第七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1 第七章规模经济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本章首先从外部规模经济入手 然后再引入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介绍两种比较典型的不完全竞争贸易理论模型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2 第一节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一 规模经济的含义规模经济系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 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内在的 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 另一种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 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 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 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 外部规模经济是一种外部经济性表现 其产生的根源有很多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3 规模经济往往与另一个概念 规模收益递增联系在一起 后者是指一种纯粹的技术特征 它指生产过程中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当生产过程遵循规模报酬递增规律时 自然存在规模经济 但反过来 规模经济并不要求规模报酬递增一定存在 在外部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况下 企业的生产过程仍是规模收益不变的 规模收益递增只发生在产业层次上 即整个产业产出增加比例大于整个产业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4 二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直观地看 在国际贸易中规模经济的意义在于 无论国家间是否存在相对价格差别 规模经济的存在都会引导各国厂商专门生产部分产品 而不再独自生产所有产品 这样便可获得来自于规模经济的好处 而消费者所需的产品 则部分来自于国内 部分来自于国外 因此 规模经济可以说是有别于比较优势的另一种独立的国际贸易起因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5 一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外部规模经济如何导致国际贸易 假设贸易前的市场均衡价格为P1 由于开放贸易 需求从D1增加到D2 相应地 更多企业进入X行业 使供给从Sl增加到S 1 企业数增加后产生了外部规模效应 使每个企业的成本下降 供给曲线进一步下移 新的行业和企业的均衡价格下降到P2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6 从贸易所得来看 各个企业在短期内可能会由于成本下降先于价格下降而出现利润 但长期又回到经济利润等于零的状况 对企业来说 短期可能有所得 长期则无所失 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 长期价格下降 消费量上升 消费者剩余增长 因此 整个社会由于贸易而获得净收益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7 二 坎姆模型 规模经济和同类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说明外部规模经济导致国际贸易从而解释 北北贸易 的一个模型是由经济学家默瑞 坎姆在1964年提出的 我们可以用坎姆模型来说明两个技术相同 资源禀赋相同 甚至需求相同的国家为什么会进行贸易 在这里 两国贸易的基础是由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差异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8 为了证明规模经济怎样引起国际贸易 我们假设有两个国家 A国和B国 生产两种产品 X和Y 并假定生产这两种产品的行业都具有外部规模经济 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和生产量的增加 单位产品的成本下降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9 为了集中说明规模经济与贸易的关系 我们假设AB两国的生产技术 资源禀赋和需求偏好都相同 因此 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社会无差异曲线 CIC 也完全相同 我们可以用一张图来代表两个国家 见图a 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 任何一国都必须根据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消费偏好来决定两种产品的产量 在图a中 我们假设这一点为E 在这一点上 两个国家都生产和消费一定量的X和Y 社会福利水平为CIC0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10 由于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 生产量和消费量都一模一样 在比较优势的理论中 两国不会发生贸易 现在我们假设A国的X生产发展迅速 有更多的人从事生产 在图b中其生产点从E移到了I 由于规模经济 在点I上 X的相对成本下降而Y生产的相对成本上升 另一方面 假设B的Y生产扩大 生产点从E移到了C B国Y的相对成本下降而X的相对成本上升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11 