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场与经济信息处修改建议 用蓝色下划线标注用蓝色下划线标注 重庆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8 2012 年 征求意见稿 中共重庆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 重 庆 市 农 业 局 2008 年 6 月 10 日 1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发展现状发展现状 1 第一节 重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效 1 一 农村经济实力增长较快 1 二 主要农产品质量数量双提高 1 三 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3 四 产业布局逐渐优化 3 五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5 六 农村改革深入推进 5 七 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6 第二节 重庆现代农业面临的挑战 6 一 农民增收难度不断加大 6 二 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7 三 农业资源约束仍然较大 8 四 农业科技水平仍需提高 8 五 农业产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9 六 农业规模经营尚需推进 9 七 农业投入明显不足 9 八 现代流通体系还不完善 10 第二章第二章 基本思路基本思路 11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原则 11 一 指导思想 11 二 基本原则 11 第二节 目标任务 12 一 总体目标 12 二 具体指标 15 第三节 产业布局 15 一 优质粮油 16 二 林果 16 三 生猪 17 四 蔬菜 17 五 草食牲畜 17 六 蚕桑 18 七 烟叶 18 八 中药材 18 九 花卉 19 十 特色禽 19 十一 特色水产 19 十二 蜂蜜 20 十三 观光农业 20 第三章第三章 工作重点工作重点 20 第一节 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结构 20 一 科学布局优势产业 20 二 切实推进循环农业 21 三 精心打造休闲农业 21 第二节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2 一 加快基本农田整治 22 2 二 加快水源保障工程建设 22 三 加快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23 四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 24 第三节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24 一 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24 二 壮大合作经济组织 25 三 扶持大型龙头企业 26 第四节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26 一 加快农技体系建设 26 二 加大农技推广力度 27 三 增强农业信息功能 27 四 完善市场网络构建 28 五 强化农资市场监管 29 第五节 推进科技创新能力 29 一 巩固农科体制改革成果 29 二 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攻关 30 三 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0 第四章第四章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 31 第一节 完善支农政策 31 一 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31 二 完善现代农业发展的补贴政策 31 三 探索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体系 31 第二节 深化农村改革 32 一 大力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32 二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32 三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32 四 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33 第三节 强化资源整合 33 一 整合资金投入 33 二 整合科技资源 34 三 整合人才资源 34 第四节 推进依法治农 34 一 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34 二 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 35 三 加大农村普法教育力度 35 第五节 强化公共管理 35 一 加强组织领导 35 二 理顺管理体制 36 三 完善考核机制 36 1 第一章第一章 发展现状发展现状 第一节第一节 重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效重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效 一 农村经济实力增长较快一 农村经济实力增长较快 2003 2007 年 5 年间 全市农村经济总量年均增长 14 2 2007 年达到 1425 4 亿元 见图 1 1 2007 年 全市农业 增加值 531 7 亿元 农业总产值 779 6 亿元 分别比 2003 年增长 48 5 和 188 6 过去 5 年 是全市农业发展态势最好 农村面 貌变化最大 农民得到实惠最多 工作推进合力最强的 5 年 为 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保持和谐稳定 奠定了坚实基 础 926 60 1011 85 1110 00 1201 00 1391 0 00 200 00 400 00 600 00 800 00 1000 00 1200 00 1400 00 亿元 2003年2005年2007年 2003年以来全市农村经济总量 农村经济总量 图 1 1 全市农村经济总量增长图 二 主要农产品质量数量双提高二 主要农产品质量数量双提高 全市农产品供应短缺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2007 年 全市粮食 总产量 1148 万吨 肉类总产量 178 5 万吨 禽蛋总产量 39 7 万 吨 奶类总产量 8 6 万吨 蔬菜总产量 945 万吨 水果总产量 2 175 9 万吨 水产品总产量 25 5 万吨 分别比 2003 年增长 3 2 23 9 35 6 53 6 13 9 89 2 25 3 如图 1 2 和 1 3 2003年来全市粮食总产量 1087 2 1144 571168 19 910 5 1148 01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万吨 粮食 2003年来主要农产品产量 0 100 200 万吨 肉类 水果 奶类 禽蛋 水产品 