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目 录录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1 1 关键词关键词 1 1 绪论绪论 2 2 一 政治谋略失误一 政治谋略失误 3 3 二 军事指挥失当二 军事指挥失当 5 5 三 人才缺乏 用人不当三 人才缺乏 用人不当 6 6 四 流寇作风 忽视建设四 流寇作风 忽视建设 7 7 结论结论 9 9 成果申明成果申明 9 9 致谢词致谢词 1010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010 注释注释 1111 1 李自成失败原因再探李自成失败原因再探 吴筱莲 贵州民族学院 民族文化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内容摘要 李自成作为明末一名主要的农民军领袖 曾一度拥兵百万之众 占据北京 面南背北 登基坐殿 但最 后却一败涂地 不知所终 今人在评述他的失败原因时 大多只着重于他进京后不善待百姓 错杀将领 吴 三桂引清兵入关等方面 却少有人注意到其实大顺政权建设上的巨大漏洞 才是他失败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 李自成 农民起义 悲剧 败亡 原因 作者简介 吴筱莲 1987 女 历史学本科在读 籍贯 贵州 LiLi ZichengZicheng isis defeateddefeated thethe reasonreason toto searchsearch againagain WU XIAO LIAN Abstract Li as the late Ming jun a major peasant leader was once had millions of people occupied Beijing the South side back north take the throne hall but in the end but suffered a crushing defeat disappeared Modern people in the commentary the reasons for his failure Most focus on only after he went to Beijing to treat people killing generals Wu Sangui Soldiers entry cited such areas but few people took note of the regime in fact Dashun building huge loophole is the real reason for his failure Keywords li zi cheng Peasant uprising Tragedy Suffering a defeat and fleeing Reason 2 绪论 明末农民战争 是我国封建社会里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反抗地主阶级暴虐统治的武 装斗争 历史上溯到三百六十四年 即 1644 年 风云突变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革命军经过 16 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以催枯拉朽之势横扫大半个中国 顺利攻占北京 结束了明王朝的 黑暗统治 建立了大顺农民政权 但也就在这一年 由于大顺政权将军刘宗敏在陈圆圆 一事上处理不当 使正处于观望状态的吴三桂 冲冠一怒为红颜 清军入关 李自 1 成农民军在山海关惨败于清军 仓皇退出北京后一蹶不振 一败再败 最后李自成也身 死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附近 这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变化及其本末 前人已从多方面作 出过探讨 特别是李自成的失败 这样一位转战十余年 能够胜任一支与官军对抗的农 民军的领袖 明王朝 万金之赏莫能购 