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构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其他文言散文课时作业.DOC_第1页
全程复习构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其他文言散文课时作业.DOC_第2页
全程复习构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其他文言散文课时作业.DOC_第3页
全程复习构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其他文言散文课时作业.DOC_第4页
全程复习构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其他文言散文课时作业.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6其他文言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答秦太虚书苏轼轼启: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轼寓居粗遣。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异乡衰病,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且喜复健。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已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自非废放,安得就此?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当及今为之,但择平时所谓简要易行者,日夜为之,寝食之外,不治他事。但满此期,根本立矣。此后纵复出从人事,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娓娓焉来逼人矣。太虚未免求禄仕,方应举求之,应举不可必。窃为君谋,宜多著书,如所示论兵及盗贼等数篇,但似此得数十首,皆卓然有可用之实者,不须及时事也。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初到黄,廪人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又有潘生者,作酒店樊口,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岐亭监酒胡定之,载书万卷随行,喜借人看。黄州曹官数人,皆家善庖馔,喜作会。太虚视此数事,吾事岂不既济矣乎!展读至此,想见掀髯一笑也。岁晚苦寒,惟万万自重。夜中微被酒,书不成字,不罪不罪!不宣,轼再拜。(选自唐宋八大家文章精华,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悼念未衰,又得乡信信:消息b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喻:开导c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度:估量d吾事岂不既济矣乎济:成功解析:喻:告诉。答案:b2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苏轼达观、开朗的人生态度的一项是()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自非废放,安得就此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至时别作经画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展读至此,想见掀髯一笑也a bc d解析:写苏轼的身体状况;设想太虚修炼后的情景;写的是设想太虚读信至此时的表现。