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1页
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2页
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3页
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次月考试卷(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姓名: 得分:一、基础知识(共 31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妖娆(ro) 襁褓(qing) 佝偻(gu) 亵渎(mi)B 骈进(pin) 强聒(gu) 扶掖(y) 枘凿(ni)C 阴晦(hu) 脚踝(hui) 潮汛(xn) 愕然()D 嗤笑(ch) 瑟索(s) 恣雎(z) 拮据(j)2 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3分)十拿九稳 怒不可喝 聚族而居 重蹈覆辙无与伦比 化为乌有 一杯黄土 涕四横流错别字改正3 下列词语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 留滞(停留不流通) 底货(这里指不时兴了的陈货) 俱往矣(都) 五行缺土(即金木水火土) B 易主(改换)垂手(表示无所事事,无为)须晴日(必须)理至易明(容易) C 忍冬(这里指能够忍受冬寒的意思)层累(层层叠叠的层次)打拱(作揖)断章取义(篇章) D 受甲(受益)说法(说教,讲道理)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大河上下(黄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工作,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B、每当站在祖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感慨。C、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D、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5 对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点明 沁园春雪 主旨的句子,“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社会。 B、 雨 中写到“教你们勇敢地笑” , “笑”在这里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要“勇敢地笑”,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C、“闪闪烁烁地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人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D 、“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写出了当时夜晚热闹的情景,衬托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6 句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3分)A 听到敲门声,我和妈妈不约而同地跑去开门。准是爸爸出差回来了,可开门一看,是查水表的王叔叔。 B 学习成绩的提高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一口吃成胖子,那是不切实际的。 C 目前,一些厂商在广告上弄虚作假,对自己的产品大肆渲染,以此误导群众,骗取不义之财,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D 日本帝国主义者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7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主要的特征是( ) (3分)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小说有矛盾冲突,情节的展开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C小说的故事性强,比其他的文学样式更感人。 D小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8 文学常识填空 (10分)(l)“稍逊风骚”中的“风”指的是_,“骚”指的是 _。 (2) _,虫声新透绿窗纱。 月夜 (3)无意苦争春,_。 卜算子 (4)一代天骄,成吉思汉,_。 沁园春雪 (5)人生自古谁无死,_。 过零丁洋 (6)岁寒, 。论语(7)何当共剪西窗烛, 。夜雨寄北(8)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9)安得广厦千万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综合性学习:(7分)某校初三班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旱情牵动你和我”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9.为让学生了解去年以来我国的旱情,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并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3分)材料一:去年以来,云南秋、冬、春连旱,出现百年一遇的旱情;贵州秋冬连旱,出现八十年一遇的旱情。北京旱情创下38年来的纪录,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等地的部分地区已达重度干旱程度。材料二: 2010年西南部分地区因旱受灾情况统计表地区耕地受旱面积(万亩)饮水困难人数(万人)云南3148742贵州735485广西1467300四川5496131 10.仅以山东为例,请你根据下面两则材料,说说造成如此严重后果的原因。(4分)材料一:山东水资源量地域分布极不均匀,多年平均降水量由东南沿海的 850毫米向鲁西北递减到550毫米。年际变化剧烈,存在明显的丰、枯水年和连续丰、枯水年,最大年径流量是最小年径流量的12.8倍。年内分配不均,汛期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080。材料二:1993年山东省工业取水量为11.7亿立方米,1994年达到29.4亿立方米,1995年达到38.48亿立方米,2010年达到43.63亿立方米,20002010年平均年取水量为39.93亿立方米。农田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4.77万公顷增加到446.37万公顷,农业灌溉年用水量由4亿立方米增加到近180亿立方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每年1600万立方米增加到每年9.3亿立方米。 