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五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人民版必修1.doc_第1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五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人民版必修1.doc_第2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五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人民版必修1.doc_第3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五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人民版必修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出了重大贡献。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旡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犄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1)新中国独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笖。(2)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难点分析:对新中囼初期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此方针的评价。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提问:1949年10月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并提示学生应该异口同声地回答出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明即新中国的成立。接着进一步提问:新中国的“新”新在何处?(视情况而定,如果学生一时难以回答出来,可以提示学生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去找)总结为: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成了国家的主人;从发展方向上看,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新中国的“新”那就是外交。新与旧是相对而言的,那么旧中国的外交是什么样的外交?请学生回答,顺便可以让学生用史实说明。得出结论:旧中国的外交是屈辱的外交。可列举的史实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那么,新中国开拓了怎样的外交新局面?有人说外交是一种政治智慧,那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智慧吧! 讲授新课一、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政策和初期的三个方针1、新中国初期的时间限定“建国初期”是指1949年到1955年。2、背景: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和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的对立和激烈斗争。3、新中国建立后奉行 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引申:规定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的文件是 共同纲领 ,它是 1949 年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上通过的,具有 临时宪法 的性质。4、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的四项基本方针。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二、初期的外交成就(一)同苏联等国建交。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是 苏联 ,1950年,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随后,又有16外国家同中国建交。(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2、为什么中国政府以主动的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答: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完善:时间: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初期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内容完善:1954年,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 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又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要求学生掌握完善后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4、意义:(1)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逐渐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2)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三)参加日内瓦会议时间:1954年;会议议题: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意义: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结果: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四)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时间:1955年;地点:印尼万隆;会议性质: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议议题: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问题:“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是什么?答:因为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破坏,以及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问题:“求同存异”的“同”和“异”指什么?答:“同”是指 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 ,“异”是指 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不同 。结果: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显示了“万隆精神”。问题:什么是“万隆精神”?答: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教师归纳)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的成就时间成就意义1949.101950.10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学习探究:1、与旧中国外交比较,新中国外交的特点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示学生从政权性质、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国际环境、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史这几个方面来考虑) 分析总结:(旧中国的外交是屈辱的外交,没有自主权。)(1)、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2)、共同纲领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外交政策的原则,体现了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为了保障本国的独立、自由、和领土的完整,拥护国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3)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4)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一个体系;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赢得了民族独立。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5)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启示: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由政权的性质、国家利益、国际环境和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2、什么叫“一边倒”外交方针?如何评价?(1)含义: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倒向苏联一边,或是与美的绝对对抗。事实上,中国在联苏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立场;在抗美时,也存在一定条件下讲和的一面。 (2)评价:积极: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会处于孤立境地。消极: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由于明确了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对外关系上就不可能不受该阵营的制约,所以在独立自主的行动上多少受到限制。在实施过程中照搬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3、你认为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外交关系?为什么?分析总结:(1)建立平等,互利的,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外交关系才可以持久。(2)关系: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必备条件、基础、核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贯彻五项原则的保证;平等互利共处的条件;和平共处出发点和结果(3)意义: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因为它是在我国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前提下提出的,既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唯有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家关系最可靠,最有生命力,最能促进国际局势的稳定与健康发展。遵循这些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能和睦相处,违背这些原则,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会发生尖锐对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赞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