答案:d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b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c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d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解析:此题断句的关键是句意。“所居对岸武昌”是一个完整的结构,所以在“武昌”后停顿,排除b、c两项;“山水佳绝”是完整的结构,后面可以停顿;“王生”是指“蜀人”,所以“蜀人”后不能停顿,排除d项,选择a项。答案:a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苏轼谪居黄州后写给秦太虚的一封回信,信中真切记述了自己这段时期内的生活情形与精神状态,给人以亲切之感。b苏轼到道观借了三间房,准备闭门静修四十九天,用道家的方法静心养生,并让秦太虚也注意修炼身性,对其关心备至。c苏轼十分赏识秦太虚的才华,劝导他努力去写见识高超、有实用价值的文章,不必舍本逐末追求仕途的发展,感情极深厚。d在黄州时,苏轼虽然经济拮据,生活俭朴,但他并不显得消沉,而是随遇而安,时常寄情山水,交友游乐,充满生活情趣。解析:“不必舍本逐末追求仕途的发展”与原文“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文意不符。答案:c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译文:_(2)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娓娓焉来逼人矣。译文:_(3)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译文:_答案:(1)太虚(你)将来一旦受到官务的束缚,想求得四十九天的空闲,又哪里能再次得到呢?(2)(你)寄给我看的诗文,都十分高超,美妙到极点,娓娓道来而有一种逼人的力量。(3)(我)刚到黄州,薪俸已经断绝,(家中)人口却没有减少,我心里对这件事十分担忧。参考译文苏轼启:五月底,我弟弟来到这里,(从他手中)得到你写给我的信,(你)慰问的情谊十分深厚。近来天气进入初寒季节,你生活得怎么样?我寄居在这里,大体上还过得去。但我弟弟刚到筠州,就失去了一个女儿,而我的一位老奶妈也去世了。悼念他们的心情还未消退,又得到家乡来的消息,说我的堂兄太子中舍(苏不欺)在九月份去世了。我身处他乡,身体衰弱有病,眼见的都是使人感到凄凉的事物,想来人命就是如此的脆弱。又承蒙你告诉我,你中间有段时间得病不轻,幸喜重新恢复健康。我们这些人渐渐衰老了,不能够再像年轻时那样对待自己的身子,应当赶快采用道书上方士说的办法,加强养生方面的修炼。我被贬住在这里没有事做,稍微了解一点养生术。现已借到本州天庆观三间道堂,冬至后就住到里面去,过四十九天才会出来。假如不是被贬官、遭到放逐,我怎么能这样呢?太虚(你)将来一旦受到官务的束缚,想求得四十九天的空闲,又哪里能再次得到呢?应该趁现在有空闲去做,(做时,)只要选择平时所谓简明扼要、容易做到的方法去做就行,日夜修炼,除吃饭睡觉以外,不做别的事,只要满了这期限,养生的根基就建立了。从此以后,纵然再出来处理人世间的事务,事情办完了,心情又会回到原来的闲静状态,(修炼身性的事)自然不会废止。(你)寄给我看的诗文,都十分高超,美妙到极点,娓娓道来而有一种逼人的力量。太虚你免不了要去求官位俸禄,将要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去追求,参加科举考试不一定能实现愿望。我私下替你考虑,应该多写书,像你给我看的论兵和论盗贼等几篇文章就很好,就像这样写几十篇,都是见识高超又切于实用的,但不必涉及当今的时政。