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审核签字:课堂教学导学案年级:初一 学科:语文课 题中秋咏月诗词两首课 型新课备课日期授课日期主备教师秦凤霞课 时3学习重点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富有变现力的语言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学习难点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富有变现力的语言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A级知识储备、合并归类学习目标:1. 准确掌握重点词语 2.准确识记作者及相关知识学习重点: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学习难点: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学法指导:运用“借助工具书法”教学预想:对文言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研习导引:解决疑难字词是理解本文的基础,相信你一定能通过学友间、小组间的学习交流,解决这些问题。请你试一试。 请为加点的字注音,并准确识记其写法。栖( )绮( )冷露( )宫阙( )婵娟( ) 琼( ) 词分上下阕( )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达旦( ) (2)兼怀子由() (3)把酒问青天()(4)今夕是何年() (5)乘风归去() (6)高处不胜寒()(7)起舞弄清影() (8)何似在人间() (9)低绮户( )(10)不应有恨( ) (11)何事长向别时圆( )()(12)此事古难全()(13)但愿人长久( )(14)千里共婵娟( )(15)中庭地白树栖鸦( )( )(16)不知秋思落谁家()(17)冷露无声湿桂花( )3、 简介两首诗词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王建:背景:苏轼:背景:B级思考挖掘、延伸拓展学习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学习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分析课文学习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分析课文学法指导:多读并联系写作背景教学预想:学生不能体会诗人的感情研习导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人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那么音节的停顿和节奏的划分很重要。朗读停顿训练重点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课文分析导学研习导引:十五夜望月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分析“中庭地白树栖鸦”。1、这句诗的含义是什么?2、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 ”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名句“ ”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3、“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其作用是什么?分析“冷露无声湿桂花” 1、这句诗的含义是什么? 2、请分析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么?3、“无声”二字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4、前两句重在 ,却不带一个“月”字。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两句诗的含义是什么?2、作者如何诉说自己的秋思之情的?这样写的好处是?好处是: 3、体会“落”字的艺术效果。 研习导引: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某些思想矛盾。1、解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这问月问年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1、解释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2、“我欲乘风归去”,明白地说出了他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 ”,(填原文)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1、解释“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这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3、为什么向往月宫呢?(联系背景)以上内容是上阕,归纳上阕的内容是:1、解释“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2、起始三句写的内容是什么?3、“转、低”和“无眠”各暗示什么内容?4、“朱阁”“低绮户”与上阕“琼楼玉宇”对照,既写 ,也写 。这就自然过渡到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1、解释“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这句既有对月的埋怨同时又悟出了一定的道理,这道理就是:既然明白了这道理,那就惟望各自珍重了。于是便有了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句的意思是: 2、本句表达了作者: 以上内容是下阕,归纳下阕的内容是:总结这首词的中心:C级迁移变式、知识应用学习目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学习重点:学会知识的积累,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学习难点:学会知识的积累,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学法指导: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做题教学预想:所学内容与做题脱节 1、能体现作者积极乐观态度的句子是:“ ”和“ 。”2、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词句是:“ ”;3、“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_。“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是这首词的_,它的作用是_。词牌名4、上阕内容中,表达作者内心矛盾的诗句是 “ ”表示这种矛盾心理得到化解的诗句是“ ”。7下阕内容中,直接描写月光的诗句是 。包含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表达对离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8体会下列诗句中加粗词的表达作用。(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1)冷露无声湿桂花 (2)不知秋思落谁家(3)又恐琼楼玉宇 (4)何事长向别时圆 9对水调歌头一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是全词的小序,表明作者写作时间、写作目的。B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自己超脱的人生态度,没有一点淡淡的哀愁。C这首词既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理解,又表达了对苏辙的怀念之情。D作者借月之“阴晴圆缺”来烘托人之“悲欢离合”,来祝愿“人长久”。10、下面对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写诗人对亲人的怀念,因此,整首词充满了伤感压抑的情调。B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像,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的思索探求,作者寓哲理于抒情之中。C词中把“天”与“月”人格化了,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境界。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以月光变化表示夜已深,“无眠”表示想念亲人,难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问。阅读理解:阅读明月几时有答题:1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12结合语段说说词中人在思考什么?13“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14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5、这首词,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阕问_,下阕问_,归根结底,是问_。表现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求。16、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 ”;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17、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的“地白”,是在描写庭院中的地面在皎洁月光照耀下,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B、第二句“冷”字既是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C、第三句中的“人尽望”写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各种景物、人都可以清楚清楚地看到。D、第四句的意思是,在这八月十五之夜,不知那深深的秋思落在谁那里,表达了诗人的怀乡之情。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1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B、“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像,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D级自我生成,能力提升学习目标:学会赏析诗词,赏析墨梅石灰吟学法指导: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分析教学预想:不知从何处入手研习导引:学习诗文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自读古诗词的能力,悟得阅读古诗词的门径。 学习欣赏诗词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请从多个角度(写法,内容)欣赏分析墨梅石灰吟学(教)后反思学后反思:收获: 教训: 三十中学课堂教学导学案年级:初一 学科:语文课 题中秋咏月诗词两首课 型新课备课日期2010-5-7授课日期主备教师秦凤霞课 时5学习重点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富有变现力的语言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学习难点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富有变现力的语言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A级知识储备、合并归类学习目标:1. 准确掌握重点词语 2.准确识记作者及相关知识学习重点: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学习难点: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学法指导:运用“借助工具书法”教学预想:对文言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研习导引:解决疑难字词是理解本文的基础,相信你一定能通过学友间、小组间的学习交流,解决这些问题。请你试一试。 请为加点的字注音,并准确识记其写法。