这时 两国的生产成本发生了变化 A国X的相对成本低于B国 而B国Y的相对成本低于A国 两国有了贸易的动力 A国会出口一部分X进口一部分Y 而B国则正好相反 出口Y进口X 两国在介于封闭经济中的相对成本之间的X相对价格PA进行交换 其结果是两国都能在F点上消费 社会福利水平从CICo增加到CIC1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12 图C则说明了一种更加极端的也是更优的状况 如果AB两国都集中生产一种产品 在M或N点上生产 然后进行交换 则两国都在G点上消费其社会福利水平会大大提高 在图中以CIC2表示 从而达到最优状况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13 两国消费点重合可能只是一种巧合 两国的社会无差曲线不见得正好都相切于直线TT 的中点 例如 如果两国一开始都希望消费更多的x产品 那么这意味A国x产品的出口供给就要小于B国的x产品的进口需求 于是x的价格就要上升 Y的价格就要下降 随着价格的变化 A国x产品的出口供给就会增加 B国x产品的进口需求则下降 最终两国的贸易达到平衡 这时国际均衡价格Pw PWX PWY 要高于c图中的国际均衡价格 等于TT 的斜率绝对值 两国的消费均衡点如d图所示 A国的消费点均衡为CA B国的消费均衡点为CB 在d图中 通过CA点与国际相对价格线Pw相切的社会无差曲线 位于通过CB点与国际相对价格线相切的社会无差曲线之上 这说明 A国从国际分工与贸易中获得好处要多于B国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14 三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分工的决定以上我们说明了外部规模经济可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独立起因 但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 即国际分工格局如何决定 在我们所采用的这个简单模型里 由于两国情况完全相同 所以国际分工及国际贸易格局并不确定 两国无论生产或出口哪种产品都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15 在存在多种均衡解的情况下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格局的确定可能完全由偶然或历史因素决定 以瑞士的钟表行业为例 在18世纪 钟表行业主要是手工作坊式的 属于技能劳动密集型 当时瑞士恰好满足该行业的这种特点 所以早期钟表行业在瑞士率先得到了发展 随着瑞士钟表业的发展壮大 这种在发展初期 领先一步 的优势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 转化为成本上的优势 从而限制了 后来者 的进入 奠定了瑞士钟表行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从历史角度看 很多国家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都与这种 先行优势 有密切关系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16 如图a Dw代表某种产品的世界需求曲线 该产品可以由A国或B国生产 平均成本曲线分别为ACl和AC2 A国和B国的产业均具有外部规模经济 产业规模的扩大会导致产品平均成本的下降 因而AC线都向下倾斜 同时假定厂商之间的完全竞争 使得产品价格等于厂商的平均成本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17 如果由于历史的偶然性或其他原因 A国已经发展起这种产业 而B国却没有 那么A国会以ACl P 按Pl的价格为世界提供Ql单位的产品 均衡点为El 虽然B国的该行业最终有实力能以AC2 P 按P2的价格为世界提供大于Ql的Q2数量的产品 但是 假定A国的产业已经相当强大 如果B国要涉足该产业 最初必须按P AC 即P3的价格才能生产 而这是市场不能接受的 可以看到 A国具有的规模效应 阻止了B国进入该产业 并能够保持既有的优势 因此 在外部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况下 虽然完全竞争市场并没有被打破 但是贸易模式并不能依据比较成本的高低确定下来 对于世界来说 产品的生产不能集中在成本最低的国家 造成了福利的损失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18 如果将图a稍稍加以修改 即用横轴表示累计产量 每一时点累计产量的平均成本就连接成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称为学习曲线 LearningCurve 这里涉及到一个新的概念 动态外部经济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19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 具有创新能力的厂商能够积累经验 改进产品 提高生产技术 使本企业生产成本下降 而产业内其他厂商不断模仿创新 从而整个产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下降 这种随着厂商经验的积累和产业总产量的增加而导致生产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 被称为动态外部经济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20 外部规模经济强调的是一定时间内产业产量的增加引起的成本下降 而动态外部经济强调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由于厂商经验的积累 整个产业生产总量不断增加而使平均生产成本下降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21 如图b 横轴表示随时间推移该产品的累计产量 纵轴仍然表示平均成本 曲线Ll表示A国的平均成本随着累计产量的增加而下降 当累计产量为Ql时 平均成本为Cl 而当产出量达到Q2时 平均成本则下降为C2 曲线L2表示B国的学习曲线 