只是你转过来写这类文章的时候,也不能停止参加科举考试的准备工作。(我)刚到黄州,薪俸已经断绝,(家中)人口却没有减少,我心里对这件事十分担忧。只好尽量节俭,每天费用不准超过一百五十钱。每月初一,就取出四千五百钱,把它分成三十份,挂在屋梁上,每天天一亮就用画叉挑取一份,然后把叉子藏起来。未用完的钱仍然用另外的大竹筒装好贮存起来,用来招待客人。估计袋中的钱还可用一年多,到时候再另想办法了。我住处的对岸武昌,山水美妙到了极点。有位老家在蜀地的王生住在城里,我过江后常常因为风涛阻隔,不能马上回家,王生能为我杀鸡煮饭,甚至几天他都不厌烦。又有一位潘生,在樊口开有酒店,可以划船直接到他店旁,虽是乡村酿的酒,也自是味醇汁酽。岐亭监酒胡定之,随行带有万卷书,喜欢借给人看。黄州官署的一些官员,家家都会做吃的东西,很喜欢举行宴会。你看这些情况,我的生活难道不是已经过得去了吗!你打开信纸读到这里,我想象得出你一定笑得须髯都会抖动起来。年底天气十分寒冷,希望你万万自己多加保重。夜里酒喝得多了点,字写得不像样子,不要怪罪,不要怪罪!不一一说了。苏轼再拜。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先王父马赞清莫与俦先王父崇级君好马而善相,家中常数十蹄,皆驽骀,不当意。山砦蛮家有一驹,善蹄龁人,砦中莫敢近者。出牧,常听数日不归。先王父闻之曰:“此其良马乎?”令奴子招弟往视。返,白以神骏。王父复亲视之,信。议售,马主以不能驭,取直极廉。而曰:“马素无缰辔,要自施之。服不服,不吾与也。”而招弟故善服马,令砦人驱马群于巷,蓦自墙登其脊,任所之。腾山越涧,往复约百里。马稍倦,谓之曰:“汝可降矣!”马似首肯者。乃结带为辔,牵以归。乃驯良无匹,然惟先王父及先君能骑之。有所适,二百里外,日往返,未尝及晡。负盐米,二倍于常马;速亦然。日食,尽粟四五斗。王父爱之甚,每亲饲之。否则先君饲之,招弟饲之。他人稍近之,则蹄龁立至矣。又解人语。先君读书于羊安,去家五十里。月令马致米,盈其驮,谓之曰:“送至羊安!”则自去。有顷,先君闻嘶声,则马立学舍外。卸其驮,曰:“速归!”有顷,已复至家。往返不须人驭也。凡所曾经历,语以地名,即能自至其处。以故先王父适远,有句留,马率自归。计事竣,当往迎,皆命马。知本州某闻其异,必欲以重价致。先王父不肯,然以其地方官,强应之。令招弟牵往,系州署堂下桩。谓其圉人曰:“须数健者视此马。不尔,不能有也。”各笑颔之。招弟出城里许马已拔桩奔腾来桩尚在缰也乃还价归马州衙人谓未尝食其寸草粒粟云至先王父卒之夜马悲嘶不食而毙。先后在吾家,计三十年。赞曰:“其附主也,似感知己,其致力似图报恩。他人之厚豢,曾不一盼,独于其主而殉之身。此古烈丈夫事,尚不易得之今之人。马乎!尔犹负毛插角之伦乎!”(选自清文观止,有删改)注王父:祖父。砦(zhi):同“寨”。先君:已故的父亲。圉人:官名,掌管养马放牧等事;泛指养马的人。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中常数十蹄,皆驽骀 骀:劣马b月令马致米,盈其驮 致:送达,送给c出牧,常听数日不归 听:听说d往返不须人驭也 驭:驾驭解析:句中的“听”应解释为“听任,任凭”。答案:c7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该马的能力超群的一组是()谓之曰:“汝可降矣!”马似首肯者负盐米,二倍于常马;速亦然他人稍近之,则蹄龁立至矣谓之曰:“送至羊安!”则自去凡所曾经历,语以地名,即能自至其处马已拔桩奔腾来,桩尚在缰也a bc d解析:表明马被驯服了,与能力无关,不合题意;表明马与主人感情深厚,与能力无关,不合题意;体现了马的忠义,不合题意;表明马驮得多,跑得快;和都表明马能“解人语”,往返不需人驭。都能体现马的能力超群。