十道之师莫能征 的杰出农民起义领袖 李自 成没有达到他的前辈刘邦和朱元璋的高度 他一度成功 却又迅速失败 他的力量可以摧毁 一个腐朽绝望的旧时代 却没法催生一个鲜活向上的新时代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迅速获 胜而又骤然败亡的悲壮历史 向来为历史工作者所谈论不倦 自从郭沫若的 甲申三百年祭 在杂志上发表后 人们通常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骄傲 和腐败 说李自成进入北京后 自己忙着登基 几十万将士在京城享乐 仅派降将唐通 率几千兵丁去接管山海关 仅仅用骄傲和腐败作为李自成失败的原因 这种论断是否 太过牵强 在胜利面前通常容易骄傲 这是普遍现象 不是李自成独有的问题 何况各 种史料均有记载 李自成本人礼贤下士 不好色 不饮酒 不食财利 而且很朴素 脱 粟粗砺 与其下工甘苦 进京时 毡笠缥衣 乘乌驳马 即使在京殿上他也 戴尖顶 白毡帽 蓝布上马衣 要说骄傲 在众多开国君主中李自成本人还是一个较少骄傲的人 在李自成集团核心成员中 除刘宗敏不顾大局地上吴家寻衅滋事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吴 三桂降清前引狼入室外 其他人未有什么不谦之举 所以 谈不上骄傲 与腐败更不沾 边 大顺军进京时 接收的崇祯私房钱就达白银 3700 万两 黄金 150 万两 明朝腐朽 2 官员吐出的赃物数额也极为巨大 但未在史书中看到大顺官员中饱私囊的记载 其他官 员 进京时军纪十分严明 赵士锦 甲申纪事 记载 贼初入城 有兵二人抢前门铺中 绸缎 被手足钉于门前左棚栏上 予目击之 后来的山海关初战证明 义军战斗力 3 并未受到北京的腐蚀 溃退是因为对清军豪无防备 特别是从李自成军在北京驻扎的时 3 间来看 享乐 腐败的可能性更小 李自成 1644 年 3 月 19 日进京 4 月 30 日仓皇逃出 前后 42 天 他们要恢复秩序 要筹备登基 要建立官署 要追赃 要到山海关平叛 4 不可能有时间花天酒地 歌舞升平 总之 不能简单地把李自成的失败看成是胜利进京后变得骄傲了 腐败了 由此导 致了失败 正如王春瑜所说 虚构大顺军进京迅速腐化变质而导致失败的神话 是 对历史真相的掩盖和歪曲 因为骄傲只是一种心态 一种情绪倾向 它会影响人们对 事物的态度 但它不会改变事物之间的固有关系 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骄傲 只是一个影响因素 当然更不会是导致李自成失败的主要原因 那么 是什么原因导致李自成最终失败呢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政治谋略失误 我认为李自成的失败不仅仅是骄傲 腐败 政治谋略的失当才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首先 对集团军缺乏身后整顿导致后期纪律涣散 随着形势的发展 大批人员加入 革命集团 壮大了起义军的队伍 军队扩张之后 如何整训部队就显得十分重要 况且 这些兵源多来自农民 由于其阶级局限性 加入军队后素质降低 拥兵自重 疏于训练 内讧 受袭等情况都可能发生 如何整顿这一切 使之成为一支强悍武装而非一群乌合 之众 军权的剥夺等就显得十分重要 政治上也是如此 如何建立一个稳定 正确 团 结的领导机构 也是十分重要的 而李自成在这些方面都做得很失败 可以说刚入城时 农民军还有严格的军纪 对民众基本保持了秋毫不犯的良好作风 很受民众的欢迎和爱 戴 然而 事情很快就向另一个极端发展 特别是山海关战役后 军队加速度的失掉人 心 被人民认定是盗贼 这倒不是李自成导致的 而是他的军队的性质决定了后来发生 的一切不幸事情 山海关战役李自成惨败 一个人可能因失败而变得暴戾 一支军队同 样如此 惨败回北京的当天 大顺军全无军纪 试想一支军队没有纪律 没有一个共同 的目标 其失败是必然的 而李自成在这两方面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而是任其发 展 这也充分体现了李自成集团的目光短浅 才穷智短 其次 未及时调整粮食政策致使粮食缺乏 在粮食的缺乏问题上 李自成同样没有 预见到 更没有相应的对策 这充分体现了李自成显然还没有足够成熟的政治智慧和谋 略 