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如人》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墨竹如人》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墨竹如人》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墨竹如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默读课文,讲讲课文所写的郑板桥的故事。2、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郑板桥所画的竹与他品性人格之间的联系。教学重难点从郑板桥的故事中感受其品性人格。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认识一位爱画竹的画家郑板桥。二、介绍郑板桥。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成就最为突出。三、自主学习。1、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下列词语:绰约、风姿、峥嵘、囤积、离乡背井、赈济、溢于言表、造诣。2、交流材料。扬州八怪:“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鲩、汪士慎八位画家。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乾隆十三年,皇帝东巡时,封郑燮为“书画史”。四、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第一段(第1自然段)郑板桥爱竹,赞扬画家人格。第二段(第2-5自然段)郑板桥不媚权贵,关爱百姓。第三(第6自然段)高度评价墨竹,赞扬画家精神。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套用这种说法,是不是也可以说“画如其人”呢?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素以画竹著称于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板桥的故事,看看他画的竹与他本人的品性是否相似。二、读文,练说。1、默读课文,准备复述郑板桥的故事。小组交流,比一比,看谁复述得更生动、全面。2、练说,说说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用“从_一事中,我看出郑板桥是一个_的人”的句式说话。学生相互补充、纠正、归纳:勤俭谦逊,清正高洁,体谅百姓,关心民间疾苦,不媚权贵,安贫乐道。三、赏画,感悟。1、出示郑板桥的画作墨竹,引导学生欣赏画中的形象特点。(1)细长的枝干、突出的枝节、峥嵘的竹叶给人一种瘦劲、劲节的感觉。(2)挺拔细长的竹枝给人一种正直而又傲然不群的感觉。(3)随意舒展的竹叶显得潇潇洒洒,给人一种坦荡从容之感。(4)兰草与巨石的背景衬托出竹的高洁、清正与坚贞。2、想一想,画中竹的这些特点与刚才所归纳的郑板桥的品性是否相似。让学生将竹的特点与郑板桥的品性人格对应、融合。四、延伸拓展。1、清代的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是一个怪才,有关他的趣闻轶事一定很多,你能利用课前所收集到的一些材料向其他同学讲述一两件事吗?2、课外再找几幅郑板桥的字画欣赏一下,看是否还是画如其人,字如其人。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了解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