答案:b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招弟出城/里许马已拔桩/奔腾来桩尚在缰也/乃还价归马/州衙人谓/未尝食其寸草粒粟/云至先王父卒/之夜马悲嘶/不食而毙b招弟出城里许/马已拔桩奔腾来/桩尚在缰也/乃还价/归马/州衙人谓未尝食其寸草粒粟云/至先王父卒之夜/马悲嘶/不食而毙c招弟出城里许/马已拔桩/奔腾来桩尚在缰/也乃还价/归马州衙人/谓未尝食其寸草粒粟云/至先王父卒/之夜马悲/嘶不食而毙d招弟出城里许马已拔桩/奔腾来/桩尚在/缰也乃还价归马/州衙人谓/未尝食其寸草粒粟/云至先王父/卒之夜马悲嘶/不食而毙解析:从句意入手,“里许”是说“招弟出城”的距离,所以停顿只能在“里许”之后,排除a、d两项;这里“也”是句末语气词,后面应该停顿;“谓未尝”的主语应该是“州衙人”,故中间没有标点,排除c项,选择b项。答案:b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高度赞美了此马的至情忠义,具有“古烈丈夫”风范。此马对主人忠心耿耿,尽心尽力;主人死后它也绝食而亡,以死相报。b此马在山寨的蛮人家里时,从没安过辔头,也没有缰绳,很喜欢踢人咬人,没人敢接近它。其主人认为此马难以驯服,见先祖父要买,就贱卖给了懂马的先祖父。c先祖父骑着此马要是去了稍远一点的地方,且有事要多逗留会儿,马总会自己先回来。它估计主人的事情办完了,又会自动去接他回来。d本地知州听说了这匹马的种种神奇传闻,决意要重金买马。先祖父刚开始不肯卖,然而考虑到知州的身份,就勉强答应了。解析:c项描述夸大了马的本领,应是家人估计祖父事情办完了,要去接他回来,才叫马去的。答案:c10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令砦人驱马群于巷,蓦自墙登其脊,任所之。译文:_(2)凡所曾经历,语以地名,即能自至其处。译文:_(3)他人之厚豢,曾不一盼,独于其主而殉之身。译文:_答案:(1)叫寨子里的人把一群马赶进巷子里,突然从墙头跳到那马背上,任凭它跑到哪里。(2)凡是它去过的地方,只要把地名告诉它,它就能自己去到那个地方。(3)别人的丰厚供养条件,它不曾一顾,唯独对它的主人能够牺牲自己的生命。参考译文先祖父崇级很喜欢马,也善于相马,家中常养数十匹马,(但)都是劣马,(先祖父)并不满意。山寨的蛮人家里有一匹马,很喜欢踢人咬人,寨子中没有人敢接近它。出去放牧时,常听任它数日不归。先祖父听说后说:“这恐怕是匹良马吧?”便派仆人招弟去看看。招弟回来,说的确是匹好马。先祖父又亲自去看,果真不错。便议价购买,马主人认为这匹马不太好驾驭,所以要价很便宜。不过说:“这马向来没有缰绳辔头,需要(你们)自己加上去。它服不服,与我无关。”招弟本就擅长驯马,叫寨子里的人把一群马赶进巷子里,(他)突然从墙头跳到那马背上,任凭它跑到哪里。(马)翻过山坡,越过小溪,来回大约跑了上百里。马稍稍疲倦些了,(招弟)便对它说:“你服了吧!”马好像点头认同。(招弟)就用布条做了缰绳,牵着回了家。(这马)此后才温顺驯服无比,但是只有先祖父和先父能够骑它。如果要去哪里,哪怕是二百里以外的地方,一天跑个来回,也不曾迟于下午五点。驮点盐米(等货物),(载重)是普通的马的两倍;跑的速度也是普通马的两倍。每天能吃完四五斗小米。先祖父很喜欢它,常常亲自照顾它吃食,如果先祖父不能照顾,那么先父或招弟就照顾它吃食。如果其他人稍稍走近它,它就立刻踢咬那人。它还听得懂人话。先父在羊安读书时,距离家里五十里。每月叫马去送米,背上驮满了,对它说:“送到羊安去!”它便独自去了。不久,先父听到了马叫声,那马已站在学舍门外了。先父卸下驮来的东西,对它说:“快点回去吧!”不久,它又回到了家里。马跑来跑去,不需要人去驾驭。凡是它去过的地方,只要把地名告诉它,它就能自己去到那个地方。所以先祖父要去远一点的地方,且有所逗留,马总会自己先回来。家人估计先祖父的事情办完了,要去接他回来时,都叫马去。本地知州听说了它的与众不同,决意要出高价买马。先祖父不肯卖,然而因为他是地方官,就勉强答应了。叫招弟牵马送去,系在州衙堂下的木桩上。对那些养马的人说:“一定要用几个健壮的人看住这马。不然,是不能拥有它的。”几个人都笑着点了点头。招弟出城才一里多路,马已拔起了木桩,飞奔而来,那木桩还在缰绳上。于是归还了买马钱,把马又牵回来了。州衙的人说那马没有吃他们的一寸草一粒米。