李自成在山海关败归北京后 曾下令立即拆毁崇文 宣武二门外居民数万间及城外 四面羊马墙 打算固守京师 但是 两天之后又毅然放弃这个定鼎的地方 向西撤退 5 4 是什么原因促使李自成守 撤的决策变化如此之快呢 我认为粮食缺乏是李自成放弃北 京的真实原因 而且还是他迅速败亡的关键 第一 明朝末年 经济凋敝 京储空虚 致使李自成攻占北京后粮食缺乏 在清兵 进逼下不得不放弃北京 明代自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 京师百司庶府卫士编氓 仰甫于漕粮 粮食多 6 是从江浙一带 湖广 山东等省漕运而来 然而 明朝末年由于农业生产凋敝 从而影 响了漕粮数征收和储备 即使南方各地官府搜刮到了粮银 也无法抵北京 对此 詹兆 恒曾在一道奏疏中说 燕 齐二千里间 寇盗纵横 行旅阻绝 四方饷金滞中途者 至数百万 甚至在运输途中的漕粮 还被饥寒所迫为盗的群众所截留 在中国历史 7 上农民为生存铤而走险劫饷银 粮食是常有的事情 不足为怪 他们也是迫于无奈 崇祯十七年春 各地上供北京的粮饷已经中断 京师政府的粮食储蓄已经告竭 三 月二十一日 兵部尚书张缙彦奏称 今日粮饷中断 士马亏折 三月 东宫讲官 8 汪伟给友人的书信中也提到 外郡上供丝粟不至 为了摆脱困境 崇祯一方面派大臣 9 前往江浙 闽广督饷 另一方面又把希望寄托在京城的官僚 绅商身上 同时又 上谕 户部寇氛孔急 京师粮宜储 目前米价甚平 尤当乘时 从这道谕旨看来 所谓米 10 价甚平 要么是崇祯深居大内 不知道实情 否则则是故作此语有意掩饰 借以欺骗人 心 安定局面 但第二天这种谎言就露立刻马脚 当大顺军进围北京时 守城之兵 以累月不给饷米 皆无战心 粮食匮乏已使军心涣散 士卒再也不听从官将们的命令 11 和指挥了 明朝统治者经营两百多年的都城在大顺农民军不到两天的围攻下竟然陷落了 当然明朝官僚集团的腐朽也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大军在攻占北京之际也面临 粮不足 的局面 大顺军在北京期 间 曾于四月十日 盘禄米仓并大通桥光禄寺等仓积米 见数造册 李徕在与朝鲜 12 国王的对话中说到 明朝蓄积甚富 而尽为流贼所取 余储蓄积年陈腐之米而已 13 所说的积年陈米 应是在大顺政权盘点之前就早已腐坏在廒中了 因此 大顺政权盘点 积米的结果 并没有查出可供食用的粮食 为了使粮食供应紧张的情况有所缓解 大顺政权派人员到北京附近清查粮食 体现 大顺军需粮之急切 大顺军占领北京后 虽然多方面采取措施征调粮食 但收效甚微 在没有大量粮食储蓄这一严重事实面前 李自成只有改变防守京师的初衷 不得不忍痛 撤离北京 第二 免粮政策的推行 使李自成农民军的粮食供应失去了保障 5 李自成动员农民起义的口号简单的表述为 迎闯王 不纳粮 崇祯十三年底 李 自成在河南正式提出 免粮 的主张 免粮政策的针对明末赋役繁苛 百姓赋役沉重 生活贫困的现实而提出的 这一政策起到了早期动员起义 壮大起义队伍起了积极作用 但绝对起不了后期巩固发展作用 军队打仗 不仅要粮而且需要布 财物等一些军需用 品和日常生活必需品 免粮则使农民的物质供应 尤其是粮食供应失去了可靠的来源 而粮食是军队赖以生存的源泉 师行必从粮 足兵先足食 古之皆然 军民不纳粮了 这些物质就只好强取之于官员和士绅了 只好分掉社会上已有的浮财了 这种政策自然 难以长久维持 为了解决农民军的粮饷问题 李自成在各地推行对官绅 追赃助饷 的政策 追赃 助饷虽然在经济上政治上狠狠打击了封建官僚豪绅 但是对解决农民军的粮食问题实际 上并未起多大作用 因为追贼所得的是金银 而不是粮食 粮食只有从江南购买转运至 北方 虽然当时江南地区偏安一隅 少灾荒和战乱 但江南仍为明朝残余势力所控制 要购粮运粮则不可能 因此 李自成攻占北京看似节节胜利 其实已经是矛盾百出 捉 襟见肘了 最后大顺军只得放弃北京撤回西安 综上所述 粮食匮乏迫使大顺军放弃北京 在战略上也犯了一个严重错误 又没有 留在山西组织固守 伺机反攻 再一次犯了战略上的严重错误 这两次严重错误使大顺 军的军威受到严重损伤 又丧失了大片土地 只得退保陕西一隅之地了 二 军事指挥失当 首先 对敌我双方力量的判断和应对措施都有失误 对敌方的斗争方式只是一味死打 硬拼 并无其他分化 瓦解等政治手段 尤其是对明朝官员和士绅敲索追赃 拷掠酷 甚 杀人无虚日 这就大大增加了敌方的反抗力量 打乱了己方的力量布局 更增加 的士绅阶层对农民军的不满 