当B国的产量为Q2时 其平均成本为C3 但与外部规模经济的分析类似 如果此时B国还未生产该产品的话 其初始成本将为Co 而Co要高于Cl或C2 这是市场所不能接受的 因而B国不可能进入该产业 在动态外部经济的条件下 贸易模式也是不确定的 B国为了进入该产业 政府必然会提供贸易保护 即所谓的保护幼稚工业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22 第二节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一 不完全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 存在着许多买者和卖者 各家厂商的产品同质 因此没有任何厂商能影响市场价格 只能接受市场价格 而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只有有限的买者和卖者 并且产品具有一定的异质性 因此厂商对于市场具有控制力 不再是产品价格的接受者 而是价格的决定者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23 不完全竞争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其一 行业内存在的内部规模经济使得大厂商比小厂商更具成本优势 从而使市场结构由完全竞争变为不完全竞争 其二 完全竞争理论假定产品都是同质的 而实际上同一类别的产品之间也存在着异质性 Differentiation 这也使得各厂商对于市场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24 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千差万别 所以无法用一种统一的 语言 去描述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前提下 依照垄断程度的大小 不完全竞争市场可以分为三种 完全垄断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25 完全垄断市场 PerfectMonopoly 主要特征是 1 一种产品在市场上只有惟一的供应厂商 2 该产品不存在任何相近似的替代品 3 该产业具有进入壁垒 新的厂商无法进入 4 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 它可以根据自身利益制定价格 实现利润最大化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26 寡头垄断 Oligopoly 是指少数厂商垄断了某一产业的市场 其产量占据了市场份额的很大比重 主要特征是 1 厂商数量较少 基本控制了该产业 新的厂商要进入该产业比较困难 2 各厂商的产品可以同质 也可以存在差异 因而厂商之间存在激烈竞争 3 厂商之间相互影响 彼此之间存在依赖关系 每个厂商都要关注其他厂商的决策 4 厂商行为具有不确定性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27 垄断竞争 MonopolisticCompetition 是一种竞争与垄断并存的市场结构 基本特征是 1 同一类产品之间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产品内在品质 外观形象以及消费者主观评价等 2 厂商数目较多 可以忽视对手的反应 独立决策 3 产业的进入壁垒比较少 4 由于存在产品的异质性 厂商对产品价格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28 二 垄断竞争与差异产品下的产业内贸易 一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关于垄断竞争市场的界定 可由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为基准稍加引申而来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 产品假设是同质 Homogeneous 或标准化的 现在放宽这个条件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即允许差异产品 Differentiatedproduct 存在 那么原来的完全竞争市场就转变为所谓的垄断竞争市场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29 基于满足消费者偏好和追求垄断利润 每个厂商都倾向于选择不同于其他厂商的产品 这样一来 市场中的产品品种数目岂不是要无限膨胀 但在规模经济存在的条件下 这种情况不会出现 因为 如果市场中产品品种不断增加 那么由于市场规模有限 每一品种的产量都比较低 规模经济就难以实现 也就是说 对于厂商而言 他既希望生产更多的品种 又希望扩大生产规模 降低生产成本 但这两种追求对厂商来说很难两全齐美 因此 厂商只能在这两种追求中折衷一下 既要使生产规模不能太低 又要选择与其他厂商不同的商品品种 最后 当市场均衡时 市场中的产品品种是有限的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30 决定市场中产品品种数目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来自于市场可自由进入这条假设 这一假设意味着 当市场上存在垄断利润时 就会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市场 随着市场中厂商的增加 厂商之间的竞争就会越来越激烈 因为此时每一个厂商面对的可部分替代其产品的其他产品品种的数目会越来越多 厂商的需求曲线会变得越来越平坦 厂商之间的竞争会降低整个行业的平均垄断利润 当行业垄断利润为零时 新厂商的进入就停止了 反之 当行业利润为负时 就会有厂商退出市场 随着厂商的不断退出 竞争程度会下降 亏损就会下降 直到重新达到零利润水平 厂商的退出就停止了 总之 当市场平均利润为零时 厂商数目达到均衡 差异产品的种类也随之确定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31 垄断竞争 的含义可理解为因大量厂商的存在 故市场是 竞争 的 同时 每个厂商又都生产有别于其他厂商的产品 