到先祖父去世的那天晚上,马叫得很悲伤,不吃东西,也死了。马在我家,前后算起来有三十年。我赞叹道:“它服从主人,感觉像是遇到了知己一样,它尽力干活,像是在报答知遇之恩。别人的丰厚供养条件,它不曾一顾,唯独对它的主人能够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古代烈丈夫的事迹,想在现在的人中找到一个,也是不容易的。马啊!你还是匹披毛戴角的牲畜吗!”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浪游记快(清)沈复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也。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而自以为妙者。余年十五时,吾父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赵明府延教其子,吾父命余亦拜投门下。暇日出游,得至吼山。近山见一石洞,豁然空其中,四面皆峭壁,俗名之曰“水园”。临流建石阁五椽,对面石壁有“观鱼跃”三字,水深不测,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阁后有道通旱园,拳石乱矗,有横阔如掌者,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一无可取。游览既毕,宴于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此幼时快游之始。至山阴之明年,先生以亲老不远游,设帐于家,余遂从至杭,西湖之胜因得畅游。结构之妙,予以龙井为最,小有天园次之。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水取玉泉,以水清多鱼,有活泼趣也。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其余湖心亭,六一泉诸景,各有妙处,不能尽述,然皆不脱脂粉气,反不如小静室之幽僻,雅近天然。苏小小墓在西泠桥侧,作八角形,上立一碑,大书曰:“钱塘苏小小之墓”。从此吊古骚人不须徘徊探访矣。余思古来烈魄忠魂堙没不传者,固不可胜数,即传而不久者亦不为少,小小一歌妓耳,自南齐至今,尽人而知之,此殆灵气所钟,为湖山点缀耶?桥北数武注有崇文书院,余曾与同学赵缉之投考其中。时值长夏,起极早,出钱塘门,过昭庆寺,上断桥,坐石阑上。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令人心骨皆清。步至书院,题犹未出也。午后交卷,偕缉之纳凉于紫云洞,大可容数十人,石窍上透日光。有人设短几矮凳,卖酒于此。解衣小酌,尝鹿脯甚妙,佐以鲜菱雪藕,微酣出洞。缉之曰:“上有朝阳台,颇高旷,盍往一游?”余亦兴发,奋勇登其巅,觉西湖如镜,杭城如丸,钱塘江如带,极目可数百里。此生平第一大观也。(节选自浮生六记,有删改)注武:古时半步为武。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父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馆:馆舍b赵明府延教其子延:请c固不可胜数固:本来d此殆灵气所钟钟:集聚解析:馆:住。答案:a12下列全都能体现作者畅游风景“自以为妙”的一组是()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a bc d解析:属于毫无可取之处,原文已指出“一无可取”。葛岭之玛瑙寺大概属于最不值得看的,原文已指出“大约至不堪者”。答案:c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凡事都喜欢独出己见,不屑于人云亦云。有的名胜,并不觉得它有何妙处,有的虽不是名胜,却自认为妙不可言。b作者的父亲让他到杭州拜宿儒赵省斋先生为师,在杭州作者趁着闲暇之时游览了吼山的美景。