加重了其反抗的意识 其次 从战略到战术都有失当之处 在战略上 首先从西安出兵攻打北京本身就犯 了战略判断的错误 李自成在西安草创开国 立足未稳 东征时能动用的兵力总共才 20 万左右 千里悬军 长途奔袭 大军的给养补充等都有困难 以至山海关一仗战败后 就进退失度 溃不成军 最后 放弃北京使李自成犯了战略上的重大错误 也成为李自成迅速败亡的转折点 山海关战役对大顺政权来说既未使它在兵力上蒙受惨重损失 也没有影响其占领区的形 势在李自成放弃北京之前发生巨大变化 当李自成撤离北京 那里的居民还 扶老携幼 西奔者络绎不绝 广大人民仍然心向大顺政权 如果李自成不是主动放弃北京 而是 14 6 破釜沉舟保卫京师 满洲贵族未必能够定鼎燕京 各地官绅未必敢于肆无忌惮地发动叛 乱 李自成也未必会迅速败亡 但是 李自成却决定不战而放弃北京 当四月三十日大 顺军刚一撤离 局势便急转直下 各地官绅竟相继而起 发动叛乱 杀害大顺政权地方 官员 投靠进驻北京的清军 在当天 北京 涿洲和保定都发生了叛乱 官僚绅衿的叛 乱从直隶很快蔓延到山东 山西 河南等省 例如山东青州守备李士元在侦得清兵占据 北京后 即率其部下健卒数十人杀害了大顺军镇守青州将领姚应奉 在益都 明乡宦 15 房可壮 率人杀流贼所置伪益都令 奉表投诚 清廷 在阳信 愿署县事赵申宠 16 等杀大顺阳信县令郭肇祥等 派人往北京降清 当大顺军西撤 途经平定洲和榆次县 17 时 城内士绅竟闭门不纳 这一情景比之李自成于前不久挥师东征时 守士文武吏 18 皆望风降遁 或绅士争为乱首 倒曳衣冠 疾走恐后 相与称仁诵义 日迎真主 19 的盛况 可谓相去天渊 根据资料 在李自成撤离北京之前 官绅叛乱仅有四起 这四起叛乱都不是因为受 到山海关战役李自成战败的影响而发动的 而在李自成撤离北京后 众多的叛乱使大顺 政权的许多洲县丧失了 清朝则不费一兵一卒从叛乱者那里接收了大量郡县 为进而征 服全国奠定了基础 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李自成放弃北京前后形势变化如此之大 在人们心目中 特别是在官绅地主的心目中 北京是社稷的象征 定都北京的王朝 拥有正统地位 一个王朝失去了北京 就意味着它的正统地位已经结束 另一个政权占 领了北京 也意味着它已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在北京 无论是热忠仕途还是心怀疑惧的 官僚 无不遵照大顺政权的命令 可是 当大顺政权一撤离北京 那些未曾投靠大顺政 权和一部分被大顺政权任用的官僚士绅 认为大顺政权已经无力维护全国的正统地位 取代它的应是轻而易举定鼎燕京的清廷 于是他们各自怀着报仇血恨 官复原职 甚至 加官晋级 恢复昔日威风的愿望 纷纷起而叛乱 投入清廷的怀抱 由此可见 李自成不战而放弃北京 尽管在军事上未损兵折将 但是在当时人们的 心理上却留下了不复重置的印象 从而使自己的声威顿时一落千丈 因此 李自成放弃 北京所造成的恶果 也是大顺军由盛转衰和李自成迅速败亡的转折点 三 人才缺乏 用人不当 李自成整个集团缺乏深谋远虑是因为缺乏人才 随着战场的节节胜利 特别是大顺 政权建立后 李自成义军面临的形势已发生了质变 但李自成集团却未能很好的顺应 即未对全国形势 发展进程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解透视和预测 任何一个政权的灭 7 亡直接原因是因为军事失利和军队倒戈 真正的军事家能高瞻远瞩的预测未来 带领军 队趋利避重 立于不败之地 战胜对手 山海关战役 李自成未能火速出兵 也未能集 结绝对优势兵力 仅带领部分兵力出征 而且还对招降吴抱幻想 特别是在极端艰险的 环境下加入队伍的田贝秀等重要人物 虽军事上已经很杰出 但政治上却并未成熟起来 尤其是田在撤出之中拒绝烧毁粮草命令 其实反映出了李自成集团在政治上的幼稚 对 于吴借兵满清 对于满军参战 他浑然不觉 也未事先做好准备 连在战场上穷追数十 里后一无所知 素不知满就埋伏在附近 因此其失败是注定的 对比铁木真行军驻营作 战 必先作侦查 悉知战情 保障绝对安全 李自成逊色了太多 也就是说 他本身基 本不具备一个成大事者的本质 加之混合了流氓 江湖好汉和下级军官的特质 形成了 他粗放又狭隘的性格 他至多只能领导一支打家劫舍的农民军队 他适合当一个草莽英 雄 却没有开创一个王朝 治理一个国家的伟才和胸襟 李自成能攻克北京是因为敌人 