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 代 文 学 讲 义 概 论一、元代的社会概况 1、元代文学史始于蒙古王朝灭金( 1234 年),终于元王朝灭亡( 1368 年)。 2、民族政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3、思想政策: 理学,第一次正式成为官学。佛教、道教在元代也十分盛行。全真教,在此时影响尤大。 二、元代的文学概况 元代文学以杂剧、散曲、南戏的成就最高,此即后人与唐诗、宋词相并称的元曲。 元代文学的发展,以元仁宗延祐年间( 1314 1320 )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1、总体风格:以自然本色为主流,北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南戏“句句是本色语”,诗文“崇本质而去浮华”,词则“伉爽清疏,自成格调”。 2、元杂剧: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根据其题材,大致可以分为爱情婚姻剧、历史剧、社会剧、公案剧、神仙道化剧等五类。南戏产生于宋代,入元以后继续流行,并最终成为戏剧的主流。 3、元散曲:题材主要有风情和隐逸两类,此外还有一些揭露现实和写景、咏史、咏怀之作。它作风泼辣、形式活泼、语言质朴本色、气韵灵动4、说话:元代讲史更趋风行,现存话本也多为元代刊刻或修订,所以一般文学史家都概称为“宋元话本”。 5、元诗:宗唐复古的诗风由兴起到旺盛,因此元末人有“元诗宗唐”之说。 6、元代词坛:时有名家,但总起来看,词在元代是趋向衰落的。 7、元代的散文:大致从宗唐和宗宋的不同倾向,逐渐演变,趋向于唐宋并尊。 第 一 讲 元 杂 剧 概 说教学要点 :使学生掌握戏曲的起源、元杂剧的体制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时数 :2 学时一、元杂剧的起源及其体制 元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和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元杂剧的母体: 1、宋杂剧:全用故事,务在滑稽耐得翁都城紀胜瓦舍众伎:“散乐传学教坊十三部,惟以杂剧为正色。” (1)主流多是喜剧小品,在表演模式上,既有传承又有发展变化。(2)上场角色增加到五个:末泥、引戏、副净、副末、一人装孤。(3)每场四段的演出模式,元杂剧一本四折的模式已于此肇始(4)以曲唱戏(5)宋杂剧与南方的地方戏结合,产生了一些带有地域性戏曲支派,如川杂剧和温州杂剧 2、金院本 3、傀儡戏与影戏 4、诸宫调(二)、元杂剧剧本的体制(1)结构体制: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个别例外。(2)文学要素:唱词与宾白、科范两部分,唱词为主,曲以抒情,白以叙事。 (3)音乐体制:一人主唱,一折一宫调,四折不相重复,每折曲牌数不等(4)角色体制:四大类 旦:女性角色:正旦、外旦、老旦、小旦、贴旦、花旦 末:男性角色:正末、外末、副末、冲末、小末 净:反面人物或滑稽人物 杂:其他角色(三)元杂剧的发展繁荣与衰落历程 1、元杂剧繁荣的盛况 现存剧目700多种,剧作家录有150多位。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四大爱情剧: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五大历史剧:单刀会、梧桐雨、汉宫秋、渑池会、赵氏孤儿。 2、繁荣的社会原因:(1)城镇经济的繁荣(2)政治统治(3)文人地位低下(4)大批演员出现 3、元杂剧的衰落与南移 1、前期辉煌:大都为中心,作家以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为代表,作品天下行、举世流行。 2、后期衰落:中心移至杭州,作家有郑光祖、乔吉、宫大用 3、南戏的发展 第 二 讲 关 汉 卿教学要点:使学生了解关汉卿的生平,掌握其名剧窦娥冤的思想内容,以及在杂剧创作上的巨大成就。 教学时数 :2 学时一、关汉卿生平: 1生平简介:生卒年不详,约 (12131222),号已斋(一作一斋)。大都人或河北祁州人。