肉类159 5 167178 4 176 9 178 5 水果128 6 137 2 154 6 145 7175 奶类9 18 68 68 38 61 禽蛋35 4 36 639 1 36 9 39 74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图 1 2 全市粮食产量变化图 图 1 3 全市主要农产品增幅图 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也稳步增加 2007 年分别达到 370 公 斤 56 3 公斤 12 4 公斤 2 7 公斤 281 公斤 48 8 公斤 0 5 公斤 8 0 公斤 比 2000 年分别增长 0 8 21 3 37 8 50 11 1 84 8 6 3 和 23 6 见图 1 4 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变化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粮食 肉类 禽蛋 奶类 蔬菜 水果 茶叶 水产品 公斤 0 00 10 00 20 00 30 00 40 00 50 00 60 00 70 00 80 00 90 00 人均占有量 增速 图图1 4 全市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及其增长情况全市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及其增长情况 伴随着主要农产品产量的稳步增加 产品质量也呈现快速上 升势头 全市建成各类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1000 万亩 主要农产 3 品商品率达到 60 粮油产品优质率达到 50 8 分别比 2003 年 提高 12 个百分点和 15 个百分点 三 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三 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2003 年到 2007 年 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 10 8 2007 年达到 3509 元 比 2003 年净增 1291 元 见图 1 5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元 0 00 5 00 10 00 15 00 20 00 25 00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增速 图图1 5 5 5 年来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年来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从收入构成看 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是我市农民纯收 入构成 见图 1 6 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 家家庭庭经经营营收收入入 工工资资性性收收入入 转转移移性性收收入入 财财产产性性收收入入 图 1 6 农民纯收入构成比例图 四 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四 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全市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启动实施 三百工程 有效 推进了农业产业化 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农业农村经济结 4 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全市农林牧渔业结构由 2003 年的 63 9 2 7 30 9 2 5 调整为 2007 年的 53 6 4 8 38 1 3 5 如图 1 7 0 00 10 00 20 00 30 00 40 00 50 00 60 00 70 00 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5年来全市农林牧渔产业结构比重 2003年 2007年 图图1 7 5 5 年来全市农林牧渔产业比重年来全市农林牧渔产业比重 农业内部结构比重也进一步优化 全市粮经结构比重由 2003 年的 80 6 19 4 调整为 2007 年的 72 9 27 1 农业产业结构的 持续优化 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内部要素资源配置 使农地矛盾紧 张的状况得到有效改观 农村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 农村从事一 二 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由 2003 年的 75 9 16 调整为 2007 年 的 59 15 26 如图 1 8 5 5年来全市农村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 75 9 16 59 15 26 020406080100120140160 第第一一产产业业 第第二二产产业业 第第三三产产业业 2007年2003年 图图 1 8 5 5 年来全市农村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年来全市农村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 五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五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 重庆农业科技初步形成了以市农科院 市畜科院为主 农业院校和部分区属研究机构并存的格局 具备了引领区域现代 农业发展的较好基础 近年来 面向农业产前 产中 产后 围 绕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 创造和推广应用了一批有影响的科研 成果 如渝太 I 系猪 渝糯系列菜用玉米等 水稻特殊遗传材料 CYAR02 的研究及特殊水稻育种 两系法杂交小麦研究 芥菜雄不 育杂种优势的利用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油菜 甘蓝 番茄 辣 椒及杂交玉米育种等成果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2007 年主要粮食作物 两杂 良种覆盖率达到 95 常规良种覆盖率 达到 70 科技贡献率达到 48 六 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六 农村改革深入推进 2003 2007 年间 全市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 6 土地流转有序开展 农村税费改革由禁止乱收费到取消提留 统 筹等到全部免征农业税 极大地惠及于农民 2007 年 以建立农 业担保公司为重点 将重庆农业投融资改革逐步引向深入 使农 业领域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难痼疾可望得到逐步解决 同时 为了 