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弧圈球的真谛弧圈球的动作要求不像正手攻球要求那么严格。只要初学者的正手攻球动作没有很明显的错误,都有条件学会一手好弧圈。弧圈球自从在日本问世以来,到如今满世界弧圈是由于该技术易于掌握,对击球的时间没有严格的要求。在球的上升期,最高点,下降期都可以拉弧圈。说一个人的弧圈球的球性好,就是指这个人什么球都能拉,不管是上升期,最高点和下降期,加转球,不转球,侧上侧下。要想弧圈球的球性好,必须学会制造弧线,控制弧线。这就是弧圈球的真谛。发个弧圈球的真谛得到不少朋友的关注。但是让一个业余爱好者按图索骥的去做,难度太大。我只想通过自己的体会,强调一些重点,以便于朋友们理解并实践。提到拉弧圈,不得不提到身体手臂的运动。有关这方面的教材太多太多,下面我的一些体会可能已有类似的阐述,希望朋友们谅解。关于如何制造弧线留到最后介绍,应为需要有图才能一目了然。准备画好图后拍照上传,再详细解说。 1。这张照片是著名的奥运会掷铁饼者雕塑。是铁饼运动员第一次摆臂的造型。朋友们回忆出在最后一圈转体铁饼出手时运动员身体的姿态吗?那就是拉弧圈的夸张 动作(当然约有不同)。铁饼运动员最长见的伤是肩伤。所以拉弧圈肩的作用在启动时很重要。拉弧圈由腰部开始启动,肩承担着传递腰部力量的功能。此时肩关节肌肉要绷紧,也就是说腰和大臂成为一个刚体,腰部力量通过肩直接传给大臂。当然,这段过程很短暂。有些球手转腰后没有这个短暂过程,直接挥动大臂。 2。当铁饼运动员转最后一圈直到铁饼出手时,铁饼沿着旋转中心在45度平面上划出个漂亮光滑的圆弧。拉弧圈也应该划出一个漂亮光滑的弧线。拉弧圈挥拍的弧线是由腰,大臂,小臂及手腕组成。从转腰启动到结束,旋转半径是由大到小。所以,弧圈球拍子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圆锥体上的一条螺旋线,这个轨迹必须光滑。简单的说,大臂沿着腰部的转动方向挥动,小臂沿着大臂旋转的方向挥动,这样才能划成一个光滑的弧线。为了帮助理解,有兴趣者可以找块纸板,纸板的一边靠着肩腰,使大臂,小臂,拍子紧贴纸板,也就是大臂,小臂,拍子在同一平面中。然后纸板保持前倾并沿着腰的转动方向运动,同时,大臂,小臂沿着纸板挥动(在纸板平面中挥动)。如果大臂或小臂在运动过程中离开了纸板,就破坏了弧线的光滑性,也就是说小臂没有沿着大臂旋转的方向 挥动,。有的球手挥拍时大臂突然内收,小臂突然下压,上举等等,都是大臂或小臂离开了纸板(纸板代表挥动平面),破坏了弧线的光滑性。 (看了楼主的一些见解,见猎心喜,希望能和楼主探讨一下: 1.楼主说“肩承担着传递腰部力量的功能。此时肩关节肌肉要绷”, 我个人觉得如果肩关节肌肉绷紧,会造成人为紧张,这样不能在瞬间爆发最大力量。因此我觉得应该是腰部适度绷紧,肩部,大臂和小臂都应该充分放松,肩部不能顶起,应该充分放松下垂,通过腰部力量,以大臂带动小臂,通过小臂充分放松时的快速收缩以爆发出瞬间力量。 2.楼主所说“如果大臂或小臂在运动过程中离开了纸板,就破坏了弧线的光滑性,也就是说小臂没有沿着大臂旋转的方向 挥动,。有的球手挥拍时大臂突然内收,小臂突然下压,上举等等,都是大臂或小臂离开了纸板(纸板代表挥动平面),破坏了弧线的光滑性。 我是否可以理解成以下几种情况: 1.第一种情况是肩部抬起造成大臂上甩,即肩关节往上甩。 2.第二种情况是抬肘(肘关节),即肘关节往上甩。而第二种情况其实也是因为肩部抬起大臂上甩造成的。因此我个人还是认为必须保持肘关节的稳定,也就是肘部(肘关节)可以前后左右水平移动,但不能上下移动。而解决肘部上下移动这个问题就是肩部必须放松,不能抬肩,不能往上甩大臂,而是在肩部充分放松下垂的情况下,以肘关节为支点,让放松的小臂快速收缩,记住只是手腕到肘关节之间的收缩(即小臂部分的收缩),而不是肩关节上甩带动小臂也上甩。以上是个人浅见,请楼主和各位指正。 这位朋友的观点基本正确,有些细节想说明一下。 肩部收紧并不是抬起,而是指肩部在腰部启动时保证肩关节不转动,此段时间非常短暂。在这短暂瞬间,肩一定要绷紧,就是用腰直接带动大臂,用来传递腰部力量。) 前集以掷铁饼为例,强调挥拍的光滑性。光滑性只是保证身体各部位的发力得到充分利用。但是拉弧圈和掷铁饼不一样,拉弧圈不是要把拍子掷出去,而是用拍子击打并控制来球。前集以纸板作为挥动平面,实际上这个挥动平面和地面的夹角是逐渐前倾,也就是和地面的夹角逐渐变小(掷铁饼时,挥动平面不变)。这样才能更好的制造弧线。 肘关节很重要,小臂收缩的方向直接影响到挥动平面和地面的夹角变化。即使肘关节按朋友所说“认为必须保持肘关节的稳定,也就是肘部(肘关节)可以前后左右水平移动”,但是小臂挥拍时同样可以“穿过纸板”向上运动。这时的挥动平面和地面的夹角是变大的,不利于制造弧线。 打球时来球是千变万化的,弧线的光滑性,挥动平面逐渐前倾只是指一般情况。在某些情况下,不规范的动作反而是合理的。比如对手突然搓出底线加转球,挥动平面可以是后倾,甚至人的重心都会后倾。在高速相持时,有时也不需要挥动平面逐渐前倾(硬冲硬打?)。拉弧圈球的球性好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不管是什么来球,都能做到不漏球,二是能制造弧线,保证弧圈球的命中率。对初学弧圈球的人来说,常见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摩擦球太“薄”,经常发生漏球的现象,另一个就是击打太多,拉出的球弧线太平,旋转不强,更像攻球而不是弧圈球。 首先说明,前贴中提到的挥动平面在这里是一条直线(假设挥动平面垂直于视图),并和球拍运动方向V重合。图1是球和球拍相对运动的示意图,H-H代表水平面,球沿水平面运动。