栖( )绮( )冷露( )宫阙( )婵娟( ) 琼( ) 词分上下阕( )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达旦( ) (2)兼怀子由() (3)把酒问青天()(4)今夕是何年() (5)乘风归去() (6)高处不胜寒()(7)起舞弄清影() (8)何似在人间() (9)低绮户( )(10)不应有恨( ) (11)何事长向别时圆( )()(12)此事古难全()(13)但愿人长久( )(14)千里共婵娟( )(15)中庭地白树栖鸦( )( )(16)不知秋思落谁家()(17)冷露无声湿桂花( )3、 简介两首诗词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王建:背景:苏轼:背景:B级思考挖掘、延伸拓展学习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学习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分析课文学习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分析课文学法指导:多读并联系写作背景教学预想:学生不能体会诗人的感情研习导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人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那么音节的停顿和节奏的划分很重要。朗读停顿训练重点中庭/地白/ 树栖鸦 冷露/ 无声/湿桂花今夜/ 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课文分析导学研习导引:十五夜望月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分析“中庭地白树栖鸦”。1、这句诗的含义是什么?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2、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3、“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其作用是什么?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分析“冷露无声湿桂花” 1、这句诗的含义是什么?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2、请分析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么?可能,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同时能带给我们丰富的美的联想3、“无声”二字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细致的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4、前两句重在 写景 ,却不带一个“月”字。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两句诗的含义是什么?2、作者如何诉说自己的秋思之情的?这样写的好处是?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好处是: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3、体会“落”字的艺术效果 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研习导引: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某些思想矛盾。1、解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这问月问年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1、解释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2、“我欲乘风归去”,明白地说出了他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填原文)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1、解释“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这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这时词人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3、为什么向往月宫呢?(联系背景)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以上内容是上阕,归纳上阕的内容是: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1、解释“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2、起始三句写的内容是什么?月光的转移。3、“转、低”和“无眠”各暗示什么内容?“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4、“朱阁”“低绮户”与上阕“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这就自然过渡到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1、解释“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这句既有对月的埋怨同时又悟出了一定的道理,这道理就是:既然明白了这道理,那就惟望各自珍重了。于是便有了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句的意思是: 2、本句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美好的祝愿以上内容是下阕,归纳下阕的内容是: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总结这首词的中心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C级迁移变式、知识应用学习目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学习重点:学会知识的积累,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学习难点:学会知识的积累,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学法指导: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做题教学预想:所学内容与做题脱节 1、能体现作者积极乐观态度的句子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词句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3、“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_。“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是这首词的_,它的作用是_。词牌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背景以及写作目的4、上阕内容中,表达作者内心矛盾的诗句是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示这种矛盾心理得到化解的诗句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7下阕内容中,直接描写月光的诗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包含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对离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8体会下列诗句中加粗词的表达作用。(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1)冷露无声湿桂花 “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2)不知秋思落谁家 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3)又恐琼楼玉宇 “恐”,担心、害怕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幻想超脱尘世但又担心禁受不住高空严寒的矛盾心理。(4)何事长向别时圆 “何事”,为什么。这是词人怅恨之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9对水调歌头一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是全词的小序,表明作者写作时间、写作目的。B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自己超脱的人生态度,没有一点淡淡的哀愁。C这首词既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理解,又表达了对苏辙的怀念之情。D作者借月之“阴晴圆缺”来烘托人之“悲欢离合”,来祝愿“人长久”。10、下面对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写诗人对亲人的怀念,因此,整首词充满了伤感压抑的情调。B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像,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的思索探求,作者寓哲理于抒情之中。C词中把“天”与“月”人格化了,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境界。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以月光变化表示夜已深,“无眠”表示想念亲人,难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问。阅读理解:阅读明月几时有答题:1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想到月宫中去又怕承受不住寒冷的矛盾心理12结合语段说说词中人在思考什么?词中人可能想到了自己的仕途的坎坷,人生的失落,也可能在思念远方的亲人。13“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怨恨。“恨”的内容可能是亲人的离别、人生的孤独等等。14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都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的意思,这两句都表达了对人的美好的祝愿。15、这首词,把“天”和“月”都人格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爆安全培训课件
- 船舶机舱考试题库及答案
- 测量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特色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与案例
-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做法
- 民族舞课程课件
- 全球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现状
- 2025年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培养鉴定操作评估试卷答案及解析
- 三中全会新质生产力解读
- 2025年胸心外科胸部手术术中护理操作考核答案及解析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供应链管理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议论文阅读训练10篇(附答案及解析)
- 《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
- 《市场营销英语》全套教学课件
- JT叔叔医道课1-50集完整稿
- 2025届广东省实验中学数学高一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通信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课《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精美课件(第3课时)
- 2024年金属钼行业市场趋势分析
- JB-T 8881-2020 滚动轴承 渗碳轴承钢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 四年级教材《劳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