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2篇苏教版.doc_第1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2篇苏教版.doc_第2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2篇苏教版.doc_第3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2篇苏教版.doc_第4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2篇苏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两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学会生字,理解诗句。、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课时教学安排:第1课时主要理解诗句,背诵诗句,体会诗人的心境;第2课时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进行古诗教学迁移及拓展。 第一课时一、古诗引路,激趣导入1、师:我们实验小学是古诗乐园,谁的胸中都有那么几十首古诗,那么,我们就来“以诗会友”怎么样?我说上半句,你们接下半句。“春眠不觉晓”“日出江花红似火”“竹外桃花三两枝”“不知细叶谁裁出”2.我们刚才吟诵的诗句都和什么有关?(春天)今天,我们去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和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中再次去领略诱人的春景。(板书: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二、理解诗题,渐进意境1、从题目看,你看出了什么?理解诗题的同时相机重点理解:值、宿2、看了这两个题目,你想提什么问题?(可能会有:游园不值,诗人遗憾吗?他看到园中美景了吗?杨万里在徐公店里究竟看到了什么)(老师择其重要的简洁的给予板书)3、大屏幕出示两首古诗。那么就请同学们自己好好读读这两首诗,看看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读诗,师巡视)三、解读游园不值1、诗人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游园的?重点抓住“怜”、“印”、“小扣”、“久”等字词来体会诗人的心境。2、指导朗读1、2句。3、没有遇见主人,他遗憾吗?重点理解“关”、“出”。4、如果打开园门,诗人可能会看到什么景色?5、指导朗读好这两句诗。6、指导读好整首诗。7、你体会出这是什么季节?从哪儿体会出来的?(早春:红杏)8、假如此刻主人刚好回来,园门打开,你和诗人一同欣赏到了满园的春色,你会用什么诗句来吟诵?(课件准备好相关的诗句的链接,学生背到哪一句,就出示哪一首)四、解读宿新市徐公店1、师吟诵此诗,学生闭上眼睛用心灵去体会。2、提问:假如给你一盒画笔,你准备在纸上画什么?分别用什么色彩?相机板书:篱落径树儿童黄蝶菜花引导理解重点词:在这幅图上,你是否准备画上太阳?为什么?理解帮助理解“未成阴”及当时的季节暮春3、还从哪儿看出此时的季节已经是暮春?(菜花)4、作画一般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能具体说说你的步骤吗?(引导学生由近及远,从远到近,再任由目光跟着儿童飞进菜花地去。)5、在这幅画上,我们出了用眼睛看,我们还能有耳朵听呢?你听,听到了什么?6、再次指导读好这首诗。五、两诗对照,体会意境再次出示两首诗,这两首诗都是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哪些句子在美丽的景色中融入了人物的活动?六、作业课后将这幅画完成,准备下节课展示。 第二课时任务:1、展示各自的画。2、读好、背好这两首诗。3、拓展其它同类诗的教学。古诗两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教案2一、语言导入,引入主题1.几场瑞雪后,春天的脚步已渐渐走向我们。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2.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像朱自清一样满怀着对春天的深情写下了众多优美的诗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品读两首古诗。(齐读课题)【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导入,既是联系新知,又作为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含蓄地揭示了诗文。二、学习游园不值1.借助图画,理解词义(1)出示与诗文相关的图画,引导观察: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2)图中之人就是宋代诗人叶绍翁,他曾在西湖一带长期隐居,这是他在一天雨过天晴之后去拜访友人,写下的千古名篇。(指名读题)相机理解“不值”。(3)诗人在这次未遇到主人的游园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4)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5)诗句中有些字比较难懂,我们可以借助图来弄明白。看看图,你知道了哪些词的意思?“苍苔”见过吗?在图中找到苍苔。苍苔生长在潮湿的地方,春雨过后就会从地面长出来。屐,(指图)木底鞋。柴扉:柴门,用柴和树枝编成的一扇门。【设计意图】古诗词义的理解比较枯燥,教师利用画面,既降低了学生理解词义的难度,也避免了教师琐碎的讲解。(6)诗中的“怜”是什么意思呢?记得曾经学过的“可怜九月初三夜”诗句吗?那里的“怜”指什么?两个“怜”有异曲同工之妙啊!(7)师小结:理解诗文词义的方法很多,看来利用插图、联系旧知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2.品读诗句,进入诗境(1)读一读前两句诗,你知道诗题“游园不值”的原因吗?用上“因为所以”句式回答。(2)诗人此时此刻是什么样的心境?诗人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扫兴啊!带着这样的心境读一读前两句诗。(3)诗人是乘兴而来,现在要败兴而归了吗?教师引读后两句诗,读后提问:诗人此时心情怎样?(4)诗人看到什么而欣喜?仅仅是这一枝红杏让诗人欣喜?再读后两句诗。(5)诗的语言是凝练的,要想走进诗中,我们还得学会想象,想象诗外画,诗外音,诗外情。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试想推开这扇柴扉,诗人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设计意图】教师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于是学生的思维便闪烁着灵动的光辉。一番再造想象让学生步入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并生发出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3.赏读古诗,深悟诗情(1)园中的景美不胜收,岂是这一堵矮墙能关得住的呀!诗人顿时豁然开朗,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让我们把这样的情感融入朗读中吧!(2)(多媒体展现美好春光)面对园中美景,现在你就是叶绍翁,谁愿意来吟诵一下这首诗?【设计意图】在学生反复吟诵诗句,情感有了较深的积淀后,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为学生搭建朗读的展示平台,让他们换位赏读,学生兴趣盎然,整首诗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三、学习宿新市徐公店1.引入诗题,看图知大意(1)这课还有一首杨万里的诗宿新市徐公店,在这首诗里,诗人又写了什么样的春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齐读诗题,相机理解“宿”“徐公店”。(2)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想一想,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3)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看看图,再读读诗文,能不能从中受到启发,填上合适的词语。()的篱落()的小径()的树()的蝴蝶()的菜花()的儿童(4)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把握诗文的主要内容:诗人杨万里住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里,那一天,他吃过午饭,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的门外,他看到【设计意图】诗句的感情必须以正确的字词理解为基础。教师应摒弃独白,辅以画面,从诗中找景物,再与图对应,能使学生快速地把握诗的主旨,领略诗中的风光。2.启发想象,吟诵入境(1)诗文最后一句是“飞入菜花无处寻”,为什么不说“飞入菜花看不清”呢?“清”比“寻”读起来似乎更顺口,为什么诗人要用“寻”呢?(点出了孩童追黄蝶的欢快场景,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了)(2)“无处寻”留给我们更广阔的想象空间,透过这三个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以外的镜头:你仔细看,能看到黄蝶停歇、飞舞,儿童追跑捕蝶的情景;你仔细听,能听到儿童追蝶时的欢叫声、叹息声。展开想象,把这些内容说给同桌听。(3)这景、这人,俨然成了一幅意趣盎然的图画,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设计意图】入诗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在比较、想象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以诗为媒介开展听说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深化了诗的意境,使诗境丰满,境入人心。四、总结赏析,拓展积累1.今天我们学的两首古诗都是写春天的,虽然角度不同,景致不同,但都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春之美,让我们再次吟诵这两首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