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背 影教 学 案 例知 人 论 世 寻 找 共 鸣一、主题与背景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性形成“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交流,只要老师找准突破口,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教材中学到的多。比如:“知人论世,寻找共鸣”这一实践经验。这一新课程理念一次次闯入我的视线,而从理念到实践之间,我却走了相当长的一段曲折晦暗的小路,直到我教完了背影这篇课文,才在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理念的真谛。1、教材分析: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充满感人至深的力量。它感人的力量从何而来?原来在祸不单行、阴云笼罩,哀愁焦虑的日子,父亲用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远行的游子几番落泪。父子之情跃然纸上,父爱在背影的烘托下显得异乎寻常地深沉和感人。人们歌颂父亲一般采用正面来写父亲如山的高大形象,这篇课文却宕开一笔去写父亲不美的外表、动作和不漂亮的语言,特别是浓墨重彩写了父亲的背影。正是这样一个在特殊环境下活动着的背影,成了本文的聚光点。父亲的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凝聚在这一点上;父子之间分离时深沉的爱也倾注在这一点上。文章无论记人、叙事还是抒情都十分平实,在平实之中蕴含着极为深挚的情感,可谓真情真感真文。2、学生分析:林语堂说: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在现实生活中,能读懂无字之书,意识到亲情可贵的学生委实不多。对于这些大都来自郊区经济较发达农村的独生子女,谈及父爱,他们表示出很难理解。娇生惯养中长大的他们比较熟悉母亲细腻、温柔、无微不至的母爱,而对在苦海里泡大的的朱自清所描绘的慈父形象表示怀疑,这竟是中国写父爱的典范之作?缺乏相应的情感体验,要与作品产生共鸣,从而学会把握和领悟人性美,最终学以致用,以我笔写我心来刻画有血有肉亲情洋溢的父亲形象,在这些方面有相当大的难度。因而我觉得在上学期开展的母爱如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基础上,给这些不谙父爱的学生们上一堂他们最该补的 父情课,很有必要。二、情景概述文章不是无情物。这样一篇为人称道的美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感念父亲及对自己过去不理解父爱而今懊悔不已的真挚浓厚的感情。1、导语设计:我是未讲背影先有情。走进教室,我先静静地在讲台前站了一会儿,随后用平稳的语调说:“1991年,香港人举行的唐诗评选,最喜爱的10首诗依次是:孟郊的游子吟、杜牧的清明、李商隐的登乐游原、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鹊楼、孟浩然的春晓、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李绅的悯农、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这10首诗,同学们多数都学过,有的早在三四年级时就会背了。但列于榜首的游子吟却大多没有读过,作者孟郊,在唐代也算不上是个大诗人,为什么在香港人的心目中,这首诗受到如此钟爱呢?它到底写的是什么,我们不妨看看。”接着,我在黑板上默写出全诗,并解释道:“儿子要远游他乡去了,年迈的母亲拿着针线,正细心地为他缝补衣衫,为什么要密密缝呢?担心的是儿子可能很迟很迟才能归来,独自漂泊在外,风餐露宿,衣衫破了,有谁来给他补呢?谁说一棵小小的春草,能报答阳光无私的沐浴之恩呢?诗表现的正是这种永恒的母爱。”“看过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人,不管是谁,都会潸然泪下,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不知唱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母亲妈妈,这是世界上最神圣、最辉煌的称呼!那么,我们的父亲如何呢?严父慈母,根据中国的这句老话,仿佛做父亲的一定非常之严厉。其实,我总觉得,在我们的生活中,慈父是很多很多的。我的父亲,就是非常慈祥的一个。还是让我举个例子来说吧我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现在已经78岁了,耳聋眼花,背也有些驼了。他住在农村,离我们城乡镇足足有50多里路,可是父亲每月总要来一两次看看我们,骑着那辆60年代的破车子,每次总要带些青菜、萝卜、嫩毛豆之类的东西来。我同他讲过多次,不要送了,这些东西我们买得起,你这么大的年纪,又有那么多的路,我不放心。你要来,就乘汽车。可父亲却说,市场上卖的菜,说不定刚打进药水,我自己种自己知道的。直至现在,他还是继续不断地给我送,往往是一吃中饭就走,无论怎么留都留不住他;有时家里没人,他就把青菜之类在门口一放,饭不吃就走了”说到这里,我的眼睛有点湿润了。停了一会,我说:“同学们,你们的父亲呢?我可以肯定,你们的父亲也一定是可敬的慈父,下面请大家想想,然后具体地说一说。”三分钟后,一个男同学站了起来,他说:“我父亲烟瘾很大,因房子小,他一抽烟,有时我就咳嗽。这样,每当我在家时,父亲就悄悄站在屋外抽,过了瘾后,再回到屋里,待会儿瘾上来了,他就又出去。天热倒还可以,天冷就不好办了。后来,我对父亲说,你就在屋里抽吧,我现在大了,不会咳嗽了。他说:在屋里抽,我直接受害,你们间接受间,也不行。看来,只好戒掉了。后来父亲真的戒了。看他戒烟时的难过样,我真想哭。”一位叫王捷的同学接着说,他父亲是收鸡毛、鸭毛的,以前都是骑着车子,骑车既方便又快,毛也收得多,自从他进城乡镇读初中后,父亲把自行车让给了他,而自己挑着担步行收购。接着,另一位女同学讲了她父亲生前、特别是父亲在病重时如何关心她的事,她讲着讲着,泣不成声了,同学们听了,个个都动了容。至此,我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与伦比的爱。今天我们要学的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一篇表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之作。”说完,我按下了电钮,同学们屏声敛气。一边盯着课文,一边听着录音,整个教室沉浸在感情的海洋里。2、顺藤摸瓜,延伸情感共鸣。备课时,我阅读“教参”和一些评论文章,感到对四次写背影”评论甚详,且有见解,而对四次写“流泪”均未作分析,因此,我想尝试一下:顺着学生的情感,把四次“流泪”作为另一重点,指导学生分析。学生听完课文,我第一句就问:“背影中作者哭了几次?”学生纷纷回答“四次”。“是哪四次呢?”生:“第一次,(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第二次,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第三次,我的眼泪又来了。“第四次,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我追问一句:“比较一下,文字是否雷同?”