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林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邹城市林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邹城市林业发展规划.doc_第3页
邹城市林业发展规划.doc_第4页
邹城市林业发展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邹城市林业发展规划第一章 邹城市林业概况一、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1. 地理位置邹城市位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地处东经1164311728,北纬3593532,隶属于济宁市,东邻沂蒙山区和平邑、泗水相连,西邻鲁西平原,与兖州、济宁、微山接壤,南连滕州市,北靠曲阜市,东西长63公里,南北宽35公里,总面积1614平方公里。2. 地质概况邹城市位于泰山穹窟以南,属华北地台型。处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与第二沉降带的交界线附近。境内岩石走向近似东西,两端变化较大,呈波浪性弯曲,岩石倾角一般三至五度之间。无火成岩运动。由于各期地壳运动,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其中,以近南北走向的峄山断层为主,东部、东南部形成低山丘陵区,以前震旦纪花岗片麻岩为主,峄山、土山、香城、张庄、田黄、尚河等地均有出露。城前镇、大律乡、大束镇系尼山穹窟的南部边缘,有寒武纪灰岩呈盖层出现。西南部亦为低山区,看庄镇夏看村西部为寒武纪灰岩带。西北部是断陷盆地,上部第四纪,下部为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3. 地貌类型邹城市地形分为低山、丘陵、平原、洼地、水面五种类型。以京沪铁路境内段为界,铁路以东和西南部为低山丘陵,约占总面积的70,铁路以西为平原洼地,约占总面积的30。境内山脉系泰山、蒙山分支,分为峄山、连青山、凤凰山、尼山、昌平山、凫山六个山系,全境共有大小山头190余个,最高海拔648.7 m。水系系淮河流域,主要河流有泗河、白马河等40余条,绝大部分属季节性间歇河,汛期有水,冬春干枯,源短流急,含沙量大。4. 土壤种类、分布状况邹城市土壤类型经详查可分为4个土类,11个亚类,48个土种。棕壤土类分布于邹城市东部砂石、花岗岩、片麻岩的低山丘陵区。面积共有7.27万 hm2,是邹城市最大的一个土类。褐土土类主要分布在邹城市西南部青石山区。面积3.49 hm2,是邹城市第二大土类。潮土土类主要分布于邹城市西部的冲积平原上,其次是东部低山丘陵区的沿河两岸,面积1.616万hm2。砂姜黑土土类主要分布在白马河沿岸两侧的背河洼地、浅平洼地。易受客水侵袭,面积0.339万hm2。(五)气候条件邹城市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干湿显著。年平均气温14.1,年极端最高气温40.3,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8.3,年累计积温5006.8,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27.9 hr,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02 d。邹城市年平均降水量771.7 mm,最多年降水量1263.8 mm,最少年降水量268.5毫米;年内降水量季节变化也很不均匀,以夏季降水量最多,平均为490.7 mm,占全年降水量的63,年降水日数平均为80天,7月份最多,平均降水日数为14天,雨季一般始于6月下旬,到9月上旬结束。69月份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6。6. 森林灾害森林灾害主要有自然灾害、病虫灾害、森林火灾。邹城市自然灾害主要表现在旱灾、涝灾、干热风及冰雹几种形式。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旱多涝少,干热风年年出现。干旱缺水成为发展农林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林果病虫害460余种,历年发生较重的有松毛虫、桑天牛、枣步曲、桃小食心虫、苹果腐烂病、苹果轮纹病、杨树烂皮病、泡桐丛枝病、枣疯病等。近几年来发生较重。除上述病虫害之外,还有杨扇舟蛾、杨小舟蛾、锈色粒肩天牛、金纹细蛾、桃细菌性穿孔病等。突发性病虫害有大袋蛾。森林火灾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各级领导政府对森林防火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机构,配备设备,常抓不懈,保持了近二十年无森林火灾的好成绩。个别年份,仅发生过小面积的火情、火警。7. 生物资源邹城市树种资源丰富,据1985年林业资源调查统计,全市林木有45科,79属,119种。近十几年,树种引进逐渐增多,树种树量逐步扩大。用材树主要树种有:杨、柳、刺槐、火炬树、国槐、柏、松、椿、榆、桑、楝、泡桐、法桐、楸、梓、檀、杜梨、麻栎、银杏、枫杨等;经济林以板栗、苹果、梨、桑、核桃、枣、柿子、山楂、杏、葡萄、石榴、樱桃、花椒、李子、皂荚、文冠果等为主;灌木主要以酸枣、黄荆、胡枝子、杞柳、白腊、紫穗槐、簸箕柳为主;藤本有葛藤、紫藤、野蔷薇等;观赏树种有雪松、龙柏、桧柏、黄杨、合欢、丁香、女贞、紫薇、蜀桧等。植物资源包括农作物及林木、果树、花卉、中药材及野草和野菜。由于长期的人为活动,天然植被基本绝迹。8. 