晚年到过杭州。 2关的个性特色与作品的关系: 关氏落拓不羁、豪放恣肆、刚健滑稽。元人熊自得析津志就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最能体现他的性格个性的,是他自己所写的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3主要作品:历史剧: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公案剧: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婚姻剧: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诈妮子。二、社会剧窦娥冤(一)剧情介绍:1、剧名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2、与东海孝妇的故事颇有渊源:西汉刘向的说苑卷五之贵德东汉班固汉书卷七一于定国传东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南朝宋时王韶之所载又略同于干宝。王实甫、梁进之于公高门杂剧3、剧情发展楔子:悲剧的开始,剧情的远因,全剧的序幕。第一折:开端,张驴儿父子救了蔡婆欲双双入赘,被其儿媳窦娥拒绝第二折:发展,张驴为强娶窦娥,无意中毒死了自己的亲爹。窦娥胸怀坦荡见官上公堂被逼承认杀人。第三折:高潮,情感高潮,窦娥被判成死刑,一腔怨气直冲云霄,刑场上发出了三桩誓愿。第四折:结局,窦娥的父亲其伸冤雪恨,张驴服罪就法。(二)窦娥的形象善良、刚强、坚贞、孝顺、贤淑、有见识。主导性格:善良与刚强。 (三)悲剧意蕴层次1、性格悲剧2、个人悲剧3、社会悲剧(四)其他社会剧 1、蝴蝶梦 2、鲁斋郎原名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三、婚姻爱情剧救风月 (一)剧情介绍1、 剧名全称: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所谓风月救风尘,就是利用妓院中追欢买笑的风月手段去解救沦落在风尘中的姐妹的意思。2、 剧情发展:(1)第一折:已订婚的汴梁妓女宋引章不听结拜姐妹赵盼儿苦苦相劝,一心一意要嫁给浪荡公子周舍他。(2)第二折:宋引章嫁进周家之后备受凌辱,托人向赵盼儿求救。盼儿决定救人。(3)第三折:是赵盼儿风月骗休书。(4) 第四折:秀才安秀实控告周舍,周舍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二)赵盼儿形象:有情有义,有胆有识的风尘女子(三)喜剧因素: 丑在美面前一再败阵 喜剧技巧:交底、夸张、对比(四)其他爱情婚姻剧1望江亭的全名是望江亭中秋切鲋2拜月亭全称为幽怨佳人拜月亭四、历史剧单刀会 (一)剧情介绍1、 全称:关大王独赴单刀会2、 第一折:鲁肃向乔公请教索取荆州是否可行,乔公宣扬了关羽的英勇3、 第二折:鲁肃向司马徽打探关羽的消息,司马徽进一步铺张渲染关羽4、 第三折:关羽登场5、 第四折:关羽与鲁肃的矛盾冲突(二)艺术特点:1、 捏合历史,颠倒事实2、 谋篇以抒情,布局以铺垫3、 内容局限,结构缺憾 (三)其他历史剧 1、西蜀梦 2、哭存孝五、关汉卿的艺术成就1、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冲突,对当时社会生活中带有本质意义的一些问题,反映得尤为深刻、集中。2、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典型人物3、促使杂剧艺术体制趋于完备,不仅确定了四折一楔子,一人主唱的外在形态,而且在场面安排和关目处理上都很有特点。在场面安排上是紧凑、集中、富有典型性。4、语言艺术:本色、“文而不文,俗而不俗” 六、关汉卿的艺术地位和影响 1 中国戏曲的奠基人 2 世界文化名人第 三 讲 西 厢 记教学要点:使学生掌握西厢记的故事情节、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时数 :2 学时一、王实甫其人二、天下夺魁西厢记(一)剧情介绍1、剧名全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2、西厢故事流传 (1)元稹莺莺传,杨巨源崔娘诗;李公垂莺莺歌(2)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赵令畤的商调蝶恋花(3)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又叫董西厢。 (4)王实甫西厢记3、西厢的爱情轨迹:一见钟情隔墙相思风云突变柳暗花明急转直下旷男怨女想方设法终成连理东窗事发家长承认急奔前程小人作梗洞房花烛(二)戏剧冲突 1、两对主要冲突 (1)老夫人与崔、张、红的冲突 (2)崔、张、红的内部冲突2、一对必要冲突:孙飞虎乱军与普救寺的冲突白马解围全剧之主脑(三)人物形象1、金圣叹评点西厢人物(1)第一,从人物配置的结构关系揭示烘托主要形象的艺术。(2)、第二,从具体的戏剧情景分析人物的行为个性。 2、人物形象:(1)崔莺莺: 热情、大胆追逐爱情。聪明、灵慧、狡鮚、美丽、娇羞 软弱:无可奈何地听凭母亲悔婚、逼张生赶考 (2)、张君瑞:痴傻之中含狡诈、志诚(3)、红娘:聪敏睿智、光芒四射 (四)不同角度看西厢爱情1、作者视角与男性视角的融合(1)寻求个性解放、超越精神束缚(2)揭掉了人的面纱,使灵魂和情欲,不再有任何遮掩(3)男性视角体验生活,选择审美取向2、两性的对峙(五)语言艺术1个性化的语言2形象传神;如诗似画。(1)描形写态,精当传神。(2)巧用修辞,增强语言的表现力。(3)托物言情,溶情于景。3音律优美(1)善用排偶对仗,文辞整饬工整。(2)善用叠音迭词,语言情味十足。(3)善取古词俗语,风格清丽华美。第 四 讲 元 代 前 期 其 他 杂 剧 作 家 作 品教学要点:使学生了解元杂剧前期创作的总体情况,以及马致远、白朴的杂剧,著名的爱情剧、历史剧、水浒剧、公案剧作品的名称和作者。 教学时数:1 学时一、马致远及杂剧汉宫秋(一)马致远生平及杂剧风格 1、生平 2、风格:曲文充满强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二)昭君故事的流传 1汉书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传 2咏叹昭君出塞的最早作品:乐府诗集昭君怨 3西晋石崇的王明君 4东晋葛洪编的西京杂记中的王嫱 5历代文人咏叹的王昭君 (三)剧情介绍 (四)主题辨析 1、各家主题说 (1)爱情主题 (2)政治主题 (3)总结和批判 (4)双重政治主题说 2、点评:汉宫秋的主题,借政治与爱情表达了对人生的幻灭和无奈,表达了个人情感的迷茫,愤懑与痛苦。 (五)悲剧意蕴 1夫主婚妻嫁人,一代帝王的悲凄 2王气暗收王朝覆灭的悲哀3生不逢时,一代文人的悲苦4挑战应战,生命群体的悲怆 (六)人物形象 1王昭君:相貌美丽、品行高尚、深明大义象征了人间的一切可拥有的美好:江山、社稷、功名、爱情、幸福。汉宫秋作者的目的不在于点染它所象征的实体,而在于表达这些东西失去之后带给人的幻灭与痛楚。 2汉元帝:麻木、孱弱、昏庸朴实、多情 象征了人类在强大的压力面前的无奈、无能3毛延寿:丑陋、贪婪卑鄙无耻、欺上压下、叛国投敌象征了人世间一切的假、恶、丑以及对美与善良之人的破坏力量。二、白朴与杂剧梧桐雨、墙头马上(一)白朴其人(二)梧桐雨1、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2、梧桐雨的渊源(1)诗:白居易长恨歌(唐)(2)传奇:陈鸿长恨歌传(唐)(3)史书:旧唐书、新唐书(唐)(4)笔记:明皇杂录、开元天宝遗事(唐)(5)乐史:杨太真外传(宋代)3、剧情介绍4、与长恨歌比较见主题5、冷静客观的呈现方式6、悲剧母题的嬗变7、场景的虚实与结局的安排:前三折实,后一折虚8、李杨的情感世界(三)、杂剧墙头马上1、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2、来源:白居易诗:井底引银瓶3、剧情介绍:4、寓哭于笑的喜剧效果5、李千金形象6、李千金与崔莺莺的比较三、爱情婚姻剧 元前期爱情婚姻剧,表达了对封建重压下妇女命运的关注和同情,反映她们所遭受的苦难,以及她们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地位所作的斗争。著名的作品还有:杨显之潇湘雨,石君宝秋胡戏妻,尚仲贤柳毅传书,李好古张生煮海。 四、公案剧 控诉吏治黑暗的公案戏以包公戏为代表。包公戏借宋写元。揭露元代官吏的贪赃枉法和草菅人命,歌颂为民作主的清官,表达人民的爱憎倾向。代表作为李潜夫灰阑记和无名氏的陈州粜米。 