有效降低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给予农业生产带来的重大负面 影响 在建立全市粮食生产风险保障基金的基础上 2007 年全市 范围内试办生猪保险 奶牛保险等农业保险品种 使农业风险保 障体系逐步朝市场化运作机制迈进 七 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七 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2003 2007 年间 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农业综 合开发向纵深发展 农村耕地质量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村能源和公路建设加速推进 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到 2007 年 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 951 9 万亩 节水灌溉面积 155 7 万亩 分别比 2003 年增加 10 和 20 渠道水利用系数由 0 38 提高到 0 49 灌溉水利用系数由 0 38 提高到 0 42 森林覆盖率 由 2003 年的 23 1 提高到 2007 年的 27 1 建成沼气池 81 9 万 口 第二节第二节 重庆现代农业面临的挑战重庆现代农业面临的挑战 一 农民一 农民增收难度不断加大增收难度不断加大 我市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农民收入增长缺乏动力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007 年高达 3 9 1 高于全国 3 32 1 的平 7 均水平 并呈现明显扩大的趋势 见表 1 1 随着国家对农民 直接补贴的增长空间缩小 政策性减负增收空间缩小 农产品价 格大幅提高的可能性降低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放缓 农民 外出务工增收难度加大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表表 1 1 1 1 5 5 年来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年来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 年份2003 年2004 年2005 年2006 年2007 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2214 552510 412809 3192873 833509 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 元 8093 679220 9610243 4611569 7413715 两者之比3 653 673 644 0253 9 2007 年 我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3509 元 比全国平均水平 4140 元低 631 元 从近年来的走势上看 这种差距有逐渐拉大的 趋势 如图 1 9 407 69425 99 445 61 713 21 631 0 200 400 600 800 元 5年来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全国水平差距 年人均纯收入差距绝对值 年人均纯收入 差距绝对值 408426446713631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图 1 9 农民纯收入差距图 虽然我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与西部周边省份相比具有一定的 优势 但是与我市毗邻的中部省份湖南和湖北地区相比较 则呈 现出明显的差距 图 1 10 从四大直辖市的比较上看 我市农 8 民年人均收入水平则明显居于劣势 图 1 11 0 2000 4000 6000 元 2006 2007年重庆和周边省份 全国平均水平的农民人均纯收入 比较 2006年2007年 2006年 28742250198430022260338934193587 2007年 35092251237435472645390439974140 重 庆 云 南 贵 州 四 川 陕 西 湖 南 湖 北 全 国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元 四大直辖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较 2007年 2006年 2007年95591000087523509 2006年8275 479138 656227 942873 83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图 1 10 农民纯收入与周边比较图 图 1 11 农民纯收入直辖市比较图 二 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二 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目前 全市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 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传 统产业层次低 优质率低 全市的农产品优质率 55 柑橘的优 质果率仅 35 左右 农产品生产 加工 流通的产业链短 农产 品加工水平仅 29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已经授予 种农产品为绿色食品 重庆 位居 位 在西部地区中位居 位 建议改为 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 建议改为 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为 565565 个 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个 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33 4 33 4 在 在 西部列第西部列第 6 6 位 位 三 农业资源约束三 农业资源约束仍然较大仍然较大 耕地资源量少质差 全市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 2 3 预计到 2012 年将从 2007 年 0 86 亩减至 0 8 亩 而且下降 趋势不可逆转 耕地以丘陵 山地为主 坡度在 15 25 度的占 32 5 中低产田土占耕地总面积的 80 左右 全市人均占有蓄水 量仅为 135 立方米 比全国低 70 农用水利用率只有 41 低 于全国 45 的水平 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面积的 48 6 石漠化 9 面积占幅员面积的 11 6 土地酸化面积占耕地面积的 15 1 全市人均旱涝保收面积仅有 0 2 亩 比全国平均水平 0 5 亩低 60 靠天吃饭的困境依然没有得到改变 四 农业科技水平仍需提高四 农业科技水平仍需提高 全市农业科技创新和储备能力严重不足 高层次农业创新人 才匮乏 科技基础条件薄弱 全市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现代农业 