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所以每个厂商在其单个产品市场上又是 垄断 的 即在这类市场上 垄断和竞争两种相对立的力量同时存在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32 二 市场规模与厂商产量 厂商数目 假设在一共同行业内 所有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所面对的需求条件均分别相同 每个厂商只生产一种品种的产品 因而厂商的数目与差异产品的数目是相同的 另外 假设该行业的要素投入总量是固定不变的 市场总需求完全无弹性 即与价格无关 可以用图描述在垄断竞争条件下 单个厂商均衡产量的决定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33 单个厂商均衡产量的决定 厂商决定其产出的条件MR MC 如果短期内厂商获得的超额利润大于零 那么就会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市场 图7 5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34 新厂商的进入会对原有厂商的需求曲线的影响 一是原有厂商在市场上的占有量会下降 即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动 二是原厂商所面对的需求弹性越来越大 即其需求曲线变得更加平坦 这是因为差异产品的数目增加导致原有厂商的产品被其他产品替代的程度也越来越高 新厂商的进入最终导致行业内所有厂商的利润为零 这时市场结构达到均衡 市场中厂商数目随之确定下来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35 均衡状态下 市场规模大小与厂商数目 或差异产品数目 以及厂商产量之间的关系 如果市场规模越大 则其所能容纳的厂商数目 n 就会越多 其次 厂商数目越多 与单个厂商平均成本曲线相切的需求曲线就越平坦 这意味着厂商的均衡产量会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上升 由于所有厂商的条件均完全相同 所以均衡时 所有厂商的产量与产品价格也均相同 若用M表示整个市场规模 那么均衡时每个厂商的产量均为 q M n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36 均衡时厂商数目与厂商产量之间所有可能组合的轨迹 RC曲线 RC曲线向上倾斜 曲线上离原点越远的点表示市场规模M越大 因而对应的厂商数目与厂商产量就越大 图7 6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37 三 开放条件下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 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 A国与B国 两个国家除了市场规模存在差异 如人口规模的差别导致了市场规模的差异 外 在生产技术条件 要素禀赋及消费者偏好等诸多方面都完全相同 不妨假设A国是小国 B国是大国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38 根据这些假设 A B两国的RC曲线完全相同 从而可以用图说明两国的情况 由于A国国内市场相对较小 在封闭条件下 A B两国的市场均衡分别为A点与B点 同时 我们还可以很容易地推断出 在封闭条件下 A国产品的价格要高于B国 那么 开放之后 在该行业上A国会因价格高成为进口国 B国会因价格低成为出口国吗 事实上 开放之后 这种情况不会出现 规模经济会导致另外一种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格局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39 首先 开放以后 原来处于封闭状态下的两国市场结合成统一的世界市场 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大 整个世界所能容纳的厂商数目和产量均扩大 在图中 开放后的世界均衡点为W 厂商数目为nw 无论是A国厂商还是B国厂商 所有厂商的均衡产量均为qw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40 市场规模扩大 世界均衡点为W 厂商数目为nw 所有厂商的均衡产量均为qw A B 分别表示A B两国开放后的新均衡点 各国厂商的产量均为qw A B两国的厂商数目之和等于nw 封闭条件下 A B两国的市场均衡分别为A点与B点 图7 7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41 其次 自由贸易下 各国市场均衡均发生变化 各国厂商的产量均为qw 与封闭情形相比 厂商的产量扩大了 但由于假设该垄断竞争行业的要素使用总量是固定的 对于各国来说 厂商产量的扩大必然意味着厂商数目的减少 所以两国开放后的市场均衡点应处于原来均衡点的右下方 在图中 A B 分别表示A B两国开放后的新均衡点 而AA 与BB 两条向下倾斜的曲线分别表示A B两国在要素使用总量不变的条件下 行业内厂商数目与厂商产量所有可能组合的轨迹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42 对应于新的均衡点 A B两国的厂商数目之和等于nw 即开放后两国所生产的差异产品的数目之和等nw 很显然 nw nB nA 所以 开放后两国消费者可选择的产品品种要比各自在封闭状态下多 另外 由于厂商间所生产的产品都是有差异的 因而两国在开放后所生产的产品品种不会有重复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43 在同一行业里 一国只生产某些种类的产品 而另一国则生产其他类型的产品 这种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完全是因为规模经济的存在 与价格差别无关 但是我们不能肯定每个国家究竟生产哪些种类的产品 因此国际分工与第一节讨论的结果一样也是不确定的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44 对于两国的消费者来说 开放后其消费品一部分由本国厂商提供 另一部分则完全来自于国外 由于这种贸易是发生在具有差异产品的同一行业内 