旅游资源邹城是孟子的故乡,与孔子的故乡曲阜合称“邹鲁”,誉为“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给邹城留下了许多古迹,那“云护宫墙春查查,露涵松桧晓苍苍”的三孟(孟庙、孟府、孟林)古建筑群,饱经岁月沧桑却依然展示着往日的风采;北朝“四山”(铁山、岗山、葛山、尖山)摩崖石刻是佛教文化及书法艺术精品;明鲁荒王陵称京南江北最大地下宫殿;历史文化名山峄山誉为“邹鲁秀灵”、“岱南奇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水、圣人”综合旅游区。邹城市是一座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人杰地灵,英贤辈出。有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世代贤母孟母,有被赞为“功不在禹下”的儒学亚圣孟子,有名扬千古、“一经传家”的西汉父子丞相韦贤、韦玄成,有被传为世代佳话、“凿壁偷光”刻苦治学的西汉学家匡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邹城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境内共有各类文物古迹3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9. 社会经济情况邹城市总面积1613 km2。全市辖15个镇、5个乡,880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1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4万人,总户数23.2万户,总劳动力40万人。1999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92.3亿元,农业总产值230 69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39 21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3,林业产值2581万元,占1.1,畜牧业产值76 969万元,占33.4,渔业产值11932万元,占5.2。外贸出口情况(出口产品、出口总额、收入状况等)外贸出口产品主要有羽绒服、羽绒被、牛皮草、牛仔服等,1999年出口总额156.4万美元,主营业务收入17 009.5万元。林业产业化发展有了良好开端,以核桃、大枣、石榴、梨、苹果、大樱桃为主,0.667万hm2名、特、优商品基地初步形成,先后建立大中小型果品批发市场13处,果晶加工企业5个,果品冷藏能力达到500 t,集体、个体木材加工企业达10余家,年外销果品3 000多万kg。二、林业生产发展概况建国以来,历届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林业生产,植树造林常抓不懈,林业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把造林绿化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成立山区开发的专门机构城市山区建设指挥部乙林业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13067.6 ha,林木蓄积5.8105 m3,林木覆盖率达到10.6,实现了林地面积、蓄积的双增长,平原农田林网建设基本实现平原绿化达标,特别是经济林发展迅猛,至今全市经济林面积达10万亩,果品产量5026万公斤。1. 林业概况全市林地面积18 272.8 hm2,荒地面积7 748.4 hm2,退耕还林地面积19 292.3 hm2。有林地面积13198.8 hm2,其中经济林面积5 576.2公顷,防护林面积6 851.3公顷,用材林面积599.9 hm2,全市林木覆盖率10.6,农田林网化面积9310.8 hm2,地堰间作面积2 222.9 hm2,果晶产量56924.5 t,1999年林业生产总值2.8亿元。全市有林地面积13 198.8 hm2,活立木总蓄积585847 m3,森林蓄积252 719 m3,林木生长量1.9万 m3,年木材消耗量1.2万 m3。林果科技推广工作中,加强各特优新稀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全市林果良种化普及率达到85以上。特别是1990年以来,引进三倍体毛白杨、美国黑核桃、优系富士苹果、乌克兰红灯大樱桃、占化冬枣、金太阳杏、仁用杏、日本甜柿、水晶梨等优新品种34个。林业机构概况:全市林业科技推广以林业局为龙头,下辖20个乡镇林业站,三个国有林场,三个国有苗圃,林业局本身设林业站、果树站、林保站、林政站、蚕桑站、公安派出所、林业科技中心7个业务站股,全市林业系统干部职工总人数166个人,其中科技人员69人,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34人,助理工程师及技术人员31人。围绕全市林业建设,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加强林果技术培训,大力推广科技成果,结合林果生产实际搞好科研开发,自1985年以来,共推广林果科技新成果62项,开展科技攻关项目26项,其中4项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和科技星火项目进步奖;获济宁市科技成果三等奖以上项目10项;获邹城市科技进步奖的12项,撰写科技论文8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科技推广、科研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 林业生产特点(1) 林种结构 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13 198.8 hm2,其中用材林599.9 hm2,占4.5;防护林6 851.3 hm2,占52;经济林5576.2 hm2,占42.2;特用林40.2 hm2,占0.3。(2) 树种比例 全市用材树种以侧柏、刺槐、黑杨为主,其中侧柏面积2 883.7 hm2,占38.5;刺槐面积2 781.2 hm2,占37.1;黑杨1213.1 hm2,占16.2。