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功》教学设计2.doc_第1页
11.1《功》教学设计2.doc_第2页
11.1《功》教学设计2.doc_第3页
11.1《功》教学设计2.doc_第4页
11.1《功》教学设计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第1节 功广水市关庙镇中心中学 雷贞整体设计说明本课由生活中大量实例引出功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只有在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时,该力才对物体做了功。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了解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教材分析各种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间的转化都与功紧密相连,而且功的计算能够为能量的定量表达即能量的转化提供分析的基础,可见该节内容的重要性。教法建议本课有两个内容: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在实际应用中判别三种不做功的情况,能正确计算力对物体做的功。很多学生对于功的计算只关注力和距离,而忽略了物体移动距离是否沿力的方向,这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并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出一种模型,即物体在受到力时,且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力才对物体做了功,让学生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再利用身边的器材,如水桶、砖块等让学生体验,感受做功的多少与作用在物体上力的大小及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都有关。学情分析学生对受力分析、力的测量、判断物体的移动距离及其测量方法已经了解,但往往对两者方向的一致性要求并不清楚;常导致功的计算产生错误,本课通过对大量生活实例的归纳,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学习功,将有利于学生对功的理解。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别三种不做功的情况。(2)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单位。2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及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操作,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判断物体是否做功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实验器材砖块、水桶、小车、学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演示:拉小车水平运动,分析小车的受力,什么力对小车的运动做出了贡献?有了成效?学生:拉力。 教师展示多媒体动画:叉车举起货物,分析货物的受力,思考什么力对货物的升高有了成效?物体运动过程中,运动方向与这个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学生:举力。物体运动方向与拉力方向一致。多媒体课件:播放下图中物体在力作用下运动的画面,让学生描述力的成效。二、新课讲解1功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教师:由定义可知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必须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教师:对,这也就是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分别找学生体验:搬而未起和提水桶在水平路面匀速前进,扔出去的书包。【交流讨论】学生分析、讨论人对物体做功了吗?并说出为什么?根据学生的总结,强调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教师:不做功的情形有哪些?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出三种不做功的情况。不做功的情况:1、有力无距离 (劳而无功)2、有距离无力 (不劳无功) 3、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垂直无功)教师: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用砖块完成一些动作,大家一起判断他是否对砖块做了功。动作1要求:请学生A将一砖块平举在手中,从讲台左侧匀速慢慢走到讲台右侧。动作2要求:请学生A将一砖块从地上拿起并慢慢举至与肩齐平。动作3要求:请学生A将两砖块从地上拿起并慢慢举至与肩齐平。学生:判断A是否对小车做了功。教师:请大家思考,学生A将举两砖块到与肩齐平更累说明了什么?学生:学生A将两砖块到与肩齐平时要做更多的功。教师:请A同学谈谈都是两砖块时,举到与肩齐平还是举过头顶更累?学生A:举过头顶。教师:请大家思考,学生A将两砖块过头顶更耗体能说明了什么?学生:学生A将两砖块过头顶时要做更多的功。【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强化学生对于做功两个必要条件的理解。同时意识到功是有多少之分的,且功的多少与力的大小及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的多少都有关。2.功的计算教师:通过以上的体验活动,大家知道了功是有多少之分的,且功的多少与力的大小及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的多少都有关。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板书:功的计算公式:W=FS教师:介绍功的单位及焦耳生平。板书:功的单位【设计意图】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史,进行人文教育,并学习这位伟大科学家为了科学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例1】一个人用50N的力沿水平方向匀速推一辆重200N的车前进2m,求这个人对车做功多少?重力对车做功多少?解: W=FS=50N2m=100J因为车没有沿重力方向通过距离,所以重力对车做功为0答:这个人对车做功为100J,重力对车做功为0。【例2】起重机把8000N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升5m后又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2m,在这一过过程中钢丝绳向上的拉力对物体做功多少J?解:因为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升,所以拉力与重力平衡即:F=GW=FS=Gh=8000N5m=40000J说明:找准S是解此题的关键,起重机匀速提升重物的过程,称做为克服重力做功的过程,在竖直方向提升物体做功也可直接用W=Gh计算。重点强调功的计算公式: 判断清楚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S必须是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 单位要统一。【跟踪练习】1.一个重100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用20N的水平推力使它移动2m ,那么推力对物体做功是 J,重力做功为 J。2.一质量为100kg的小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50m,拉力做功4103J,则水平拉力是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是 。3.重100 N 的物体由于惯性,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前进了4m,外力做功是 J,重力做功是 J。三、课堂小结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四、课堂例题(投影)1虽然司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汽车还是纹丝不动,司机对汽车做的功是多少? 2如图为运动员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a到b,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B从b到c,运动员对铅球没有做功C从c到d,没有力对铅球做功D从a到d,铅球的运动状态在不断的变化 让学生快速思考回答,老师做适当点评。五、达标测试 (学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单独完成达标测试的8道题,对学生错误的题目进行讲解。六、布置作业【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以及达标测试演练、课后作业等方式,运用不同的手段来考核评价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板书设计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第一节 功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物体在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公式:WFS2、功的计算 单位:J教学反思本节课用大量的生活实例,并从生活实例中熟悉的受力分析和与移动距离找出共性与差异,提炼出要研究的物理模型,符合STS的理念。提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