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课第二课时导学案.doc_第1页
15课第二课时导学案.doc_第2页
15课第二课时导学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燕子砭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思品学科教(学)案序号: 审核人签名:许宁课 题15、古代诗歌四首课 型新授主备人许宁 学习目标1、学习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掌握韵律知识。学习重点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学习难点欣赏精彩文句,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导 学 流 程个性修改栏一、自主学习1、反复朗读钱塘湖春和行和天净沙秋思2、了解诗人白居易和马致远白居易(772846),字,晚年自号。代大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有白氏长庆集72卷,集诗3000余首,数量之多,是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的。 钱塘湖春行是一首诗。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今存杂剧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七种。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二、合作、探究、展示:(一)整体感知1、钱塘湖春行这首七言律诗通过湖水、早莺、浅草、,展现了一幅景色、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画,抒发了诗人之情。2、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图,真切的表现出游子的之情。(二)研读课文1、研读钱塘湖春行(1)从诗中找出表现初春的词语?(2)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和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这是总写。中间两联是分写。颔联写,从觉和觉角度,描写了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颈联写,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通过“”和“”来表现早春的景象。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2、研读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图”。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图,渲染了的气氛;另一部分是骑着瘦马、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的剪影。两部分相互映衬,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尾句:“”点明主旨。3、在这幅绝妙的晚秋思乡图中,却出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美景,这与“断肠人”的愁情一致吗?谈谈自己的见解。三、当堂检测: 背诵默写这两首诗四、布置作业1、选择这两首诗的中任一组写景句,展开联想和想象,将它们扩写成一段写景的文字。(150字左右,写在作业本上)2、积累描写钱塘湖(西湖)的诗。中考试题选编(课中及课后完成)一、读观沧海,完成后面问题: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 ,是 时期著名的 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见称。2、是非分明,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3、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二、次北固山下1、次北固山下作者_,_人,_代诗人,题目中“次”是_的意思,本诗属_言_诗。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此联写的是什么?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3、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钱塘湖春行1、本诗选自_,作者_是_代大诗人,字_,晚年又叫_。2、钱塘湖春行以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的感情。第_句和第_句是颔联,_联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四、天净沙秋思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天净沙是_,秋思是散曲的_。2天净沙秋思作者_,是_代著名_作家、_家。他与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