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市上高二中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新人教版 .doc_第1页
江西省宜市上高二中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新人教版 .doc_第2页
江西省宜市上高二中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新人教版 .doc_第3页
江西省宜市上高二中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新人教版 .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届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卷i和卷ii两部分。卷i为选择题,卷ii为非选择题。本试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卷i(选择题 ,共50分)一 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1观察右图,你所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有()此图反映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该制度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该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该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和继承制度a. bc. d2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3.六朝时期有人指出:平常人家,妇女再嫁,后夫多宠爱前夫遗孤,但是男子再娶,后妻一定虐待前妻之子,此现象实是“事势使然”。所谓“事势”,最可能反映当时何种社会状况( ) a.同父异母子女间的关系较差 b.女子改嫁比男子再娶易受社会认同 c.继父比继母疼爱单亲的子女 d.家族继承权以族内同姓男子为主干 4.西周立国,以封建制度为支柱,政治秩序仰赖封建制度来维持。我们对于周代封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宗法关系是封建制度的基础 b与周王室无血缘关系者,被排除出封建对象之外c诸侯受封以后仍维持与周王室的关系 d统治权力与土地依贵族阶级高下而逐层分割5.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如果在一个春秋时期的诸侯墓葬中发现九个鼎,你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 b鼎已经不再作为权力的象征了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当时青铜铸造业发达6.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a西周 b秦 c唐 d清7.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做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做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8.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 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9.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邪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c齐郡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烟台是齐郡郡守的封地10.“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行省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a b c d11.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12.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度 b中外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郡县制13.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 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c废丞相,设内阁 d确立三省六部制14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西周实行分封制西汉设置刺史唐朝实行三省制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 b c d15.“铁券”(图1)民间俗称“免死牌”,始于汉代,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这种现象 反映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趋势 表明封建特权与君主专制紧密相连 说明君主专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使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受到挑战 a b c d16.宋史专家邓广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a.知州“三岁一易” b.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17.“(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中央政权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18.“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披冠带”的现象源于我国哪一项选官制度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9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b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c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201775年一位英国作者写的中国旅行者中对某制度的优越性有这样的描述:“年轻人总是毁于游手好闲、懒懒散散,而持续不断的工作可使他们避免误入歧途;第三,能人为官;第四,既然官职是授予的,皇帝就可以十分公正的黜退那些无能之辈。”他所描述的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 b三公九卿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21.“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 22.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a宦官专权 b内阁的作用 c六部掌握实权 d军机处的设置23.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一书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24.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a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25.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解决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 、史料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如果元配妻子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浅论中国古代妇女再婚问题的演变材料二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据吕氏春秋当务整理材料三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史记周本纪(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周礼对元配妻子的规定源于什么制度?(3分)请解释其含义,并指出其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6分)(2)根据材料二,太史据法而争的理由是什么?(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周太史伯阳发出“周亡矣”感叹的原因。(6分)27.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时间职位基本职权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请回答:(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8分?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请根据所学知识反驳之(4分)。28.几千年来,中国各民族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制度一直千差万别。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承认这种差异,并且制定相应的制度,才可能维持各民族的统一。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1:材料2:元史记载: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时人柳贯认为行省“外廷之谋议,庶府之秉承,兵民之号令,财赋之简稽”。元人程锯夫说“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钱粮羡溢,而百端欺隐把握兵权,伸缩由己”。材料3:元朝行省的划界打破了以往以天然山川作为行政区划的边界,使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相一致的原则,犬牙交错原则更加突出。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有广东;清朝储大文总结说:“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西,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请回答:(1)结合图1、2和所学知识,分析两者在地方管理措施方面有何相同点?(4分)据此概括两者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4分)(2)元朝行省权力比秦朝郡县长官的权力要大得多,依据材料1、2,概括其具体表现。(4分)(3)依据材料3,分析行省制与郡县制相比更能有效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4分)2016届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 、史料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26(18分)(1)(9分)(2)(3分)(3)(6分)27.(16分)(1)(10分)(2)(2分)(3)(4分)28.(16分) (1)(8分)(2)(4分)(3)(4分)2016届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abdbc acbdb caddb dbcbc bbdcb26.(1)源于:宗法制(3分);含义:是指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分)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分)。(2)理由:坚持嫡长子继承制(3分)。(3)原因: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它能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效地维护分封制的实行(3分);而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到分封制,动摇了西周统治,因此,周太史伯阳发出“周亡矣”的感叹(3分)。27.(1)措施: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丞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8分)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皇权加强。(2分)(2)主要原因: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2分)(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负责皇帝谕旨的传达。(4分)28.(1)相同点:长官均由中央任命,不得世袭行;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4分)。影响: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但权力集中到中央,易使地方自主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4分)。(2)表现:行省辖区面积较大;权力较重,涉及行政、军事、财政和司法(4分)(3)郡县与行省划界原则不同。前者以自然地理为区划原则,后者实行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行省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使所有山川之险完全消解,缺乏实行割据的地理基础,不容易产生分裂局面,从而更能有效加强中央集权。(4分)2016届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abdbc acbdb caddb dbcbc bbdcb26.(1)源于:宗法制(3分);含义:是指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分)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分)。(2)理由:坚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