A-B代表球拍宽度,P-P是沿球拍面的延长线(或代表球拍平面)。V代表球拍挥动时的运动方向。当球沿水平方向运动时,球在空间中的运动轨迹和球拍沿挥动方向V的运动轨迹分别用剖面线表示。这两个运动轨迹在空间重叠,重叠部分用 abcd面积表示。abcd面积可以称作击中球的“概率面积”。当这个面积越大,越不容易漏球。图2表示当运动方向和球拍平面夹角变为,概率面积为abcd。很明显,随着夹角变小,概率面积变小。讨论:1图1,图2中,假设球拍平面P和水平面H间的夹角不变(该夹角未标出),也就是+=+。几率面积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运动方向V相对于拍面P夹角的变化。即使P和水平面H间的夹角变了,从定性的角度上看,还是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为了减少漏球,初学者应注意保持球拍运动方向和球拍平面P有一定的夹角。当越大,越不容易漏球。当大到一定程度,就变成了攻球。当变小时,球的旋转性变强,弧线变明显,但是球速变慢。所以攻球和弧圈球之间没有一个确定的界线。2图1图2是假设球沿水平方向运动,或可以看作球在最高点时的运动。如果把图2顺时针转动(图2变为图3),就可以看作是球在下降期的运动。从下图比较中可以看出,球拍平面P和水平面H夹角明显不一样。这说明,为了保证有较大的击中球的概率面积(不漏球),在球的最高点和下降期击球时,球拍前倾的角度是不一样的。3当运动方向和球拍平面一致时(=0),可以想象球和球拍的运动轨迹重叠部分为一直线,概率面积为零(实际不为零,下面将讨论),在此情况下很容易漏球。4。以上讨论没有考虑球的速度影响。图4表示考虑球速所产生的击中球的几率面积。假设球拍AB两点是球拍面的有效击球点。当挥拍时球拍AB运动的到AB所需时间为T。在发力拉球时,球拍挥动速度基本是不变的(与来球速度无关),所以可以近似认为T是一个定值。在这段时间内球运动的距离为S,那么击中球的概率面积= V(球速)x T x d (球的直径)。从公式可以看出,球速越快,概率面积越大。所以在高速相持中,拍面和球拍运动方向的夹角可以适当小一些,甚至可以沿着拍面的方向挥动球拍而不易漏球。 5.为了保证不漏球,希望拍面P和球拍运动方向V的夹角大一点(见图1),而为了加强旋转,又希望夹角小一点。为了既能保证不漏球,又能有一定的旋转,有两种方法可以达到目的。一是当球拍以较大的夹角接触球后(保证有足够大的概率面积),利用手腕使拍面P向球拍运动方向V转动(见图5)用以减小,增强球的旋转。二是球拍的挥动的轨迹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弧线并伴随着拍面逐渐前倾(图解略,原理和第一种方法一样)。第一种方法的优点是稳定性(弧度较大),突然性好,适合于拉刚出台,低,加转,下降期等难度较大的来球。这种方法适合拉高吊弧圈。缺点是球速较慢,发力不流畅。第二种方法的优点是易于发力拉,动作连贯快速。适合于高速相持,而且很容易转化成硬冲硬打,爆冲。缺点是弧线比较平滑,拉难度大的来球稳定性差一点。实际上在拉弧圈的过程中都有这两种方法的成分,应根据来球决定哪种成分较多一点。6.有经验的球手都知道,接发球时如果看不清旋转,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能源汽车研发团队绩效奖励补充协议
- 2025年高级按摩考试题及答案
- 警察专业面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下肢蜂窝织炎护理查房
- 消防安全检查培训教学课件
- 幼儿园泥工培训活动
- 妊高症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 2025至2030中国贯叶连翘提取物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直接驱动主轴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公司金融产品汇报
- 水库除险加固及主体工程投入使用验收鉴定书
-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学课件
- AQ 1064-2008 煤矿用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安全使用规范(正式版)
-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表格式)
- 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4-2029全球及中国双轴取向聚酰胺(BOPA)薄膜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2019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六年级英语试卷无听力 无答案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2020《中华骨科杂志》
- 小学教育课件教案雪雕和冰雕的艺术表现形式
- 班组长管理技能提升修改
- 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输液港)-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2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