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古典诗词的鉴赏【内容摘要】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源远流长。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文化,人们因为众多的原因无暇欣赏其美妙风光而望洋兴叹。有限的生命、有限的时间,使人们不能尽览中国诗词千古之绝唱、领略中国文化千年的辉煌,因此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许多遗憾。鉴赏古诗词,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而我认识、了解古诗词,最初是在上中学时的课堂上、课本里。不过那时并没有用心仔细地品味它的内涵。中国古诗词在历史的长河中所放射的光芒,照亮了人类的天空,并在华夏的大地上代代相传。【关键词】古典诗词 鉴赏 意境 意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首诗出自于出自先秦时代的古典诗词关雎,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仍为世人流传,被公认为是“情书”的典范。古诗词不仅压韵、整齐、语言简练,但却能表达出诗的境界,能让人体会诗人的感情,而且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而且讲究对偶,被世人所欣赏。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学史有着重大的历史作用。我认为美术中的中国画和中国的古典诗词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相生相息的的关系。我常常以我喜爱的一首古典诗词来创作一幅中国画,首选我会对诗词做一个鉴赏,认真分析诗词的的内涵,了解他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协作意图。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得到了一些启示,现将我的感受和方法公布出来和大家分享。鉴赏古诗词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找准诗眼、体会意象、明白意境(一)、诗眼诗眼是诗歌语言的艺术,那一两个字的出现,就能把整篇文章写活。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精炼”。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写出了“动感的特性”,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比如孙双金执教泊船瓜洲,对诗眼的鉴赏就有独特的见解。他不认同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作诗眼,认为“绿”字并不能统领全诗。诗眼应是“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还”字,“还”字才是贯穿全诗的一条红线。其实,认为是“还”字,是从诗人的情感、全诗的意境去鉴赏;认为是“绿”字,是从词语的妙用、艺术的手法去鉴赏。可见诗眼的鉴赏,从不同的角度也有不同的感受。(二)、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意象是指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是一样的。意象,是构成诗美的原件,是牡丹芍药的片片花瓣,是辉煌大厦的碧瓦琉砖,是晴空的流云,夏夜的星辰。诗之美,就在于意象之美凡是诗一般都存在意象,否则就没有诗味,但不是所有的诗都能创造意境美。能否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美的意象,是衡量诗歌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意象的形成只有用那些表面极不相关而实际又有联系的事物的意象或比喻,才能准确、有效地表现自己,根据这个原则产生的意象才能有惊人的离奇、新鲜和惊人的准确。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意象美比较容易感受,而对于意境则不容易体悟,感受意境美对欣赏者的修养、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作为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李白诗歌中的意象多为超越现实的,很少表现现实世界,他的诗歌多体现精神世界,读李白的诗会获得精神的极大自由,是对生命的超越。李白的诗歌语言平实,天真自然,不饰雕琢,却又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自我意识与奋发激昂的精神,诗人的形象作为一个精神形象几乎无处不在李白的诗中。李白诗歌有“大山”、“大川”、“天”、“月”等比较突出的意象群,李白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山的形象在李白的诗歌中极为突出,而且是大山而不是小山,是奇峰险山,山似乎就是李白的归所,李白的诗歌中的山给人很强的亲切和归属感。“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崔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山在李的诗歌中的意象多是奇丽雄伟,高入云霞,飘然如神仙之境。“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孤帆远影碧空尽,帷见长江天际流。”“影人平羌江水流”,“千里江陵一日还”,“长江万里清。”李白诗歌中的大川的意象波澜壮阔、蔚为壮观、淘淘不息、激荡不止。长江、黄河这些大川的意象表现了李白的精神世界:蓬勃激昂、势不可挡。这是李白胸中沟壑,头脑中的意象。李白的诗歌中消极情绪掩盖不住他生命的跳动、生命的激情。李白诗歌中意象总是鲜活的,充满力量。山如果是李白诗歌意象的伟岸气质,而大川就是李白胸中的力量源泉,生生不息。(三)、意境我国古诗词的创作非常注重表现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它是自然景物与作者心中境界的高度统一,是外物与内情的自然融合,是包含作者感情的艺术画面。