所以贸易形态是一种产业内贸易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45 在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况下 国际贸易的作用在于使一国市场扩大 市场扩大则产生两种积极效应 一是通过厂商产量的提高实现规模经济利益 二是增加产品的品种数量 从整个社会福利提高的来源看 贸易利益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生产成本降低使消费者可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消费品 二是产品品种的增加使得消费者可有更多的选择 从而带来更多的满足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46 四 规模经济 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 如果各国既存在各种差异 又存在规模经济 那么国际贸易应如何开展呢 假设现有两个部门 x与Y 其中x是资本密集型部门 属于垄断竞争市场结构 Y是劳动密集型部门 属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要素市场仍假设为完全竞争结构 另外 假设A B两国除了要素禀赋存在差异外 其他一切条件都相同 其中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 B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47 由于x部门中的厂商具有对称性 均衡时所有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均相同 所以X部门的所有产品的平均价格也等于单个产品的价格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 在封闭条件下 x相对y的价格 x部门的平均价格与y产品价格之比 A国要低于B国 所以开放后 A国的消费者会从B国购Y产品 但在x部门 规模经济的存在会导致两国的厂商各自生产不同的差异产品 两国消费者所消费的x部门产品将有一部分来自于本国 而另一部分来自于外国 所以 在x部门 每个国家都既有出口 又有进口 但整个贸易最终必须达到平衡 所以在开放后的均衡状态下 A国在x部门应属于净出口国 B国在x部门则应属于净进口国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48 这样一来 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两种形式都同时存在 其中 产业间贸易的发生取决于两国的要素禀赋差异 而产业内贸易则完全由规模经济引起 两种贸易形式在整个贸易中的相对重要性 取决于要素禀赋差异与规模经济的对比 两国间的差异小 那么贸易应主要由规模经济引起 贸易形式应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反之 两国的差异性越大 产业间贸易就会越显著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49 第三节产业内贸易 一 产品异质性的规定与产业间贸易不同 产业内贸易的对象是同一产业内具有异质性的产品 要讨论异质产品贸易的潜在的决定因素 必然要涉及到如何来区分产品异质性 也就是产品异质性的分类问题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50 产品异质性虽然并无非常明确的分类 但是基本上有以下三种类型 1 水平异质性 HorizontalDifferentiation 它是指产品特征组合方式的差异 在一组产品中 历有的产品都具有某些共同的本质性特征 即核心特征 这些特征不同的组合方式决定了产品的差异 从同一产业内部一系列不同规格的产品中可以看出水平异质性的存在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51 2 垂直异质性 VerticalDifferentiation 它是指在一组产品中各个产品具备的核心特征在绝对数量上的差异 可以将垂直异质性理解为产品质量上的区别 比如 同一个产业生产不同等级的可替代的产品 这些产品就是具有垂直异质性的产品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52 3 技术异质性 TechnologicalDifferentiation 它是指一组产品中每种产品的一种或几种核心特征存在技术上的不同 而这些不同是由于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技术不同造成的 这些产品就成为具有技术异质性的产品 技术异质性是生产过程创新的结果 这种创新使产品在生产中不断运用新的技术 即产生不同价位 不同质量的改良产品 市场上之所以同时存在着各种具有技术异质性的产品 是因为技术扩散过程的滞后 或者是这种创新的连续性导致的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53 二 产业内贸易的特点 第一 根据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 产业间贸易是以国家之间的要素差异产生的比较优势为基础 而产业内贸易则是以产品的异质性和规模经济为基础 因此 国家之间要素禀赋差异越大 产业间贸易的机会也越大 国家之间经济规模和要素之间比例越相似 产业内贸易则越有可能发生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54 第二 产业间贸易的贸易流向可以凭借贸易前同种产品的价格差来确定 而产业内贸易却不可以简单地凭价格差来确定 因为在产业内贸易发生前 价格是由于规模不同造成的 一个大国可能由于国内市场容量较大而生产成本较低 但是发生产业内贸易后 各国都是以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市场 也就是说 各国利用规模经济来降低成本的机会是相同的 所以很难事先预测哪个国家将生产哪一种产品 因此 产业内贸易的具体流向很难确定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55 第三 按照赫克歇尔 俄林理论 