生:“文章虽然连写四次流泪,但文字并不重复雷同,而且同中有变,多彩多姿。”焦点已经定好,我开始深入。“那么,这四次写流泪,作者抒发的感情是否完全一致呢?”生1:“第一次是作者从北京到徐州见到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刚逝,父亲失业,祸不单行,家境十分惨淡,于是一股忧伤袭上心头,难过地流下了眼泪。”生2:“第二次是在浦口车站望父买橘,这是感情的高潮。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他穿着臃肿,身体肥胖,步履蹒跚,行动不便,但怕儿子路上口渴,执意买些橘子,充分表现了爱子的一片真情,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流下了感激的泪水。”生3:“第三次是车站别离,父亲的背影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回到车厢,回想起父亲的关怀体贴,一股愁绪袭上心头,于是流下了怅惘的眼泪。”生4:“第四次是在北京接到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又一次牵动作者伤感的思绪,想到父亲的颓唐,家境的惨淡,晚景的凄凉,抑郁的感情一时喷发,于是流下了辛酸的眼泪。”我迅速概括学生的发言,并作如下板书:徐州见父难过的泪望父买橘感激的泪父子分手怅惘的泪北京思父辛酸的泪最后,我以缓慢深沉的语调总结道:“作者四次流泪,感情是丰富真挚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抒情散文就是要写真情,以情动人。四次流泪,是作者真情的流露。有至情之人,才有至情之文,这四次流泪,造成感情上的波澜迭起,一次又一次强烈地撞击着读者的心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背影之所以成为百读不厌的名篇,原因恐怕就在这里吧!“人间最美好最动人的莫过于诚挚的情感和纯真的心了。四次流泪,让我们看到了朱自清先生对父亲深深的挚爱和他那颗水晶般透明的心。“现在,让我们透过那晶莹的泪光,去体味自己父亲对我们永恒的挚爱吧。”学生默默合上书,含着泪用颤抖的双手开始写起来。写完后,我让学生念,其中一个学生这样写着:“我的自作聪明,不理解父亲,才体会不出老爸的爱子情深。生活中我又何尝不是如此?老爸个头比较矮,比较胖,我要求他尽量不到学校来看我,我甚至不愿同学知道他是我父亲,我”说着他哭了,一切已尽在不言之中。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有感而发,一篇篇虽稚嫩但充满感念与激情的习作:有读后感、有作文_的父亲等,打消了我原先担心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为凑字数而作文亦或是虚构为文的顾虑。三、问题与讨论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文章语言朴实无华,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了作者刻骨铭心的亲情。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局限在书本中可以吗?怎么才能使学生也有同样的感受体验呢?四、诠释与探究语文与生活同在,脱离生活而局限于书本的教学必定是失败的教学。第一课时在初二(1)班,课前我也认真设计了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谈谈对于亲情的感受。然而这堂课并没有取得意想中的良好效果。许多学生对亲情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买橘送我的层面上,对于文章从父亲背影中折射出的深沉博大的亲情,却不能深切体会。甚至有学生在读背影时,将父亲艰难攀爬铁道的背影解读为一个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翻越铁路线的父亲而不是一个深爱儿子的父亲!学生的法制观念强,只是他们所想的已经远离了文本,让思维的轨道偏离了方向。可能是背影所呈现的情景确实离学生遥远了些,因而学生无动于衷,进入不了角色。只有在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搭桥,把学生引渡到生活中来,他们才能作出自己真正有效的体验与评价。可见缺乏了情景的导入,学生没有知人论世的自学理念,会给文本的读解制造很大障碍。我想这也就是第一课时失败的根本原因。所以马上调整教学环节,重新设计教学方案换了一个班。先用语言描述,未读背影先有情。后我又以讲述自己的父亲,创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氛围。学生渐渐地进入了角色,就沉浸在感受父爱、理解父爱,从而感恩父爱的情境中,从而去体验、领悟作者的心境。在这时,学生表面上的流泪,其实是内心的千言万语,内心强烈情感的一种渲泄,“此时泪眼胜千言”。上述情景进行教学,初二(2)的第一课时的效果就截然不同,收效较好。这一节较成功的语文教学案例,让我明白了寻找共鸣的重要性,唯有如此才能教文育人。要将以学生为本作为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教师的作用是导而不是教。学生如是被动地不情愿地被教师的思路牵着走,则会事倍功半。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设情景、以学定教,是现代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强化训练题型汇编及答案详解(基础+提升)
- 2025年零食产业链线上线下融合采购及仓储配送合同
- 2025校园饮品店品牌连锁经营合同
- 自考专业(公共关系)能力检测试卷带答案详解(B卷)
- 自考专业(护理)通关考试题库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移动打车应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通关模拟卷含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重难点自考专业(小学教育)真题及答案【全优】
- 重难点解析青岛版9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重点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智慧城市建设所需设备采购框架协议
-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GB 1886.23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
- 2023年赣州市建兴控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概述课件
- 脑梗死病人-护理查房课件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全套课件
- 医院介入手术病人护送交接流程
-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班主任培训班) 课件
- 骨关节结核教案
- 楼板厚度检测报告
- 纳米材料ppt课件精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