五、历史剧 历史剧大多带有强烈的现实感,或流露出金宋文人士大夫的故国之思,或表达了古代人民的英雄主义精神,或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是正气浩然的历史悲剧。结构紧凑、简练,曲辞刚健、本色。 六、水浒剧 历史剧中的水浒戏,表达了普通百姓的理想和愿望。康进之李逵负荆的主题思想。 第 五 讲 元 代 中 后 期 的 杂 剧 教学要点:使学生了解元代中后期杂剧创作的总体情况,以及郑光祖的杂剧创作。 教学时数:1 学时一、郑光祖 与倩女离魂(一)、郑光祖生平与剧作(二)、离魂题材的流变 1最早见于南朝刘义庆编志怪小说集幽明录庞阿 2唐代: 陈玄祐离魂记牛峤灵怪录郑生李伉独异志韦隐 3宋代:秦观淮海居士长短句调笑令第十首离魂记 4元代:赵公辅栖凤堂倩女离魂郑光祖迷青琐倩女离魂5明代:汤显祖牡丹亭 明初瞿佑文言小说集剪灯新话金凤钗记 明后期凌濛初话本小说大姊魂游完夙愿,小妹病起续前缘6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三)、倩女离魂剧情介绍(四)、文化意蕴与人物形象1. 张倩女:一位冲破礼教的禁锢、大胆追求自主爱情和婚姻的贵族小姐形象。2王文举:不知情为何物的酸腐儒生,一个热衷于功名利禄的措大,一个恪守纲常名教、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应声虫。3市井文化的刺激而不断凸出的个性意识和情爱观念,常常与谨遵固守的礼教信条发生激烈的碰撞,二者难以调和的矛盾不得不以人工焊接的方式架构成爱情剧作的生硬道德模式,刻意把男主角妆扮成非礼勿动的儒雅秀士,其躁动难抑的性爱欲求则借助女主角无所避忌的叛逆行为而如愿以偿。二、元代后期其他杂剧作家作品 元代后期的爱情婚姻剧,更多地表现文人才子的风流逸事和青年男女的旖旎艳情。 乔吉的生平与剧作。曲词以华美流丽著称。 家庭剧的代表作家秦简夫,其剧作充满道德说教。 历史剧大多表彰古代“圣君贤相”、“忠臣义士”,要求恢复儒家仁政,振兴封建伦理。代表作家有杨梓。 以前代文人事迹为题材的作品。宫天挺范张鸡黍的主题:揭露官场与考场的暗无天日。曲词激越豪放,笔力遒劲。 第 六 讲 元 代 南 戏教学要点:使学生了解元代南戏的发展情况和著名作品琵琶记的主题倾向和艺术成就。 教学时数:1 学时一、南戏的发展及其体制 (一)南戏的发展1、南戏:与北曲杂剧相对而言,是南曲戏文的简称,特指宋元时期南方地区流行的戏曲形式,又叫戏文、南词等,由宋杂剧、唱赚、宋词和民间歌舞戏等综合发展而来,大约在北宋末、南宋初产生于浙江温州。2、众家引述:祝允明猥谈:“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徐渭南词叙录:“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 3、南戏的发展宋代的南戏张协状元。 元代前期南戏的发展。元代流行的南戏剧目。南戏的编剧活动和演出活动。 元代后期南戏蔚然大兴。元末北剧衰落,一些文人转向南戏创作,产生荆、刘、拜、杀四大南戏及高明的琵琶记,史称“南戏中兴”。(二)南戏的体制: 1 、结构形式:一本十多出或几十出;上场引子;定场白;下场诗。 2 、音乐形式:一出用多宫调的曲子组成多套曲;一出中不限通押一韵;上场各种角色皆可演唱,演唱形式多样;多用南曲,也杂用北曲,称“南北合套”;乐器伴奏以鼓板为主。 3 、角色体制:以生旦为主,还有净、末、丑、外、贴。明传奇戏曲大体沿用了南戏的体制精神。艺术上“多虚少实”。 二、高明和琵琶记 (一)、高则诚其人(二)、宋代温州戏赵贞女蔡二郎 (三)、古来负心戏古南戏:赵贞女、王魁、状元张叶传、张协状元等等。近现代戏曲:棒打无情郎、秦香莲等。(四)、剧情介绍:一本四十二出(五)、琵琶记创作的文化心理背景(六)、结构(七)、人物形象 1 赵五娘:是道德化了的完美典型,获得了社会存在的意义。在她身上既体现出劳动妇女善良勤朴、坚韧尽责的优秀品德,同时又隐含着父权社会和宗法伦理对女性的文化构造与价值设计。2蔡伯喈:蔡伯喈:处在三不从、三被强一个软弱、矛盾、痛苦的人物。凡是人间的喜事,似乎都变成了蔡伯喈的悲事。(八)、女性意识的缺失在古典戏曲众多女性动人的故事背后,在作者津津乐道的赞赏与宣扬中,是女性自我意识的严重缺失,是她们对自身痛苦生活的淡漠,对男尊女卑歧视女性的社会现实的忍受。1、身为女性却自甘卑弱,缺少独立人格,认同男性的人生价值观,并对现实中歧视女性的做法毫无怨言,没有意识到男女不平等的痛苦现实。