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docx_第2页
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docx_第3页
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根据现有证据,大家的共识是人类起源于非洲。二百万年前,人类就走出非洲了,一部分到亚洲,一部分到欧洲。在亚洲发现了很多化石,有170万年前的,有180万年前的,有100万年前的,还有几十万年前的,几万年的。有的学者认为中间是连续的,我就是其中一个,有的人认为并不延续,比如说根据DNA研究的结果,他们认为连续是指六万年前。到六万年前的时候,从非洲来一批现代人,他们到了我们中国南部,就把原来在中国连续进化的那些人完全给取代了。这样的话中间就断了。这个假设就是多地区进化的假设,是说现代人的起源不只在东亚,也在欧洲、非洲,甚至东南亚等多地区都在进化。 现代人起源说法不一 关于现代人起源的说法主要是两派。一派是多地区进化,就是说现代人是从好几个地区,比如说东亚、东南亚、非洲、欧洲等多地区同时进化。第二种认为是出自非洲。1978年刚刚创立这个假设的时候,所设定的时间范围是二十万年前,后来有人认为应该是四五万年前,有的说更晚一点。那时候全世界都是古老型的人类。这些现代人在非洲进化,大概到十万年前,有的人说六万年前,一部分就走出了非洲,一部分到欧洲,一部分到亚洲。新来的人繁衍后代,逐渐取代当地生存的人,进化成今天的我们。这种假设就叫做取代说。有的媒体也借用圣经上的,认为有亚当和夏娃之说。 多地区进化的证据包括全世界的、欧洲的,非洲也是没有问题的,还有东南亚、东亚的这几个地区。以中国为例,中国到现在为止有七十多个地方发现了人类化石,大部分都比较零碎。还有少部分有头骨以及完整的标本,根据对这些标本的研究,我们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特征,中国人类化石头骨脸比较扁,鼻梁比较塌,不像欧洲人那么高,另外眼眶是方形的,不像欧洲人多是圆形的。门牙从后面看两边鼓起来,就像煤球铲子一样,所以就叫铲形门齿。中国发现的十几个化石,都是铲形的。即使是现代人也有百分之八九十是铲形的。而欧洲现在的白种人绝大多数都是平的。 从这点上来说,中国人属于连续进化,如果中间换了种的话,那么这些共同的特征就不会延续那么久。 东亚进化特征:连续进化、附带杂交 东亚地区的人类进化有这样的特征: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就是说跟境外杂交的情况比较少,多是其自身的不断进化。欧洲、东南亚还有混杂、杂交,就是基因的交流。比如说眼眶,中国大部分都是方形的,而有些化石明显是圆的,肯定是基因决定的。在广州发现的一个化石,其眼眶就是圆的,但是在中国找不到基因根源。而在欧洲就比较多了。 在连续进化的同时,有少量地跟境外杂交,所以叫附带杂交。这种杂交在早期是比较少的,越到晚期,人的活动能力越强,交往越来越频繁。但是连续进化的共同特征,并不是全部都延续到今天。有的是延续了,比如说铲形门齿,但延续的不像原来那么多,大概8、90%,但还有1、20%没有延续。 现代人类多区域起源说(Multiregional origin of modern humans,又译多地起源说)是一个用来解释人类演化的科学模型。该假说认为,人类最初是在距今两百万年前的更新世初期兴起的,而且在后续的人类演化中,维持着一个单一的、连续的人类物种。这个物种涵盖了古老的人属形式,如直立人和尼安德塔人,以及现代的形式,在世界各地发生演变,成为目前不同人群的现代智人。该理论声称,人类是透过在世界各个不同区域之内的适应,再加上那些区域之间的基因流动,两相结合而发生演化。多区域起源说的支持者指出,化石证据和基因体证据支持他们的假设。分庭抗礼的假设是现代人类晚近非洲起源说(又译“单地起源说”),主张现代人类的物种形成在距今十万年到二十万年前发生在非洲,大约在距今五万到六万年前从非洲迁徙出来,取代了古老型态的人类。多区域演化的概念可回溯到1930年代德国人类学家魏敦瑞(Franz Weidenreich),他发现古代人类北京人化石和目前在中国的现代人类有很多相似特征。23魏敦瑞将这个“亚洲假说”整合在多区域假说之中,延伸到其他区域,将旧世界的各个人类群体之间的基因流动纳入他的理论,这影响今天许多的人类学家。45人类的种族是由各地的古代直立人独自演化为今天的智人;与此同时,基因流动发生在不同的人类群体之间。