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谨慎性原则问题的探究.doc_第1页
会计谨慎性原则问题的探究.doc_第2页
会计谨慎性原则问题的探究.doc_第3页
会计谨慎性原则问题的探究.doc_第4页
会计谨慎性原则问题的探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谨慎性原则问题的探究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以投资者为主题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从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谨慎性原则是一项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会计核算原则,目前已在时间范围内被各国会计准则所广泛采用。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原则,运用广泛,可防止抬高资产和收益,压低负债和费用,并起到预警风险和化解风险的作用。但实际运用中存在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趋利避害,使会计信息更具客观性。关键词:谨慎性原则 企业 探究一、引言谨慎性是传统会计中一项历史久远、影响深远但又颇具争议的计量原则。我国自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引入了谨慎性原则,在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这一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许多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被引进,它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也日渐凸现,但我国对谨慎性原则的研究大多处于解释运用表层面,本文试图深入分析谨慎性原则的内涵、起源和经济影响,以丰富我们对谨慎性原则的认识。二、谨慎性原则的基本理论(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 谨慎性原则即稳定性原则,是指某些经纪业务中有几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方法和陈旭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即所谓“宁可预计可能的损失,不可预计可能的收益”。(二)谨慎性原则的提出 (1)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会计人员在处理这些业务时,不得不经常面对它,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 (2)企业是一个独立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它负有以自己收入抵偿自己的耗费并保证企业顺利、稳定发展的责任。 (3)企业面临着一个有风险的市场,企业必须谨慎的处理一切经济业务,以保证企业在市场的动荡中立于不败之地。比方说,只要企业同其他企业有经济往来就有可能发生坏账:另外企业在经营中也存在资产过时削价处理和其他损失等情况。对于上述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则应遵循谨慎性原则,即将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预先估计入账,待费用或损失发生时,由于已经提前预计,就不会使企业经营成本造成忽高忽低的。 (三)谨慎性原则的本质 企业之所以乐于接受谨慎性原则,是因为它对企业而言是有利的。谨慎性原则有两个本子:第一,以保护企业为主旨。金属性的会计处理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避免风险和损失,按谨慎性的会计处理可能会与某些企业的厂长经理的短期利益发生冲突。在实行承包经营和企业中,某些厂长经理总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内完成承包指标,出现了少计费用,多计利润的现象。但谨慎性原则是从风险上考虑保护企业的,在时间上尽可能快地将资产转化成费用,从收益中获得补偿。第二:收入和费用的时间性分布。谨慎性会计处理原则并非从性质上否定某些收入和费用的发生和存在,而是通过谨慎的会计处理办法改变这些收入和费用计入各个会计期间的时间金额分布。三、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分析(一)谨慎性原则运营的经济条件谨慎性原则的实质是制会计人员在某些不确定的交易事项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所持有的谨慎态度。在此原则下,如果一项经济 业务有多种处理办法可供选择,应选择不导致夸大资产、虚增利润或少计负债和费用的方法:会计核算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而不应当预计可能的收入和利得。根据上述有关机构、学者给谨慎性原则所下的定义,并结合其实质,可以看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必须具有某些特定的前提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会计环境中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不确定性是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现象。美国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认为,会计上的不确定性产生于两个主要来源,一是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会导致会计“跨期摊配”的不确定性;二是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延伸和会计信息当期披露,要求会计处理中要对其未来结果进行估计,这种估计势必导致会计计量上的不确定性。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必然影响到会计要素的精确确认和计量,需要由会计人员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估计和判断,只要进行估计或判断就难免会出现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和费用的可能性。未来抵消经理人员和股东 的过分乐观主义,谨慎性原则的采用就被认为是必要的。因为,在财务呈报上,悲观主义总是被假定优于乐观主义的。因此,会计环境中所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是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基础条件,只有当会计事项存在不确定情况并且其造成风险达到足够程度时,才有必要采用谨慎方法。如果客观事实是确定的,则应该依据客观性原则如实反映,而不适用谨慎性原则。(2)企业的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风险理论认为,会计人员所可得到的信息比可以 传递给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息要多得多,因此,会计人员在风险的估定上比投资者或债券人处于更好的低位。在财务呈报上,会计人员主要面临两种类型的风险。一方面呈报的风险可能在以后被证明是不真实的,会计人员主要面临两种类型的风险。一方面呈报的风险可能在以后被证明是不真实的;另一方面未予呈报的风险可能在以后被证明是真实的。由于投资者和债权人都是风险回避者,他们希望能够立即得到有关潜在的风险的信息,而对于有关潜在的利得信息却不甚关心。公司延期报告潜在的损失比延期报告潜在的利得会面临更大的诉讼威胁,所以后一种风险的后果比前一种风险的后果更大。因此,当面对风险时,会计师应当权衡这些风险,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作出恰当估价来提供信息。实施谨慎性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二)谨慎性原则运用的经济动因 会计研究人员对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动因提出了众多的解释,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1)水手结束。