对科技的需求相比较尚有较大差距 农业科技投资主体不多 农 业科研和推广经费不足 2004 年全市农业科研投入仅占农业 GDP 的 0 09 远远低于全国 0 44 的平均水平 根据测算 全市农 业科研人员人均经费仅 1 3 万元 大大低于发达地区人均 10 万 元和中部地区人均 5 万元水平 高层次科技人才难以引进 新兴 学科缺乏领军人才 原始创新能力不强 现代农业发展所急需的 一些新型领域 如新型能源 现代医药产业等领域的研究基本处 于空白 由于推广手段陈旧 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比全国平 均水平低 5 个百分点 五 农业产业化水平亟待提高五 农业产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基地布局零星分散 产业集中度有待提高 全市柑橘基地面 积 175 万亩 分布于 38 个区县 平均每个区县只有 4 61 万亩 每个乡镇只有 0 51 万亩 生猪规模养殖出栏量 554 万头 只占 出栏总量的 28 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 转化能力弱 2005 年全 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 25 低于全国 35 的平均加工水平 10 二次以上加工只有 15 也低于全国 20 的二次平均加工水平 多数产业还停留在卖原料的阶段 生猪产业的终端产品大部分为 分割肉 基本没有精深加工企业 笋竹产业只靠卖竹块 竹板和 竹材 精深加工项目基本没有实施 没有形成精深加工产业链 六 农业规模经营尚需推进六 农业规模经营尚需推进 农户经营土地规模小 农业经营效益普遍不高 难以适应农 业生产规模化 品种专业化 经营产业化 服务社会化的发展 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 1 小时经济圈 仅仅 10 以上 两翼 仅 仅 5 以上 与发达地区 60 的水平差距巨大 七 农业投入明显不足七 农业投入明显不足 从与周边省份比较来看 我市财政用于农业的支持力度明显 不足 2006 年 我市支农资金财政占比仅为 2 73 远低于其他 周边省份 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图 1 12 2006年重庆周边省份财政支农资金占比 2 73 4 344 733 864 254 56 3 51 0 00 0 50 1 00 1 50 2 00 2 50 3 00 3 50 4 00 4 50 5 00 重庆 云南 贵州 四川 湖南 湖北 全国平均 2006年重庆周边省 份财政支农资金占 比 图 1 12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比较图 金融支农相对乏力 社会资金投入积极性不高 2005 年末 全市农业短期贷款占比 5 6 比四川 云南 贵州分别低 2 3 1 4 和 1 4 个百分点 今年头 4 个月 全市金融机构支持 三农 发展的货币投放量 逐月下降 农业利用外资的份额小 11 资金到位率低 累计利用外资仅为 2 亿多美元 八 现代流通体系还不完善八 现代流通体系还不完善 农产品结构不合理 大路货多 优质品少 质量 品种难以 跟上市场需求的步伐 同时 加工开发落后 产品附加值低 国 外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是 3 1 甚至 4 1 我国仅 为 0 8 1 而重庆仅为 0 3 1 市场缺乏科学规划 整体上布局 还不够合理 全国有农产品批发市场 4000 多个 我市不到 30 个 多集中在江北区 渝中区等 市场建设滞后 市场硬件条件差 组织管理水平低 交易方式落后 服务功能单一 市场的吸纳能 力和辐射能力不够 重庆产品特别是鲜活类农产品的物流费用相 当高 达 45 60 而美国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 1 2 农产品流通中的信息化建设还很不完善 不能即时从网 上得到所需信息和发布信息 网上交易额较少 第二章第二章 基本思路基本思路 第一节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原则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 指导思想一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现代农业 繁荣农村经济的战略部署和 胡锦涛总书记 314 总体部署为指导 以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 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 以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和农产品竞争 力增强为目标 准确把握现代农业发展阶段性特点 遵循自然规 12 律和经济规律 调整优势 特色产业品种和空间布局 明确产业 发展定位 突破产业制约瓶颈 强化产业升级整合 促进发展方 式转变 推动优势产业带和特色产业区成为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 供给的骨干区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示范区 加速形成全国统筹 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现代农业示范区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二 基本原则二 基本原则 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 把发展现代农业与推进农村工业化 城 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通过优势 特色产业发展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发挥区域优势 发挥区域优势 因地制宜 发挥各区县资源 气候和区 位优势 优化区域布局 壮大优势 特色产业 形成优势产业带 和特色产业区 市场导向 市场导向 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广 产业覆盖面大 对农 民增收效果明显的优特产业 实行市场化经营 企业化运作 实 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科技先导 科技先导 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 生产手段和经 营管理方式 加强新品种 新技术培育 引进和推广 促进产业 升级 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 多元化投入 多元化投入 市里整合资金突出导向性 公益性 基础 性进行补助投资 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投资现代农业建设 充分发 13 挥农民主体作用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广应用 节约型技术 控制和降 低资源消费增长 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推进农村生态保护 建 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 第二节第二节 