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霞浦县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福建省霞浦县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福建省霞浦县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福建省霞浦县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福建省霞浦县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座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入答案卷中。 3.考试结束,考生只将答案卷交回,试卷自己保留。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计5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据考证,商王经常对农业生产、军事征伐、迁都等诸多事情亲自进行占卜,并对在龟、骨表面的裂纹走向作出吉凶的判断和解释。这反映了商朝a决策方式过于随意 b尚未形成高度集权 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d占卜决定军政要务 2周灭商后,虽然封了纣子武庚,但周武王对他并不放心,又封自己的弟弟们去殷人故地。“自殷都以东为卫,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鄘,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霍叔监之”。据材料可知,分封制度a有效阻止了地方叛乱 b扩大了国家疆域面积c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d有利于巩固国家统治3宗法制中嫡庶尊卑关系的区分,不仅决定着王位继承者,也决定着主持家庭事务的最终裁决者。据此可知,宗法制中政治权力分配的依据是a财产多寡 b血缘亲疏 c辈份尊卑 d事务大小 4下图所示印章作为历史材料可用于证明 a汉代已建立完备的监察体系 b监察机构的设置始于汉代c汉代已设置负责监察的官员 d汉继承了秦地方监察机制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下列能印证此观点的是a秦代郡县制 b西汉中朝制 c唐代科举制 d元代行省制6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3记载,北宋曹州(今山东菏泽)商人于令仪的子侄多人考中进士。书中还记载了朝廷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密封和誊录等方法。该材料反映出a商人子弟开始有了科举考试的权利 b考试内容在四书之内c宋代开始打破世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d科举考试相对公平公正7元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行省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的主要目的是a分化地方权力b加强中央集权 c缓和民族关系 d提高行政效率8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唐朝中书省 b宋朝政事堂 c明朝都察院 d清朝军机处9. 下图是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取得的通商口岸,与它相关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中国唯一的一艘国防动员舰是以民族英雄邓世昌名字命名的。与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相关的事件是a三元里抗英 b黄海战役 c威海卫战役 d淮海战役11理想与现实的徘徊一文中评论近代某种经济思想:“预期了一个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绝对平均主义社会,这在中国自然经济面临崩溃的前夜,只能是逆历史的潮流的空想”。这种经济思想出自于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编 d共产党宣言121911年7月,大江报因发表两篇鼓吹革命的时评被政府封禁,消息传出,武汉三镇舆论大哗,全国各地报馆纷纷响应支持大江报的正义斗争,大江报因此声名大振。该材料可用于佐证a辛亥革命的思想准备 b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言论自由成社会共识 d维新变法影响深远13“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a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c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d辛亥革命完成了中国的近代化141919年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这场爱国运动是a反割台斗争 b保路运动 c黄花岗起义 d五四运动15.蒋介石日记载:“于寇患及匪祸二者,对前一项,加强防御;对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这则日记最有可能写于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全民族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6比较下列两幅图,对两个事件分析正确的是 a均犯了“左”倾错误 b前者导致北伐任务失败c都遭到外国势力干涉 d后者促使中共战略转移17.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促使革命走向“新途”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18针对抗战初期的某次战役,西方学者称其为“自日本建立陆军以来第一次显要的战败”,国民政府宣传机构则称“歼敌三万余众”。该战役是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19右图是2014年我国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情况示意图。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八年抗战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b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c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下图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历史性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c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d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21某中学历史考试中有这样一道题:试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共同纲领。以下答案较合理的是a制定机构不同,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和全国人大制定b性质不同,分别为资本主义性质宪法和社会主义性质宪法c从时间上看,都颁布于新政权建立之后d从影响上看,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22“偷有理、抢无罪,革命的强盗精神万万岁!”“踢开党委闹革命”这些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中国出现严重内乱 b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c阶级斗争十分激烈 d个人崇拜思想难以根除23. “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基层民主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2419781992年中国迎来立法高峰,在这期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并通过了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重要法律达230部之多。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a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基础 b成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保障c成为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法律保障 d确立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方针 252017年9月,香港理工大学校内的“理事亭”出现“港独”标语。理工大学当晚发表声明表示不赞同“港独”,移除校内有关鼓吹“港独”的横幅,是希望保护学生,以免 他们有可能触犯法律。校方声明的立场基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b“港独”言论危害香港社会的繁荣c“港独”言论危害香港市民的利益 d学生思想受到国外反华势力的控制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 16分,27题 18分,28题 16分,共计50 分。)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史记秦本纪集解引应劭曰:“丞者,承也;相,助也。”这个官虽然是“百官之长”,更重要的是上承天子的命令“助理万机”。 摘自安作璋秦汉的丞相制度材料二 到了唐代,皇帝又置品级较低的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以削夺三省的权力,用身边的翰林学士和宦官充当枢密使掌管机要,三省长官又逐渐被排挤出宰相行列,成为荣誉职衔。尚书省也逐渐成不管行政事务的闲置机构。宋代中央既设三省的正式机构,又别置中书门下于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一卷(1)根据材料一列举丞相的职能,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丞相制度的设立和废止时间。(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削夺三省权力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4分)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诗词选集材料二 “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这里的“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 张鸣红色的个案一一苏维埃乡村追求材料三 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他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工作报告(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首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印证材料二所作的结论。(6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道路,根据材料三说明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党的策略方针发生的变化。(6分)(4)综合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的历史认识。(4分)28. (1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由于锁国造成人们眼光的缺损,对外部世界的茫然,对国际世界的无知,对重大国权的沦丧,时人时论似乎处在浑然不觉的状态,对领事裁判权仅认为是“通商之务,贵在息争”直到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朝统治者才意识到其危害。 摘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取得毙伤日军5万余人的战果。战后不到20天,美国国会就宣布给中国5亿美元的信用贷款。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重要成员以后,1942年美英通知中国政府,愿意尽快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权益。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材料三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根据材料一指出领事裁判权丧失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美主动放弃在华特权的直接原因。(4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选择近代以来影响国家主权的一个因素,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8分)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答案cdbcbdbda题号101112131415161718答案bbacdbdcc题号19202122232425答案bcdbdc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50分)26.(16分)(1)职能:统领百官 ,辅佐皇帝。(2分) 设废时间: 秦朝;明朝(4分)(2)措施:任用低级官吏或宦官掌管机要、另设机构分散职权。(4分)原因:相权过大制约威胁了皇权。(2分)(3)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4分)27. (18分)(1)事件:秋收起义。(2分)(2)趋向:模仿苏联(2分);印证:秋收起义(或南昌起义),以苏联的“城市中心论”为指导;进攻当地中心城市长沙,结果失败。(4分)(3)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2分);变化: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主要任务由革命战争转移到恢复发展生产。(4分)(4)认识: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