内部偷袭 并非苦战而取 而是轻易得本的胜利 要取得最终的胜利 不仅需要主观意识的正确 更要尊重客观历史条件 充分发挥其作 战艺术与才能 做出科学的决策 才能促进形势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社会才能最终走 向进步 违反历史发展 就会面临失败 走向灭亡 王春瑜在 甲申三百六十年祭 中明确指出李自成是 不及格的政治家 可谓一 语中的 李自成在用人方面也有严重的政治错误 在起义军领导集团中 牛金星 刘宗 敏等有严重错误的人始终身居高位 他们难免会谋划一些错误的政策 以致影响甚或败 坏整个计划 历史上成功的起义领导人身边都有德才兼备的的谋主 刘邦的张良 朱元 璋的刘伯温 而李自成倚仗的竟是牛金星这样一个缺德少才的小人 注定他的失败自然 是不可避免的 至于李自成的起义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 并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 文化的政治原因 这应该是属于农民起义中带有的共性问题 对李自成也不特殊例外 四 流寇作风 忽视建设 李自成农民军始终处于流动作战状态 李自成挺进河南后 实行了 割富济贫 和 免粮 政策 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热烈拥护 使得农民军在军事上取得辉煌成果 攻破了数十州县 李自成农民军从劣势转入优势 革命队伍的迅速壮大 革命形势急剧 还转 客观上提供了有利条件 可惜的是 李自成农民军领导人却没有利用这些有利的 条件 而是破城下邑 弃而不守 占过很多的地盘却没有一块进退可守的后院 从崇祯 十四年到十七年三年农民军的战斗历程 三年多的时间内 由河南 陕西 山西等地转 战 基本上仍处于频繁的流动作战状态 这种情况决定了李自成农民军不能有效地在曾 8 经占领过的地方从事政权建设和生产建设 再次就是李自成农民军忽视政权的建设 即没建设好一个巩固的根据地 根据地是 军队的坚强后盾 如刘邦因后方稳固 前线的失利能够及时得到补充 随时保持着强大 的战斗力 李自成就没有这种稳固后方 一仗小败得不的到及时休整补充 对比之下 安禄山那点势力因为后方巩固 虽名不正言不顺 也坚持了相当长的时间 由此可见 李自成集团缺乏深谋远虑 政治头脑空虚 虽然李自成曾刻意经营过晋 陕 豫很多地方 但也是在势力扩展时勉强派一些忠 诚度有限 还需要力量监视的降官来镇守 如崇祯十四年二月初十日 李自成曾在洛阳 设伪官以邵时昌总理城守 生员张旋吉等皆授伪官 贼整兵而去 时昌募人为兵 月 给银五两 饥民趁如婺 简五百人 用贼旌旗列营城上 门昼闭 丁卯十二月 巡抚李 仙风侦贼去将游击高谦兵抵城下 时昌拒守 这是李自成农民军在攻占的城市设置 20 官员担任防守事宜的最早记载 崇祯十六年春 李自成在襄阳建立中央政权前后派谴官 员到湖广一些州县 向政权建设迈出了第一步 在此之后 理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清 除这些地方政权存在的破坏因素 使之成为自己可能的依托之地 也可作为军事失利时 的后备立足之地 然而 李自成却没有 在襄阳期间 河南地主武装便已开始袭击和破 坏农民军的地方政权 而李自成却对此掉以轻心 不加重视 而率主力向陕西 山西 北京挺进 他们的这种做法使得他最后只得在奔逃中度过他生命最后的戎马生涯 姚雪垠在 李自成 用阶级论的观点阐述了李自成的悲剧 他在文中塑造了 李自成各崇祯两个对立阶级的悲剧人物 但其面临的却是同样的命运 崇祯悲剧似乎是 注定的 他所代表的是大地主阶级的利益 阶级本身性质的落后 反动性决定了他的悲 剧不可避免 李自成作为农民起义的领袖 与腐朽衰败的明末政权相比 他代表新的向 上的力量 有着先进阶级性 这正是他所领导的农民战争能推翻明王朝的根本原因 李 自成最终起义失败 不仅与其军事指挥错误 政治谋略失误有关 还与其在不同时期所 代表的阶级利益有关 由于前期他所代表的是广大被压迫的农民的利益 故李自成军队 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拥戴 还吸引了众多的农民加入 但随着队伍的壮大 李自成地位 的提高 慢慢的脱离了农民阶级 阶级分化的结果是与民心脱离 但李自成丧失民心导 致失败的结果 其原因并不在于农民阶级丧失了进步性 