目标任务目标任务 一 总体目标一 总体目标 未来五年 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农业结构明显 优化 支持保障体系基本健全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产 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 农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 农民收入显著 增加 农业资源节约迈出较大步伐 农业多功能性充分显现 基 本形成专业化生产 产业化经营 社会化服务 科学化管理的现 代农业格局 到 2012 年 全市实现 9 大重点目标 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农村经济总量达到 2500 亿元 农业总产值达到 1000 亿元 农业增加值达到 710 亿元 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位居西部前列 农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农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完成生态移民 40 万户 基本 消除农村绝对贫困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000 元 恩格尔系数 下降到 48 以下 农民居住质量指数达到 40 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覆盖率达到 70 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 60 三化三化 农业产业化 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 水平较农业产业化 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 水平较 14 大提高 大提高 扶持培育 100 个国家和市级重点骨干龙头企业 打造全 国知名农业品牌 30 个 城镇化率达到 55 以上 农产品加工龙头 企业达到 100 个 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 2750 亿元 建成建成 1115 1115 重要农产品基地 重要农产品基地 建成 1000 万亩优质粮 食生产基地 粮食总产量稳定在 1150 万吨 保证城乡居民口粮 消费需要 建成 100 万亩全国领先 面向世界的三峡库区标准化 柑橘产业带 形成稳固的柑橘生产 加工 营销产业化体系 建 设 1000 万亩 三大蔬菜产业带 渝遂线绿色蔬菜产业带 三峡库 区高效生态榨菜产业带 武隆高山蔬菜产业带 进一步拓展重庆蔬 菜的国内外市场 建成 500 万头优质肉猪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区和 全国重要的优质肉猪产业化出口创汇基地 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取得明显进步 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取得明显进步 初步建成中国 荣昌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 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 65 以上 形 成年销售产值达 100 亿元的小型农机装备制造企业集群 农业信 息化程度达到西部一流 全国先进水平 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建成 泽渝 一期 15 座中型 水利工程 有效灌溉面积达到常用耕地面积的 50 以上 改造中 低产田 200 万亩 建设基本口粮田 200 万亩 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 600 万亩 2008 2015 年 982 8 万亩 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 130 万口 人 工造林 100 万亩 补植补造 100 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到 38 以上 15 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明显提高 建成市级农产品质量安 全检验监测中心和 1616 个县级质检站 初步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 体系 农产品生产基地 农产品生产基地 批发市场 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 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 96 以上 农业多功能性得到较大拓展 农业多功能性得到较大拓展 农业观光休闲 文化传承 等加快发展 建成鲜活农产品供应基地 物流配送加工基地 休 闲旅游体验基地 旅游农业直接收入达到 20 亿元 年均增长 28 以上 到 2020 年 全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健全 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显著提升 农业水利化 机械化 信息化和土地产出率 资源利用率 劳动生产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民人均纯收 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农村小康实现程度接近全市全面小康 二 具体指标二 具体指标 表表 2 1 重庆市现代农业发展主要目标重庆市现代农业发展主要目标 序号序号指指 标标单单 位位20072007 年年20122012 年年20202020 年年 1 农村经济总量亿元 1425 4 2500 12 5000 10 2 农业增加值亿元 531 7 710 6 1000 5 3 农业总产值亿元 799 6 1200 10 1700 5 4 乡镇企业增加值亿元 1059275010860 5 土地综合生产率元 亩 190028004000 6 城镇化率 48 35560 7 农业机械化率 102330 8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3509 6000 12 11000 8 9 耕地保有量万亩 316031003000 10 粮食总产量万吨 114811501150 16 11 肉类总产量万吨 178 5220250 12 奶类总产量万吨 8 62040 13 禽蛋总产量万吨 39 76090 14 水产品产量万吨 25 53545 15 水果总产量万吨 175 9250300 15 1 其中 柑橘万吨 104 4200250 16 蔬菜总产量万吨 94510001500 16 1 其中 榨菜万吨 120180200 17 茶叶总产量万吨 1 935 18 农村沼气池 累计 万口 81 9130210 19 劳动力转移 累计 万人 7609601500 20 农业科技贡献率 486580 21 农产品优质率 557590 22 农产品商品率 58 66570 23 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 15 13050 24 