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常考基础精练5(1).doc_第1页
高考历史常考基础精练5(1).doc_第2页
高考历史常考基础精练5(1).doc_第3页
高考历史常考基础精练5(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高考历史常考基础精练5 一、单项选择题11917 年俄国二月革命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 ( )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 无产阶级和沙皇统治之间的矛盾 c 资产阶级和封建专制统治之间的矛盾 d 人民大众和沙皇专制统治之间的矛盾2十月革命能体现出的特点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单独取得革命胜利 走的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紧密相连 进行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 ) a. b. c. d.31917年11月7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代表大会已经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这段材料表明 ( ) a俄国已经进入恢复发展经济时期b俄国已经进入和平发展时期c工兵苏维埃政权已经建立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4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反革命叛乱的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造成这些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的破坏 b.帝国主义的封锁 c.阶级敌人乘机破坏 d.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 ( )a.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c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d把社会主义革命由理想变为现实6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为此列宁主张 (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退出“一战”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废除新经济政策71921年,美国商人哈默来到莫斯科,列宁与之交谈:“你们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你们的技术和方法。”紧接对话后出现的情形是 ( ) a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b.粉碎协约国的武装干涉c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 d.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8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这表明列宁认为( )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c.俄国要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必须部分恢复资本主义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9西方史学家认为:“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史实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 )苏联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忽视消费品生产 长期僵硬的执行计划指导a b c d10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两个伟大人物进行了两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即列宁在苏俄采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 )a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 b都利用市场恢复发展经济c都符合本国当时的实际需要 d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11.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最大的区别在于a.市场和计划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b.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c.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d.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121932年以前,苏联的年粮食总产量超过1913年的水平,且1930年以后增长率有所下降,下列哪一项与上述情况不是因果关系a.苏联经济政策不利于农业发展 b.苏联农村集体化过程中存在失误c.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 d.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13苏联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 )促进了工业化的实现 造成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失调 加剧了工农关系的紧张 奠定了卫国战争的物质基础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a. b. c. d.14赫鲁晓夫病逝后,有人为他竖立了一块黑白相间的大石碑,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下列对赫鲁晓夫的改革评述符合事实的有 改革从农业开始,符合苏联当时的迫切需要 玉米运动解决了苏联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 改革缺乏全面思路,盲目性很大 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 )a. b. c. d.15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 ( )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 16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体制上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国内民族关系没有得到正确处理 坚持僵化的意识形态理论a. b. c. d.二非选择题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斯大林规定社会主义事业同资本主义阶段形成的一切东西完全对立起来,让社会主义在一个封闭的自我陶醉的环境中运行,以显示社会主义的“纯洁性”和“优越性”。他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经济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世界历史杂志问题:“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上述认识,在他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具体体现?这种工业化道路对苏联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19201921年农民的不满与日俱增,苏维埃暴动频繁发生。 世界史现代部分 材料二 我们是说俄国共产主义的“最初步骤”,把小农组织成各种协作社这一小商品农业过渡到共产主义农业办法,也刚刚开始实行,由国家组织产品分配来代替私营商业这件事,即由国家收购粮食供应城市,收购工业品供应农村这件事也是这样。农民经济仍然是小商品生产。这是一个非常广阔和极其深厚的资本主义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资本主义得以保留和复活企业,而且同共产主义进行极其残酷的斗争。这个斗争的形式,就是以投机倒把来反对国家收购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概括地说,就是反对由国家分配农产品。 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材料三 全俄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取决于它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之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上自由买卖。全俄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于1922年5月2日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为三年,法令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另外在承租土地上不得使用雇佣劳动力。1925年11月,苏维埃政权发布新的法令,放宽出租土地和雇佣劳动的条件。 世界史现代部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苏维埃俄国的什么现象? (2)根据材料二,分析列宁对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的设想,列宁对农民的不满情绪是如何分析的? (3)根据材料三,分析布尔什维克党对以前的政策进行了哪些修正?这些修正说明了什么?第十五单元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第十五单元测试一、1.d 2.b 3.c 4.d 5.a 6.c 7.c 8.c 9.a 10.b 11.a 12.c 13.d 14.c 15.c 16.b 二、17. 体现: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使苏联在短期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造成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8.(1)农民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苏俄严重的政治危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