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这一点和美术作品中国画中的意境是完全相同的,中国画表现事物的时候,不在“形”而在于“神”,古典诗词的意境在于用词的“巧妙”。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红杏枝头春意闹”描绘的是春天的优美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边塞的壮丽景象。这些景物都是经过情感过滤的景物,是“情中景”,它以一种洗练、含蓄的形式,给人以强烈的感情上的影响,即“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我们在欣赏古诗词时应力求进入意境。(四)、怎样才能进入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围中达到的一种境界,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意象与意境的创造不是由作者一个人来完成的,意象与意境需要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作者营造出艺术氛围,读者感受这种艺术氛围,当二者融合在一起,就创造出了意象与意境,这比较符合中国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意象与意境是中国所特有的理解和概念。1、善于展开联想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要象诗人。”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如杜甫的诗蜀相,诗人着力描写的是游武侯祠的情景,这只是表面上的东西,但只要我们联想到诗人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安史之乱时期,他正处于人生最困苦的晚年,为国出力的远大政治抱负不能如愿,就不难理解诗人是在借游武侯祠,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来感伤、叹惋自己壮志未酬的情怀。2、通过再造想像没有想像就没有诗,就没有画。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像。根据作品的描述性语句,调动生活积累,通过想像再造形象,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如果用中国画来表现的画也无非就是画画楼阁,画画水。但如果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鉴赏能力强的我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后,画出来的楼阁看起来更有诗意,画出来的黄河更有激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更不可能有优秀的美术作品。“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3、反复揣摩意象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词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词意境的关键。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曲叠用九个名词,每一个词语都有一个具体事物的形象,所述景物原是大自然中极平常的,但平凡的事物一经诗人的艺术组合,便浓重地渲染出一幅凄凉萧瑟的气象,并将读者带入荒僻冷寂的艺术境界,“日暮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瘦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曲中的九个名词正是九个意象,每一个意象都牵联着作者的那份羁旅愁思,它们有机地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如果读者再细细品味咀嚼一下,所感受到的又岂止是羁旅之愁,对困顿的人生、渺茫的前途的深沉谓叹不也是作品所表现的更深一层的含义吗?羁旅之人的秋思、人生失意的感慨,这些主观的内在之意都没有在作品中做直接明白的陈述,而是隐藏在一个个单独的客观物象之中,这些隐藏着诗人内在主观情感的外在物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就是这首诗的意象。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组合,却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撞击人们的心扉。几乎成了写景的绝唱。由此可见,所谓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它既有内在的主观之“意”,又有外在的客观之“象”,是抽象的“意”与具体的“象”的结合。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就起客观方面而言,意象首先是“象”,即一定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它必须是具体的、生动可感的,就其主观方面而言,意象必须包含诗人的情感、意志和认识等内在之“意”。“意”是抽象的观念和情感,“象”是具体生动的感性形象,用具体的“象”来表现抽象的“意”,这正是诗歌美学的一般原则。意寓于象,象明乎意,二者不可分离。意离开象,就只剩下一堆抽象的概念、定义、口号,也许真实、正确,却不能给人以无限丰富的美感;象离开意,就成了没有任何现实内容的机械摹本,同样不具有感发人心的艺术力量。烂漫春花,袅袅秋风,流云翠竹,丽日晴空,夕阳晚照,朝日初升,鸣雷闪电,怒涛狂风,它们都是美的自然,美的“象”,然而只有当它们进入诗人心灵眼睛的视界,被诗人跃动的诗情所捕捉,与诗人美的情感、美的思想、美的追求在美的语言中和谐交融的时候,才能成为美的意象。二、诗歌鉴赏要注意的问题 (一)、博览群书,要多读书注重平时积累 ,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鉴赏古诗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诸如语言文字知识、古诗词技巧知识、作家、作品知识以及必备的社会、科学知识等等。