森林覆盖率 27 13850 第三节第三节 产业布局产业布局 按照 135 X 产业发展思路 将优质粮油 林果 生猪 蔬菜 草食牲畜 蚕桑 烟叶 中药材 花卉 特色禽 特色水 产 蜂蜜 观光农业等 13 个产业进行布局 详见附表一 重庆 市各区县现代农业 135 X 产业发展规划表 附表二 重庆 市现代农业 135 X 产业区域布局表 和附图 1 13 一 优质粮油一 优质粮油 一 优势区域 商品粮 一 优势区域 商品粮 饲料区 饲料区 潼南 铜梁 大足 双 桥 合川 荣昌 永川 璧山 巴南 江津 渝北 綦江 万盛 南川 长寿 垫江 梁平 饲料饲料 口粮区 口粮区 涪陵 丰都 忠县 万州 开县 云阳 奉节 巫山 巫溪 城口 武隆 彭水 黔 江 酉阳 秀山 都市农业区都市农业区 粮食生产调控区 江北 沙坪 17 坝 南岸 九龙坡 大渡口 北碚 二 发展目标 二 发展目标 到 2012 年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 3510 万亩以上 粮食年产量稳定在 1150 万吨左右 实现城乡居 民口粮总体自给 饲料用粮和加工用粮以自产与市场调剂相结合 的粮食安全目标 全市粮食自给率达到 90 左右 优质率达到 65 左 右 商品率达到 40 以上 二 林果二 林果 一 优势区域 柑橘 一 优势区域 柑橘 江津 长寿 开县 忠县 万州 奉节 巫山 巫溪 云阳 梁平 垫江 涪陵 丰都 渝北 巴 南 合川 铜梁 永川 特色柚特色柚 梁平 垫江 长寿 丰都 忠 县 柠檬柠檬 万州 潼南 江津 合川 笋竹笋竹 万盛 綦江 江津 永川 潼南 铜梁 大足 荣昌 梁平 南川 丰都 开县 林林 板板 万州 云阳 黔江 大足 石柱 林浆纸林浆纸 永川 铜梁 茶茶 叶叶 万州 开县 云阳 武隆 秀山 酉阳 黔江 南川 万盛 巴南 荣昌 永川 涪陵 奉节 二 发展目标 二 发展目标 到 2012 年 建成长江三峡柑橘带标准化 果园 100 万亩 特色柚生产基地 50 万亩 柠檬生产基地 6 万亩 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 15 万亩 三 生猪三 生猪 一 优势区域 一 优势区域 万州 涪陵 巴南 合川 潼南 大足 荣昌 南川 垫江 武隆 开县 云阳 江津 永川 綦江 铜 18 梁 黔江 二 发展目标 二 发展目标 到 2012 年 全市年出栏生猪 2300 万头 其中瘦肉率 60 以上的优质瘦肉型生猪 1000 万头 四 蔬菜四 蔬菜 一 优势区域 一 优势区域 潼南 铜梁 合川 壁山 万州 涪陵 武隆 石柱 巴南 南川 二 发展目标 二 发展目标 到 2012 年 全面建成 三大蔬菜产业带 年产蔬菜 1000 万吨 五 草食牲畜五 草食牲畜 一 优势区域 肉牛 一 优势区域 肉牛 丰都 石柱 彭水 黔江 酉阳 山羊山羊 酉阳 云阳 奉节 巫溪 巫山 城口 武隆 开县 万 州 黔江 肉兔肉兔 璧山 江津 永川 铜梁 荣昌 大足 綦江 渝北 毛兔毛兔 石柱 万州 忠县 奉节 丰都 开县 奶牛奶牛 万 州 江北 渝北 沙坪坝 北碚 涪陵 长寿 武隆 南川 江 津 铜梁 永川 荣昌 二 发展目标 二 发展目标 到 2012 年 全市年出栏肉牛 70 万头 山 羊 600 万只 肉兔 2500 万只 存栏毛兔 500 万只 草食畜牧业 产值达到 70 亿元 占畜牧业产值的 15 左右 六 蚕桑六 蚕桑 一 优势区域 一 优势区域 涪陵 铜梁 合川 丰都 垫江 巫溪 云阳 江津 忠县 武隆 梁平 潼南 永川 奉节 黔江 渝 19 北 南川 石柱 二 发展目标 二 发展目标 到 2012 年 建成 8 个 12 万担优质茧基地 区县 10 个 7 万担优质茧区县 蚕桑生产基地 150 万亩 年产优 质茧 120 万担以上 丝绸工业总产值 22 亿元 七 烟叶七 烟叶 一 优势区域 一 优势区域 武隆 黔江 石柱 彭水 秀山 酉阳 万州 涪陵 巫山 巫溪 二 发展目标 二 发展目标 到 2012 年 建成烟叶基地 万亩 产值 万元 八 中药材八 中药材 一 优势区域 一 优势区域 石柱 酉阳 武隆 彭水 忠县 南川 巫溪 万州 秀山 城口 涪陵 巫山 二 发展目标 二 发展目标 到 2012 年 全市种植药材在地面积达到 120 万亩 其中龙头企业集约化规模种植 70 万亩 引导带动 指 导农户种植 50 万亩 建成通过国家 GAP 认证的药材基地 4 6 个 争取 4 6 个中药材品种打入国际市场 九 花卉九 花卉 一 优势区域 一 优势区域 南岸 九龙坡 渝北 垫江 二 发展目标 二 发展目标 到 2012 年 建成花卉基地 万亩 产值 万元 20 十 特色禽十 特色禽 一 优势区域 肉鸡 一 优势区域 肉鸡 长寿 璧山 铜梁 大足 合川 永川 渝北 九龙坡 巴南 万州 蛋鸡蛋鸡 长寿 荣昌 巴南 江津 潼南 梁平 大足 肉鸭肉鸭 铜梁 梁平 永川 合川 南 川 肉鹅肉鹅 涪陵 荣昌 永川 江津 梁平 土鸡土鸡 秀山 南川 城口 巫溪 涪陵 二 发展目标 二 发展目标 到 2012 年 全市年出栏家禽 2 5 亿只 禽业产值达到 100 亿元 十一 特色水产十一 特色水产 一 优势区域 一 优势区域 万州 江津 合川 巴南 永川 长寿 铜梁 涪陵 大足 璧山 綦江 潼南 开县 黔江 酉阳 秀 山 彭水 武隆 石柱 南川 巫溪 城口 二 发展目标 二 发展目标 到 2012 年 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 35 万 吨 其中特色名优产品 10 万吨 十二 蜂蜜十二 蜂蜜 一 优势区域 一 优势区域 荣昌 南川 云阳 奉节 开县 涪陵 江津 二 发展目标 二 发展目标 到 2012 年 全市年产蜂蜜 1 1 万吨 十三 观光农业十三 观光农业 一 优势区域 一 优势区域 大渡口 江北 沙坪坝 九龙坡 南岸 北碚 渝北 巴南 万州 涪陵 江津 合川 永川 黔江 21 二 发展目标 二 发展目标 到 2012 年 建成鲜活农产品供应基地 物流配送加工基地 休闲旅游体验基地等三大基地 观光农业直 接收入达到 20 亿元 年均增长 28 以上 第三章第三章 工作重点工作重点 第一节第一节 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结构 一 科学布局优势产业一 科学布局优势产业 一 编制产业规划 一 编制产业规划 各级各部门依据本规划编制相应产业 规划 根据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 在各区县布局 1 2 个优先扶 持的优势特色产业 提出发展目标 为市委 市政府提供决策依 据 二 积极组织实施 二 积极组织实施 按照 十年规划 五年实施 的思路 规划完成后 及时成立组织保障机构 制定各项工作方案 编制 倒计时日程表 广泛开展宣传发动 出台优惠政策措施 提前准 备好种 养业良种 引进龙头企业和社会资本 着力建设我市农 业的优势产业区和优势产业带 扩大优势产业规模 二 切实推进循环农业二 切实推进循环农业 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 退耕还林 退耕还草 防护林体系 库周绿化带和主城区城市绿色屏障等林定重点工程建设 结合山 地立体气候特点分段发展经果林 规划发展工业原料林 努力保 护地表植被 减少水土流失 推进加快森林工程建设 继续实施 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每年新增农村沼气用户 10 万户 配套进行 22 改厨 改厕 改圈建设 建设 30 个规模化养殖场 户 大中型 沼气工程 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综合 防治示范区 继续实施乡村清洁工程 推进人畜粪便 农作物秸 秆 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综合治理与转化利用 开发生物质能源和 生物基材料 培育生物质产业 开展节地 节水 