“多区域假说”这个术语首度在1980年代早期,由沃波夫(Milford H. Wolpoff)及其同事运用于这套理论上,他们运用这套理论解释在各个区域,古代人类与现代人类之间的相似性,他们称之为“区域连续性”(regional continuity)。67196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卡尔顿库恩(Carleton Coon)便有类似多地起源说的理论。库恩认为现代人是由五种不同的人类平行演化而来 (高加索人种、刚果人种、开普敦人种、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库恩又认为一些种族比其他种族要早演化进入现代人的阶段,导致一些人类的文明要进步于其他文明8。他认为:高加索人种和蒙古人种要优越于其他人种。9 该理论在1960年代中期非常不受欢迎,被认为有正当化种族隔离之嫌,库恩因此被迫辞去美国体质人类学会会长的职务。人类起源演化的研究,本身是一项学术研究工作。在西方,由于种族、宗教等问题,而受到了不必要的干扰。现代的多地起源说(Multiregional origin of modern humans)名词最早是1980年代由密歇根大学教授沃波夫(Milford H. Wolpoff)所使用。该假说认为:在25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匠人:Homo ergaster,或直立人:Homo erectus)离开非洲后,便开始在世界各地独自演化,包括尼安德塔人、北京人和爪哇人等,并适应当地的环境。根据沃波夫的说法,世界各地的人类同时平行演化成今天的现代人。不同地区的人类由于地理隔绝因此往不同的方向演化;但另一方面,选择、突变、遗传漂变与基因流等其他复杂的因素使现代人往大约一致的方向演化。来源请求这种学说严格上仍然承认人类共同祖先起源于非洲,而不同在十九世纪流行过认为不同的人种是由不同的类人猿进化而成的,但不同单地起源说是认为最早离开非洲的人,没有绝后而分别在不同地方进化成当地的现代人。这种学说,实质上仍然是单一起源说。本土起源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说 编辑为了解决这两种学说的矛盾,一些中国古人类学家如吴新智等提出了“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中国人起源模型。此外,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的遗传学家史密斯也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同化模型,认为从非洲出发的扩张和各人群之间的遗传交流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都起过重要作用。这些人谁?认为:西欧和中国人的起源模式有区别,东南亚、澳洲、美洲的模式及它们与非洲的关系也不尽相同,是完全取代、连续进化还是融合同化,不能用同一种模式概括所有现代人的起源,不同模式在各地人类起源过程中的作用并不相同。足弓(arches of the foot)是由跗骨、跖骨的拱形砌合,以及足底的韧带、肌腱等具有弹性和收缩力的组织共同构成的一个凸向上方的弓,可分为纵弓及横弓,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头,向后传向跟骨,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固性。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头,向后传向跟骨,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固性。当身体跳跃或从高处落下着地时,足弓弹性起着重要的缓冲震荡的作用。在行走,尤其是长途跋涉时,足弓的弹性对身体重力下传和地面反弹力间的节奏有着缓冲作用,同时还有保持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等作用。足弓的维持一是楔形骨保证了拱形的砌合,二是韧带的弹性和肌肉收缩,使肌腱紧张,后者是维持足弓的能动因素。如韧带或肌肉(腱)损伤,先天性软组织发育不良或足骨骨折等,均可导致足弓塌陷,形成扁平足。