而是因为地主阶级转化 由先 进的阶级变为落后的阶级 其最终结果都是失败 灭亡 即使李自成坐了上了皇帝的位 置 并且代代相传 但终有一天 这个政权还是会被新的社会形态所推翻 这是历史发 展的客观必然规律 是不可移易的 因为 农民阶级 由于没有先进的社会思想体系的 9 指导 本身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和实际阶级力量的对比 就使得它最后的失败的悲剧出现 多年以来 由于意识形态领域对农民起义持完全的肯定态度 李自成和洪秀全起义 被认为是中国最伟大的农民领袖 他们揭竽而起的事迹和志在推翻旧王朝的行动被大书 特写 认定是革命行为 从这种意义上讲 李自成起义是一个符号 一个充满了时代特 色的符号 然而终其一生 李自成也没有改变流寇本质 他的力量可以推翻一个腐朽绝 望的旧时代 却没法催生一个鲜活的新时代 结论 归根到底 李自成的悲剧 不仅仅是胜利 是骄傲那么简单 更与其在犬牙交错的 政治力量中不能准确为自己定位有关 对一只没有航向的船 任何方向都是逆风 极其 偶然杀进北京的李自成一定感觉到了意外 而这种意外 迟钝了他的反应能力 对李自 成来说 他能够胜任一支与官军对抗的农民军的领袖 却无法胜任治理一个幅员辽阔的 国家的君主 更不用说这个君主还需要在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环境下游刃有余地解决各 种敌对力量的威胁 一言以蔽之 李自成适合征战 不适合治国 他是将才而非帅才 更非帝王之才 他趁乱做大了家业 但做大不等于做强 他既无战略规划 又不能有效用兵 走上了楚 霸王的老路 终于众叛亲离 越打越少 最后连一伙地主都能轻取其性命 岂不悲哉 成果申明 所呈交的毕业论文 李自成失败原因再探 是本人在指导老师张建平教授的指导下 查阅众多文献资料 从网上搜索相关知识 独立研究 写作的成果 论文中所引用是他 10 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 研究成果 均在论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独自承担 致谢词 本论文是在导师张建平教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 每一步都是 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 在此 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 心的感谢 同时 本论文的顺利完成 离不开各位老师 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 在 此 致以深深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顾诚 明末农民战争史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 10 月版 2 孙文良 张杰 1644 年中国社会大震荡 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11 月版 3 王纲 张献忠与李自成 第二次全国明末农民战争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C 成都 四川人民出 版社出版发行 1989 年 6 月版 4 许蚕 国家历史 J 2008 年第 9 期 陕西青春期教育编辑部 5 姚雪垠 李自成 M 第 1 卷 下册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63 6 姚雪垠 李自成 M 第 2 卷 中册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77 7 姚雪垠 李自成 M 第 3 卷 上册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1 8 姚雪垠 李自成 M 第 3 卷 中册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1 9 姚雪垠 李自成 M 第 4 卷 