节肥 节药 节种的节约型农事活动 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 节油农业机械和 农产品加工设备 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率 三 精心打造休闲农业三 精心打造休闲农业 充分挖掘农业功能 利用现代农业的旅游观光 度假休闲 种养体验 农业科普和传统教育等多种功能 全面谋划 深入开 发 精心包装 赋予文化内涵 融入农科知识 演绎农事过程 组织游客参与体验 拉动农民增收 重点建设主城郊区观光休闲 园 在外环高速公路内的城市近郊区域 着力发展休闲农业 打 造生态景观旅游区 建设农耕文化体验园 开发近郊品牌农家乐 筹办特色农俗文化节 利用渝东北地区具有鲜明的地形地貌特征 卓绝的自然人文景观 培育旅游农业经济带 围绕峡谷 溶洞 峰林 洼地等自然景观和元帅馆 阎王殿 张飞庙 白帝城等人 文景点 积极发展与景区景点相配套的竹编 根雕等特色旅游商 品 带动农民增收 23 第二节第二节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 加快基本农田整治一 加快基本农田整治 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坚决贯彻基本农田 五不准 规定 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 质量不降低 用途不改变 在 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新一轮 沃土工程 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 粮田建设 石漠化治理基本农田建设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土地开 发整理工程和国土整治工程等的实施过程中 要围绕优势特色产 业 开展土壤整理 田间排灌与生产便路等建设 增加耕地面积 提高耕地质量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优先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区 粮食主产区和全国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范围的耕地整理和中低 产田改造 鼓励农民秸秆还田 种植绿肥 增强粮食生产能力 确保全市基本口粮自给 重点开展柑橘 蔬菜 花卉 中药材 烟叶等新建标准纶基地的增厚土层 开挖定植穴 回填表土和压 埋有机肥等工作 改良土壤 提升地力 二 加快水源保障工程建设二 加快水源保障工程建设 加快建设开县鲤鱼塘水库 泽渝 一期工程 病险水库除 险加固 西部供水骨干工程 开工建设大足玉滩水库 积极推进 南川金佛山 巴南关颈口 2 座大型水库和 泽渝 二期前期工作 继续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 加快农村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 着力解决农村 300 万人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新建和改扩建 中心镇 百强镇供水工程 40 处 开展生猪 家禽 草食牲畜 24 水产等养殖业的水源工程建设与改造 提高养殖业抵御自然灾害 的能力 粮油生产上要继续建设大灌区与节水改造工程 并力争 开工新建 4 个大灌区及 10 个中型灌区 开展大型泵站更新改造 项目 在柑橘 蔬菜 花卉 中药材 烟叶 蚕桑等优势产业上 围绕 柑 水 菜 水 烟 水 等工程 在新建标准化基地 中配套建设周转池 蓄水池和灌溉管网 三 加快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三 加快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科学规划农村公路网络布局和结构 以中心镇通畅和行政村 通达为重点 围绕粮油 柑橘 生猪等优势产业基地和重大工程 优先新建 改造 农村道路和村社便道 加强与干线公路网的有 机衔接 在方便广大农村人员出行的同时 构建农用物资和农产 品出入的快速通道 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 逐步把农村道路等公 益性基础设施的管护纳入国家支持范围 逐步建立农村道路管护 的长效机制 争取完成农村电网改造 搞好农村电网维护和管理 工作 实现城乡同网同质同价 实施农业用电补贴政策 大力发 展农村通讯 实现村村通电话 乡乡能上网 四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四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 以水稻全程机械化项目实施为突破口 推广适合重庆特点的 两行插秧机和两行联合收割机 维护 改造和建设农村提灌设施 逐步在优势园艺作物上推广应用自动灌溉系统 增强农业防灾抗 灾能力 研发 推广采果 茶 机 修剪机 农产品加工机械等 25 适合丘陵山区的中小型农业机械 提高农业机械化率 积极争取 农业部加大对农机具购置补贴 将重庆产小型耕作机械纳入部级 补贴范围 将农机安全监理装备建设 机械化旱作节水项目列入 部级计划 在涪陵 秀山建设部级农机化示范区 第三节第三节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 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一 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一 加快良繁体系建设 一 加快良繁体系建设 加大生猪 水禽 家禽 鱼等养 殖业的良繁体系建设 新 扩 建祖代畜禽良繁场 站 和鱼原 良种基地和苗种繁育基地建设 配套先进设施设备 引进 研发 选优品种 提升良种供种能力和良种化水平 粮食 柑橘 蔬菜 花卉 笋竹等作物 要在新 扩 建设母本园 苗圃的基础上 配套温室大棚等加温设备和灌溉系统 引进筛选和培育新品种 加强苗木繁育管理 提高良种的自采能力和合格苗的出圃水平 加大良种直补力度 认真落实种粮农民良种直补 柑橘种苗补贴 和能繁母猪补助政策 探索 以奖代补 方式 二 开展标准化生产 二 开展标准化生产 围绕优势产业 构建以国家标准为 主体 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骨干 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农业标准 体系 严格推行标准化生产 推进种植业规模化种植 科学使用 化肥 农药和农膜 推广测土配方 平衡施肥 生物防治病虫害 等先进适用技术 推行畜牧与商品鱼的健康养殖 加强饲料安全 监管 开展畜禽养环境污染治理试点 逐步规范养殖行业 开发 26 重庆知名品牌 加强绿色 无公害大型农业基地建设 加强地理 标志注册和保护 实施农产品商标战略 着力打造特色知名品牌 抓好中国驰名商标 中国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农产品品牌开发 努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 强化产后深加工与营销 三 强化产后深加工与营销 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研究 开发出适合市场 需求的加工农产品 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 重点开发柑 橘 猪肉 蔬菜 笋竹 名茶等精深加工产品 