税收解释认为ie,纳税收益与会计收益之间的联系,使得管理人员有动机运用谨慎性原则来递延税收的支付。谨慎性原则通过推迟收入的确认及加速费用的确认会延期税收支付,从而减少税收支付的现值,增加公司的价值。 (2)契约解释。在契约解释下,谨慎性被看作是在契约各方之间解决代理冲突的一个重要的缔约手段。按照契约理论,企业和各有关当事人之间由于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利益、有限理性和有限的责任会产生诸多机会主义行为。而谨慎性是对公司业绩的理想计量,因为它对利得有更严格的确认标准,从而可以限制有关各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有效减轻企业和有关当事人之间的代理冲突。如在债务契约中,股东和管理者可能会高估盈余和资产,将借入的债务作为清算性股利进行分配,从而将债权人的财富转移给股东。而谨慎性原则避免高估资产和盈余,对股利分配实施加约束,保障和提高了企业的偿债能力,降低了企业鼓励过度分配的可能性。另外在管理者的报酬契约中,企业管理者有动机高估净资产和盈余,最大化其当期酬金,从而损害股东的利益。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股东可能事先在补偿合同中要求运用谨慎性原则去计量收益,因此,从契约解释来看,谨慎性原则是作为一种有效的缔约机制而自然产生的,它的存在降低了各种契约的违约可能性,提高了商业的价值。谨慎性的契约解释得到了较多的理论和实证支持。 (3)诉讼解释。股东诉讼时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许多研究发现,投资者大多是风险会比者,他们希望能够立即得到有关潜在风险的信息,面对有关潜在利得的信息却不甚关心,因此公司延期报告潜在的损失比延期报告潜在的利得机会面临更大的诉讼威胁,也就是诉讼风险更可能源自于收入与资产的高估而不是低估,会计人员未来避免日益上升的诉讼风险,“宁可失之低估,而不愿失之高估”,从而股东诉讼成为谨慎性运用的一个重要原因。诉讼解释在理论上和实务上也获得了较多的理论和实际支持。(三)谨慎性原则运用的经济影响 企业贯彻谨慎性原则对与企业相关的企业内外部的各个利益主体有着不同的影响; (1)对企业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存在风险。谨慎性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有利于企业发展。 (2)对企业所有者的影响。企业所有者不仅是企业产权的所有者,也是企业盈余的索取者。所有者不仅关心企业的利润,更关心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3)对企业经营者的影响。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企业的所有者不直接从事经营,而是委托职业经理人作为经营者来啊经营管理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授权经营,必须界定职业经理人的委托责任,建立约束与激励相关,他们关心的是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贯彻谨慎性原则的结果是高估了损失和费用,低估了资产和利润,不利于经营者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因为它直接影响了经营者的业绩考核和经济利益,显然对经营者是不利的。四、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谨慎性原则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提供反映经营风险的信息,这样有利于保护投资人的权力,也有利于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谨慎性原则若使用不当也可能降低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使会计信息失真。因此,有必要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进行严格规定,以扬长避短,发挥其最大作用。(二)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 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是就短期偿债能力、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等进行初步分析,旨在分析谨慎性原则在中国目前财务会计中的运用情况。(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中的运用。谨慎性原则在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中的作用是通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体现的。在计算流动比率指标时予扣除或根据具体情况按一定比例扣除。另外,在资产负债表中最好应加上将有可能发生的可以预计的或有负债,如产品质量保证金。诉讼赔偿金等。速动资产是指变现能力较强的流动资产,速动比率更充分地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2)企业资产营运效率分析中的运营。谨慎性原则在企业资产营运效率分析中的运用时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体现出来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次数。存货周转率指标反映在一个会计期间存货周转次数,一般越高越好。股东资产周转指标越大,表示股东资产周转率越高。五、谨慎性原则的利益冲突(一)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 在适度谨慎性的会计实务中,可以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前提和应用条件进行必要的约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会计人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例如,对存货应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制定了预期销售价格下降;制成和销售存货的成本将增加两项应用的前提,并且规定存货的市价只能在一个有上下的范围内应用。此外,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额不能超出其原始成本。由于这些约束条件限制,使得谨慎性的会计程序与方法将要依据客观前提而定,减少了操作上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预防和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冲突。(二) 谨慎性原则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从利害关系考虑,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对企业、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面对企业经营者和国家财政却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因此,在我国贯彻谨慎性原则的障碍主要来于企业经营者和国家财政。 就企业经营者而言,主要是贯彻谨慎性原则会影响其在受托经营期间内的受托责任的绩效考核,从而影响其经济经营收入和对其能力和价值的评价,因而他们不愿意采用谨慎性原则。为了鼓励经营者积极主动地贯彻谨慎性原则,可采用绩效还原的方法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即对有关的盈利能力指标和财务状况指标分别用两个口径进行计算,其方法是,先按贯彻谨慎性原则的会计方式进行会计核算,提供对企业外部的各项财务指标,然后计算因贯彻谨慎性原则面对盈利能力指标和财务状况指标造成的影响额,两项一起作为所有者对经营者受托经营绩效的内部考核指标,并以此对经营者进行业绩评价和奖励。