c作者认为西湖的水最佳的是玉泉,因为那里水清鱼多,有生动自然的趣味,而湖心亭、六一泉则不够“雅近天然”。d在紫云洞喝酒至微有醉意,作者登上紫云洞上面的朝阳台之顶极目远眺,觉得眼前是有生以来所见的最妙之景。解析:作者拜师的地点是在山阴,且吼山在山阴,不在杭州。答案:b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译文:_(2)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译文:_答案:(1)有一位赵省斋先生,名叫赵传,是杭州的名儒。(2)相传有巨大的鱼潜伏其中,我投鱼饵来试探,仅仅见到不足一尺的鱼儿跃出水面来吃食。参考译文山水的怡情悦目,如云烟般在眼前飘逝,只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尽兴探寻到幽僻的妙境。我凡事都喜欢独出己见,不屑于人云亦云。所谓名胜的标准,贵在心有所得,有些名胜,我并不觉得它有何妙处,有的不是名胜,我却认为其妙不可言。我十五岁那年,父亲稼夫公住在绍兴赵县令的衙门里任幕僚。有一位赵省斋先生,名叫赵传,是杭州的名儒。赵县令延请他教授孩子的学业,我父亲也叫我投拜在先生门下。在闲暇的日子里外出游玩,我们来到吼山。靠近吼山看见一个石洞,里面豁然空阔,四面都是悬崖峭壁,俗名叫“水园”。临水建造了五间石阁,对面石壁上有“观鱼跃”三字。水流深不可测,相传有巨大的鱼潜伏其中,我投鱼饵试探,仅仅见到不足一尺的鱼儿跃出水面来吃食。石阁后面有条路通往旱园,旱园内乱石林立,有的像拳头胡乱矗立,有的横向摊开如手掌,有的柱石被削平了顶端,上面垒块大石头,人工雕琢的痕迹清晰可见,毫无可取之处。游览完毕,我们在水阁里设宴饮酒,叫随从燃放爆竹,轰然一响,千山万壑一齐回应,好像听到了打雷的声音,这是我小时候畅游的开始。到绍兴的第二年,赵先生因为双亲年迈而不能远游他乡,所以在家中设馆授徒。我于是也跟着到了杭州,西湖胜景也因此得以饱览畅游。要说结构的精妙,我认为以龙井最佳;若论小巧玲珑,天园排在第二位。山石的奇妙则首选天竺山的飞来峰和城隍山的瑞石古洞。水之佳则在玉泉,因为那里水清鱼多,有种生动自然的趣味。大概最不值得看的,就是葛岭的玛瑙寺。其他像湖心亭、六一泉等景致,各有各的妙处,不能一一说尽,但都不能脱离脂粉气,反而不如小静室那样幽雅僻静,情趣接近于天然。苏小小的墓在西泠桥旁边,呈八角形,上面立了一块碑,刻着“钱塘苏小小之墓”几个大字。从此,凭吊古迹的骚人墨客,再不用左右徘徊四处寻找了!我想自古以来埋没于世间而不能流传的忠烈们的魂魄。本来就不可数尽,即使流传但不能久远的也不在少数。小小只是一个歌妓罢了,从南齐到如今,却尽人皆知,这大概是灵气所聚集的地方,作了西湖山水点缀的缘故吧!西泠桥北面几步远的地方有崇文书院,我曾经和同学赵缉之投考这里。当时正值长夏,我们起得很早,出了钱塘门,过了昭庆寺,上了断桥,坐在石栏杆上。太阳即将升起,朝霞从柳叶外映照过来,枝条的形态充分展现出来,极其美丽。在白莲花的幽香里,一股清风徐徐吹来,令人身心都觉得清爽。走到崇文书院,考题还没有出。午后交了卷,和缉之在紫云洞纳凉。紫云洞很大,可以容纳几十人,洞顶的石孔可以透过日光。有人摆了些小桌子和矮凳子,在这里卖酒。我们便解开衣衫喝了点小酒,尝了尝干鹿肉,味道很好,用鲜嫩的菱角和雪白的莲藕下酒,微有醉意才走出紫云洞。缉之说:“上面有朝阳台,非常高,又很辽旷,何不乘兴一游?”我也兴致大发,奋勇登上山顶,只觉西湖如明镜,杭州城如弹丸,钱塘江如练带,极目远望,可达数百里。这是我有生以来见到的第一大景观。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景明寺杨衒之景明寺,宣武皇帝所立也。景明年中立因以为名在宣阳门外一里御道东虽外有四时而内无寒暑房檐之外皆是山池。松竹兰芷,垂列堦墀。含风团露,流香吐馥。至正光年中,太后始造七层浮图一所,去地百仞。是以邢子才碑文云“俯闻激电,旁属奔星”是也。妆饰华丽,侔于永宁。金盘宝铎,焕烂霞表。时世好崇福,四月七日,京师诸像皆来此寺。至八日,以次入宣阳门,向阊阖宫前受皇帝散花。