解决卖原料价格 低 部分鲜活农产品销售困难的矛盾 营销企业要开展市场调研 与营销策略研究 科学包装 让我市农产品挤起国际国内市场 提高经济效益 二 壮大合作经济组织二 壮大合作经济组织 探索多种经营模式 采取 公司 基地 农户 公司 农户 等经营模式 探索推进基地农民以土地和资金入股 实行多种形 式的联合与合作 采取多种措施和灵活政策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 作组织 加快发展加工型 营销型和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逐步形成多主体共存 多方式经营 功能互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主体 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信贷融资 注册登记和税收费用 等方面的服务工作 制定完善各类合同文本 明确各方责 权 利等内容 确保各方合法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27 三 扶持大型龙头企业三 扶持大型龙头企业 实施产业化提升行动 引进 培育壮大和发展一批成长性好 比较优势突出 市场空间大 带动力强 能拉动农民增收的农业 产业化龙头企业 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 行业和所有制界限经营 吸引城市企业加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行列 形成多种所有制结合 多业兼营 产业互补的龙头企业 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特别 注重培育产后深加工与市场营销的龙头企业发展 着力打造西部 农产品加工高地 大力扶持加工型龙头企业发展 培育上市龙头 企业 从大中型龙头企业中选择一批进行兼并收购和资产重组 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融资 实现资本扩张 强强联合 达 到大者更大 强者更强 第四节第四节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一 加快农技体系建设一 加快农技体系建设 稳定农技推广体系 通过建设和调整 创建机制灵活 形式 多样 适合市场经济条件和符合市情 并能保证农业知识传播顺 利实现的重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加强基层农业服务基础设施建 设 要落实专项资金 按照 有房屋 有设备 有人员 有经费 有基地 有效益 的标准 扶持一批乡镇公益性农业服务中心建 设 兼顾示范作用和经济效益 扶持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 加强基层农业服务人员能力建设 对基层农技和农经人员实施短 期继续教育 加强对基层农业服务组织的考核监管 创新农技推 28 广责任制等运行机制 开展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动态监测 二 加大农技推广力度二 加大农技推广力度 探索农技推广新模式 以科技入户和测土配方施肥为重点 农科教企携手开展技术推广 开展农业专家与农民 手把手 行 动 推进培训教师 媒体资源 人才培养 三进村 完善科技 指导直接到户 良种良法直接到田 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 广机制 大力培育科技示范户 建立农技人员到农业生产一线实 践的制度 鼓励农业专家 技术人员创办示范园区 增强基层农 技人员服务农业 带领农民的本领 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扩大主 导品种 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实施范围 结合全市 千百工程 布局 新建 75 个村级农民科技书屋 实现 100 个示范村全覆盖 的目标 三 增强农业信息功能三 增强农业信息功能 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实施 金农工程 推广 三电合 一 完善网络的硬件建设 配备智力资本和软件设施 促进信 息服务网络进一步向农村和农户延伸 扩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 农民专业合作及中介组织 农业生产经营大户 农村经纪人 和行政村的农业信息服务覆盖面 增加信息服务的互动性 利用 12316 巴渝新农网 等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畅通专家服务 热线 接受农民群众咨询和投诉 及时解决农户的技术难题 及 时发布产销信息 完成好农产品供求 价格及交易信息的搜集 29 处理 预测和发布工作 完善市场信息咨询服务 正确 合理地 引导农产品的生产 流通和交易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对农业内 部信息资源进行梳理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实现 信息内部整合 外部共享 四 完善市场网络构建四 完善市场网络构建 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 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场馆 水电道路 产后处理与贮藏 生活设施等的改造 推行 农改超 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交通银行2025石嘴山市笔试英文行测高频题含答案
- 建设银行2025营口市秋招结构化面试经典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3D打印的3D打印应用
- 2025大数据分析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 交通银行2025扬州市秋招群面案例总结模板
- 2025养老金融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
- 2025行业绿色技术发展前景
- 工商银行2025上海市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中国银行2025金昌市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邮储银行2025雅安市数据分析师笔试题及答案
- 第2课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哲学与人生》(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流水别墅案例分析
- 录入与排版教学计划
- 2023免拆底模钢筋桁架楼承板图集
- 云计算技术基础应用教程(HCIA-Cloud)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呼吸衰竭小讲课课件
- 成人学士学位英语1000个高频必考词汇汇总
- GB/T 5271.29-2006信息技术词汇第29部分:人工智能语音识别与合成
- 全屋定制家居橱柜衣柜整装安装服务规范
-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小学音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