六、 谨慎性原则的改进思路(一)扩大谨慎性原则运用范围与适度运用相结合 通过逐步扩大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范围,促使各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中进行公平竞争,使投资者及债权人对企业的分析有较强的可比性,从而使会计信息成为其真正决策的有效信息。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优劣,很大程度取决于对它的运用程度,过度谨慎性或谨慎性不够都会降低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优点,使企业在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得不到准确的揭示,从而使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决策等方面受到误导。可行的方案是寻找一个应用谨慎性原则的平衡点,以使谨慎性原则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将其自身的缺陷约束在最小范围内。当然,“适度”的把握有赖于会计人员准确的职业判断,需要会计人员正确理解和把握谨慎性原则的精神实质与制约因素。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确保谨慎性原则适度运用的关键所在。(二)推行谨慎性原则要循序渐进 由于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会计工作各个方面,因此,设计各个方面利益关系,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会减少企业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的监管,在非上市公司执行谨慎性原则时,应指定若干事实细则和操作指南,推行时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有计划地进行。(三)加强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职业水平和判断能力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会有求真意识;第二,会计人员应系统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练好扎实的基本功;第三,会计人员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加强后续教育。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导致会计领域的不断扩宽,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和会计方法的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断吸收新知识来解决问题。七、 谨慎性原则在新制度中的体现与应注意(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主要体现 扩大了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新制度和会计准则中规定了企业计提的减值准备由四项增至八项,即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这些减值准备的提取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及其在会计核算中的全面运用。缩小了公允价值概念的使用范围,更多地体现了谨慎性原则。新准则针对当前国内尚不具备成熟的市场的现实和一些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随意运用公允价值等手段粉饰会计报表的现象,严格限制公允价值概念的使用,并规定在非正常的经营业务交易中不确认收益,只确认损失。例如对于非货币性交易,不再区分同类交易和非同类交易,一律按同类非货币性交易进行处理,即视为盈利过程尚未实现,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账面价值,除非涉及收到补价的情况,一般不确认收益;对于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的业务,新修订的投资准则规定,投资成本不再按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而是按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的规定,以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取得的投资的入账价值;对于债务重组业务,因债权人作出让步而减少的债务金额,不再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而是全部作为资本公积;对于以非货币性资产抵债的,也不再按照公允价值确认资产转让收益,而是将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以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重组,修订准则要求债务人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享有的股权份额之间的差额直接计入资本公积,不再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对于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也尽最大可能避免了公允价值的使用,如对企业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投入的无形资产,规定按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入账,而不再是公允价值。 关注和反映或有事项的规定也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因为或有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其存在须通过不完全由企业控制的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的潜在资产,因此,企业一般不予以反映和披露;而对于或有负债却必须据实披露,这也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二)我国实施谨慎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对会计准则和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使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应尽量其有可操纵性。建立完善相应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使其条款尽量有可操纵性,如对不同方法下得计量比例设置一个上下限,应收账款的收回应用后先进先出法,既可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又可避免企业应用部正当手段粉饰报表,这样各公司提供的信息才具有可比性。其次,为了解决企业实施谨慎性原则的后顾之忧,在国家财政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缩小税收政策和会计政策的差异。所以会计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应进一步掌握有关的经济、管理、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以增强对外经济环境的预测能力和客户经营状况分析能力。另外应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为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奠定基础。结论 总之,在我国实行谨慎性原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只有适度地应用谨慎性程序和方法,才能真正揭示谨慎性会计的本质。我们企业在会计实务中必须认真地贯彻谨慎性原则的要求,真正做到用好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