上册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 10 秦伯益 郭沫若学刊 J 2004 年第 4 期 总第 70 期 11 詹玲 社会历史与阶级原罪下的悲剧必然 李自成 重评 延安大学学报 R 第 28 卷第 6 期 11 12 王兴亚 李自成经济政策研究 M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2 年 9 月版 13 柳义南 李自成纪年附考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年 6 月版 14 存萃学社编集 明末农民起义研究论丛 C 香港 大东图书公司印行 1977 15 余同元 崇祯十七年 社会震荡与文化变奏 M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06 注释 吴伟业 梅村家藏稿 卷三 圆圆曲 转引自顾诚著 明末农民战争史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 1 出版社 1984 年 10 月版 赵士锦 甲申纪事 转引自顾诚著 明末农民战争史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 10 2 月版 P253 流寇志 卷 10 P161 3 顾诚 明末农民战争史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 10 月版 P245 4 杨士聪 甲申核真略 转引自顾诚著 明末农民战争史 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 5 10 月版 P264 孙承泽 天府广记 卷 14 漕河 转引自 张献忠与李自成 第二次全国明末农民战争史学 6 术讨论会论文集 C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1989 年 6 月版 P294 明史 卷 278 詹兆恒传 转引自 张献忠与李自成 第二次全国明末农民战争史学术讨论 7 会论文集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职高考对口升学(理论考试)真题卷【生物与化工大类】模拟练习
- IMGN388-Antibody-生命科学试剂-MCE
- Human-TNFSF8-mRNA-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芜湖安徽工程大学高层次人才招聘60人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Golgi-laurdan-生命科学试剂-MCE
- 广平县安全培训课件
- 2025春季海南五指山市校园招聘教师15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安庆市石化医院招聘19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招聘4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中心供应室项目发展计划
- 电动车骑行安全培训课件
-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校园里的八个方向》教学设计
- GB/T 46238-2025淡水水下搜救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
- 创造性思维训练题库及答案
- 2025版施工合同主体变更与工程竣工结算协议
- 2025年医院麻醉科服务优化计划
- 选矿技术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校车安全管理操作规范
- 2025-2026学年苏科版(2024)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劳技鉴别织物课件
- 2025年北京市天文知识竞赛(小学组)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