一般指出现在顶骨与枕骨之间人字点附近的两侧对称的缝间骨。印加骨在南美洲印加人有较高的出现率。体质人类学期末考试真题一、名词解释1人体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下肢伸直,两足并立。2林耐:瑞典人类学家,他建立了生物的分类系统,把人与蝙蝠、狐猴、猿猴都归为一类,称之为灵长目;同时,他还在灵长目中划分出了智人属,而其中又再分为四个人种。3眼内褶皱:内眦褶皱是上眼睑褶皱向眼内角延伸而形成的皮肤皱襞。该皱襞的发达程度在不同人群中具有显著的差异。由于这种眼部结构最常见于中央亚细亚、北亚和东亚等地的蒙古人种中,故又被称为蒙古褶4南方古猿:已发现的南方古猿化石的生存年代在距今440-150万年前。根据对化石解剖特征的研究,南方古猿最为重要的特征是已经能够两足直立行走。5欧罗巴人种:又称做白色人种,欧亚人种或高加索人种,在欧洲殖民扩张以前,主要分布于欧洲、西亚、北非和南亚次大陆的北部等地。现在的分布很广,在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中占很大比例。6人字缝:颅骨上,枕骨与顶骨形成的缝隙,形状似“人”字,称人字缝。二、简答题1世界人种的划分答:(1)蒙古人种又称做黄色人种、亚美人种,在世界三大人种中,人口较多。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伯利亚和美洲等地。蒙古人种的主要体质特征包括:皮肤黄色。头发黑色,比较粗硬,绝大多数为直发,胡须少,体毛不发达。面部扁平度很大,颧骨明显突出,脸部宽大。眼裂多较狭窄,眼外角通常明显高于眼内角,内眦皱褶出现频率较高,眼色多呈褐色或黑色,鼻子的宽度中等,唇厚中等,多为凸唇型。颧骨比较高、宽,颧骨上颌骨下缘处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转折。眶型普遍偏高。鼻根点凹陷比 较浅,鼻骨一般比较低平,在蒙古人各中,存在着较高的矢状嵴,下颌圆枕和铲形门齿的出现率。(2)欧罗巴人种又称做白色人种,欧亚人种或高加索人种,在欧洲殖民扩张以前,主要分布于欧洲、西亚、北非和南亚次大陆的北部等地。现在的分布很广,在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中占很大比例。欧罗巴人种的主要体质特征包括:肤色方面的变异很大,由极浅到很深。眼色中天蓝色、灰色和浅绿色等浅色调者占一定的比例,但也有黑褐色等深色调者。成年人中缺乏内眦皱褶。发色的变异范围也很大。胡须和体毛很发达。嘴唇较薄,口裂宽度较小。鼻根很高,鼻型狭窄,鼻部显著向前突出,鼻孔的纵径明显大于横径。眼眶略显凹陷。颧骨不突出,面部扁平度较小。在颅骨特征上,欧罗巴人种通常具有高而狭窄的梨状孔、鼻前棘多很发达。眉弓发育显著,犬齿窝多半较深。颧骨比较低、窄,颧骨上颌下缘缺乏明显的转折处。鼻根点凹陷常常很深。(3)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又称为黑色人或赤道人种,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南亚次大陆的南部,澳大利亚以及大洋洲和东南亚等地的一些岛屿。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的主要体质特征包括:肤色很深。黑色的波发或卷发。眼色多为黑褐色,眼裂很大。鼻型较为宽阔,鼻根低矮或中等,鼻孔的横径大于纵径。嘴唇很厚,往往向前突出并外翻,口裂的宽度较大。颅骨的特征上,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通常具有很大的鼻指数和低矮的眼眶。面部多比较狭窄而低矮并表现出明显的突颌性质。长颅型在该人种中占相当大的比例。2.直立人颅骨特征答:低的颅穹隆;颅最大宽位置低;连续的眶上圆枕及圆枕上沟;明显的矢状脊;明显的角圆枕;枕骨区呈角状过渡并形成圆枕上沟;颅骨壁厚;颅容量在725-1250毫升;面最大宽位置靠上;头后骨总体较现代人为粗壮。3.非测量形状列举答:颅形;眉弓;眉间突度;额中缝;颅顶缝;翼区;缝间骨;鼻根点凹陷;梨状孔形状;梨状孔下缘的结构类型;11鼻前棘;12眶形;13大齿窝;14铲形门齿; 15齿弓形状;16腭圆枕;17枕外隆凸;18乳突;19颏形;20下颌圆枕三、论述题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