于时金花映日,宝盖浮云,旛幢若林,香烟似雾。梵乐法音,聒动天地。百戏腾骧,所在骈比。名僧德众,负锡为群。信徒法侣,持花成薮。车骑填咽,繁衍相倾。时有西域胡沙门见此,唱言佛国。至永熙年中,始诏国子祭酒邢子才为寺碑文。子才,河间人也。志性通敏,风情雅润。下帷覃思,温故知新。文宗学府,腾班马而孤上;英规胜范,凌许郭而独高。是以衣冠之士,辐辏其门;怀道之宾,去来满室。升其堂者,若登孔氏之门;沾其赏者,犹听东吴之句。籍甚当时,声驰遐迩。正光中,解褐为世宗挽郎、奉朝请,寻进中书侍郎、黄门。子才洽闻博见,无所不通,军国制度,罔不访及。自王室不请,虎门业废,后迁国子祭酒,谟训上庠。子才罚惰赏勤,专心劝诱。青领之生,竞怀雅术。洙泗之风,兹焉复盛。永熙年末,以母老辞,帝不许之。子才恪请恳至,涕泪俱下,帝乃许之。诏以光禄大夫归养私庭,所在之处,给事力五人,岁一入朝以备顾问。王侯祖道。若汉朝之送二疏。暨皇居徙邺,民讼殷繁,前革后沿,自相与夺,法吏疑狱,簿领成山,乃敕子才与散骑常侍温子升撰麟趾新制十五篇。省府以之决疑,州郡用为治本。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妆饰华丽,侔于永宁妆饰:装饰、装点b时世好崇福崇福:崇尚福祉c宝盖浮云,旙幢若林宝盖:仪仗的伞盖d子才罚惰赏勤,专心劝诱劝诱:规劝诱导解析:崇福:积善求福。答案:b1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景明年中/立因以为名/在宣阳门外/一里御道东/虽外有四时而/内无寒暑/房檐之外皆是/山池b景明年中立/因以为名/在宣阳门外一里御道东/虽外有四时/而内无寒暑/房檐之外/皆是山池c景明年中立/因以为名在宣阳门外/一里御道东/虽外有四时而内/无寒暑/房檐之外/皆是山池d景明年中立/因以为名/在宣阳门外/一里御道东/虽外有四时而/内无寒暑房檐/之外皆是山池解析:先找出语句中的动词或形容词,找到谓语,然后根据谓语前的主语(状语)以及谓语后的宾语(或介宾短语)等确定断句点。比如“立”,是建立的意思,后面是“因”,不是“立”的宾语,所以“立”后要停顿;再如“有”,前面的“外”加上关联词“虽”可以判断“虽”前停顿,后面的“四时”是宾语,“四时”后要停顿。答案:b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盛赞了景明寺的华美。文章开篇交代了景明寺是由宣武帝建立的,后来寺院中又造了一座七层宝塔,十分高大,邢子才说在塔上弯腰可以听到雷声,在身旁可以看到流星。b文章详细描写了景明寺佛教盛会时的热闹景象。四月七日,京城各个寺院的佛像都运到景明寺来,到四月八日,这些佛像依次进入宣阳门,到阊阖宫接受皇上的散花、行礼。c文章叙述婉转有致,文辞生动秀丽。比如作者在描写景明寺佛教盛会景象时,词语浓丽秀逸,句式也特别整齐,多用四言句子,并时作骈对。d文章最后一段可以看作比较完整的人物传记,表达了作者对邢子才的崇敬之情。最后一段介绍了邢子才的籍贯、文学才华以及做官的经历,并介绍了他为光禄大夫时在复兴礼乐教化方面的做法。解析:“为光禄大夫时”错误,根据原文,他复兴礼乐教化时担任的是国子监祭酒一职。答案:d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诏以光禄大夫归养私庭,所在之处,给事力五人,岁一入朝以备顾问。译文:_(2)乃敕子才与散骑常侍温子升撰麟趾新制十五篇。省府以之决疑,州郡用为治本。译文:_答案:(1)孝武帝下诏让他以光禄大夫的官衔回家奉养老母,他所在的地方,配给五个仆役,每年上朝一次,以备咨询。(2)于是,皇上就命令邢子才与散骑常侍温子升撰写麟趾新制十五篇,中央政府机构用它来判决疑难案件,各州各郡用它来作为治理的依据。参考译文景明寺是宣武皇帝修建的,建于景明年间,所以就用“景明”这两个字给它命名。位于宣阳门外一里的地方,在御道的东面。虽然寺院外部有四季的变化,而寺院里面却没有寒冷与暑热的分别。房檐的外面,都是山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