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了解并积累古诗词的一些常识,不仅对理解、鉴赏古诗词会有所帮助,而且对提高文化素养也是不可或缺的。理解古诗词中的语句要像理解文言文那样理解词语含义,也就是说,要用文言的词义去理解古诗词词语的含义,否则就会理解不准确,甚至会闹出笑话。如:“危”,在现代汉语中是“危险”的意思,而在古代汉语中则是“高”的意思。如按今义来理解“危楼高百尺”的“危楼”,那恐怕就会令人啼笑皆非了。如古诗词的押韵、节拍、格律、平仄、对仗、词牌、曲牌、类别等。如,了解了律诗的有关常识,就可以知道律诗各联的各自要求。如知道了颔联、颈联的写法,在鉴赏时就可从对仗的修辞角度去欣赏这两联的表达技巧。再如,古诗词中有些事物常常被另一种名称所替代,像“月亮”,古人就常用“玉钩、玉盘、蟾宫、桂宫”等来指代。如不了解这些,那么就有可能费解或误解。所有这些,只有靠广泛阅读才能获得。古人也说:“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些诗句都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二)、审读作品,要多看知人论诗,以察诗情,推敲诗的内容。只要带着分析的、扬弃的眼光去看,对提高自身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帮助的。读文章时,概括串意整体把握是最重要的任务。在第一遍读文章时就要进入状态,想意思,想画面,分析概括意思块。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派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联系辛弃疾的生活背景及当时的社会状况,我们不难理解到:辛弃疾面对金兵入侵,虽年事已高,但壮志不已,仍想杀敌报国,可南宋统治者不思杀退金兵,收复失地,因而对辛弃疾置之不理。作者以廉颇自比,说自己不如廉颇,廉颇暮年尚有人问讯,而自己却连人问也没有。壮志难酬,惆怅不已,发出连连哀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报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济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序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倾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三)、品位语言 披文入境 仔细推敲关键词句,抓住细节的理解 。理解是鉴赏的基础,所以,只有从内容上准确地把握了古诗词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去欣赏每一首古诗词所具有的特色。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调动知识积累,学以致用。注意分析诗歌的意境,分析诗中景物,以揣摩诗人情感。现代诗歌多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言志。我们只要细心揣摩、体察这些形象、景物所蕴含的内容,就能摸到诗人感情跳动的脉搏。丰富的想象,联想是鉴定诗句的重要方法。要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要想出诗中画面,读出画中诗味。如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前者辽阔壮观,后者宁静恬淡,表达了诗人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情感。诗歌要求语言精练,必然产生语意的跳跃。要理解诗的含义,就必须凭借对生活的认识,从精练的语句所提供的环境出发,沿着诗歌的主线去联想、想象,补足诗歌中没有充分直接显露的形象。诗词中意境的鉴赏必须对诗中的语言、作者的构思作更深层的解读,对诗中所描绘的图景、营造的氛围作更全面、整体的赏读。如窦桂梅执教清平乐村居时,首先让学生想象诗中头两句所勾画的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画面,再欣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西百色市右江民族医学院招聘实名编制高层次人才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秦皇岛市人民医院病案科主管晋升考核
- 张家口市人民医院术后患者超声考核
- 2025年上海数字城市规划研究中心公开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新乡延津县选调县外在编在岗教师回乡任教的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沧州市中医院宫腔镜取胚术操作资格认证
- 衡水市中医院超声引导穿刺考核
- 秦皇岛市中医院疼痛药物治疗考核
- 北京市中医院安宁疗护技能考核
- 2025年泉州安溪县部分公办学校专项招聘编制内新任教师(三)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实施指南(2025)《DA-T 59 - 2017 口述史料采集与管理规范》
- 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与测试题
-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5-2026学年高三第一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含答案)
- 2025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 全面依法治国(全国)(解析版)
- 竹围栏施工方案范本
- 液氧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民间借贷法律知识讲座
- 基于PLC的果园灌溉施肥系统设计
- 2025年武汉市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
- 无人机清洗玻璃幕墙技术规范
- 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学习路径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