产业间贸易提高本国丰裕要素的报酬会降低本国稀有要素的报酬 而产业内贸易是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 所有的要素都可能从中获益 战后制成品贸易的自由化进程几乎没有道到各种利益集团的阻挠 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比之下 工业发达国家对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时却遭到了本国劳动者的强烈反对 原因在于两者之间主要是产业间贸易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56 第四 产业间贸易是由各国要素禀赋的内生差异引起的 假设要素在世界各国之间是可以流动的 那么要素的流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是贸易的一种替代品 但是在一个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世界中 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是否还是替代的关系呢 由于产业内贸易可以在要素禀赋没有太大差异的国家之间进行 要素流动带来跨国公司的产生及发展 而跨国公司正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载体 因而至少可以说 产业内贸易与要素流动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57 三 产业内贸易的利益 在产业内贸易的模型中 可供消费的产品种类的增多是交换利益的重要原因 由于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利益则既可以是静态的资源重新配置产生的 也可能是由于动态的规模经济的实现 由于产品种类增多而获得的利益依代表性消费者的效用函数的特定形式而定 特别是要看所涉及到的产品是水平异质的 还是垂直异质的 从专业化中所得的利益要取决于可以实现的规模经济的程度 特别是要看产品生产的最小有效规模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58 具体来说 影响产业内贸易利益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种 1 产品的品种数量 在产业内贸易发生前产品的品种数量和产业内贸易发生后产品的品种数量对消费者剩余的多少有着重要的影响 假设别的条件一样 封闭经济中产品品种越少 则产业内贸易给消费者带来的潜在利益越大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59 2 厂商的数量 不管是生产单一产品的厂商还是生产多种产品的厂商 厂商数量都明显地影响着竞争行为 特别是定价政策 在别的条件既定的情况下 厂商数量越小 贸易后本国生产者剩余或者外国厂商所获取的租金 Rent 也就越大 即贸易给生产者带来的潜在利益越大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60 3 成本递减速度 这是通常所说的 规模因素 它决定了随着市场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下降的幅度 显然 别的条件相同时 规模效益越明显的产业从产业内贸易中所获取的利益就越大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61 4 运输成本 通常的产业内贸易的模型中都未考虑运输成本 但实际上在产业内贸易中 运输成本会部分或全部抵消消费者剩余增加带来的利益 但这种相关性仅仅是一种经验上的判断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62 5 产品创新的动力 如果在贸易前市场上已有的产品种类较少 那么在贸易后 厂商对产品的质量改进或技术创新的动力就较大 从而增加社会净利益 同样 如果产品开发的固定成本较高 也会影响到厂商创新的动力 从而对产业内贸易的利益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63 四 产业内贸易指数 一国的产业内贸易的水平一般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 Intra IndustryTradeIndex 来衡量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64 其中X和M分别代表某个产业的出口值和进口值 并且对X M取绝对值 从上式可以看出 T的值应在0与1之间 当T 0时 表示该国只进口或只出口该产业的产品 这说明该国的这个产业不存在产业内贸易 当x M时 T 1 这说明该产业的出口与进口相互抵消 此时产业内贸易水平最高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65 第四节寡头垄断与国际贸易 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 一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寡头垄断市场在市场结构上表现为厂商数目很少 但不止一个 产品同质的特征 在这种市场上 厂商做决策时要考虑到自己的行动会引起竞争对手什么样的反应 在寡头垄断市场上 厂商的行为有两种矛盾的倾向 一种是敌对 一种是妥协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66 二 双寡头市场 古诺模型 假设市场中只有两个厂商 和F 假设两个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完全相同 边际成本为常数 厂商行为模式是非合作型的 厂商的决策变量为产量 厂商对对方的产量并不了解 假设厂商同时做决策 但可根据对对方的猜测 来作出自己的各种选择 图7 7描述了厂商H是如何作出产量决策的 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2010年3 6月 国际经济学 67 厂商H假设对方的产量qF给定不变 曲线RDH即为厂商H的剩余需求曲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