三、古诗词鉴赏:(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1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4分) 四、阅读理解( 46分)(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7-11题。(14分)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A之思;椅桐桧柏,有B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注释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n):汴水。 余浸:支流。 岩阜:假山。 芡(qin):水生植物。 富:丰饶的物产。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2)佳木秀而繁阴 秀:_(3)修竹森然以高 修:_14. 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文:_(2)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译文:_15细读甲文第二段文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醉翁亭春秋二季景色的特点。(2分)春季:_ 秋季:_16根据你的理解,将“江湖”和“山林”两个词语恰当填在乙文中的A、B处。(2分)A:_ B:_17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的感情大致相同,请作简要分析。(3分)_(二)苏州园林节选(17分)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8、选文第段说明的对象是_,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4分)19、选文第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有什么作用?(4分) 20、所选文段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第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6分) 21、第段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三)湿地(15分) 平静的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成群的野鸭在水面上玩耍,各种水鸟在欢娱地歌唱这就是湿地的真实写照。像这样濒临江河湖海的地带,长期受水浸泡而形成的滩涂、沼泽、湿草甸、泥炭地、红树林以及潮落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都是湿地。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 湿地是如何形成的呢? 当泥沙丰富的流水流近湖泊之时,由于水域变阔而流速变缓、泥沙下落沉积而成浅水滩。湖泊,不单是五彩云霞的梳妆镜,更是水生植物的乐园。浅水湖区,芦花飞荡,香蒲拂摇;次深湖区,睡莲、浮萍悬浮、飘摆于水面上;深水湖区,墨绿色的绸缎般的波浪时起时伏,那些生长于X-中的水草繁杂而茂盛。春来夏往,秋隐冬藏,植物生活于湖泊,总会有生有死,有死有生。那些腐烂的残体日积月累,最终多默默地、叠加式地沉积于湖底,经由水涨水落的浸泡,经由日月轮转的沧桑,终成泥炭,于是,湖底慢慢抬升,湿地也就逐渐形 成了。 湿地调节着地球的水循环。那些河边的森林、湖边的 漫滩,一直在进行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换。洪涝之时,湿地 总能够缓冲、储蓄和吸收洪水;倘遇干旱季节,又能够将水分“解放”出来。湿地上的植被摇荡起伏,减轻或减缓了水体对海岸线、河湾及湖岸的侵蚀。 湿地被科学家誉为地球之“肾”。自然界生物链的完整、优化,离不开湿地。湿地既吸收营养物质,又促进地球的新陈代谢,是“天然的过滤器”。 植物在湿地繁衍,动物在湿地蹒跚游弋、跳跃爬行和栖息。即使晴空排云而上的仙鹤,声鸣于天,也是清晨从湿地超发,黄昏则次第归来,在湿地降落,喝水照影;翩翩起舞的大雁会呈“一”字、“人”字形排列,从广阔的天空降落于湿地之上。鸟类依赖湿地就像影子依赖光,、翅膀依赖空气一样。湿地是生命的家园,是文明的摇篮和温床。 人类本应与湿地和谐相处,本应悉心地呵护湿地。 但是长期以来,人类对湿地究竟贡献过多少关爱呢?古典诗词中那些拍打碣石的咆哮海水,朝天际奔流的滚滚江水,秀比西子的杭州西湖等,姑且算是反映人类对湿地的关爱吧,却也仅仅是蜻蜓点水般人文情怀的附加点缀。空灵、超脱的中国画亦有描绘苍茫烟水的画作,民间音乐尽管也有表现湖月照影,流泉叮咚的乐曲,然而,谁又能说其着力表现的只是湿地呢? 令人忧虑的是,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膨胀,湿地的现状不容乐观,湿地面积减少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就我国来说,从科学家们绘制的湿地分布遥感图即可看出,中国的湿地总面积l0年间已减少了5万多平方公里。由于人类盲目围垦和过度开发,天然湿地面积不断消减,功能不断下降,造成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威胁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还造成湿地降解污染能力的下降,导致水质不断恶化,许多河流因被污染失去了饮用的功能。比如,目前我国大型河流61的河段已被污染,不可饮用。另外,又致使其缓冲、储蓄和吸收洪水的能力下降,直接给调蓄防洪带来极大的隐患。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不能不说与湿地面积的锐减有着一定的关系。不讲“土地伦理”(【美】利奥波德:土地伦理)成了自蒸汽机诞生以来世界性的不可逆转的黑色潮流,湿地的命运岌岌可危 保护湿地已经成了人类刻不容缓的行动。国际湿地公约的诞生,引起了人类对保护湿地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了缔约国的行列。迄今为止,湿地公约缔约国已逾百个,每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都会有一个宣传主题。可以说,保护湿地目前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相信随着人类对湿地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化,湿地的命运定然会出现转机。 (本文有删改)22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以湿地为说明对象,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湿地,其次介绍了 ,再次介绍了 ,另外还介绍了 ,最后则介绍了 湿地的前景。(3分)23文章开头部分指出“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请根据具体内容说说“湿地的多种独特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