(1).塑造了女性的依附人格,主张应当为男性做自我牺牲。 而她们巨大的自我牺牲换来的,不过是朝廷的旌表与“一夫二妻”的结局,这是当时女人真正的悲哀而不是荣耀。(2).缺乏自我抗争精神,面对磨难选择了逆来顺受的人生态度。(3).恪守封建妇德与女性“话语权”的失语。2、儒家文化对此的消极影响:尽管中国古典戏曲描写了那些优秀女性的动人故事,但是,作者笔下的女人并不具有独立人格,缺乏独立的意志和思想,“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是一条条无形而沉重的枷锁,束缚了女人的一切。她们必须自甘卑弱,服从男人的意志,才能获得这个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反思造成女性自我意识缺失的原因,应当与儒家文化的影响有很大关联。三、“荆刘拜杀”及其他南戏 荆钗记。作者为元人柯丹丘。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情节关目生动,文词质朴自然。 刘知远白兔记。作者为永嘉书会才人。李三娘形象。“发迹变泰”的思想。文词质朴自然。 拜月亭。作者未详。据关汉卿同名杂剧改编。提倡不以贫富为转移的婚姻观,批判以门第为标准的婚姻观。幽默风趣的喜剧情调。语言天然本色。 杀狗记。作者未详。据元杂剧改编。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语言通俗质朴。 第 七 讲 元 代 散 曲 教学要点 :使学生了解散曲的体例、思想内容及艺术特征,以及元代主要散曲作家的创作情况。 教学时数 :2 学时一、散曲的兴起和发展及其体制 北方民间俗谣俚曲流行,在宋金对立时期,吸收溶化了民间新兴的歌曲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乐曲,逐渐形成散曲。 元散曲的创作大略可以仁宗延祐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散曲的特征:质朴、泼辣、浑厚,被称为豪放派。后期散曲的特征:清新、细腻、典雅,被称为清丽派。 散曲又称“乐府”,“清曲”,包括小令和套曲。小令的体制。套曲的体制。 曲与词的比较:结构形成;音韵;语言;艺术风格。 二、元代前期散曲作家 (一)、剧作家及书会才人的散曲1白朴的散曲风格2关汉卿的散曲本色风格。3王和卿,散曲真率直白流于放荡粗俗,市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英德市环保局事业单位招考人才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广东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室2025年下半年招考专职法律顾问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个人售房定金协议书
- 山东高青县政务服务中心招考建设项目专职代办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医疗项目推广协议书
- 材料代采购合同范本
- 太原铁路局招聘2025届高校毕业生88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格尔木劳务合同范本
- 框架合同的终止协议
- 中外版权贸易协议书
- 排水管网清淤疏通方案(技术方案)
- 健身教练必备(国职初级实操健身动作)
- 古代游牧文化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西北大学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事迹介绍宣讲课件PPT模板下载
- 八年级班主任家长会发言稿
- GB30871-2022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 各种纯烃类组分的辛烷值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课件
- 《工程制图》教案
- 重庆市住宅物业服务等级标准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