经济树种以苹果、板栗、大枣、桃、大樱桃为主,其中苹果面积2125.4公顷,占38.1;板栗面积761.7 hm2,占13.7;大枣面积729.6 hm2,占13.1;大樱桃面积340 hm2,占6.1。(3) 全市年产木材 2.2万m3,果品产量56924.5 t,林业年产值0.3亿元。(4) 林业年总投资 1200万元,其中造林投资800万元,年均造林面积0.173万hm2,年均造林保存面积0.147万hm2。3. 林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看,我市造林绿化事业还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离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的目标差距较大,任务十分艰巨。造林绿化标准低、进度慢,特别是表现在荒山造林、防护林建设方面,森林总量不足;林业产业化基础薄弱,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产业基地规模不大,特色不明显,林产品缺少龙头企业;林业投入不足;林业改革力度还不够大;林木资源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二章 邹城市林业规划设计一、制定林业发展规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林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林业肩负着优化环境与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的角度看,林业在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找准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编制林业发展规划,是保证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五”、“十一五”林业发展目标的基础工作,是实现新世纪初领导对林业决策科学化,加快我市林业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是签订林业发展责任状的重要依据,也是分类经营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手段。二、林业发展规划1. 区划、规划原则、依据:(1)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2)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改善自然环境,促进生态平衡;(3)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布实施;(4)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调整与提高同步;(5)坚持分类指导,实行宏观调控与市场引导相结合。2. 林种规划与树种比例坚持改善生态条件,突出经济效益,重点规划,建设经济林,做到经济林防护化,防护林经济化。树种选择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乡土数种与名、特、优、新树种相结合,特别是经济林建设,以优质高产高效力前提,大力引进栽植名特优新稀树种、品种。全市规划造林面积30323.2公顷,其中用材林面积537.2公顷,占1.8;防护林面积9436.4公顷,占31.1;经济林面积20347.6公顷,占67.1,经济林中水果面积12837.4公顷,占63.1;干果面积7301.2公顷,占35.9。设计柏类造林面积4126.4公顷,占用材树种的41.4;刺槐1992.2公顷,占用材树种20;黑杨1993.6公顷。占用材树种的20。三、造(营)林规划设计1. 造林、营林任务2001年至2005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29267.4公顷,农田林网19977.9公顷,农林间作7094.8公顷,四旁植树114.7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30.6。修枝76614.7公顷欣,施肥浇水5539.3公/次,病虫防治76614.7公顷欣,林分改建444.3公顷,经济林管理1030071公顷次,林网管理121349公顷次,间作管理63214.8公顷次。2006年至2010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611.5公顷,农林间作2542.9公顷,四旁植树0.3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31.1。修枝96295公顷欣,施肥浇水6093.5公顷/次,病虫防治96295.4公顷欣,经济林管理1360415公顷欣,林网管理129549公顷次,间作管理114296公顷欣。2. 造(营)林技术措施树种选择。根据我市不同立地条件、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在不同立地类型的生长表现,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宜造林树种。用材林选择抗性林防护化,防护林经济化。树种选择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乡土数种与名、特、优、新树种相结合,特别是经济林建设,以优质高产高效力前提,大力引进栽植名特优新稀树种、品种。全市规划造林面积30323.2公顷,其中用材林面积537.2公顷,占1.8;防护林面积9436.4公顷,占31.1;经济林面积20347.6公顷,占67.1,经济林中水果面积12837.4公顷,占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