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交流讲稿(下)课件_第1页
常见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交流讲稿(下)课件_第2页
常见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交流讲稿(下)课件_第3页
常见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交流讲稿(下)课件_第4页
常见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交流讲稿(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下 交流讲稿 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逸搏与逸搏心律心动过速 非阵发性与阵发性 交界性早搏 起源于房室结 或结希区 较少见 心电图特点 1 提前出现的QRS波 与正常窦性者相同或略有变异2 出现逆行P 波 II III导联P 波倒置 aVR直立 3 P 波可出现于QRS波群前 之中或之后 P R 0 12s R P 0 20s4 代偿间歇多数完全5 QRS波群也可出现差异传导 交界性早搏伴逆传P 波 交界性早搏 交界性逸搏及逸搏心律 见于窦性停搏以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 其QRs波群呈交界性搏动特征 频率一般为40 60次 分 慢而规则 交界性逸搏心律 E E E E E E 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发作起始与终止时心率逐渐变化 心率70 150次 分或更快 心律通常规则 QRS波群正常 如心房活动由窦房结或异位心房起搏点控制 可发生房室分离 如有合并房室交界区文氏型传导阻滞 使心室律变得不规则 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 心率150 250次 分 节律规则 qRS波群形态与时限均正常 但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时 QRS波群形态异常 P波为逆行性 II aVF导联倒置 常埋藏于ORS波群内或位于其终末部分 P波与ORS波群保持固定关系 起始突然 通常由一个房性期前收缩触发 其下传的PR间期显著延长 随之引起心动过速发作 其他心电生理特征包括 心房期前刺激能诱发与终止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开始几乎一定伴随着房室结传导延缓 PR或AH间期延长 心房与心室不参与形成折返回路 逆行激动顺序正常 即位于希氏束邻近的电极部位最早记录到经快路径逆传的心房电活动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 出现房室分离 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 发作时的心电图变化 不发作时的心电图 室性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逸搏与逸搏心律心动过速 非阵发性与阵发性 扑动与颤动 室性早搏 冲动起源于心室某个部位 最常见 心电图特点期前出现的ORS T波前无相关P波 其后偶有逆行P波宽大畸形的QRS波 QRS时间 0 12s代偿间歇完全ST段 T波多与主波方向相反 继发性T波改变 室性早搏 室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右心室图形 室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左心室图形 V1 V6 V1 V6 三联律 每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 二联律 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 成对室性期前收缩 连续发生两个室性期前收缩称为成对室性期前收缩 间位 插入 性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出现于两个正常窦性搏动之间 无代偿间期 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 同一导联内 室性期前收缩形态不同者称多形性或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R2 R3 R6 R2 R6 R10 室性并行心律 室早与窦性的配对间期不恒定长的两个异位搏动间距是短的两个异位搏动间期的整倍数当主导心律的冲动下传与心室以其人之道起搏点冲动几乎同时抵达心室 可出现室性融合波 室性性逸搏及逸搏心律 当窦房结及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均极度低下时 或窦房结的激动因房室传导阻滞而下传受阻时 心室自身起搏点被动地产生激动 引起心室搏动 称为室性逸搏 ventricular escape 若连续发生 则称为室性逸搏心律 ventricular escaperhythm R3 R4 P3 P4 室性性逸搏心律多见于双结病变或发生于束支水平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其ORs波群呈室性波形 频率一般为20 40次 分 可以不十分规则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 频率多在140 200次 分 节律可稍不齐 QRs波群宽大畸形 时限通常 O 12s 如能发现P波 并且P波频率慢于QRS频率 PR无固定关系 房室分离 则可明确诊断 偶尔心房激动夺获心室或发生室性融合波 也支持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室速可区分为单形性室速和多形性室速 QRS波群方向呈交替变换者称双向性室速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30s称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见房室分离 室性融合 心室夺获 室性心动过速 avR R4 阵发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R2 R3 R21 R22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R on T现象及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一种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发作时可见一系列宽大变形的QRS波群每3 10个心搏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的正负方向每次发作持续数秒 数十秒 或者转为正常窦性心律 或者转为心室颤动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晕厥或阿斯综合征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尖端扭转型室速 心室扑动 心室扑动发生的条件心肌严重受损或缺氧 代谢紊乱异位激动落在易颤期心电图表现P QRS T波群均消失 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较规则的振幅较大的心室扑动波 正弦波 频率150 300bpm心室扑动不能持久 或者很快转复 或者转为室颤 心室颤动 是心室停搏的表现之一 心室完全丧失了排血功能 血流动力学上相当于心脏停跳心电图表现P QRS T波群均消失 代之以大小不等 形态各异 极不规则的室颤波 频率200 500bpm临床意义室扑和室颤见于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 如急性心梗 洋地黄中毒 严重的电解质紊乱 常为死亡前的表现 室扑室颤 室速 室扑 室颤 停搏 室速 室扑 室颤 室扑室颤 心室停搏 心肌梗死 myocardialinfarction 是心肌缺血性坏死 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 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 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 发热 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 可发生心律失常 休克或心力衰竭 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心电图 一 特征性改变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者其心电图表现特点为 1 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2 宽而深的Q波 病理性Q波 3 T波改变 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 T波直立并增高在背向心肌梗死区的导联则出现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者心电图有2种类型 无病理性Q波 有普遍性ST段压低 0 1mV 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所致 无病理性Q波 也无ST段变化 仅有T波倒置改变 二 动态性改变ST抬高性心肌梗死 1 起病数小时内 可尚无异常或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 2 数小时后 ST段明显抬高 弓背向上 与直立的T波连接 形成单相曲线 数小时 2日内出现病理性Q波 同时R波减低 是为急性期改变 Q波在3 4天内稳定不变 以后70 80 永久存在 3 在早期如不进行治疗干预 ST段抬高持续数日至两周左右 逐渐回到基线水平 T波则变为平坦或倒置 是为亚急性期改变 4 数周至数月后 T波呈V形倒置 两肢对称 波谷尖锐 是为慢性期改变 T波倒置可永久存在 也可在数月至数年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