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及答案.doc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及答案.doc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及答案.doc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及答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例】真理不会因权势而改变 在科学史上,以权势压制真理的现象不乏其例,但每次都以权势者的失败和真理的胜利而告终。 19世纪,奥地利科学家花了8年时间,从豌豆杂交实验中总结出两条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即遗传学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人称“孟德尔定律”。当时,孟德尔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论文寄给著名的瑞士植物学家耐格里审核。 这位生物权威看不起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业余研究者,认为这是“依靠经验而不是依靠理智的结果,靠数豌豆是得不到真理的”。失望之余,孟德尔只得在1889年将论文发表在奥地利自然科学学会的年刊上。 到了20世纪初,美国实验胚胎学价摩尔根把孟德尔发现的遗传定律和细胞染色体结合起来研究,在遗传学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并且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理论被称为“染色体基因学说”。 在苏联遗传学发展过程中,存在摩尔根学派和米丘林学派,两派因观点不同曾进行过长期的争论。 1939年到1955年担任列宁全苏农业科学院院长的农学家李森科,把自己未经过实践论证的观点挂上“米丘林遗传学”的招牌,借助权势,用“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完全否定染色体理论。同时,他打着米丘林的招牌,并依靠在小麦春化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利用列宁全苏农业科学院院长的职权,特别是借助斯大林的支持,对苏联摩尔根学派进行打击,将一些异己分子撤职、关监狱、流放甚至处死。 但是,真理不会被权势压倒的,科学实践证明了李森科的失败,大量的实验证据表明,摩尔根学派的观点是正确的。【问题】该案例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什么?(1)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之所以颠扑不破,其力量在于它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并不因权势而改变,不以人的好恶为转移. 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客观性,首先,是指在真理性的认识中包含着不以人和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其次,是指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坚持客观真理论,必然坚持唯物主义真理一元论坚持客观真理论,必然承认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既然真理是客观的,任何人要认识和发展真理,只能靠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 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真理 : 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的符合,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相对真理: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不完全的。 2002年9约16日,诺贝尔物理学获得者、著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中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不可能。 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夸克。 这表明,以前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误的,还有第4种,可能还有第五种甚至更多种夸克。【问题】科学发现过程对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关于物质结构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实践标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3夸克模型”是当时条件下人们实践所形成的真理性认识,然而实践标准本身又是不断发展的,丁肇中博士进行的新的实验,提出了由4种夸克组成基本粒子的新理论,取代了旧理论。在发展着的实践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人们要发现和发展真理,必须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不要被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所束缚,敢于对现有理论提出质疑,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创造出新的理论与新的事物【案例】 最早批评“两个凡是”的是邓小平。 邓小平在正式恢复工作以前,在1977年4月写给中央一封信中,针对“两个凡是”的观点,指出要准确完整地掌握毛泽东思想体系。5月,他明确指出“两个凡是”是错误的。 1978年,一篇题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引起全国各界的关注,文章重申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性问题,但是多年来,现代迷信盛行,“最高只是”成了人们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如今有人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意味着毛泽东说过的一些话也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时代赋予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的鲜活的社会含义。 【案例】武汉大学的樱花是国耻吗? 每年春暖花开之际,武汉大学的1000多株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樱花和云南樱花竞相开放。被誉为“樱花城堡”的老斋舍与它面前这条“樱花大道”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不仅校内众多学子争相观瞻。珞珈山下好一派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景象,业已成为江城的一大人文景观。 然而,近年来,一场关于“是耻不是花”与“是花不是耻”的争论也迅速在网上升温。争论相当激烈。持“是耻不是花”的一派意见认为,樱花虽美,但勿忘国耻。武大的印花正式侵华的罪证。那里的樱花当年是为了慰籍日本的士兵,鼓舞他们的士气,以望其为继续侵略而努力。所以这里的印花不能称为全国人民追逐、“瞻仰”的对象,另一派意见认为“是花不是耻”的立场。他们反驳说,“树本无辜”,“景物无分国界也”,认为,这些樱花虽然的确是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耀武扬威的产物,但它本身是无罪的;人们之所以会欣赏它,喜欢它,完全是因为它自身的美丽。花只是花,花无罪。人犯的错误是人的错,对樱花的喜爱和对日寇侵华暴行的愤恨,根本是两回事,单纯的自然景物之美的心上和民族仇恨的情绪,实在不应扯在一起。 另外,也有网民则表示,生长在珞珈山上的这些日本人的樱花,也不失为国耻教育的好素材。当然,更多的人则持论较为理性,他们认为,“侵略之樱”已谢,友好之樱常开。所以,真论归真论,而每当樱花时节,校园内赏花者依旧人头攒动,人流如织。【问题】价值是一种怎样的认识活动?其在认识论中的地位如何?(3)价值原则:是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同一人类活动的两方面基本内容的精神实质,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是相互补充的;真理与价值是人类活动追求的目的,人类必然需要也能够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来解决两者的冲突,使之以某种方式达到一定程度的统一,真理与价值相互贯通,真理与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真理与价值的检验标准一体化实践.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结合以上事实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任何动物只能依靠本能去接触外部世界,而人类却可以通过实践了解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去能动地改 造世界蚂蚁能看见人类所看不见的光线,这是蚂蚁 所具有的本能。从人类的本能来看,眼睛所能看 到的东西虽然有限,甚至连蚂蚁也不如;但人类可以在改造世界的科学活动中,创造出世界上本来并不存在的太空探 测仪、高能加速器、大大地拓展人类的视野,看到人的视力所看不到的极 远或极其微小的东西。以上事实证明了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 识的绝对界限,人类对客观物质世 的认识,其主要来源不是人类的自然本能,而是人类的实践。2)实践在人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 产生和发展。2、互联网作为一种以物质为载体的思想和文化的存在,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面对互联网的发展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答: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打 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缩短了人们 之间相互交往联系的距离。它的出现,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也为大学生通过上网实践、发展自 己的思想认 识提供了可能。3、互联网作为一项现实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既可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与观 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依据认识源于实践的原理,当代大学生在 实践中经常接触互联网中先进的文 化与观念,能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汲取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人文精神;如果经常性接触 其中的文化垃圾,则会对 自己的思想上的健康成长带来若干不良影响。4、因此,当代大学生对待互联网 的发展,不能仅凭个人兴趣,受互联网中负面因素的影响,而应该把个人的价值追求 同汲取科学知识、积 极精神和艺术熏陶等先进的文化与观念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价值以坚持真理标准为前提,坚持真理与价值 的辩证统一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 作用而避开其负面影响,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人文 素质。3、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参见马克思:在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 995年版,第775页)。结合马克思的论述,谈谈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含义?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类对真理的把握和真理的发展水平。人类所发现或 创造出来的每一种新事物,都具有合于人类需要的某种价 值。但价值具有主体性,对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 的意义。2、人类的一切新发现或新创造,都标志着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扩大,从这些发现和进步可 资人类利 用的价值来看,就成了人类智慧的化身;当这些新事物因其利用价值脱离了真理的制约,成为人 类不同个体或社会集团之间争夺的对象或进行各种斗争的武器时,就 会加剧人类社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